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建立考試標準,並且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1],2021年報名人次首次超過一千萬,達到1144.2萬人次[2],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名人數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

考試概況

該考試包括: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考生可以通過相應層次的考試並取得合格證明,合格證明是認定教師資格證的必備條件[1]

另外,如果想要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者,應該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1]

考試對象和報考條件

大陸考生

報名對象包括想要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大學畢業生或者在校生[註 1]

參加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應該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應該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港澳台考生

根據中國教育部2019年發布的《關於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允許港澳台居民在大陸考取教師資格證[3]

港澳台居住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五年有效期)的持有者,可憑證參加考試,學歷要求和大陸考生相同 [4][3]

考試時間和方式

時間

一年兩次:上半年3月筆試,下半年10月筆試。

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

筆試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筆試科目
類別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幼兒園教師 綜合素質 保教知識與能力
小學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中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各省市自行組織
中職實習指導教師 綜合素質 教育知識與能力 各省市自行組織

合格分數:筆試科目卷面分為150分,按標準轉換為120分制的70分為通過[5],筆試單科成績有效期為兩年。

註:

  • 初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
  • 高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面試

考生必須通過所有的筆試科目後方可報名參加面試。面試因各省市政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分為試講和說課。

合格分數:面試總分為100分,成績達到60分即為合格。通過面試即可獲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合格證明有效期為三年,憑該證明可 申請教師資格證,考生已獲取教師資格證但未在學校任教的,其證書按目前政策長期有效,無須註冊。持有教師資格證的考生已成為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准舉辦的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和幼兒園在崗教師的,需要面臨五年一註冊審核的規定。[6]

註:

  • 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面試不分科目。
  •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科目分為:小學語文、小學英語、小學社會、小學數學、小學科學、小學音樂、小學體育、小學美術、小學信息技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小學全科。
  • 初級中學、普通高級中學、中職文化課類別教師資格考試面試科目,與筆試科目三相同。

考試現狀

報名人數激增

自2016年起,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激增。大量的考生登錄報名甚至擠爆了網站的服務器[7]。 2016年,全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共有260萬人,2017年達410萬人,2018年達651萬人,而2019年將近900萬人[8]

報名人數激增的原因:

  • 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陸當局提高了教師行業的准入門檻。2018年8月,大陸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教輔培訓機構的教師也要持證上崗。而大部分培訓的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故導致許多人扎堆報考[9]
  • 師資力量的缺乏:中國教師依然有很大缺口,各個學校對教師有很大的需求[10]
  • 證書含金量提升:在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後,「省考」改為「國考」。教師資格證可以全國通用,獲得更高的認可度和權威性[10]
  • 就業形勢的惡化導致很多年輕人選擇穩定的教師和公務員崗位。

考試通過率降低

由於考試人數的激增,考試的通過率逐年降低[7]。雖然沒有傳言中的綜合通過率不足7.5%那麼誇張[11],但確實降低了(由原來的27.5%下降為現在的17.4%)[12]

考生結構的變化

考生人數增加的同時,考生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非在校生占比52%超過了在校生,而非師範生占比74%更是遠遠超過了師範生[13],越來越多的考生來自於非師範的往屆畢業生 [14][15]

爭議

  • 存在部分考生舞弊的現象[13]
  • 教育與政治掛鉤,港澳台居民過去只能在限定的地區和特定課程任教。而且要求必須擁護中國共產黨,對教師有強烈的政治控制意圖。台灣的政治和歷史教師在大陸地區有很大的限制[16]

注釋

  1. ^ 對師範生而言:試點工作啟動前(2015年)已入學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師範類專業學生,可以持畢業證書直接認定相應的教師資格。試點工作啟動(2015年)後入學的師範類專業學生,申請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官網

中國教育考試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考试介绍. 教育考試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中文). 
  2. ^ 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 教资考试为何这么“热”?-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3-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3. ^ 3.0 3.1 中國拉攏又出招 開放台港澳居民可考「中小學教師資格」. 自由時報.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中文(臺灣)).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4. ^ 去對岸當老師!台生讀陸師範大學人數增. 中時電子報.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中文(臺灣)).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5. ^ 怎么考教师资格证呢,这里参考一下. 騰訊新聞. 2019-10-31 [201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1). 
  6. ^ 怎么考教师资格证呢,这里参考一下. 騰訊新聞. 2019-10-31 [201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1). 
  7. ^ 7.0 7.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今举行 590万考生规模创新高. 中國新聞網 (中文(臺灣)).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8. ^ 教师资格证本周六笔试. 人民網. [201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3). 
  9. ^ 陸「教師資格證」超吃香 590萬人報考搶進教育業. ettoday (中文(臺灣)).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0. ^ 10.0 10.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开考 江苏报考人数5年增9倍. 中國新聞網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失效連結]
  11. ^ 教育部:教师资格证考试将进行改革为虚假消息. 人民網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2. ^ 2019年11月2日教师资格考试规模再创新高,通过率再创新低!. 教育新聞網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永久失效連結]
  13. ^ 13.0 13.1 顏丹:說說中共設立的教師資格考試. 大紀元時報.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7) (中文(臺灣)).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4. ^ 教师资格证考试昨开考 非师范生成主力. 新華網.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5)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15. ^ 考教师资格证非师范专业考生成主流. 人民網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失效連結]
  16. ^ 教育掛鉤政治?港澳台居民大陸任教須擁護中共. BBC中文. [202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4) (中文(香港)).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