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路廣東廣州市越秀區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位於泰康路以西,和平東路以東,長1,150米,寬15-17米。因路旁有明、清時代「一德學社」而得名,出自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道篇》的「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一德路
YIDE LU
命名緣由附近的一德學社
類型普通公路
道路長度1.15公里(0.71英里)
車道數3車道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越秀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石室聖心大教堂
萬菱廣場
廣州市兒童公園
起點泰康路
終點和平東路
建造
通車日期1920年

歷史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廣州構築外城。今一德路為「新城」南城牆所在地,新城八城門中,今一德路地段有五仙門靖海門,城門外則為珠江。清朝兩廣總督署就設在該地段(今石室)。咸豐六年(1865年),英、法軍艦炮轟總督署,府衙夷為平地,其後法教會在府衙廢址建起天主教聖心堂、學校和慈善堂[1]

明清時期一德路俗稱「三欄」(即果欄、菜欄、魚欄),現在一德路還有一條內街叫做「果菜新街」。一德路賣海味,至少有百年歷史。20世紀初廣州清拆新城城牆,在城基上建築馬路,但拆城先於泰康路,遲於老城文明路,1920年落成。

清末的穀欄在一德路西端(仁濟路口),也叫穀埠。民國初年,穀欄移到了一德路東端(五仙門),光復後又一度移到東堤。廣州最大的果欄、菜欄、鹹魚欄都集中一德路南側(清代城牆之外),廣州人一說「去三欄」,就知道是去一德路[2]

廣州市鹹魚商業同業公會於1946年在一德中路271號成立,後當局劃一德路265-295號鋪尾荒地為鹹魚市場[3]。 共和國初期,一德路仍有果、菜、鹹魚三欄,鹹魚欄尤為興旺,乃省內最大的鹹魚市場。1960年代後,逐步被乾果副食品取代[1]

共和國後公私合營,1965年廣州市在一德路成立廣州市副食品批發公司,此地的京果、乾雜菜副食品業由私營轉變成受政府完全控制的經營業務[3]。 

有說法稱原先這裡的街道十分雜亂,清末重新規劃,把相鄰的幾條橫街打通成一條馬路。

特色

長久以來,一德路以乾果、海味雜貨店總匯街道聞名,在珠三角乃至東南亞地區有一定知名度,每年尤其臨近農曆新年,生意特別興旺。及後玩具文具精品批發業亦在一德路成行成市,多間批發零售商業大廈興建開業,亦在區內聞名。另外,天主教廣州教區最著名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一德路東段,亦是遊客必到之處。而新興建的兒童公園亦座落於一德路西段,更增加了此路段的人流量。

由於一德路及周邊批發市場密集、街道狹窄、人流量大、無牌電動車三輪車亂穿亂停,導致環境擁擠不堪。尤其是海鮮乾貨批發市場,散發各種異味,地面亦常有污漬。政府曾多次整治環境,但效果有限。

建築方面,一德路尚存部分騎樓建築,而一德路西段騎樓經過翻新雖得以保存,卻已不復原貌。

俗語

一德路是廣州一條重要的街道,而廣州人以含有數目字「一」至「十」的地名串成的順口溜,便是以「一德路」開始。

即一德路、二沙頭三元里四牌樓五仙觀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馬路、九曲巷、十甫路。

與之交匯道路

道路順序由東往西排列

兩旁的主要建築物/機構

公共交通

均在鄰近一德路位置設有出口。

參見


參考

  1. ^ 1.0 1.1 越秀區志·行政街道
  2. ^ 一德路:幽兰不及油栏香. 廣州文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3. ^ 3.0 3.1 新快報. 一德路,百年积淀专业街. 2016-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