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英文: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中科院空天院」,AIR)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空天信息科學研究機構,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光電研究院。現任院長為吳一戎院士。
主要領導 | |
---|---|
所長 | 吳一戎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中國科學院 |
機構類型 | 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 |
行政級別 | 正司局級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鄧莊南路9號 |
對外官網 | http://www.aircas.cas.cn/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2017年 |
影像資料 | |
空天院新技術園區 |
空天院現總部位於北京市航天城中科院新技術園區,並在北京市內擁有中關村(原電子所園區)、懷柔(原電子所園區)、奧運村(原遙感所園區)等園區;在京外,空天外擁有蘇州、濟南、廣州等三個園區,比照京內園區統一延伸管理;並擁有密雲、三亞、喀什、懷來、四子王旗等台站。
歷史沿革
電子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電子與信息科學領域研究的專門機構,最初租用西苑大旅社6號樓,1958年7月遷入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後建有懷柔,蘇州等共三個分所(分部)。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成立於2012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1979年成立)、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2007年成立)。光電研究院成立於2003年。
電子所有微波成像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鏈 1]、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方基地)[鏈 2]等11個研究實體(室)。電子所是中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
電子所曾陸續分離出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航天504所)、援建了上海光機所、電子部22所、55所、156工程處(航天部771所)、701工程處(洛陽測控所)五個所等研究機構。
2017年7月29日,院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光電研究院整合籌建空天信息研究院的實施方案。
科研部門
北京園區(新技術/中關村/奧運村/懷柔):
- 一室(微波成像全國重點實驗室,中關村)
- 二室(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奧運村)
- 三室(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
- 四室(中國科學院計算光學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新技術)
- 五室(中國科學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奧運村/新技術)
- 六室(中國科學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新技術)
- 七室(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體系技術重點實驗室,中關村)
- 八室(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應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中關村)
- 九室(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方基地),中關村)
- 十室(中國科學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中關村)
- 一部(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奧運村)
- 二部(地理與賽博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部,中關村)
- 三部(微波器件研發中心,懷柔)
- 四部(導航系統部,新技術)
- 五部(光學工程研究部,中關村/新技術)
- 六部(航天微波遙感系統部,中關村)
- 七部(航空微波遙感系統部,中關村)
- 八部(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新技術)
- 九部(中國科學院航空遙感中心,新技術)
- 十部(中國科學院浮空器系統研究發展中心,新技術)
- 十一部
- 十二部(微波微系統研發部,懷柔)
- 十三部
- 創新工程中心(可編程芯片和系統研究工程中心,懷柔)
蘇州園區(蘇州空天信息研究院,空天院蘇研院):
- 二十一室(地理空間信息系統研究室)
- 二十二室(空間信息智能處理系統研究室)
- 二十三室(地理與賽博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部二部)
濟南園區(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空天院齊魯院,下轄海陽分院)
- 三十一室(微納光電集成系統部)
- 三十二室(低空網絡信息技術部)
- 三十三室(航天微波遙感系統二部)
- 三十四室(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應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二部)
- 三十五室(導航遙感融合應用研究室)
- 三十六室(中國科學院浮空器系統研究發展中心二部,海陽分院/海陽園區)
廣州園區(粵港澳大灣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空天院大灣區研究院)
- 四十一室(太赫茲基礎科學中心)
重要成果
- 1979年,中國第一幅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8).
- ^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 [201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