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存档14

对于某些具有专业性/领域性的条目的条目名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命名规则?

前些天在讨论条目E3的命名问题时我发现:类似的具有一定领域性的条目,并没有指导性的命名规则。导致发生类似于一个电子娱乐展采用了双字的难以理解的命名。建议对于较短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或领域性的条目名带上一定的词语,以便其他人可以便捷的理解该条目所描述的内容。如E3改为E3电子娱乐展,便于他人知晓该条目所说的E3是一个关于电子娱乐的展览。——Huangsijun17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9:53 (UTC)

命名常规已囊括,常用、全称、名从主人。得先有共识,有专题小组更佳。--YFdyh000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10:57 (UTC)

两岸用语方针造成无法将名词修改成正式名称

如题,百科的两岸用语方针会造成无法将名词修改成客观事实中的正式名称,如:Steam的分区中,中国大陆地区的正式分类名为“中国”而非“中国大陆”,然而两岸用语的方针却造成无法将其勘误为“Steam中国区”。让这个方针凌驾于正式名称与专有名词是非常不恰当的,应该要有对应方式。--1.175.223.41留言2019年5月8日 (三) 07:42 (UTC)

城市名称的后缀

不通过:

七日内未有其他明确支持改为以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城市条目为中国大陆地区条目骨干的意见;不通过。Σανμοσα 2019年5月25日 (六) 04:28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中国大陆城市的条目名称不应该使用类似“北京市”、“上海市”的称呼,通常都是直接称呼北京、上海。“市”、“县”在狭义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的一种建制,不宜以此命名。依据惯用法,名称以惯用名为主要原则。类似旧金山香港纽约都不会冠以市的称呼,而除非官方性质文件,少有用市称呼的。因此此处提议将北京市移动至北京、上海市移动至上海。其他有提出则比照操作。~ viztor 2019年5月12日 (日) 01:23 (UTC)

  • (-)反对:此种方式命名为的条目非常多,一旦比照办理,将导致大量条目需要移动(还产生命名问题,例如吉林市因而须称“吉林”,但“吉林”多指吉林省;还有“莱芜”是指已经废掉的莱芜市还是原称“莱城区”的莱芜区?),倒不如没坏别修;另见WP: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我在此反建议明定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的优先性高于WP:COMMONNAME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3日 (一) 06:20 (UTC)
    • 命名常规首段:“如果条目所属的专门领域存在具体命名规定,应遵照该规定执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惯例的要求确定名称;但这些条目仍需遵守技术要求一节的规定。”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5月14日 (二) 03:12 (UTC)
  • “吉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指省或市,例如我在大连,周围人说吉林都是指吉林省;但在四平提及吉林,有可能指吉林市区。所以我认为此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おつかれ平成、よろしく令和。by Super Wang. 2019年5月13日 (一) 07:41 (UTC)
  • 日本的行政区划好像都是加上的,例如东京都名古屋市大阪市等。--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5月13日 (一) 09:57 (UTC)
  • (-)反对 要看条目内容。行政区划名能明确主题范围、限制篇幅,避免阐述该词汇从古至今的多种含义。上海吉林等,很难假定读者想看哪个主题,条目名因此更加适宜用全称、正式名称。--YFdyh000留言2019年5月13日 (一) 14:16 (UTC)
  • (*)提醒诸位似乎在声称所有的命名格式应该一样,实际上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WP:COMMONNAME最高,限制性的后缀毫无意义。比如美国的俄亥俄州也有伦敦市,那是要为了伦敦消歧义吗?另外吉林比照New York State和New York City处理就好。~ viztor 2019年5月13日 (一) 20:09 (UTC)
    • (!)意见 看了几个条目,感觉移动到无行政区划的条目名也不错,避免冗余的{{redirect}}。可以参考当前的美国条目,序言不改,继续写全称,也可以参考广州,粗体不写全称但介绍区划。吉林用消歧义介绍吉林省莱芜等用主题目消歧义或消歧义页,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现有意见能否推翻Sanmosa提到的之前两项共识,以及没坏别修,不好说。--YFdyh000留言2019年5月13日 (一) 21:02 (UTC)
  • (-)反对。“北京市”“上海市”首先是区划条目,然后才是在目前情况下兼做城市条目。这样命名本身就是为可能且应该的城市和区划条目分离预留空间。重庆市重庆主城区或者什么其他条目完全不是一回事。同理可参考东京都东京台北市台北都会区。楼上所提英文版en:New York也是消歧义页,恐怕反而是最不利于楼主的例子。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5月14日 (二) 03:08 (UTC)
    • 举NY的例子就是说明在没有有关注度的重名的情况下使用本名即可,而有有关注度的重名则可以比照处理。另外重庆市和重庆主城区恐怕是非常尴尬的划分,作为公众认知的重庆,无疑是属于重庆主城区。实际上公众认知的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我们谈到重庆的时候,从民国谈起,那时的重庆,并不包含今天因三峡而接受的地区。而我认可达师所说,城市和区划并非完全一致,但我目前并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划分,而仅仅是将北京重定向到北京市。~ viztor 2019年5月14日 (二) 18:41 (UTC)
  • 目前的做法实际上非常混乱。比如为何香港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因为香港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其在97年后成为特别行政区的概念,称其包含的一切称之特别行政区会造成编者和读者的困惑。那么存在“香港市”吗,显然不,那香港是city吗,当然。因此,在条目名称上进行此类局限性的划分,第一没有必要,第二不符合目前条目撰写的实际操作。而在其他情况下不会有任何人说。“我今天去上海市”或者我刚到“上海市”。应当认可“市”的后缀是有限制性的。而这样的限制性不符合条目撰写实际且无必要。~ viztor 2019年5月14日 (二) 19:29 (UTC)
    • 我不认为现行办法有何复杂之处,香港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建制下(未设县及以下级行政区,且高度自治),以香港举例完全无说服力。另根据Hat600在上方的解释,COMMONNAME在中国大陆地名方面并非最优先须遵守的办法。最后,viztor还是回避了我指出的移动后的命名问题。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5日 (三) 00:20 (UTC)
    • 还有一个问题:提案人打算直辖市、副省级/地级市和县级市都同样处置?那样和田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等与地级市同级的行政区如何?顺德区海丰县等等县级行政区又如何?还有,已经废掉的各种市又如何?这样会产生不一致性的问题,使人更难理解规则。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5日 (三) 00:26 (UTC)
      • 目前我的意见是弱化行政区划在城市命名中的强调。另外区的划分和城市的划分并不一样。城市是一个自然的地理概念,而区是PRC城市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比如东城区和西城区都是北京的一部分。无论行政区划怎么改,这样的地理事实是不会变的。县城和区并不应该放在同样的层级上,尽管他们的行政等级可能一样。但县是独立的城市。而区是所在城市的划分。因此即便上海是省级城市,我们仍然不会把上海和浙江在地理概念上相提并论,尽管杭州是副省级,我们还是会认为上海和杭州是同类实体,这也是城市的地理要素独立于行政区划的另一证明。
      • 另外,我对已经废掉的市的概念非常困惑。行政区划可以消失,但城市是不会消失的。因此就地理概念而已,不存在废掉的市。而我更无法认同香港在中国大陆政治体系之外的论点,城市的地理要素独立与其行政区划存在,才是我的论点,因此这样的加缀是无必要的,且有限制性。而更不认可制定针对某一地方的命名规范,无论PRC是否存在,城市都将存在,无论是PRC的北京还是ROC的北平,其作为城市的连续性不因改名和行政区划的变更而改变。
      • 就阁下提出的莱芜市和莱芜区的区别,恰恰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莱芜市会因为并如济南就失去其历史沿革嘛?那我们在书写这两条是,是否需要将其作为城市的概念和行政区划分立,才能较好的处理这样的变更呢?在仅仅称呼为Laiwu的情况下,就可以在一个条目中描述清楚。而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割,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同一座城市的不同行政等级、不同的行政名称都分立条目,这意味着我们将人为的隔断同一实体的历史,文化和其作为城市的整体连续性。这样的条目,又该怎么写呢?每一个条目都局限于其从行政区划开始到行政区划终结的历史?而此之前的历史都分立到相关的行政区划中?这显然不符合现实。客观存在的城市,不因行政区划的变更而突变成另一实体。而作为编者,我们必须尊重这样的连续性。~ viztor 2019年5月15日 (三) 04:48 (UTC)
        • 阁下忘了签名。还有就“城市是一个自然的地理概念”是错误的,城市区域的大小划分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动,例如重庆市以前并没有现在如此大小(中华民国重庆市),是经过重划才变大(并划走了一大部分四川)的。——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5月15日 (三) 04:06 (UTC)
        • @Viztor,顺道感谢Ericliu1912的解说。我多举几个例子:一、莱芜市包含莱城区(今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今属济南市),而在行政区划改变之后,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济南市扩大了,莱芜缩小为一个市辖区(而不是两个市辖区)的范围;二、同一个洛阳,几个截然不同的范围。还有,现行做法是旧行政区的历史限于其从行政区划开始到行政区划终结(或不设独立条目),最新行政区则不限,连续性本即不受影响。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5日 (三) 04:34 (UTC)
          • 感谢两位的说明。我不认为城市的变化受限于行政区划的变化。重庆本身是一个连续的概念,人文上的重庆不会突然因为行政的概念而割裂。城市区域的大小并非是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而改变,通常在这样的改变之前,先一步有了融合的过程,或者在改变之后,有了进一步融合的计划和行动。通常城市是这样的一个生活区域,我们将他们整体认为是一个文化的整体。而如果需要在文化和历史的连续上表达,我更认可著名的城市不应当冠注明其等级的“市”、“县”。因为这就是现在的表达方式,即并不局限于今天的行政区划本身。~ viztor 2019年5月15日 (三) 04:48 (UTC)
            • 说清楚了,就是viztor的提案本末倒置。现时维基百科的中国大陆地方条目以行政区划条目为骨干,正确的做法是在社群意见普遍认同的情况下分拆城市条目出来,而不是强行把骨干改变。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5日 (三) 07:15 (UTC)
  • 所以现在的论争就在于以行政区划条目,还是以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城市条目为骨干。依我所见,参与讨论者较多倾向前者。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8日 (六) 15:29 (UTC)
  • (-)反对:没坏别修。大中华地区的相关条目注明“市”、“县”等行政区划等级由来已久,依目前方式并未见存在问题。大动干戈地移动数万条目毫无意义。Jyxyl9批判一番 2019年5月18日 (六) 19:14 (UTC)
    • 请理解行政区划和城市不是同一个东西。“中国特殊性”本身是一种悖论,完全违反地域中立方针。甚至有人为香港没有行政区划后缀辩护,认为城市之间不同。实际上此种操作是违背地域中立的典型。如果认为行政区划有必要,则在非中国城市上,也应当加上。如果不能达成标准的统一,违反核心方针,才是令人遗憾的问题。有些人似乎并不理解没坏别修的内涵,目前城市已经使用这种后缀,并不是假设性问题。~ viztor 2019年5月20日 (一) 11:18 (UTC)
      • 我认为前人定下来的共识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凌驾中立性。另外,我不认为大规模的条目移动是好事,尤其是在现在有大量PRC admin template的情况下;我之所以反对移动,是因为我们现在根本没有条件和精力重建中国大陆城市条目骨干。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20日 (一) 13:07 (UTC)
  • (-)反对:这会毁灭一切,变得更加混乱。--Qa003qa003留言2019年5月20日 (一) 08:43 (UTC)
  • 虽然我觉得上面的毁灭论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如果七日后还没有其他明确支持改为以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城市条目为中国大陆地区条目骨干的意见的话,我就会以“不通过”结案。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20日 (一) 10:32 (UTC)
  • 比如,洛杉矶其实是洛杉矶县的县治,目前中文的写作方法,类似于将洛杉矶全部划入洛杉矶县(行政区划),而中国大陆的市其实大多数情况(地级市)并不是指城市,而是一种包含多个城市的行政区划(地区),其治所即其所辖区,但同时包含其他城市(县),尽管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描述的内容以城市为主。~ viztor 2019年5月20日 (一) 11:39 (UTC)
    • 如果单论行政区划变化也有足够内容的话,其实是可以将北京城区由北京市条目拆出来的,毕竟北京市的市辖区也很多,诸如通州之类都各有各的历史,分拆我完全不反对(不过要我支持的话,则需要共识许可)。但我仍然对于以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城市条目为中国大陆地区条目骨干有保留。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20日 (一) 13:07 (UTC)
    • 至于所谓县、县级市等等市镇的条目,则其实为何不在这些条目内直接叙述它们的历史?如果某地级市的条目内的历史部分有些只限于某些县级行政区的话,可以拆至县级行政区条目。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20日 (一) 13:07 (UTC)
    • “有机产生、边界不明确的地域”和“人工定义的行政区划”何者比较适合当作骨干取决于关注度吧,而两者的关注度又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和社会情势。中国作为一个威权国家,行政区划确实比在西方国家更重要,相较之下美国的县有时候会被吸收到大城市里面,只剩在人口普查的时候有用。--Yel D'ohan留言2019年5月24日 (五) 15:37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命名常规方针中的罗马化规则与部分日本人物的条目命名

罗马化优先,待修正方针。剩馀讨论请见下方。MeritTim 2019年5月25日 (六) 12:36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原标题为:急:WP:NAME

对于人物传记,现有编者认为日语人名若尚未有正式译名,则应以罗马字代替原名。

然而,光这点就与模板{{NotChineseTitle}}互相抵触了:罗马字并非原文,也就是罗马字不等于日语。

再者,举几个例子:

  • 椋木 ななつ(Mukunoki Nanatsu)
  • 吉辺 あくろ(Yoshibe Akuro)
  • 卯花 つかさ(Unohana Tsukasa)
请问何者一眼就能容易辨识是人名?答案可能不尽然,但在下认为使用罗马字很可能会误认为其他人或事或物(杂志、网站或产品的可能性极大)。

方针矛盾的地方是,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中文已有规定若无中文译名,则应使用常用原名,但是还有编者坚持非原名的罗马字。

小的祈求各位大大能关注此项议题。--MeritTim 2019年5月10日 (五) 09:24 (UTC)

  • “使用常用名称”中有指“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最常见的名称”。如果罗马字并非主体在可靠来源中出现得最多的名称,罗马字就不应该被使用,没有中文译名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日文原文或按日文原文暂作一译,以后者比较好(根据“使用中文”)。名称的可供查证性也能够容易让社群判断名称是否“易于识别”。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0日 (五) 09:31 (UTC)
    • 当然,如果罗马字是主体在可靠来源中出现得最多的名称,那时就可以使用罗马字,因为其可供查证性已使之“易于识别”。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0日 (五) 09:35 (UTC)
      • @Sanmosa:就如阁下说的是,由于目前“易于识别”的名称为日语原名,而该编者执意移动至“较不易辨识”的罗马字,实在不知如何面对。另外,在下添加了新的内容,阁下可以做为参考。--MeritTim 2019年5月10日 (五) 09:41 (UTC)

我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源自Talk:カツヲ中关于条目重命名的讨论。考虑到此问题并非个例,所以也在这里提出,希望各位帮助讨论。

一般而言,这个问题是指当条目主题人物(也可能是别的专有名词)的名称包含日文假名且没有正式或常见的中文译名时,是否应当依据方针将条目命名为对应的罗马字。

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中可以作为依据的内容,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使用中文: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通常是中文标题;惟若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或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则应使用原文名称。”
“使用常用名称: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最常见的名称。”
“使用外文命名时的专门要求:一般而言,条目名称应被翻译成中文。只有当外文词在中文可靠来源中被广泛使用时,或缺乏中文可靠来源且确实难以翻译时,才应使用外文作为条目名称。如果一个条目需要使用英文等其他语言命名时,在创建页面的时候,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则。”
“罗马化:条目名称应尽可能使用拉丁字母,对于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应使用拉丁字母转写……罗马化时,应使用在社群获取共识的方案;如果社群未对相应语言罗马化方案达成共识,应采用该语言的标准罗马化方案……如有充足的中文来源描述条目主题,应使用这些来源中的写法;即使这种写法不匹配上述关于罗马化的规定,也应采用。”

那么依据方针,我的个人意见是,遇到上面描述的问题,如果不易翻译成中文,则通常可以用原文命名,但同时应当将日文名中的假名转写为罗马字,作为条目名。就我个人熟悉的情况来说,漫画家NamoriKaduhokakiflyHato Popoko、配音员桃河Rika等条目都采用了这种命名方式。“分类:日本漫画家”中凡涉及到类似情况的,大多数也都是这样命名的。此外经我部分查询,在分类:日本艺人的诸多子分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以这种方式命名的条目。这些先例的存在,说明中文维基对解决此类问题,应当是有共识的。

但是具体到个别条目,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我前面提到的Talk:カツヲ,由于和一位编辑者意见不同,我才到这里提问求助。这位编辑者认为漫画家カツヲ(Katsuwo)若干部作品的中文版,其出版社(台湾角川和尖端)或部分书店使用的作者名都是原文的片假名,因此不同意将条目重新命名为罗马字。这位编辑者新建条目タチ(Tachi)的命名应该也是基于类似理由。而我认为仅根据出版社和部分书店,不应认定“カツヲ”能够符合命名方针中“最常见的名称”和“有充足的中文来源”等要求;而且我也指出前述出版社中的台湾角川在版权信息中使用的是作者名的罗马字,讨论中也有另一位编辑者提供了另一些书店使用作者名罗马字的证据。此外,以我前面提到的Namori、Kaduho、kakifly为例,他们作品中文版的出版社(东立、青文、尖端)也和Katsuwo和Tachi的情况类似,并未将作者名翻译成中文且保留了原名中的假名,但相关条目的创建者和编辑者仍然采用罗马字命名,我认为这3个例子,以及前一段中提到的许多类似条目命名,都可以成为カツヲタチ命名的参考对象。--Lucho留言2019年5月9日 (四) 20:59 (UTC)



整合一下:

  • 人物传记的标题应使用常用名称作为标题,倘若标题并非中文,则使用罗马字重定向至条目,而非将条目移动至罗马字标题。
  • 命名常规的使用顺序是否应以原则为优先,而其延伸例外是否不得凌驾于原则之上,将在下方继续讨论。

此并非最终结果,上述仍会更新。--MeritTim 2019年5月10日 (五) 16:19 (UTC)

  • 我也明确反对Sanmosa对当年用户的发言做出不合适的过度理解。当年这句“怪怪的……”没有其他解释,原本不知是在评论哪一条内容,但由于是紧跟在“只要有保留日文原名的重定向,应该都没什么大问题”这一句评论之后,而这一句评论中的实质内容只有“保留日文原名的重定向”,因此与这一句有关的可能性最大,很难认定“怪怪的……”是在评论别的内容。对比发言时间和存档时间,也可以知道并无确凿理由认为“该讨论在未达成共识以前已被强行存档”。您既然认为“现在可以推翻”,那何必要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否认当年明确达成的共识?另外请您解释什么是“修订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为什么“原有的共识很可能不适用”。----Lucho留言2019年5月12日 (日) 09:11 (UTC)
  • 过去的共识当然可以推翻,但麻烦各位努力达成共识。以タチ条目为例,我认为条目名称不可以是片假名,需要改成Tachi (漫画家)之类的样子。而所谓常用名称(タチ)可以重定向到Tachi (漫画家),而且我明确不认同タチ是常用名称,请题主给出可靠中文来源证明片假名名字是中文里的常用名称。这是中文维基百科,就连注音符号都是地方中心的字符,不建议放在条目名称里,更何况日文假名了。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5月13日 (一) 02:49 (UTC)
    • 我认为过去并未存在共识,但共识的需要还是存在的。我认为如果大家同意的话,可以确立罗马化的优先性(例如:只有没中文名称而绝大多数可靠中文来源使用假名时方可使用假名,否则必须罗马化)。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3日 (一) 06:26 (UTC)
      • 我同意现在应当做的是取得一个当前的共识。我也同意两位发言中的“条目名称不可以是片假名”,没有“可靠中文来源”证明タチ是“中文里的常用名称”,“确立罗马化的优先性”等观点。--Lucho留言2019年5月13日 (一) 12:12 (UTC)
  • 我的见解是虽然不能完全否定使用假名作为标题的可能性,例如くぁwせdrftgyふじこlpへのへのもへじ等等,但是这只是属于相当局部的例子。那是因为如果生硬地换成罗马字的话,原来的意思会变得难以理解,在中文语境中反而变成不常用。就日本人名来说,中文文献多有直接复制贴上陋习,尤其是并非所有媒体均精通日语,导致假名类往往直接搬过来的情况更加明显,因此假名名称散见各种媒体并不就一定等于常用名称。就我个人来说,我同样支持在没有通译的情况下,比较建议使用罗马字作为标题。谢谢。—AT 2019年5月14日 (二) 07:40 (UTC)
    • 除了AT君所提的少数特例外,我也认为罗马拼音化是条目标题的唯一选择,不管媒体或网站有没有常常直接复制贴上这些假名字,对于不懂日文的人这些字就是乱码,连辨识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要利用他们在维基百科内进行整理。这原则不应只局限于日文,而是通用所有语言。所以如果那些懂日文的用户无法理解为何中文维基要这么严格的话,请想想如果今天条目是韩文字母、是西里尔字母或甚至是阿拉伯文或樊文时,您还可以轻松看待吗?--泅水大象讦谯☎ 2019年5月18日 (六) 04:23 (UTC)
    • 英文维基都没有可能用中文命名条目吧!为什么要在中文维基用日文?此例一开,正如大象所言,泰文、俄文、韩文都可以用来命名条目了。日文爱好者何不直接到日文维基进行编辑?—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4.0.230.179对话贡献)加入。
    • 支持AT的观点。任何简要的主张当然都非常容易有例外,如同AT举的例子,如果改为罗马字会明显影响传达,则应当保留假名写法。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5月21日 (二) 03:09 (UTC)
  • 根据命名常规首段:“如果条目所属的专门领域存在具体命名规定,应遵照该规定执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惯例的要求确定名称;但这些条目仍需遵守技术要求一节的规定。”所以大家要不要为此立下专属规则以便跟随?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019年5月18日 (六) 15:32 (UTC)
  • 维基百科负有知识普及的使命,如果用其他语言,大多数用户看不懂,而且打字也打不出来。“这领域里大部份的人都这样用”不足以当作保留原文的理由,否则几乎所有的学术名词和比较不有名的外国人名都要改成英文了。就算是在中文地区的学术界,大家也都讲 Dobzhansky、Tajima's D 和 inclusive fitness,而不是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田岛D检验整体适应度。这里是中文维基,能翻中文的都应该用中文,连罗马字都应该尽量避免,只有像 AKB48hideiPhone 这种因为缩写、官方立场、或已经成为外来语的,才可以保留罗马字。タチ要翻“塔及”还是“达”还是“夕千”我不管,交给懂日文翻译的人决定。 --Yel D'ohan留言2019年5月22日 (三) 19:26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相关罗马化议题就此打住,在下已将含有争议的页面标题罗马化了(在下若再不下台到时会很惨),现在该讨论的是导言是以罗马化后的标题做为开头,还是原文?个人倾向原文,起码标题罗马化不至于是某人所述之乱码,这样使用原文也能尊重被提及的当事者。

目前仅剩卯花Tsukasa含有中文化争议,因争议发起者提议将标题改为卯花司,但Special: MobileDiff/54415035显示当事人提出的来源并非可靠来源。

以上,谢谢。MeritTim 2019年5月24日 (五) 15:08 (UTC)

WP:命名常规->条目标题

豁免适用:

豁免WP:命名常规适用WP:方针和指引相关规定,已依YF提议版本进行事实性修订。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5日 (六) 04:45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根据WP:方针和指引,要么没有方针后缀,要么就直接是限制内容。不能使用类似的近义词。习惯了可能无所谓,但会造成混乱。~ viztor 2019年6月9日 (日) 10:45 (UTC)

某些人的主观感觉?惯例,而且技术要求上对全部空间都有效。——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6月9日 (日) 11:24 (UTC)
根据WP:方针和指引,不能使用“常规”一词。~ viztor 2019年6月9日 (日) 11:38 (UTC)

基于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豁免命名常规适用WP:方针和指引,我认为应该许可如此豁免,而由于格式手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建议同时豁免。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3日 (四) 03:30 (UTC)

那是否建议将Wikipedia:方针与指引#方针及指引页面的命名规则删除? Willy1018(留言) 2019年6月14日 (五) 03:01 (UTC)
User:Willy1018当然不是,这个豁免应该只适用于命名常规和格式手册。我建议可以加入条文如下:“特别地,命名常规和格式手册并不受此规则所规范”。如果共识认可我上面的结论的话,这会直接变成事实性修订。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4日 (五) 03:39 (UTC)
应用“不过,命名常规和格式手册并不受此规则所规范。”较为妥当。—— Eric Liu 编辑次数突破一万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6月14日 (五) 05:07 (UTC)
(&)建议“基于社群共识,命名常规格式手册页面维持旧名,不做修正。”--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14日 (五) 10:47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议明确命名常规各项的优先次序

原标题:想请求管理员澄清
通过:

公示期间无异议;通过。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8日 (二) 10:49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我在此想请求管理员澄清命名常规中的命名原则(包含使用常用名称)相对于主要命名惯例(包含名从主人)是否具有优先性。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2日 (日) 12:06 (UTC)

命名常规中有说道:“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命名应当遵守以下的主要原则。它们之间有时存在冲突;此时编者需要选择倾向于其中某些原则,而放弃其他的某些原则。”,使用常用名称属于其中一个原则,而名从主人则只是惯例,因此使用常用名称理应优先于名从主人。而且,名从主人的细项也有提到:“当条目描述的主体事物的拥有者或代表者更改其中文名称时,如果更名后出现的可靠来源已经普遍使用新的名称,那么条目应该更改至新的名称。”也就是说,如果并没有出现普遍使用的情况的话,那应该维持使用常用名称。以上,谢谢。—AT 2019年6月3日 (一) 06:57 (UTC)
@Justice305:有何意见?基于管理员对方针的解释,以及小范围共识不能凌驾于大范围共识(方针),我认为应该恢复为“福斯”一词加上转换。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3日 (一) 07:13 (UTC)
大陆香港(官方FB会随区域转换,所以用电影文宣),若一家集团上下数年来对外已普遍使用新的名称,却因人们习惯而改动,个人认为这样处理条目会有问题,就以台湾“索尼”使用状况好了,SONY site:.tw 约有 15,900,000 项结果索尼 site:.tw 约有 4,700,000 项结果新力 site:.tw 约有 972,000 项结果,那台湾这边也是否要转换“SONY”?记得香港也是直接用“SONY”居多。另外,命名常规也提到“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
  1. 人物: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出现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
  2. 一个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日文、越南文、韩文等中文之外的文字资料出现该事物的日文汉字、越南文汉字和韩文汉字等专有的名称,“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如“阿倍仲麿”等。
第一项特例是适用人物方面,例如伊东丰雄,尽管本人强调,但台湾跟大陆出版书籍仍使用“伊东丰雄”较多。第二项特例指的是非中文汉字情形,已有举例不赘述。公司组织命名中文名称显然不归这两项特例之内。--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08:53 (UTC)
索尼的情况与FOX不同。索尼是全地区共通的普遍名称,福斯则似乎只有台湾在用,也不认为名从主人的惯例能够限制添加地区词转换。先前的类似讨论也得出了同样的共识。—AT 2019年6月3日 (一) 09:14 (UTC)
但对FOX来说“福斯”也是全地区共通的普遍名称,Talk:二十世纪福斯及条目内列举官方活动,乃至对外文件,两岸三地皆使用“福斯”。至于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官方中文名称处理,是大陆官方译名vs他国官方译名的情形,大陆新华社跟别国官方译名对干也不是第一天的事,像美方希望用“欧巴马”,大陆却坚持要用“奥巴马”;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希望用“马哈迪”,大陆坚持用“马哈蒂尔”,出现两个官方译名冲突情形,否则官方译名理应唯一,而不应出现两个情形。--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09:35 (UTC)
“对FOX来说”与维基没有关系,维基注重的是大众,而非单一组织。举例来说,白俄罗斯的官方中文名称是“白罗斯”,但是全地区皆不常用,结果条目标题仍然维持原状,精灵宝可梦的情况也类同。FOX以福斯为官方名称没有问题,列出说明就好,但是不应该将非常用名称强加于其他地区上。更甚的是,现在并非要更改条目标题,只是添加地区词转换也不行的话,我认为您是过度解读名从主人,而忽略了实际情况。—AT 2019年6月3日 (一) 10:04 (UTC)
可看个人处理过条目,官方发布名称若有区域性,也会尊重并转换,但FOX事实并非如此,也不像白俄罗斯雷声大雨点小,个人亦在条目内说明香港、大陆过往名称,是哪里过度解读名从主人,而忽略了实际情况?若只以“维基注重的是大众,而非单一组织”一刀切下去连SONY也会有问题。--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0:24 (UTC)
我想说明的是常用名称仍然优先于名从主人,FOX没有按照地区划分中文名称,不代表您可以阻止其他用户添加地区词转换,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方针指引作依据。另外,假设SONY也是这样,那也不构成合理的抗辩依据,而是应该一并修正。—AT 2019年6月3日 (一) 10:41 (UTC)
方针规范名从主人就是维持条目名称的情形,若加区域转换、条目名称就不是名从主人显示了。--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0:48 (UTC)
名从主人并不是那么粗暴的,难不成官方中文名是简体字,所以所有地区都必须简体?换成繁体就不名从主人啊...没有这回事的。而且,命名常规本身就是针对条目标题,而不是连各地区的显示都要管,命名常规亦清楚说明道:“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世界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使得用词根据用户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而且,从过往的讨论可以得知您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任何共识依据,您应该马上退回自己的编辑至有转换版本,直至得出共识为止。—AT 2019年6月3日 (一) 11:03 (UTC)
繁简转换是另一方针,怎能跟名从主人混为一谈?你所引述的内容Wikipedia:命名常规#各地汉语差异的处理还是会碰上“名从主人”的问题啊~个人在201905,也说明当时讨论后修订版本并非个人所编辑。另外,见Talk:二十世纪福斯,连异议者不再坚持,怎会没有共识?--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1:26 (UTC)
我意思是您繁简不能接受,但是地区词却可以?不矛盾吗?您现在的说法好像就是官方名称大于一切,大到可以连实际情况、规定都可以忽略。另外,那一部分是指条目标题,而不是说不给转换啊。最后,异议者未及回应不等于不再坚持吧,要不我ping他们看看?—AT 2019年6月3日 (一) 11:33 (UTC)
那个讨论都搁多久了?三年后最初异议者才回应确认名称,怎是未及回应?本来不同方针就不能一概而论,拿来做论点不是很奇怪吗?还有Σανμο充满挑衅的言语, 原来香港维基人可以允许这种行为?当时讨论后修订的版本你们也不认,名从主人方针特例不适用公司组织也忽略,把一般转换情形跟名从主人连结,我还有啥好说的?--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2:20 (UTC)
异议者不是只有发起人吧?还有好几位啊。另外,关于繁简我再说清楚一些。您说连显示也要名从主人,对吧?所以所有地区都只能使用一个名称,这样理解没有错吧?假如,有一组织的官方中文名称包含简体字,基于您对名从主人的理解,连显示必须一样的情况下,所有地区都只能用简体字,但是您说不能混为一谈,也就是说您认为繁简需要区分开。我的疑问就是为何繁简要分,而地区词不用?就像简体字在台湾并不常用一样,福斯在其他地区也不常用,前者您说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您却OK,请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另外,您说S君“充满挑衅的言语”是指什么?请明示,亦请停止说“原来香港维基人可以允许这种行为?”这种类同地域歧视的言论。而且,当时我并没有参与相关讨论,也没有参与该条目的编辑,无从得知您所说的“当时讨论后修订的版本你们也不认”是什么意思。最后,我再强调名从主人规定从来没有限制添加地区词转换,什么公司组织特例与此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请停止曲解方针。谢谢。—AT 2019年6月3日 (一) 12:40 (UTC)
[11][12][13][14],自己看。--Justice305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2:56 (UTC)
如果您觉得他语气不好的话,请直接跟他说。况且就算真的如此,也不代表您的编辑没有问题,而绕过共识的恐怕是您本人。—AT 2019年6月3日 (一) 13:04 (UTC)
现行条文
命名原则和惯例

本节描述对于条目命名的原则和主要惯例,以及遇惯例间冲突、各地用字、用语不同时的处理原则。

提议条文
命名原则和惯例

本节描述对于条目命名的原则和主要惯例,以及遇惯例间冲突、各地用字、用语不同时的处理原则。

除非专题另有规定,否则条目命名当符合所有技术要求,及尽量符合所有命名原则;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条目命名符合愈多命名原则愈好。各地有不同译名者则以上述基础以先到先得处理。条目命名的地区词转换亦按以上方法处理(按地区词所属地域,如适用)。

以上。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05:37 (UTC)
修订于2019年6月6日 (四) 23:50 (UTC)。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6日 (四) 23:50 (UTC)

(+)赞成心平星辰留言2019年6月12日 (三) 04:09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关于维基百科电子音乐相关条目的命名问题

如题所述,维基百科与电子音乐相关的很多(绝大多数)条目,其中文译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关注度远远小于其英文名称。根据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外文命名时的专门要求,中文名关注度远远小于英文名的,可以使用英文名作为页面名称。
举例:在百度资讯搜索“出神音乐”[15],只有一篇文章和出神音乐相关。而搜索“Trance"[16],可以看见,搜得的18篇文章中有16篇文章都是相关的。
另外,如果您在中国大陆地区跟一个懂电子音乐的人说”出神音乐“,他通常不能反应过来您所说的是Trance。如果您直接跟他说Trance,他则可以理解。
(由于本人不精通繁体中文,请繁体中文文化区的用户补充这些一名在繁体中文区的流行程度,以便达成共识)--Clafiok留言2019年6月27日 (四) 00:26 (UTC)

可是在维基里面,叫做Trance音乐耶,关于中文的问题,没办法,这就是MMORPG的不合理之处。话说我都用英文,例如Tropical house,当然叫他热带浩室也是可以啦... --船到*桥头*往日不再 2019年6月27日 (四) 01:30 (UTC)
原来就叫出神音乐,是后来有用户移动的,但有一些还是原来的样子,比如浩室音乐。关键就是中文维基百科全站关于电子音乐相关的命名问题能不能统一。这个可以通过拟定方针来实现吗? --Clafiok留言2019年6月27日 (四) 04:00 (UTC)
例如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电子音乐)之类的?——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7月2日 (二) 05:30 (UTC)
其实有类似的东西啦,Wikipedia:音乐专题/专辑条目格式指导可以修一下或是甚么的。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19年7月4日 (四) 08:22 (UTC)

用户杨高南路这样移动究竟有没有问题?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Wikipedia:管理员通告板/3RR,用户杨高南路把大量与其他地方道路同名的上海道路由加注了“上海市”的名称移动到没加注“上海市”的名称,这样做究竟有没有问题?相关受影响条目详见该用户的贡献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5日 (六) 05:13 (UTC)

应该没问题,放心移动吧。--杨高南路留言2019年6月15日 (六) 05:18 (UTC)
@杨高南路:我个人是(-)反对这样的移动的,而你却指控我恶意破坏,我深表遗憾。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5日 (六) 05:21 (UTC)
我真的一天不把问题放上客栈,你一天都不会回应。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5日 (六) 05:22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建议扩张维基百科:命名常规的适用范围。

修改原文第一句:

  • 命名常规是维基百科关于确定条目标题的指导方针。

为:

  • 命名常规是维基百科关于确定条目标题的指导方针,当题目中的其他名称发生争议时亦可进行参考。

——Huangsijun17留言) 2019年7月29日 (一) 07:37 (UTC) ——Huangsijun17留言2019年8月5日 (一) 01:05 (UTC)修改

建议阁下明确一下“非条目之事物”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包含文章中所有名词或者专有名词,我觉得太过了。-- Vakrieger♀︎ -- 💢❤️🗯️ 2019年7月31日 (三) 04:06 (UTC)
不支持。部分理由同上所述。--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7月31日 (三) 06:35 (UTC)

建议改名:“高槻市车站”→“高槻市站”

高槻市车站” → “高槻市站”:现有名称不符合一般命名习惯,而且内文也是全部使用高槻市站。--【和平至上】💬📝 2019年8月8日 (四) 06:33 (UTC)

(!)意见:依照先前的共识,车站命名可采“车站”或“站”。--Iokseng留言2019年8月8日 (四) 08:38 (UTC)
Wikipedia_talk:铁道专题/2011年-2017年存档#有关站、车站的命名--Iokseng留言2019年8月9日 (五) 07:20 (UTC)
当时的结论看起来是维持原命名不特意去修改。我赞成提交互助客栈讨论。--Iokseng留言2019年8月9日 (五) 09:23 (UTC)

提议紧缩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使用全称的例外情况

通过: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使用全称

现行条文

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

提议条文

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且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只使用这个名称;.....

目前在下与@UjuiUjuMandan君在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请问方针与指引中“除非.....”的用法与涵义有过一些讨论:

提议修改条文的原因在节录的讨论中已经写了(请注意,本讨论与“除非.....”的用法与涵义无关。关于“除非.....”,在下已不再固执己见,但这里想讨论的是其恰好触及的另一件事—“A或B”与“A且B”的差别),如果需要在下补充,请提出。也欢迎各位的意见。谢谢!-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9日 (一) 13:44 (UTC)

是的,要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9日 (一) 14:03 (UTC)
我觉得这样又太紧了,不如写成“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只使用这个简称”,毕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还是有极少数用到的时候。-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10日 (二) 04:31 (UTC)
请问还有人对此提议有建议或意见吗?-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13日 (五) 13:33 (UTC)
五天多匆匆过去了,还是没有新意见。那么依往例,公示7天,7天内没有建议或反对,我就迳行修改条文了。谢谢!-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19日 (四) 02:54 (UTC)

似乎未公示到,现起公示七日。 Willy1018(留言) 2019年9月23日 (一) 14:32 (UTC)

  • @Willy1018:这个“大部分人”到底如何定义?--🧧超级王💐同賀大典十三載,共書佳文千萬篇 2019年9月24日 (二) 00:06 (UTC) 顺便@克勞棣。--🧧超级王💐同賀大典十三載,共書佳文千萬篇 2019年9月24日 (二) 00:07 (UTC)
    • User:Super Wang应该是指......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且仅有少部分人不知道,以及在正常的情况下只使用这个名称......-- Sunny00217 2019年9月28日 (六) 06:53 (UTC)
User:Sunny00217您的意思是要把条文改成您po的绿色文字这样吗?-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9月28日 (六) 07:25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有关港澳条目命名

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不通过;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无共识,建议在本页另开讨论承接处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03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我刚才看到Talk:香港#建议改名:“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Talk:澳门#建议改名:“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样的两个移动请求,不过我还记得之前的讨论究竟通过了甚么:“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所以我直接把两个移动请求都给驳回了(最神奇的是我竟然是先驳回澳门那个)。然后我再看看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这两个移动请求应该是受“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的影响而提出的(而且台湾的行政区划其实也做了近乎相同的措施)。就此,我想向大家征求建议,以确定港澳条目的命名(以及追加台湾的行政区划的事实上命名常规,如果可以的话);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8:38 (UTC)

目前的反对意见之一是简称命名符合方针,主要是常用名称,但全称也是常用名称,就像中国内地其他地名一样,不能说是违背方针的。另外一个反对意见是港澳两地有特殊的历史,这点苏州也说过,中国其他地方也各有各自的特殊历史,历史放在历史章节里说就行了,条目名称反映现状即可。
统一地名格式这个想法或许有点强迫症,但在不违背方针的前提下,我认为是可行的。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1:17 (UTC)
那为何其他国家的政区反而不是这样办?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17 (UTC)
我也说说我认为应该维持现状的原因:假设一个人要做自我介绍,香港和澳门的人不会说“我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至少我完全没看过有人这样称呼自己),而只会说“我来自香港/澳门(或中国,但比较少,不过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那么少)”;但如果是中国大陆或台湾人,他们自我介绍时说“我来自(江苏)苏州”(给苏州赏一下面)、“我来自(江苏省)苏州市”、“我来自澎湖马公”、“我来自澎湖县马公市”的频率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听上来没有“我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那么怪。如果你们逼我必须要在“我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我来自中国”选一个做自我介绍的开首的话,我宁可选择后者。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29 (UTC)
而且,“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搜索结果条数的差异极大(27.121:1),这样就显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常用性不够(“香港特别行政区”甚至比“北京市”和“广州市”还少)。有一点比较微妙的是,澳门和香港都是特别行政区,假使我们搬了命名一致性原则过来,澳门条目也只能跟著香港条目那套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33 (UTC)
再不然的话,有个更大胆的做法:“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立条目,后者主力讲述政区架构,前者则主力其他,这样一了百了(还可以增加条目数);澳门也可以照搬这套。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2 (UTC)
viztor之前提出把中国大陆政区的省市后缀移除时,我好像有提过类似的提议(然而当时的对象好像是北京和西安)。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4 (UTC)
另外,WP:COMMONNAME:“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我可不认为“xx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字词便于读者搜寻,这样的后缀很明显过长;多一个“省”字、“市”字,又或是“地区”两个字或许还可以,“xxx族自治区”、“x族x族自治州”这类还真的比较尴尬。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香港和澳门的行政建制(以至很多基础制度)跟中国大陆并不是同一套,我想不到任何理由让特别行政区条目命名跟随中国大陆普通行政区条目命名。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体制不同不是命名方式不同的理由,日朝韩越的体制也都不相同,现在用的也是相同的命名方式(全名)。——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 您好:
  1. 条目命名与自我介绍无关,如果我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的自我介绍肯定也是“来自湘西”或者“来自湖南湘西”而不是湘西的全名,这并不是将此条目改名“湘西”的理由。
  2. 如果以搜索结果的数量来定义“常用性”,那么澳门不也应该和内地地方采取同样的命名格式了吗?或者内地的许多地方都要改名字,而有的又由于搜索结果的比值较小而不用改,会很混乱。
  3. 拆分条目的前提是逻辑上拆得开且有编辑得力的编者愿意参与,在下想不清怎么拆合适,若有合理的拆分方案且有人完成这个工作,自然可行。
  4. 重定向可以很好地解决读者搜寻的问题。
  5. 港澳与内地同属一国,因此使用同样的命名格式是很自然的事情。
  6. 参考多年前的那个地名讨论,使用全名更加专业,或者说更加正式,作为一部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使用正式一点的名字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05 (UTC)
  • 另外,关于WP:COMMONNAME,按这一条方针确实是用“香港”更好,但如果死板地按字面意思执行,那么像上文中提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许多地名都不符合规定。统一以全称命名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有利于维基百科内容组织的一个解决方案。这里可以引用下WP:忽略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20 (UTC)
    自我介绍只是一个打比方,我想带出来的意思是:在日常指代一个中国大陆地方时,用全称和简称都是一样听上去没问题的,例如“北京”和“北京市”;但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指代香港/澳门却并非日常做法。自治州比较特别,通常会是“某某”和“某某州”同等常用。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9 (UTC)
为何无人解答外国政区为何不比照统一的问题?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3 (UTC)
  • 我对外国的政区不甚了解,不过刚刚看了看,越南朝鲜以及日本的政区,还有港澳下辖的政区,大部分也都使用目前中国大陆的命名规范,即全称命名。汉字圈之外的地名,也有许多使用全称。虽然没有完全严格地统一命名格式,但也基本是按同样的标准统一的。
且等一等其他人的意见吧。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1日 (三) 08:16 (UTC)
香港的区不能和内地的市辖区相提并论:香港大部分的区和其涵盖的部分地方重名,但并不是只涵盖相关地方(例如荃湾区和荃湾,沙田区和沙田),部分的区则是其前身、旧名和其涵盖的部分地方重名(例如中西区和中区、西区,葵青区和葵涌、青衣),故“区”字具有消歧义作用;不属于此两类的只有东区、南区、北区,然而此三个区不可能单称为东、南、北,所以只能加“区”字。然而,内地的市辖区多数的情况是:它们可以直接被单称,但条目命名仍照加“区”字(例如汕头市澄海区可单称“澄海”而不影响指代范围)。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我再重申一次:
基于明显常用性差异及特别行政区条目命名一致性,除非“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立条目,否则我反对出现名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条目;澳门同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同上,不宜直接移动--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澳门条目只能跟着香港条目走?请问所谓“命名一致性原则”的依据是什么?明明绝大多数地名都是简称更常用,却单独把港澳特殊化,你这个双标玩得真溜啊。——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参考数据

下面是一些参考数据(大家继续在上面留言就好):

  1. 来源搜索: "香港"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950,000,000;
  2. 来源搜索: "香港特別行政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71,900,000;
  3. 来源搜索: "澳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01,000,000;
  4. 来源搜索: "澳門特別行政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6,300,000;
  5. 来源搜索: "广州"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677,000,000;
  6. 来源搜索: "广州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33,000,000;
  7. 来源搜索: "上海"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480,000,000;
  8. 来源搜索: "上海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212,000,000;
  9. 来源搜索: "苏州"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426,000,000;
  10. 来源搜索: "苏州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42,200,000;
  11. 来源搜索: "北京"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800,000,000;
  12. 来源搜索: "北京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301,000,000;
  13. 来源搜索: "新北"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55,200,000;
  14. 来源搜索: "新北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16,000,000;
  15. 来源搜索: "基隆"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55,600,000;
  16. 来源搜索: "基隆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21,900,000;
  17. 来源搜索: "馬公"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3,320,000;
  18. 来源搜索: "馬公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690,000;

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0 (UTC)

基于以上数据,得出9组比例:
  • 1与2的比例为19500:719(27.121);
  • 3与4的比例为1010:163(6.196);
  • 5与6的比例为677:133(5.090);
  • 7与8的比例为370:53(6.981);
  • 9与10的比例为2130:211(10.095);
  • 11与12的比例为1800:301(5.980);
  • 13与14的比例为69:145(0.476);
  • 15与16的比例为556:219(2.539);
  • 17与18的比例为332:169(1.964);
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7 (UTC)
  • 我在那边发过,我在这里再发一次:
  1. Wikipedia:命名常规#主要命名惯例中亦写到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
  2. WP:COMMONNAME
  3. 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
一、不够专业,现代行政区的名称加上县市比较准确。但我认为,不加县市也很准确,上海并非简称,也是很专业准确的名称,就像因特尔并非要叫因特尔公司才专业准确。
二、不够统一,有些加了县市,有些没加县市。我认为,全部遵循WP:命名常规#命名原则也是一种统一,并非全加或全不加才叫统一。我觉得现在把中国大陆择出来单独规定,就不够统一。
三、容易出现歧义。我认为,Wikipedia:命名常规#防止歧义已经进行了规定,只要严格遵循WP:命名常规#命名原则就可以防止歧义。
综上,我建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将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划命名与其它行政区划统一。--曾晋哲留言2019年9月10日 (二) 18:40 (UTC)
城市条目无歧义可不加,其他各级区划条目统一加区划单位名似乎较为妥当--苞米()💴 2019年9月12日 (四) 07:22 (UTC)
都加一加算了,没有加单位的拿来消歧义--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如果条目有较多内容涉及到非条目名的阶段,命名为现建制名会显得生硬。--YFdyh000留言2019年9月14日 (六) 15:19 (UTC)
重申:我(+)支持任何统一地名命名原则的方针指引,(-)反对任何地域的特殊化对待。——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7 (UTC)
这数据不靠谱:首先全称里面已经包含有简称,引用全称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简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简称,但官方名字都是全称。但是香港和澳门确实有点特殊,个人偏向维持现状,但是强烈反对去掉大陆和台湾行政区划内的区划名。—Rowingbohe 台州专题 / 编辑调查 2019年9月16日 (一) 14:36 (UTC)
台湾又如何?情况和中国大陆类似吗?你支持台湾行政区划同时适用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划命名规则吗?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49 (UTC)
前者是基于历史、地理、人文逐渐形成的聚落地名,可能没有具体范围的定义
后者是基于政治、经济,由政权划定的行政区域,有具体的地理界限,一般包含但不等同于前者
  • 有人提到“上海”和“上海市”没有区别,但其实是有的。前者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聚落名称,即名为“上海”的城市;后者其实是一个名为“上海”的,以“市”为通名的行政区,即所谓广域市。在中国大陆,基于政治经济(城乡统筹政策)、社会人文(反地域歧视)等原因,官方态度是将两者混合,而非严格区分的。比如,无论是黄浦松江崇明,官方口径都是上海市,但民间角度来说,从前往后就逐渐不那么“上海”了。类似如密云之于北京淳安之于杭州等。中国地名方针,我个人理解其是针对广域政区条目的命名,而聚落已经被动的包含在政区条目里了。同时,在缺乏官方定义的情况下,很难无争议的得到一个与政区剥离的城市条目。因此,与其无谓的争议“上海”是否包含“崇明”,不如保留现状的“上海市”。更显著的例子还有重庆市
  • 还有人提到“外国的政区”,其实是个很空泛的概念,因为各国行政区划的状况不同,有些政区跟聚落是重合的,如巴黎市就是一个独立的市镇政区;有些政区跟中国类似,包含聚落,如前述的东京都和东京;有些城市聚落却反过来包含政区,如纽约市包含五个县。同时,要注意到纽约市的“市”跟上海市的“市”,其实不完全是等同的概念,只不过我们碰巧用了市对应City进行翻译。
  • 综上,(-)反对盲目废除中国地名命名方针,同时(-)反对地名命名方针全球一刀切的提法,本应按照国别地区差异单独规定。--Kezpe留言 2019年9月16日 (一) 15:46 (UTC)
  • (!)意见:建议修订(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以及印度、俄罗斯的相应命名法则。对于中国大陆的情形,建议省略一切省级行政区、市(芒市等单字市除外)、镇的后缀,保留地区、州、盟、县、乡等其他类型行政区的后缀,但不建议简写相应条目的首段。“上海”和“上海市”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上海城区”和“上海市辖域”的区别,但不建议涉及港澳台的内部分区(如“新北市”)。对于印度、俄罗斯等幅员辽阔的国家,建议同样处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1:02 (UTC)

台湾行政区划命名常规

我想,台湾行政区划命名常规这方面应该没港澳那么大争议,那是不是应该补充相关事实性条文?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4日 (六) 15:43 (UTC)

没有必要,统一命名方针,一次性解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4 (UTC)
如果我没看到有明显共识形成的话,我这几天就会以无共识状态结案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14 (UTC)
正在激烈讨论中,你着什么急呢?你是管理员吗?可以随随便便结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7日 (二) 03:17 (UTC)
只有管理员才能结客栈的案吗?而且,我好像也看到大体的共识的形成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9日 (四) 11:55 (UTC)
一刀切一次解决是很不好的思路。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9月20日 (五) 01:55 (UTC)

锡金如何命名?

本来觉得,不过看完苏州宇文宙武对话页 | 用户贡献)在#参考数据里说的,觉得挺有道理。锡金、香港、澳门具有类似特征,可参照一并处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0:44 (UTC)

锡金不太像,它的制度好像和印度全国的制度也一样。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2:51 (UTC)
@Sanmosa:这跟制度没关系吧?西藏自治区制度不同也没被省略。1951-1959年间的西藏地区自治程度远超香港,也未省略。建议参考我在#参考数据章节底端的处理方式。我甚至觉得不光那些情况可以省略,对于满足一下三个条件的县也可以省略:1.不与地级行政区重名;2.不与县级市重名;3.非单字县。要求对所有行政区采用同样标准本来就是荒谬的:就因为泰国有“国”字,就要把日本移动到日本国吗?--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4:59 (UTC)
IP举例不当。一、“西藏自治区”的后缀某程度上有消歧义作用,而“西藏”一词本身有歧义,不去除是可理解且有现行其他方针指引支持的。二、泰国的全名是“泰王国”,如要把“日本”条目移动到“日本国”,“泰国”条目也要移动到“泰王国”;不过这两个移动例子仍能证明“要求对所有行政区采用同样标准本来就是荒谬”此论点。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47 (UTC)
西藏自治区怎么可能有消歧义作用?西藏就是被重定向到西藏自治区的。至于藏区,没见过几个人把康区、安多叫成西藏的。要按您所谓的“歧义”,那福建省也有歧义喽?
  • 如果您觉得“泰国”与“日本”不构成对立,那黑山总可以了吧?我那个例子是针对是否使用“国”字的,如果您想讨论是否使用全称,那“大马/马来西亚”与日本构成对立。不好意思,不仅是不是用“国”字不统一,用不用全称也不统一。--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01 (UTC)
IP突破盲肠了。其实中国的很多省区是有歧义的(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其实全都有歧义;吉林就不用说了,吉林省吉林市都存在),只不过那个名字现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义而已。另外,黑山的例子很好,但我的重点其实不在是否使用全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7 (UTC)
  • @Sanmosa:吉林明显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指省,黑龙江也是。现在维基出现了怪圈,片面强调地名的本意,照这样搞浙江是不是要重定向到钱塘江啊?将黑龙江写为河流条目已经严重违反了消歧义的主义项原则。还说我突破盲肠,你的盲肠在哪里?自从看到你发言“IP口中所谓那些”的用语我就知道你不怀好意了,所以你也别怪我说话冲。--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13 (UTC)
    • IP还是不理解我说的话。“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其实全都有歧义”不代表“把那个名字现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义项”有问题,我聚焦的是最常用的歧义项的命名,而非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这堆词语应该重定向到哪里或是否应该作为某非最常用的歧义项的条目名。我举个例子:彰化多指彰化县,但彰化县的“县”字就是为了和彰化市消歧义。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0 (UTC)
      • 台湾的情况比较特别,很多聚落历史不长,还不如行政区有名,有点类似黄山市。对于当代(1949年之后)新建立的市、或当代新改名的市、或名称存在极大内部争议(如黄山市)或外部争议(如原马其顿共和国)的地方,可做例外使用全称。一般的地理重名,不应因为歧义就将使用全称。比如,吉林市应命名为吉林 (市)而不应使用全称。总之,使用官方的通用正式简称而不使用坊间简称或冗长的全称:如河南省应移动到河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应移动到河南县(保留县字是因为县在被保留的列表里,而不是为了消歧义)。另外,如果您的“重点其实不在是否使用全称”,那就没必要把泰王国搬出来,最开始的例子“泰国”与“日本”也够用了,多出的讨论只会造成跑题扰乱讨论主线。--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05 (UTC)

统计

根据上面的讨论:

  • 6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a)维持现状;
  • 2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b);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c)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的做法;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采用(b)或(c)之一;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反对(b)及(c),但未明确表示支持(a);
  • 2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支持(a)、(b)或(c),但均有可不加区划单位名的表示;

以上。就此,可以归纳为以下数据:

  • 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1个注册用户明确支持,1个注册用户有条件支持,8个注册用户明确反对,1个注册用户倾向反对,2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
  • 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2个注册用户明确支持,1个注册用户有条件支持,2个注册用户明确反对,1个注册用户倾向反对,7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

由此可见,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反对的声音比较大,我建议以“不通过”论;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由于过半数参与讨论的用户未有明确表示,我建议以“无共识”论。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3:14 (UTC)

(!)意见

  • 鉴于表示反对(b)的注册用户并没有提出明细的替代解决方案,建议对具体的替代方案做深入讨论,而不是机械化地做投票统计。
  • 另外那名注册用户说的是反对“盲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我也反对盲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因为提出反对的注册用户并未给出修订方案而是要求用更泛的规则替代明细规则,会使条目缺乏统一性。
  • 对所有的中国大陆地名强制使用规则来规范不允许讨论,却单独对港澳采用单独的维基讨论共识制以“不通过”论,确实有地域中心之嫌,对中国内地的城市不公平。--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5:03 (UTC)
    • IP错解地域中心,还错解我解读的讨论结果。一、地域中心是以一地的思维把只适用于一地的规则强行套到所有地方,以一地的思维把只适用于一地的规则套到该一地并非地域中心。二、“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以‘无共识’论”是指讨论现阶段未就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达成共识,迟一下子可以再讨论,而非不允许讨论。你喜欢的话,你随时也可以开新讨论。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38 (UTC)
      • 您少理解了地域中心的一部分,忽略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比如港铁中环站列车相撞事故就有一定的地域中心,因为没说香港,好在歧义不大,不少中国大陆人也听说过香港有个港铁,社群也就忍了,权当港字是香港的简称。但一般而言单独针对某地地名使用全称要么带有一定的类似scare quote的语意,要么带有其他特殊语义。比如不少台湾人强调中华民国并不是想说中华民国而是想说“不是中国”,而中文维基对待中国这一简称时明显倾向于北京方面(中国经常出现)而非台北方面(中国即便出现也会被替换),不过台湾人不在乎所以问题不大;又如英文维基单独对西藏自治区,明显具有scare quote的“不是西藏”之意。独独中国大陆的城市使用全称虽无上述scare quote问题,却有如下类型的歧视因素:
        A:“他是德令哈的。”
        B:“德令哈是啥?啥组织?”
        A:“青海,德令哈。”
        B:“哦,是个城市啊,麻烦你说全,德令哈市!”
        A:“哦,好的。”
        B:“我系香港的。”
        A:“香港是啥?”
        B:“香港你都不知道?乡巴佬!”
        A:“麻烦你……”
        B:“说什么全?香港,就香港。全世界都知道!”
      • 这就是我所担心的。所以,如果您以“由于(b)无共识而暂时维持各条目现状”为由关闭我并无意见,但是您要是提出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以“不通过”论而完全无视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我觉得就需要考虑是否对中国内地城市逐一讨论是否常用名称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34 (UTC)
        • 你真的认为会有人不知道香港是何物吗?至少他们也知道香港近期有示威活动吧,新闻每天都有;老一辈的话,至少也知道李小龙(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是中外都适用)。你这样类比本来就非常错,香港和德令哈根本没法相比。如果以上的对话真的存在的话,这个A应该没接受过太多正规教育,这是政制的错,而非任何一个人的错。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29 (UTC)
          • 你这态度正是我担心的。我们的公民没有义务知道香港,教育中是否包含香港那是教育部门的选择。在海西农村香港的知名度可能真没德令哈高,但他们受的都是正规教育,也不是什么政制的错。我热爱香港,但这绝不意味着香港可以凌驾于其他城市之上。老实讲,你傲慢的态度令我非常不快。你可以对每个制度有你个人的喜好,但断不能为此把知不知道香港跟正规教育连起来。地理课不是每个人都能考100分,对于学生一般来说,认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牛顿力学就是受过正规教育。至于李小龙是谁,我恐怕直到大学时代都未必知道,现在也没看过他的电影。唉,当初正是嗅到了奇怪的味道才导致我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讨论,没想到所有的担忧全中!--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27 (UTC)
            • 我完全不能理解IP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2 (UTC)
              • 总结就是:在该使用简称的时候使用全称,有时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潜在效果:
                1. scare quote,表示其不正统性(如“马其顿共和国”);
                2. scare quote,表示其简称有争议(如英文维基“Tibet Autonomous Region”);
                3. 表示其具有低重要度(比如“中国地方”、“德令哈啥呀”)。
              我对现状意见不大,如果没有这个讨论会乐见现状的维持(当然使用官方正式简称更好)。但是,如果要形成一套区别对待的“共识”,我担心未来该“共识”会被有心人士用在前述三种情况之下,所以反对该提法。--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37 (UTC)
              有好些用户总是以为“xx市/xx县/xx区”是全称而“xx”是简称(不只IP),然而“xx”并不一定是简称(例如“通州”就不是简称,“上海”基本上也被视为“上海市”的全称)。“香港”就是香港的全名之一,而非简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23 (UTC)

关于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事实上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的动议

基于移动成本太大,我不支持此修订。我认为长远而言应该要把政区和聚落地名条目分开。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1:02 (UTC)
  • 你可能对中国大陆的行政架构不了解。市、镇都是以聚落为主的条目;省、地区、州、县、区则是以区划为主的条目,所以才会有“省会”、“自治区首府”、“自治州首府”、“县城”的说法来表示相应的聚落。市则没有“市城”或“市首府”一说,只能说“市政府驻地”以及“市区”,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区域,都不是聚落,市本身就是带有一定辖区(毗邻区)的聚落。虽然地区、县级区也会说“行政公署驻地”及“区政府驻地”(没有“首府”),但前者是因为并非正式行政区从而没有首府,后者是因为其是聚落的子集从而不能有作为聚落的首府,只有“市”是因为本身是聚落才不能说“市首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中国大陆的市并不一定等于聚落。现时中国大陆的市辖区多数都是由县、县级市改制而成,目的只是为了能从那些县级行政区获取资源建设老城区,或保住自己的阵地,多数市辖区并不一定真的是中国大陆城市的(副)中心。上海市下辖16个市辖区,但只有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才是传统的中心城区范围,那些金山、青浦、奉贤,以至崇明(岛),虽然也是上海市的市辖区,但它们并不见得是上海市的(副)中心,而它们的发展也没中心城区发展得那么好。说白一些:中国大陆的市辖区的原意已经丧失了,Kezpe提出的“广域市”概念其实已经完全说明我的意思,你自己看看。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1 (UTC)
  • 举个例子,日喀则地区改制为日喀则地级市后,原日喀则县级市条目的内容并不被桑珠孜区继承,而被地级日喀则市继承。这恰恰说明了维基百科对市作为聚落的特殊性的尊重。因为未来桑珠孜区可能会细分为更多的区(参见拉萨),如果内容被桑珠孜继承即时势必引起混乱。--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至于省、自治区的省略以及方案二中对县的省略,完全是类比对“国”字的省略(参见泰国日本)。由于中国、印度、俄罗斯过大且具备显著的基于地域的文化多样性,一级行政区完全可以类比“国”字省略(印度、俄罗斯具有一些极小的非聚落行政区,所以可以考虑将他们的简称限制在印度的邦和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上而不触及俄罗斯西部的州)。--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 至于您所谓的“移动成本”,完全可由机器人完成;至于服务器成本,经过社群讨论的结果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可以不计。另外,我建议修订地名命名常规,但不建议(但也不介意)修改首段。--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我的主张是,基本上只要移动后PRC admin可以配合移动而作修改,我不反对移动(不论是IP的提议还是直接依WP:COMMONNAME因地制宜),但现在完全没人想过PRC admin如何处理(要么修改代码,要么废弃),所以我只能反对移动提案。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31 (UTC)
PRC admin不是已经挪到维基数据了吗,以东山街道 (南京市)为例也移动了好几次,但下方模板会自动更新(因为移动条目时维基数据会自动更新)。右侧模板可以不动。--曾晋哲留言2019年10月3日 (四) 15:28 (UTC)
@Xiplus:知不知道PRC admin现在是本地还是wikidata运作?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5日 (六) 09:51 (UTC)
  • 本编认为有关动议的提案是可以接受的,行政区划并非代表地方在地实际的永久性标签,并不需要体现于条目命名,仅需要在内文清晰说明足矣。不过毕竟牵涉的条目的却众多而情况不一,基于后期整合上等的消耗,放宽予具体各条目的移动或撤并等联动不是限时完成,也同时要仔细甄别不同地区条目的独自状况,有个详实的厘清说明,这些可以反映在有关指引的论述上。而还请熟悉技术等范畴的有关编辑等,可再行专门协调。——约克客留言2019年10月7日 (一) 09:02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有关地铁站条目的命名及其维基数据项命名

 
沈阳站站是官方认定的地铁站名称

wp:name没有对地铁站名称提出统一标准。目前习惯上地铁站名称都是“地名+站”的形式,如罐子岭站中南路站体育西路站。那么,如果地名本身有站字怎么办?上海火车站站沈阳站站等站名,目前都是和其他车站一样,采用“地名+站”的形式,而广州东站 (地铁)长沙火车站 (地铁)则是采用了类似消歧义的形式,就没有再加上“站”了。

就长沙地铁而言,地铁内广播很少使用“地名+站”的形式称呼地铁站(当然仅限于地铁站内)。关于列举地铁站的导航栏,显然都不会在显示的链接文本中加上“站”字。长沙地铁官方认定的站名都不带“站”字。不带“站”字的地铁站条目显然难以接受,那么,地铁站页面的信息框{{infobox station}}的标题不带“站”字可以吗?其维基数据项页面,“别称”一栏可以加入不带“站”字的地名吗?——SolidBlock留言 2019年10月26日 (六) 23:16 (UTC)

不如就跟官方的命名惯例走吧?官方就叫沈阳站站,维基也这么叫也无妨。--超级王🇨🇳(你怎么会姓!你那里配姓😭☭ 2019年10月27日 (日) 00:05 (UTC)
我个人就觉得搬广州东站 (地铁)的做法挺好的。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27日 (日) 09:43 (UTC)
统一按照地铁站牌的写法、因城市而异是不错的选择。长沙地铁的情况可以对比  ,即无论如何都只写一个“站”字。而沈阳地铁的情况上面也有图片。——小林子冲留言2019年10月27日 (日) 12:35 (UTC)
站站实在太怪了。--Temp3600留言2019年10月27日 (日) 14:03 (UTC)
两者都不错,都有道理……【“别称”一栏可以加入不带“站”字的地名吗】可能有争议,可能有少数条目或场景不适合。“沈阳站站”这种,放标题确实很怪,乍看完全可以认作是一句话、专辑名字之类的。消歧义用“(地铁车站)”是否更恰当,避免带来该名称本身是地铁(系统、线路)的歧义。除了地铁,铁路车站有着相同问题,如“九站站”,总不能写“九站 (铁路)”吧。或者都写“(车站)”,有冲突时再用如“(地铁车站)”、“(铁路车站)”?--YFdyh000留言2019年10月27日 (日) 16:20 (UTC)
个人理解:如果“站”字本身显然是车站名的一部分(如上面提到的“九站”“城站”等),则应该连用两个站字。对于因身为火车站等的配套地铁站而使车站名以站字结尾的,如果官方有连用两个站字的情况,条目名也应当连用;像长沙这种无论如何都只用一个站字的情况,就采用“(地铁)”;如果官方对别的车站名表述不加“站”字,对“站”字结尾的车站名用一个“站”字,两种命名都可以使用。顺带提一个有趣的例子,余杭高铁站站的官方表述[17]中同时出现了“余杭高铁”和“余杭高铁站站”两种极端表述。Itcfangye留言2019年10月27日 (日) 18:46 (UTC)
对于infobox station模板个人感觉加不加站字都可以,别称里加入不带站字的地名有些没必要。Itcfangye留言2019年10月27日 (日) 18:47 (UTC)
然而,不带“站”字的地名往往更加常用。infobox的话,我也不确定哪种做法好。维基数据的话,维基数据通常是需要机读的,因此不带“站”的名称可能会有需要(当然我觉得中国大陆不会有谁还往维基数据获取站名)。可能维基数据一个专门的属性“站名”会比较好吧。--SolidBlock留言 2019年11月1日 (五) 11:01 (UTC)
火车站前地铁站、火车站前轻轨站、火车站前单轨站等,火车站为主体,使用正常名称(除台湾外皆为“站”,台湾为“车站”),地铁/轻轨/单轨等应当沿用官方站名,也就是说地铁营运商叫“XX站站”就“XX站站”,叫“XX火车站”就“XX火车站 (地铁)”,没有站字的就“XX站 (地铁)”。我处理全世界的地铁站几乎都是这样解决的。--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1月1日 (五) 02:32 (UTC)
建议一律名从主人。南京站 (南京地铁)的官方名原为南京站站,后来考虑市民呼声改为现名。—曾晋哲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17:53 (UTC)
Wait,我们不如先看看民间是如何称呼那些地铁站的?我倾向依WP:COMMONNAME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10日 (日) 04:01 (UTC)

请求解释维基百科:名从主人

关于“如首尔”

维基百科:名从主人中“国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称的,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首尔”一句具有明显的政治不中立性: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朝鲜、韩国也必须按照同样标准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北韩”是港台地区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通称,而不是简称,正如“汉城”不是“首尔特别市”的简称,“台湾”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寮国”不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简称,“老挝”也不是“寮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简称。请求对该方案进行较为中立的设计,不在规则上歧视特定国家,统一允许通称或者统一名从主人。--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04:49 (UTC)

另外如果允许将朝鲜通称为“北韩”,是否意味着满洲国通称为“伪满”?(常用名称)--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04:54 (UTC)
事实上“中华民国”(自称)被命名为汪精卫政权。--曾晋哲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05:06 (UTC)
所以“国家、地方等”类型条目的名从主人标准的界定是什么?“伊斯兰国”采取名从主人朝鲜则不采取?如果完全没有界定的话我担心名从主人成为有心人士推广其意识形态的工具,要是那样的话就干脆去掉算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07:29 (UTC)
IP是不是没留意方针规定(在地区词转换后,如适用)常用名称高于名从主人?“伊斯兰国”是对应组织的常用名称,其命名与名从主人没关系。“北韩”个案方面我建议IP到WP:VPD提出讨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应非常用名称,但是牵涉地区词转换后有些复杂。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9日 (六) 11:45 (UTC)
那么“首尔”呢?也是完全依照常用名称?如果这样的话应当把“如首尔”这句去掉,因为这句有名从主人先于常用名称的意涵。维基百科应当中立,不应对汉城做出特殊对待。--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0日 (日) 07:25 (UTC)
“首尔”现在已经取代“汉城”,成为Seoul最常用的名称了,这一句确实有些无谓,理论上是可以立刻去除的。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11日 (一) 09:59 (UTC)
我不认同IP君要去掉"如首尔"三个字的看法。很多时候主人给的名称正好就是常用名称,首尔固然是名从主人没错,但它同时也是常用名称,所以没有所谓“名从主人先于常用名称的意涵”,亦不违背“常用名称高于名从主人”。把首尔称作汉城,就好像把南京称作建康一样,我好奇现今还有多少人这么称呼。-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11月10日 (日) 11:33 (UTC)
汉城依旧是常用名称,比如“汉城奥运会”没有人会说“首尔运动会”。南京的例子举得非常不恰当,建康一名已经停用成百上千年了,而“首尔”还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名称,完全取代“汉城”一名需要时间,得要2005年之前出生的人全部走入历史了才行。--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0日 (日) 12:03 (UTC)
可我却认为“首尔”一名已经可算是发展成熟了,不必等到完全取代“汉城”,更不必等到2005年之前出生的人全部走入历史了才行。说到完全取代,难道高雄就已经完全取代打狗、新竹已经完全取代竹堑、雾峰已经完全取代阿罩雾了吗?基于怀旧、复古、不忘本等理由,很多现今举办的活动或关于地方历史的书名都会用古名,“竹堑xx音乐祭”、“打狗老建筑巡礼”、“阿罩雾林家风云”这类名称多的是,但是今名依然比古名常用得多啊!南京市人民政府也可以办“漫游千年建康城”的活动啊!有完全取代的一天吗?所以我的结论就是:1.汉城常用,不代表首尔就不常用。 2.只要首尔远远比汉城常用,就已是取代了。 3.名从主人与常用名称可能是相同名称,首尔的确是常用名称。-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11月10日 (日) 16:35 (UTC)
@克勞棣:嗯,确实不必,但是常用名称是随着时间更改的。我最近也是发现中老年人其实仍然惯用汉城(维基百科常常引用互联网作为常用度的判断但是这样做大量忽视中老年用语习惯的问题),在此讨论只是为了将来如果有关于汉城/首尔常用名称的讨论,名从主人不应被用作阻碍讨论的挡箭牌,所以才要求去掉“如首尔”三字。如果阁下认同在“如首尔”后加注“但不僭越常用名称”的话,我觉得我们就可以达成共识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38 (UTC)
“如首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强调实效统治方的命名权,具体来说就是暗含了如下三个意思:
  1. 朝鲜对南朝鲜城市无基于名从主人的命名权;
  2. 韩国对北韩城市无基于名从主人的命名权;
  3. 不承认朝鲜半岛任意一方对对方的法理诉求,亦即否定任何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统一”的法理正当性。
虽然1991年9月17日之后朝鲜半岛已经在法理上分裂为事实上相互承认的两个国家,但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我不认为维基百科应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暗示。--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49 (UTC)
大致认同,但我认为加注语应写为"但不得违反常用名称优于名从主人原则",这样比较清楚明白。附带一提,我认为““汉城奥运会”没有人会说“首尔运动会””并非基于常用名称,而是基于“不溯及既往”,正如同我们不能说“刘宋定都南京”或“高雄英国领事馆”一样。-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11月13日 (三) 03:42 (UTC)

适用范围

@SanmosaAirScott:二位对于消歧义和名从主人的态度能否来这里相互交流一下?Sanmosa君在中国大陆行政区划中称“进行消歧义并不是必需要使用消歧义括号的”并坚决反对“吉林 (市)”这种用法(@Njzjz也说“有歧义完全可以遵从WP:DABNAME第一条”);AirScott君则表达WP:DABNAME第一条有“大量创造歧义”的嫌疑。Sanmosa君在“命名常规已不再把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放在同一层阶了,常用名称现在是层阶上优先于名从主人,我命名条目时是可以理所当然地无视名从主人的”,AirScott君则认为“法国及大部分国家的行政区划都没有带单位的习惯,故应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可不可以先商量出一个准则——名从主人和DABNAME第一条到底是否适用于行政区划类型条目的命名,总不能说到了中国的都用DABNAME第一条外国的都用名从主人吧?这里毕竟是汉语维基百科,首先要尊重汉语语言习惯而不是外语语言习惯,各自都盲目地对自己喜欢的国家应用名从主人而对其他国家视而不见长期下去只会造成百科用语的非中立化。--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32 (UTC)

针对第二个对比,我认为你的责任应该是提醒他现行命名常规的规定,而不是要我过来和他讨论;方针条文已经写得够直白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13日 (三) 01:39 (UTC)
或许我详细解释一下现行命名常规之下名从主人的地位:如果某事物有几个常用性同等或相约或不显著的常用名称,而其中一个符合名从主人,就可以使用该名称;如果某事物的几个常用名称中有其中一个常用性特别高,即使该名称不符合名从主人,亦应使用该名称。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13日 (三) 01:47 (UTC)
针对第一个对比,我不明白AirScott如何看出WP:DABNAME第一条有“大量创造歧义”的情况,歧义是不能被凭空创造的。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13日 (三) 01:43 (UTC)
WP:DABNAME第一条有“大量创造歧义””也许是我对他发言的理解失误,也许是他对我发言的理解失误。他回复我了“这样做”会“大量创造歧义”我觉得还是统一交流一下好,这样后面的讨论会方便很多。比我在两个讨论区把你的观点拷贝给他再把他的观点拷贝给你要方便得多。(英文维基对此是用逗号消歧义的)
至于名从主人的适用范围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希望明确一下。毕竟汉语音韵简化至今,单字地名在汉语中再过几百年也不可能称为汉语的常用名称的。--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53 (UTC)
对于中国行政区划名称问题,我至始至终是完全中立的态度,江苏/江苏省、唐山/唐山市在我看来字面上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江苏/江苏省域、唐山/唐山市区,故我认为现有的中国大陆行政区划命名不需要改动。同理,吉林市也没有任何问题:首先通过中文搜索,“吉林市”的称呼大量存在,符合常用名标准;吉林市的官方网站亦称其为“吉林市”,符合官方命名;而“吉林市”本身的命名也没有出现产生歧义的情况。只不过,如果硬要使用去掉行政区划名称的方案,那只能用吉林 (市)或者吉林 (地级市)来解决。--Patriotard 2019年11月13日 (三) 09:12 (UTC)
对于“名从主人”,我完全赞同Sanmosa的如果某事物有幾個常用性同等或相約或不顯著的常用名稱,而其中一個符合名從主人,就可以使用該名稱看法。IP所言“单字地名在汉语中再过几百年也不可能称为汉语的常用名称的”,然而历史上单字地名的称呼是事实存在的,如《陈涉世家》“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对于外国地名,现阶段的Coings就是一个commune,不是ville、bourg、hameau或village。因为习惯而添加事实上不存在的通名不就是在创造歧义吗?难道因为重庆面积大管辖范围广就可以改名为重庆省了?至于Coings以后的发展和可能产生的通名,WP:NOTFUTURE--Patriotard 2019年11月13日 (三) 09:12 (UTC)
明白您的意思了,将在原贴中恢复。--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9:38 (UTC)

有关“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

此讨论承接有关港澳条目命名的讨论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14 (UTC)

上次原本是有关港澳条目命名的讨论,没想到竟然离题讨论了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项目: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为免该讨论失焦,以及为提供聚焦讨论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的地方,我开了一个新的讨论串。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14 (UTC)

我想大家在这里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的见解,可以和现行方针和技术问题脱离。我也会把一些其他人先前提出过的方案列举于此。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17 (UTC)

@行到水穷处WolfchAINHNjzjzSunny00217 、@MewaquaBaomiYFdyh000KezpeRowingbohe、@Longway22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30 (UTC)

方案区

  • IP 146.96.147.137的方案:

引述于此。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20 (UTC)

引述于此。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25 (UTC)

引述于此。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32 (UTC)

讨论区

  • 暂时无其他意见,仍倾向原本“城市无歧义可不加,其他均加”(“城市”针对汉字文化圈,其他地区应可放宽至市镇)的意见--苞米()💴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41 (UTC)
  • 暂无意见,倾向曾晋哲的方案,即无强制性、优先性,在没有广泛共识前,分案讨论。IP用户的方案一、二,理解起来有点复杂。在没有广泛理解与共识前提下,立为方针/指引,虽能规范统一,但不太令人信服。“苞米”的方案,“城市”定义含糊。--YFdyh000留言2019年10月12日 (六) 02:49 (UTC)
  • (+)支持现行中国大陆行政区命名方针,即维持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结果。具体理由如下:
  • 没坏别修,现行方案没有出现重大问题,前人也依此方案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名称现状基本都符合此标准,知名地名也都有重定向或消歧义覆盖;反之推翻现方案,可能会徒增工作量,也会造成潜在的编辑争议,但我看不出对条目质量有明显提升或其他帮助。
  • IP方案一,省略省、市、镇,而保留其他政区。IP用户似乎对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划特点不太了解。首先,大陆的市分为地级市县级市,前者是广域市,后者是狭域市,两类市无论从级别、沿革还是辖区范围都有很大差异;然后,大陆同级别的行政区之间的差异多是经济发展程度、城镇人口比例等因素,如县级市就是符合标准的县改置,县改市后辖区往往不会改变,参考撤县设市的报道撤县设市旧标准(新标准未公布)。同理还有同级的和镇,乡满足条件改为镇很常见,近些年大陆多省都进行过乡镇合并调整,如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四川省乡镇合并[18][19]。实际上,乡镇这个级别的地名已经很容易重名了,经常要加(XX省)之类的后缀,省略通名会造成更多的条目重名。因此,此方案将有本质差异的地级市和县级市采用相同准则,而共性更大的县级市和县、乡和镇却一个省略通名,一个不省,我觉得完全不合理。方案二,是方案一的强化版,反对理由同前。
  • 曾晋哲的方案,取消特殊规定,遵循WP:命名常规#使用常用名称。我认为,现行方案与WP:命名常规#使用常用名称并无本质矛盾。如“北京”确实是最常用的名称,但“北京市”这个名称也很常用,政府公文、新闻报道甚至日常口语都很常见。而且,相对于“北京”,“北京市”的定义更为明确,且同时符合“使用全称”、“名从主人”。同时,重定向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使用“北京”进行检索的问题。
  • 苞米的方案,“城市无歧义可不加,其他均加”。“城市”的定义问题,如果区划名带“市”都算“城市”,无歧义不加,那其实是IP方案一的弱化版,我会用前述相同的理由反对,即反对“将有本质差异的地级市和县级市采用相同准则,而共性更大的县级市和县采用不同准则”。
  • 以上--Kezpe留言 2019年10月12日 (六) 06:25 (UTC)
  • (+)支持现行中国大陆行政区命名方针吧,没坏别修蛮有道理的--苞米()💴 2019年10月12日 (六) 08:23 (UTC)
  • ““上海”和“上海市”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上海城区”和“上海市辖域”的区别”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说法:第一,上海目前全部都是区而没有县,法律意义上“上海城区”=“上海市辖域”;第二,“上海”和“上海市”是有区别的,这一区别有类似于都会区和市中心的区别,上海郊区人到市区可能会说“去上海”。而对于县级取消“县”我也有不同想法,且不说原附郭县往往与府同名的问题,实际上县也不一定是一座城市而真的是一个行政区划,譬如一般说“去南浔”说的是南浔镇而不是南浔区,而南浔区虽然作为县一级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什么中心或向心力。~Allô&Ouais2019年10月14日 (一) 08:50 (UTC)
  • (!)意见综合看,第一(146.96.147.137的)意见与第二(曾晋哲的)意见可以合并起来,简化为以WP:COMMONNAME处理有关地名,不需加注建置;而在个案区别方面,可单独拟定具体名单(可能有点工夫)个别处理,毕竟需要考虑本身中维编辑实际,需要一定宽免弹性。有一个渐进式过渡,会是比较好的改善方法。——约克客留言2019年10月18日 (五) 14:55 (UTC)
    User:Longway22具体来说,阁下认为应该有多长的过渡期?因为除了阁下提及的弹性问题外,PRC admin的技术问题也是大问题,如果真的要进行移动,可以合理预期需要大量时间处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8日 (五) 15:56 (UTC)
    预期姑且个人认为,需要的时间大概可以先定个两年,当然也要预留相应检讨指引,就主要有一个可契合可编辑实际的框架。弹性上的一个指标,就以对照技术等配置可应付的能力作基准吧。——约克客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02:04 (UTC)
    有时间整理名单,不如花时间提升行政区条目质量。另外,两年的过渡期,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这么长的时间里,内(社区的意见)外(大陆区划情况)因素会不会变化。--Kezpe留言 2019年10月19日 (六) 06:01 (UTC)
    @Sanmosa:PRC admin不是问题吧,现在所有模板都基于Wikidata维护了,PRC admin已属冗余。--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44 (UTC)
    地名消歧义页和较低级行政区条目内仍有PRC admin的使用,这些都能Wikidata处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9日 (六) 12:13 (UTC)
    乡级模板和消歧义页用的是Wikidata;村级既没模板又没条目。至于PRC admin,只是在没有Wikidata的时候创建条目,历史使命已经完结了,而且也不用改动,里面的链接链入重定向页就可以。--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4:05 (UTC)
    明白您意思了,一些列表用的是PRC admin。我觉得也没问题啊,列表本身就是用全称,和我的方案也不矛盾啊。--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4:09 (UTC)
  • (!)意见
    1. @KezpeOuiOK:对聚落的理解欠妥:地级市不一定比县级市大,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也没有所谓“广域市”的概念。就地级市而言,区是属于市的,“下辖”的县级市(如定州)是由地级市代管的(不过各地对代管的程度存在灵活性差异),县介于二者之间。是否省略与行政级别无关,而是纯粹考虑该行政区划是是聚落型区划还是辖域为主的区划,下面详述。--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03 (UTC)
      • 至于@Sanmosa所引用的我的观点,我在上次讨论中给出过详述:
        你可能对中国大陆的行政架构不了解。市、镇都是以聚落为主的条目;省、地区、州、县、区则是以区划为主的条目,所以才会有“省会”、“自治区首府”、“自治州首府”、“县城”的说法来表示相应的聚落。市则没有“市城”或“市首府”一说,只能说“市政府驻地”以及“市区”,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区域,都不是聚落,市本身就是带有一定辖区(毗邻区)的聚落。虽然地区、县级区也会说“行政公署驻地”及“区政府驻地”(没有“首府”),但前者是因为并非正式行政区从而没有首府,后者是因为其是聚落的子集从而不能有作为聚落的首府,只有“市”是因为本身是聚落才不能说“市首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40 (UTC)
      • 对此Sanmosa回应如下:“多数市辖区并不一定真的是中国大陆城市的(副)中心。上海市下辖16个市辖区,但只有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才是传统的中心城区范围,那些金山、青浦、奉贤,以至崇明(岛),虽然也是上海市的市辖区,但它们并不见得是上海市的(副)中心……中国大陆的市辖区的原意已经丧失了”
      • Sanmosa以及OuiOK回应的上海例子具有如下问题并未考虑:市辖区的原意的“丧失”源于中国大陆行政区划的前瞻性设定,即未来即将并入聚落的县区会提前一两年设区,以便发展。但真正与城市聚落连成一片则需要一些时间。比如通县、大兴县、顺义县、怀柔县都是设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与市中心连成一片。至于上海那几个,也是时间问题,维基百科没必要精细到为了这细微的时间差而追求细节上的精确。
        至于崇明的未来,类似Staten Island。Staten Island也没有和曼哈顿紧密相连,但却和其它几个区一样被认为是New York的一部分。而这里的“New York”除了写地址时指州、县(此时就连曼哈顿的Marble Hill都不能写New York, NY),其余时候都是指the City of New York。所以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去崇明说去上海一点问题也没有,就像去Staten岛说去New York没有问题一样,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大聚落的一部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40 (UTC)
      • @Sanmosa:另外麻烦新开讨论时留个消息。上次看到你的留言本是要回复的,结果看到你把讨论关了我以为不讨论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40 (UTC)
        • Firstly,我对于IP对崇明的估计持高度怀疑。虽说通州(通县)在第二次设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是与北京市中心连成一片(还成了副都心),但不是所有的区都像通州一样幸运。比如金山区 (上海市),都设了区二十多年了,也不见得它与市中心怎样连成一片,那“一段时间”应该很长,这样类比的话,崇明与市中心连成一片恐怕还须二百年,莫谓成为东方的Staten Island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9日 (六) 12:13 (UTC)
          从地图上看,金山和金山园区、亭林镇三者之间的农田很快就会被吞没,而亭林与奉贤之间的农田不久后也会沦陷,所以金山进入上海市区用不了多久。宝山区已经延拓到罗泾港区了,与崇明连起来只差一个桥。崇明未来会怎么发展我不了解,没准(容我胡侃)堡镇将来成为崇明的中心呢?至于“东方Staten”,Staten岛大面积地区也是大农村,“东方”一词确实有问题。明显纽约更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2:41 (UTC)
          OK,我承认金山应该很快就成气候,但金山与市中心连成一片还是没IP想得那么快。金山直至现在还没有建地铁的构想(崇明反而有),这么一条金山铁路是市郊区域铁路,就看得出金山与市中心的区别还是很大。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26日 (六) 10:07 (UTC)
        • Secondly,关于市则没有“市城”或“市首府”一说,我承认中国(以至中华文化圈内)确实如此,但“市首府”在世界上并非怪胎(例如实际上的马德里都会圈——马德里自治区就可以算是有“市首府”)。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20日 (日) 00:28 (UTC)
          没明白,马德里自治区下辖179个市呢,期中哪个市有首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2:41 (UTC)
          我严重怀疑IP是不是特意看不懂我的话:我的话是马德里都会圈(马德里自治区)算是有“市首府”,意思就是把都会圈整体视为一个城市(这也是广义的马德里的范围)。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26日 (六) 10:07 (UTC)
          @Sanmosa:请注意“都会圈”从来不是行政区划。先得是行政区划才有可能提得上首府。--146.96.32.138留言2019年10月30日 (三) 02:18 (UTC)
    2. @Longway22:我的意见和曾晋哲的不可合并:曾晋哲支持的是常用名称原则,而我的是依照官方规范简称原则。我所省略的字眼,都是在政府官方使用中通常省略的字眼,而不是民间媒体省略的字眼,是符合名从主人的。--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9日 (六) 10:09 (UTC)
    • IP用户关于聚落的理解很奇怪。。。按其解释,82,300平方公里的重庆市是一个“带有一定辖区(毗邻区)的聚落”,而1,500平方公里的垫江县不是,因为前者叫“市”,后者叫“县”?然后只要这个县改区了,就自动“即将并入”这个大的聚落了,可这时“真正与城市聚落连成一片则需要一些时间”?另外,官方规范简称原则[来源请求]。--Kezpe留言 2019年10月19日 (六) 17:04 (UTC)
      • @Kezpe:正如前述,重庆情况确实比较特殊:由于省级直辖市不能代管(代谁管?)县级市,只能下辖。而下辖一个地级或县级市等于明面上承认重庆具有辐射不到的地区(这意味这那些地区应被剔除出直辖市,像北三县一样管理,但那样的话这些市的命运就完了),政府不能自己打脸,只能硬着头皮把该设成市的都设成区,造成重庆具有至少三个核心,可全中国只有重庆和新北这样了,新北又不属于大陆,所以重庆基本是孤例。至于官方规范简称原则,指的是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中国政府常用该简称,如[20][21][22]。当然是有来源的。--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02:54 (UTC)
        • 如果说重庆是特例的话,那呼伦贝尔市那曲市哈密市这类如何契合阁下的“聚落”理论呢?阁下既然用了“官方规范简称原则”这种字眼,本以为是有某种法律法规支撑。但阁下所举使用简称的例子,实际上与“民间媒体省略的字眼”并没有不同,即与“常用名称原则”并没有不同,因而阁下反驳曾晋哲方案的论据是不成立的。进一步的,阁下所举例子之一的新华网重庆频道,网页顶部罗列了重庆所辖各区县的网站链接,除单字县(忠县)和功能区(两江新区、经开区)外,各区县均省略了行政区通名,并不支持阁下方案中的“保留市、省略县”“省略市、保留县”。简而言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行政区简称,除可能会导致歧义的场合外,通常都是保留专名而省略通名。IP方案“省略一切省级行政区、市(芒市等单字市除外)、镇的后缀,保留地区、州、盟、县、乡等其他类型行政区的后缀”,因行政区类别的不同进行省略与否的判定,既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也不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完全是自我原创的标准
        • 另外,我也翻查了中国官方的地名管理条例(1986)及其正在征求意见的修订草案(2019),其中并没有地名如何简称的官方规定,相反,修订草案第十二条(一)规定“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反映地理实体的专有属性,通名反映地理实体的类别属性,专名和通名应当符合地理实体的实际地域、规模、性质等特征”。因此,维基条目的命名保留行政区的全称,也可以更好的反应地名的全貌。--Kezpe留言 2019年10月22日 (二) 07:59 (UTC)
          • 呼伦贝尔市、那曲市、哈密市当然是聚落。这里每个市的市辖区、县、代管县级市都没有被滥用(请注意扎赉诺尔是满洲里的区,不是呼伦贝尔的;加格达奇区不存在,他是鄂伦春旗的一部分)。重庆至少有四个区本应是代管的县级市,却受制于直辖市的体制不得以以区的形式存在,这才是特例。如果说还有什么特例,那鄂温克族自治旗、曾经的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独立之前)和正定县可以勉强算三个特例,因为三者都可以看作市辖区计入市区,前两者因为民族区域自治而未作调换,后者是钦定的。目前可这样看:正定镇不属于石家庄市区,正定的两个街道办事处属于石家庄市区,所以县城还是石家庄聚落的辐射范围内的独立聚落,而正定新区是石家庄聚落的一部分;至于鄂温克族自治旗,两个聚落目前还没连上,可看作独立聚落。--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23:20 (UTC)
          • 我从未说“保留市、省略县”,相反我方案一里面说的是“保留县、省略市”,这是基于英文维基百科的折衷方案。同时我提出了次要标准,即市县均省略(同名县市的县除外),相信您也读过了,是基于官方通用简称的。官方通用简称并非说官方有一套标准,而是官媒、政府用语中的常用名称,事实上与我提的方案二基本吻合。另请注意WP:OR说的是内容,不适用命名规则。本身“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这两个概念的细节都是维基百科的原创研究。--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2日 (二) 23:20 (UTC)
          • 至于区,一般与相应的市合并为一个词的时候常常省略通名,比如“北京东城”、“上海普陀”,一些尚未完全并入聚落的区(比如延庆)也常单独简称。但是维基百科不可能一刀切统统省略,也不可能指定过于繁复的规则,只得稳妥起见完全保留通名。--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23日 (三) 01:18 (UTC)
            • “保留市、省略县”是我笔误,抱歉。阁下既然已经承认所谓“官方规范简称原则”并非“官方有一套标准”,而在我看来“官方常用名称”与“民间常用名称”没有区别,就是在不引发歧义的情况下,省略政区通名。因此我仍然认为阁下的“省略省市镇,保留(或有条件的省略)县,保留其他政区后缀”是阁下的原创标准。“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是维基达成共识的命名规则,而阁下的方案并非是达成共识的命名规则,因此在没有给出更可靠依据的情况下,我只能认为阁下的方案是原创研究,没有说服力,也没法理解这样做能有什么提升帮助,操作起来更是一个“过于繁复的规则”。关于聚落问题,我们双方已经是鸡同鸭讲了,本主题也无须就聚落的定义达成一致,我暂时不会就聚落相关跟阁下继续争辩了。--Kezpe留言 2019年10月23日 (三) 04:40 (UTC)
              • 您这帽子扣得可以,英文维基使用这套方案N多年了,照你这么说都是原创研究了?--160.39.224.155留言2019年10月25日 (五) 22:46 (UTC)
                • 先不提WP:ENWPSAID英文维基使用这套方案N多年了[来源请求]依据是什么?我指的是那种成文的指引、共识、规则之类的。有的话,可以进一步讨论;没有的话,我只能认为阁下仍然拿不出根据来证伪阁下方案是原创研究。--Kezpe留言 2019年10月26日 (六) 08:08 (UTC)
                  • @Kezpe:你怎么总是要曲解我的话呢?我提英文维基百科所说的是这个方案具有可行性且不是个人所创(即英文维基是“该方案并非如你做说的‘我个人所创’”及“该方案并非如你做说的‘过度复杂无可行性’”的理由),从来没拿英文维基作为“应当使用这个方案”的理由。你提WP:ENWPSAID干什么?“不提”“不提”最后还是提了,说的好像我就是那个意思似的😓😓😓--146.96.32.138留言2019年10月30日 (三) 02:16 (UTC)
                  • 至于“英文维基使用这套方案N多年了”,你自己去看看,有没有一个省、市或镇带Province/City/Town字样的,有没有一个县、区或州不带County/District/Prefecture的,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146.96.32.138留言2019年10月30日 (三) 02:16 (UTC)
                    • 我说“不提WP:ENWPSAID”意思是,如果英维确实有相关规则共识,中维未尝不可拿来参考,而不必纠结于WP:ENWPSAID。但如果没有成文的规则共识,那么“有没有一个省、市或镇带Province/City/Town字样的,有没有一个县、区或州不带County/District/Prefecture的”,只是阁下的个人总结(如果阁下比较忌讳原创研究这个字眼的话),因为我不可能真的去英维把中国行政区条目全都检查一遍,这并不代表我在“说瞎话”。而且,缺乏成文的规则共识,也没法保证英维相关条目一定会按照统一的“这套方案”执行。换个角度说,我并非再跟你探讨或者质疑英维是怎样做的(现状),我期望你能给到的信息是英维为什么这样做(原因)。--Kezpe留言 2019年10月30日 (三) 03:33 (UTC)

────────────────────────────────────────────────────────────────────────────────────────────────────@Kezpe:至于为何那样做,是印欧语骨子里对大型政区/国家和聚落是不加通名的。注意:不是省略通名,而是没有通名。纽约市的全称是纽约,没有市,俗称纽约市;纽约州的全称是纽约,没有州,俗称纽约州。当然,你不相信聚落那一套,我也没有办法。--160.39.224.164留言2019年11月1日 (五) 22:15 (UTC)

确认共识

如果三日后也没有其他新的意见的话,我就会视为社群共识认可维持“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7日 (四) 10:07 (UTC)
由于最新讨论的发展有些特别,所以我就先做一个中期报告:讨论现时的大风向就是倾向维持“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或采用曾晋哲方案。IP方案只有提案人自己主张,苞米方案则已由提案人自己撤回。现在YFdyh000和Longway22主张采用曾晋哲方案,Kezpe和苞米主张维持“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IP主张自己的方案,我和OuiOK则没明确表态支持哪一个。我现阶段会建议集中讨论采用曾晋哲方案和维持“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何者较好。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26日 (六) 09:59 (UTC)
你的说法有很大歧义:如果是“使用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中国政府常用的名称”,我支持;如果是“使用政府媒体(新华社)常用的名称”,我坚决反对。在比较常用度的时候,最好在Google搜索里加入“site:gov.cn”限定词。总之,使用常用名称也要尊重名从主人。--146.96.32.138留言2019年10月30日 (三) 03:00 (UTC)
我相信IP没有留意命名常规已不再把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放在同一层阶了,常用名称现在是层阶上优先于名从主人,我命名条目时是可以理所当然地无视名从主人的。另外,IP应该看看自己是否有笔误,我看不懂IP的“媒体媒体”。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30日 (三) 08:46 (UTC)
谢谢,抱歉是我写错了,应该是“官方媒体”。--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31 (UTC)
User:SanmosaUser:AirScott二位对于消歧义和名从主人的态度能否到#请求解释维基百科:名从主人相互交流一下?Sanmosa君在中国大陆行政区划中称“进行消歧义并不是必需要使用消歧义括号的”并坚决反对“吉林 (市)”这种用法(User:Njzjz也说“有歧义完全可以遵从WP:DABNAME第一条”);AirScott君则表达WP:DABNAME第一条有“大量创造歧义”的嫌疑。Sanmosa君在“命名常规已不再把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放在同一层阶了,常用名称现在是层阶上优先于名从主人,我命名条目时是可以理所当然地无视名从主人的”,AirScott君则认为“法国及大部分国家的行政区划都没有带单位的习惯,故应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可不可以先商量出一个准则——名从主人和DABNAME第一条到底是否适用于行政区划类型条目的命名,总不能说到了中国的都用DABNAME第一条外国的都用名从主人吧?这里毕竟是汉语维基百科,首先要尊重汉语语言习惯而不是外语语言习惯,各自都盲目地对自己喜欢的国家应用名从主人而对其他国家视而不见长期下去只会造成百科用语的非中立化。--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1:31 (UTC)

省略一级行政区方案

由于

  1. 加格达奇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曾经的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独立之前)和正定县实际为聚落的一部分;
  2. 重庆市多个本应设市的县由于直辖市建制所限设成了市辖区;
  3. Sanmosa认为新设的区“与市中心连成一片还是没IP想得那么快”、“中国大陆的市并不一定等于聚落”、“中国大陆的市辖区的原意已经丧失了”,很多用户表达了同样观点;
  4. 如使用方案一、二估计必须作类似“对于当代(1949年之后)新建立的市、或当代新改名的市、或名称存在极大内部争议(如黄山市)或外部争议(如原马其顿共和国)的地方,可做例外使用全称”的修订。

尽管在认为这些数量不多的例外不足以构成障碍(可行性参见各个版本的西文维基百科),可以提出折衷方案:


  •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等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多样的国家,作如下处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自治区省略通名,黑龙江省改名黑龙江与黑龙江 (河流)做消歧义处理;
    2. 印度的国家首都、州(名称中带有प्रदेश的三个邦除外)、联邦属地标题中省略通名;
    3. 俄罗斯的共和国省略通名(阿尔泰共和国待议)。
  • 对于上述省略通名的行政区划,在首段中可直接写:“锡金邦是……”。
  • 黑龙江省在与黑龙江 (河流)做消歧义处理时,可考虑将主条目定为省而非河流。

以上。--146.96.32.138留言2019年10月30日 (三) 02:48 (UTC)


订正:除了三个名称自带邦字的邦外,存在领土分治现象的旁遮普邦也应保留通名。下面还可讨论查谟和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拉达克中央直辖区(拉达克只有巴里加斯等少量争议领土个人认为不必小题大做)是否添加的问题,不必只讨论中国。如果按照User:AirScott的“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这些都是不加的。--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2日 (二) 23:23 (UTC)


  • 方案大意是一级行政区名后缀在去除后无歧义或为歧义中最主要定义者则去除,其他保留?原则上可行,但我有以下问题:
    1. 美国是否“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多样的国家”?
    2. 美国州份的常用名称通常如何?(例如:是“新泽西州”还是“新泽西”?是“阿拉斯加州”还是“阿拉斯加”?夏威夷比较特别,就不计算进去了)
  • 我想提案人思考一下这个提案是否真的能够适用于大部分国家。如果说是只适用于中国的话,我没意见,但是把“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多样的国家”设定为适用范围的话,我真的很担忧。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30日 (三) 08:59 (UTC)
    • 补充:一般而言,本站的外国地方条目通常采取市以上(不含)级别行政区有后缀而市以下(含)级别没有的处理方法(因为以这种方式得出的命名很意外地也是相关行政区通常的常用名称)。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30日 (三) 09:06 (UTC)
  1. 首先,美国没有地域文化。或者说,如果美国有地域文化,那全世界都有地域文化了。如果非要加个例外的话,夏威夷、纽约市和波多黎各可能是例外,前者已经且正在快速被美洲大陆同化,后两者压根不是州。这并非我随意杜撰,你找去过美国多个州份的欧盟人也是一样看法,次文化丰富多样不代表地域文化丰富多样。
  2. 真正同时地域辽阔且地域文化多样的国家其实是很少的,印尼地域文化丰富,每个岛的语言都不一样,但幅员只能勉强算辽阔;加拿大幅员辽阔,但地域文化丰富只体现在个别省上,如魁北克、努纳武特,撑死了再勉强把BC算上。目前看来,可达此标准的其它候选只有巴西,但华人社区对巴西了解相对有限,我也不太敢去评估巴西的地域文化是否丰富,所以目前而言,把应用范围限制在印度、中国以及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部分是比较安全妥当的。
  3. 即便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其一级行政区是否代表了多样的地域文化还是个问题:印度建国后按照语言民族重新划邦,所以没什么问题;中国除了南北直隶的河北省、安徽省及江苏省外,其余省级行政区都有各自的排他性地域文化,而南北直隶三省除江苏外也都在形成省籍文化,所以问题也不大;俄罗斯只应用于共和国,不应用于州,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巴西不了解,暂时不动。--160.39.224.164留言2019年11月1日 (五) 22:42 (UTC)
吉林是最不会出问题的。按照原来的obsolete方案是分别命名成吉林吉林 (市),按照新的方案就是吉林吉林市。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吉林和黑龙江的PRIMARYTOPIC都是省(清初好像不是这样但三百年了汉语早就发展了不能强套三百年前的WP:PRIMARYTOPIC——上古时期浙江的PRIMARYTOPIC还是钱塘江呢!)。--160.39.224.164留言2019年11月1日 (五) 22:48 (UTC)
至于清代省份,介绍的是历史(地域史)而非地域,当然要保留建制名。再说了,范围也不同对吧(大清吉林省哈尔滨)。但是今天吉林省的范围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历史可更名为吉林历史。--160.39.224.164留言2019年11月1日 (五) 22:58 (UTC)
  • 真正让在下担心的是布里亚特和阿尔泰。个人的建议是可以简化:
    1. 中国和蒙古的布里亚特人都是从贝加尔海迁来的少量移民,而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人今以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留在外贝加尔和伊尔库斯克的已是少数群体,参照乌兹别克阿富汗的命名方式,将布里亚特共和国简称布里亚特是合理的。
    2. 阿尔泰共和国南部就是原阿尔泰乌梁海北部,北部是原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也作阿尔泰淖尔乌梁海);阿尔泰边疆区是西伯利亚的大平原,其实并不在阿尔泰山区里,华人对前者要比对后者更熟;阿尔泰共和国处在阿尔泰山腹地,同时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今已译作阿勒泰,蒙古国也没有名为阿尔泰的省级行政区,所以将阿尔泰共和国简称为阿尔泰也问题不大。--160.39.224.164留言2019年11月1日 (五) 23:16 (UTC)
  • 如果三日后未有对Airscott的全套方案的合理反对意见,我就会对Airscott的全套方案进行公示。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6日 (三) 14:36 (UTC)
    • Wikipedia:没坏就不要修。就中国地址而言,许多时都是写“某省某市...”,例如[23]。--Mewaqua留言2019年11月7日 (四) 03:12 (UTC)
      • 现在的讨论只是针对条目命名,而不是条目内容用词;即使这个方案获得采用,也不会导致任何重定向的删除,所以这和没坏的关系似乎不大。不过其实我是不是应该先叫所有人过来看一看会好些……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7日 (四) 08:56 (UTC)
    • 其实我一直没有注意到Airscott的方案,以为是关于别国的延申讨论。如果是省略一级行政区通名,那么跟现行方针仍然是矛盾的:“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省’、‘市’、‘县’等,以全称来命名”。同时,省略一级行政区通名是否影响行政区相关条目,即是否需要变更现行方针后半段“除区划条目自身以外,涵盖某一行政区全境内情况的条目、模板、分类等,其命名均应采用区划全称”?而且这一段讨论完全不充分,前面方案区的几个参与者包括我自己,都没有参与到Airscott方案的讨论,不赞同这是达成共识了。建议按照三个方案重新讨论或投票:
      1. 维持现行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方针
      2. 曾晋哲方案,即取消中国大陆的特殊规定,在无歧义的情况下遵循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常用名称
      3. Airscott方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自治区省略通名,黑龙江省改名黑龙江与黑龙江 (河流)做消歧义处理。但此方案需要补充说明:1)直辖市的“市”是否省略?2)一级行政区以下的地县乡级行政区通名如何处理?3)适用性问题,仅行政区条目本身,还是包括相关条目、模板、分类等?
    • 以上。--Kezpe留言 2019年11月8日 (五) 06:40 (UTC)
      • @Sanmosa:感觉我之前的讨论解释的不太清楚,可能让阁下造成了误解。我在#法国地名翻译若干问题中主要是想讨论“市镇”一级的命名情况,因为该级别的法国地名在翻译时经常出现乱加行政区划的情况,不过却误举了一个“黑龙江”的例子(应该举一个城市才对,比如“青岛”)。我觉得省一级的行政区划还是加上单位名称为好,不管是中国还是法国;地级和县级的话,“市”、“县”、“区”等行政区划在中国大陆都是事实存在的,不存在争议,所以似乎也没有改的必要。--Patriotard 2019年11月8日 (五) 08:44 (UTC)
  • 我也被Sanmosa君提到的“Airscott的方案”搞得晕晕的,因为AirScott根本没提方案。同意按Kezpe模式重新讨论,但存在如下问题:
    1. 中印俄(仅限共和国)可进行综合探讨;
    2. 黑龙江省改名做消歧义处理,推荐黑龙江黑龙江 (河流)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3. @Kezpe:原方案中直辖市的“市”不省略,适用性问题、地县乡级也已说明,如有不妥欢迎探讨;
    4. @AirScott:省级的行政区划中法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圭亚那大区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三者之间几乎不具备任何可比性。
      另,关于“‘市’、‘县’、‘区’等行政区划在中国大陆都是事实存在的”这一观点本身不予置评,但其中的逻辑不成立:“市镇”行政区划在法国也是事实存在的,按这种逻辑则必须比照处理。我不甚反对保留市县区的通名,但不能以“‘市’、‘县’、‘区’等行政区划在中国大陆都是事实存在的”做理由。
      • 不过我倒是倾向于中法地县级行政区划可做比照处理,建立类似的标准。
  • 以上--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9日 (六) 04:37 (UTC)
    • (:)回应,对于“圭亚那大区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三者之间几乎不具备任何可比性”这个观点表示异议,这三者事实上都是一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名添加行政区划单位符合汉语习惯,以此衍生的事物也常带有行政单位名称,如“XX县第一中学”、“XX区图书馆”等,故现有的“XX县”“XX区”命名符合常用名标准,且外维在翻译时也保留了行政区划名称,如英维“XX County”、法维“Xian de XX”。而法国及大部分国家的行政区划都没有带单位的习惯,故应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参考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地图,法国地名在汉译时仅保留了“省”,其它行政单位则不带任何名称--Patriotard 2019年11月9日 (六) 09:33 (UTC)
      • @AirScott:当然有明显差异。中国的每个省(江苏除外)都代表了特定的、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地域文化,而法国大区要么与本土完全隔离原著文化与法国文化没有任何共通性(圭亚那大区),要么不代表特定的地域文化(如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与诸多其他按省份共同构成了奥伊语区)。至于后面的内容,说的不是省级行政区,略有跑题,不过还是提一下:英维、法维对中国行政区的翻译都是遵循我最初方案一中提到的对聚落不加通名的印欧语模式,而不是阁下所说的“名从主人”。所以,如果真的要对等原则的话,汉语维基百科应将法国的一切市镇都加上通名,尤其是单字的情形。--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2日 (二) 23:06 (UTC)
        • 回复IP,任何行政区划都具有排他性,这种排他性可以是地理、历史甚至是政治风向,而不仅仅是地域或者语言。另外不太理解阁下所述英维、法维对中国行政区的翻译都是遵循我最初方案一中提到的对聚落不加通名的印欧语模式,而不是阁下所说的“名从主人”[来源请求]--Patriotard 2019年11月12日 (二) 23:18 (UTC)
          • 印欧语模式聚落是铁定不加通名,比如Beijing不是Beijing City,Paris不是Paris Commune……英维中中国的镇凡是中国人写的都是XX Town,凡是英语native speaker写的都是不带Town,比如Lingguandian,Beiyang, Lufeng, Guangdong,Yanqing, Beijing(即原Yanqing, Yanqing County)。法维比较特殊,把镇尊崇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当作行政区而不是聚落加上通名了,但市、村是一概不加的(Catégorie:Village_en_Chine)。
          • 关于排他性,请解释下江苏省的省级情节或排他性这怎么定义?
          • 依阁下“名从主人”所意,是否印度的“邦”字(三个印欧语中带邦的除外)都应去掉,就像英语维基百科那样?“Punjab, India”和“Punjab, Pakistan”。--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2日 (二) 23:38 (UTC)
          • 另外其实法维的做法我其实并不喜欢:他们把西藏的宗全翻译成县了,没有尊重中国的多民族性,把中国当成法国那样布列塔尼语不受尊重濒临灭绝的国家了。同时法维搞藏独搞的是真火,到处插藏军军旗。--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2日 (二) 23:42 (UTC)
            • 回IP,排他性本来就是个泛泛而谈的概念,任何一个行政区都是不可代替的,从这个角度说加不加区划只是习惯问题,不会改变区划主体,并且我也不认为排他性可以拿来用作命名依据。印度情况我不了解,故不发表言论。西藏那些县的官方名称本来就是“县”,法维的做法没有问题,藏独与否与此处应讨论的话题无关--Patriotard 2019年11月13日 (三) 00:36 (UTC)
              • 该类行政区划的的藏语是“རྫོང་”汉语是“县”。法维把藏语地区的རྫོང་(对应的藏语汉语拼音字母转写是zong)翻译成“xian”,明显是无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根据中国法律,自治区的藏文在汉文前,自治州的汉文在藏文前,而法维不考虑中国各省区官方语言顺序直接统一假定为汉语翻译,是无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中国当作法国一样的单民族国家处理,当然有问题。至于藏独什么的我就是顺便一提,说的是法维不尊重名从主人的问题,不必介意。--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0:56 (UTC)
              • 阁下回避了我的问题——怎么看江苏省“排他性”问题。江苏大面积地区对苏北的排他性远超对浙江的排他性,所以真的无法定义出江苏具有针对外省的排他性。法国的也一样,很多大区完全的连续性变化,排内性与排外性无法区分。中国大部分省则不一样,比如南澳县,潮州闽南语和漳州闽南语泾渭分明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而划归广东后漳州闽南语立即向潮州闽南语靠拢,这种现象法国是不存在的。--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0:55 (UTC)
                • 参考法维对于中文“县”的讨论,其汉语当中“县”的翻译是通过共识由意译的“Comté”改为了音译的“Xian”。只不过因为关注度低,法维直接从中维的西藏县级区划条目对照翻译了过来,没有人注意到藏语的特殊性。阁下要问我怎么看江苏省“排他性”问题,我只能说我知道那个大内斗省啊,在下华吧14级吧友还能不知道大宇宙苏?,然而对于行政区划命名有啥借鉴意义呢?难道因为排他性所以“江苏”和“江苏省”就不是一回事了?--Patriotard 2019年11月13日 (三) 01:20 (UTC)

────────────────────────────────────────────────────────────────────────────────────────────────────可将通名省略的往往是具有重要国际关注度的地区,而幅员辽阔国家的具备(排他性)地域文化的地区可被推定有国际关注度,比如日本人对“湘”就很熟悉;中国人对阿萨姆、锡金也很熟悉。不需要提“省”、“邦”一听就知道哪个是中国的哪个是印度的。华吧是什么?--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3日 (三) 08:44 (UTC)


由于我无暇顾及此处讨论,我会暂停参与此处讨论,但我现阶段恢复支持维持现状。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1月9日 (六) 10:59 (UTC)


  • 我突然想起来浙江省博物馆志和浙江博物馆志的区别,另外法国的大区确实有点像国内的省份,比如说安徽是安庆-徽州省类比某蔚蓝海岸xxx,浙江可以说是另一种版本的卢瓦尔河大区,但我不就觉得黑龙江河黑龙江省有哪个先后,而且你如果去改这个规范把行政区划从名称中敲掉的话的话我觉得需要改的工作量可能会很大,因为所谓市本身都是县级,只不过一个是和地区合并的地级市可以代管其它行政单位,例如联合国在统计城市人口的时候金华(地级市)、义乌(县级市)是分开算,你在说金华的时候有些义乌人可能理也不理,再者这样也无法区别乡和镇的区别,而且我觉得地名带行政区划是中文自古以来的习惯性用法,乃至于我们今天都可以听到广府、呼市这样的用法,而且不仅中国大陆的地名台湾岛内从台北到高雄都是一律带“市”,我还是觉得没坏别修。~Allô&Ouais2019年11月10日 (日) 17:21 (UTC)
    @OuiOK:阁下后面提到的县级不影响省级命名。前面“浙江省博物馆志”和“浙江博物馆志”的区别无法从汉语语法中得出,比如河南博物院又名河南省博物馆可带通名可不带,西藏博物馆则不带。作为汉语母语使用者,我也聼不出“浙江省博物馆志”和“浙江博物馆志”哪个代表浙江境内的博物馆哪个是省博,第一感觉您想表达的是是浙江省博物馆志是浙江省境内的博物馆志而浙江博物馆志是关于一个叫“浙江博物馆”的博物馆,一查条目发现省博的名字带省字,彻底乱了。希望解释下您这个例子的具体意涵。--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1月12日 (二) 23:15 (UTC)
  • 维持现状。命名常规主要规定中应该增加“一致性”一项。反对任何基于名字以外的原因做出决定的理由。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11月16日 (六) 13:46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命名常规/存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