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圣若瑟英文中学

最新留言:7年前由蜜蜂在话题建议删除花名部份内发布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香港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香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香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有关删除的讨论

原文在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5年10月22日 以下是有关删除的讨论,结果是保留条目。

请勿修改下以的引文。

  • 有学生拿了什么奖、什么团来了考察,这似乎不是百科全书应该记载的事情;另外部分文字好像不太适合百科全书格式,例如说“本校”等,有点不中立,希望可以修改。 -- Tonync (talk) 12:50 2005年9月4日 (UTC)
  • 汗...给学校历史吓死了。改为段落叙事比较好一点。:-)-- 15:31 2005年10月22日 (UTC)
  • 圣若瑟英文中学:很多性质类似的内地中、小学条目都被删除了。如果这一条不重写的话,那对那些被删除的条目太不公平了。--61.10.7.71 15:38 2005年10月22日 (UTC)
    • 保留,要是维基百科的胃够大的。问题是有没有心机把它们提升到百科全书的水准。不是老要删除条目吧,朋友。-- 15:41 2005年10月22日 (UTC)
    • 可以保留,无必要删除。--Toblerone 15:53 2005年10月22日 (UTC)
    • 保留,依我目前所见,内容已经算是充足,但格式方面当然仍有很大的整理空间。 -- Kevinhksouth 16:07 2005年10月22日 (UTC)
    • 保留,其实身为这条项目作者和这校学生的我当然会支持吧。我承认因我是一位新手,格式方面我认为一定要整理一番。投诉者61.10.7.71,你可否知道圣若瑟英文中学现在虽则稍为逊色,但同志是否知道,圣若瑟英文中学有很多“威水史”,例如今年四月,中国神舟五号飞船的首位太空人杨利伟接见我校的交流团,并赠送一首亲笔诗句给我校,此次交流也被香港星岛日报所刊载的。--Thomas Lau ^^ 16:26 2005年10月22日 (UTC)
      • 维基百科条目是否删除,并不在乎学校有什么所谓“威水史”,而是看条目有没有写好这些“威水史”。现在条目写得欠佳,我认为可以删除,况且条目带有强烈POV(68/69圣人佑我?)、资料无聊琐碎(95/96上海考察团访校、03/04校长教师一起踢球等值得永世记载百科全书?)等问题。另外,“圣若瑟英中”条目删除不删除和杨利伟所毕业的学校有什么关系?莫名其妙。-- Tonync (talk) 23:03 2005年10月22日 (UTC)
        • 昨晚我开始改了点pov,刚删了一埋资料。我改了一会快要心脏病发,现在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05:32 2005年10月23日 (UTC)
        • 以目前的条目内容而言,应该保留。pov可以改善,不应当成为删除的理由。反对以“资料无聊琐碎”为由删除任何条目。Fugu 12:29:53 2005年10月24日 (UTC)
    • 建议保留,去芜存菁,留下值得记载的部份。--Jasonzhuocn...._Talk 09:45 2005年10月25日 (UTC)
    • 建议保留,香港现存有五十年校龄的中学真的不多,更何况“圣若瑟”曾是东九龙的第一所中学,及东九龙的“一代名校”,保留有不少东九龙较年长一代的人的“集体回忆”呢!--Jonathan Leung06:20 2007年1月30日 (UTC)

"也是香港第一所以圣若瑟为 学校名称的男子中学"不可能吧? 香港第一所以圣若瑟为学校名称的男子中学应该是圣若瑟书院,有超过100年历史。

有关学校中文官方名称的问题

我收到一位“圣若瑟英文中学校”师弟User:Tksteven关于校名问题的讨论资讯,详见我的网页讨论区中之留言: "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_talk:Jonathan_lwc"

我所提供的是:有关学校官方名称的确是“圣若瑟英文中学”,而非圣若瑟英文中学,当然更不会是圣若瑟英文学校,这个已经不使用之名称(因为在中学部落成后,已经与俗称“烂庙”的小学部旧校舍分家:中学是政府津贴,小学仍是私立)。可惜自创校以来,“圣若瑟”都是重英轻中的(我这St. Joe仔是异数),加上年代久远,很此留下的文献已不多。但我的毕业证书上(我于1983年毕业),仍清楚写著“圣若瑟英文中学”。最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我毕业的那一年,因为有一个旧生考上了国内的重点大学(1983年投考国内大学的人极少)。要求陈江潮校长,替他写中文推荐信,但该旧生在就读纪录上错写少了校名最后一个字。令陈校长十分不满,还在早会上说:“一个人在一间学校读了整整五年书,竟然连自己校名都写错,实在太荒谬了!你们要记著,我们的学校,并非一般的中学,而是中学校,如果日后再有同学写错自己校名咁荒谬,我唔会同佢写推荐书!”所以我相信,如果陈江潮校长不是在1998年已离任,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向维基百科投诉。Jonathan Leung07:00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最近查阅校刊,见校方曾使用“圣若瑟英文中学校”(ie 1998 年40周年校刊的陆运会的锦旗照片),不过现时中学校方所用的校名正如条目所示。另外,我又感觉到创校人孙修士毕生是想中、小学使用同一校名,好像在80年代中期前的新闻稿都尽量出现“圣若瑟英文英校”的字眼。不过可能碍于中、小学的学校行政、公众可能混淆等多多因素,现在的中、小学名字已“分家”。--蜜蜂 (留言) 2011年5月22日 (日) 09:18 (UTC)回复

有关选举作假

你地玩完未,维基百科不是一个打文宣战的地方,本人更不希望战场是自己的母校,如果你们有什么分歧,拜托你们在这里说好理由,为什么选举做假非记/删不可,得出一个好点的结论才做,好不好。 一个好人 2009年5月24日 (日) 00:52 (UTC)

有关非官方资料的使用

"圣若瑟英文中学非官方网志"没有任何贴文, 部分文章的中立性亦成疑, 维基百科不是一个发表情绪性内容的平台, 资料应该中肯及具理据. 再说有关的连结缺乏质量的内容, 无助于读者对于条目的认识, 我认为这样的连结是没有意义的. 故此, 建议删除这个连结。--tksteven

(-)反对,这个网站是一个让大家回忆的网站,并深受旧生、在校学生欢迎,至于这个网站的中立性就视乎读者定夺了。唔怕同你讲,听闻这个网站是受校方压力而关闭,若该网站只是吹水的话,为何校方会给压力比网主呢﹖--蜜蜂 (Talk) 12:07 2006年10月25日 (UTC)
(+)赞成,大家好, 我也是旧生之一,我是赞成删除非官方网志的,看过的网友都知道里面的内容实在过份主观,不符史实,所谓的民主平台,何来民主之有?不过为一二网主之作。当中内容,究竟是反映时弊,还是畜意中伤学校?亦都“唔怕同你讲”,当此站面世之际,同学与老师亦有作讨论,我们都对这个网站感到反感,讽刺时弊向校方施压是好,但毫无说理成分人身攻击校长及部分老师,辱了学校门眉的成分,多于是为学校好。以前亦有人成立过类似的网站,那为何他们没有受校方压力而关闭?这里则容大家思考思考。*对不起,我没有维基帐号,如果要继续讨论,我亦不介意申请一个。

有关嘉利大火

我加入这个部分, 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

  • 这是香港一宗重大的灾难事故,而不幸导致此校两名学生及一名家长的伤亡;
  • 校方曾举行纪念活动,以纪念不幸离世的学生;
  • 此事件有充足的根据及资料来源。

因此,我认为此部分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应该收录于本条目,作为重大事件处理。 同时为了保护当事人,我并不倾向收录当事人全名,而采用姓氏作为区分。

此外,我希望谘询各位编辑此条目的维基人意见, 请问大家是否同意刊登Discovery Channel早前播放有关嘉利大火记录片之中,有关李姓学生逃生坠楼的撮取片段? (我已就该片段进行剪裁,以三张分别是抓住冷气机、坠楼一幕及躺在檐篷,组合为一张图片) 谢谢大家对于此条目的支持与关注!--tksteven

应该可以的,首先这个片段是弥足珍贵的,不可以再拍过﹔第二,解像度唔好过大,应该可以用{{film-screenshot}}这个图像版权标志。--蜜蜂 (Talk) 12:16 2006年10月25日 (UTC)

有关校歌

你刊载校歌歌词已违反维基百科版权政策,请立刻删除。--user:蜜蜂 (Talk) 12:07 2006年10月25日 (UTC)

参考其他学校的维基页,校歌歌词是主要的构成内容,所以有保留的必要。现时校歌的格式,是参考法国国歌条目的编辑方法。虽然我不可确定校歌是否为公有领域,但若果其他学校的维基页都有收录,再校歌并不是商业流行曲的话,其实问题并不大。另外对于有指杨少雄校长于1998年修订校歌歌词的说法,我已确认此并不是事实,因为我就读期间(1994-2001)校歌并没有任何改动--user:tksteven
请到历史这一页,并翻查到2006年5月10日至15日,你会发觉管理员以“歌词等属于有版权的内容”、“校歌侵权”等字眼把其移走。
此外,也根据香港法例第528章《版权条例》第17条,说明了作者已经逝世超过50年;或因为这是一个属于作者不为人知的作品,并已发布超过50年后才没有版权。换句说话,假设歌词在创校年作,即系话歌词部分要在2008年以后才可刊载于维基百科。--蜜蜂 (Talk) 17:10 2006年10月25日 (UTC)
请参阅版权条例第38条、39条,提供校歌歌词附合"为研究或私人研习",由于其他学校条目对于校歌的研究是全首收录,因而没有必要删减/节录有关歌词,这已经附合公平使用的法律原则,加上维基百科是学术为目的,与一般的歌词版与论坛不一,而校歌本身并不具有商业用途,因此以商业流行曲的版权定义去看待校歌歌词是不公平的.如果你仍认为不合乎版权条例,我建议现时仍在校的你要求学生会向校方反映有关问题,毕竟校方是版权持有人,我相信杨校长也会接纳.--user:tksteven
维基百科在文字是不允许fair use的,而必须以GFDL发布,这代表所有的维基百科文字都可以拿去作各种用途,包括拿去放到一般的歌词版、论坛以及作商业用途(以及将他作修改之后投入商业用途),所以除非版权持有人愿意将它以GFDL发布,否则是不能全篇首收录的。--ffaarr (talk) 07:18 2006年10月29日 (UTC)
根据Wikipedia:版权常见问题解答版权有没有什么例外情况?一节,中文维基容许在文字上作合理使用。所以介绍学校时合理使用校歌没有问题,但最好不是全首,挑半首来放应该问题不大,像你条目说一般唱第一至第二节,那就应只保留第一第二节。--Onsf 19:49 2006年10月29日 (UTC)

...本上,您可以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大前提下,摘录别人作品的一小段内容。例如您要写一篇《哈利·波特》的书评、讲述作者写作手法等,您当然想引用该书中的部分内容、并加以评述。“合理使用”的概念允许您自行摘录《哈利·波特》书中的小段内容,而无需预先谘询版权持有人。但是至于这“一小段”到底应该是多长,而且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摘录这一小段,却没有明确的界定。

若该校歌的作者或目前版权持有者同意以GFDL或相容的格式释出的话,那么刊载在维基百科甚至维基文库是无可厚非的。况且该校的官方网站已经有完整的校歌歌词,想要了解该校校歌的人可自行连结到该校网站内查看,并没有必要再抄录来维基百科。至于上述以哈利波特引用为例,个人认为并不能套用到校歌的例子,因为这个条目的主体是“圣若瑟英文中学”,而并非是“圣若瑟英文中学校歌”,也就是说这条目并不是在介绍这首校歌而是在介绍这所学校的。--Ellery 06:33 2006年10月30日 (UTC)
有关条目是否违反版权条例,早前的文章已经讨论过了.因为有两位来自台湾的朋友发言,我希望他们参考一下台湾学校的条目,包括建国中学成功高中北一女等名校,这些学校条目都有校歌的部分,全部收录的都是全首歌词,有些甚至新旧版本都有,但有趣的是,并没有维基人在这些条目讨论校歌的版权问题?想请教两位台湾的朋友,也许我们的学校条目很吸引你们,但为什么你们没有在这些名校的条目提出相关问题?我并无冒犯之意,事实上我也是身在台湾,不过我认为你们提出讨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参考其他条目?如果只是单纯的"掰"规则,我觉得这是一种知识的歧视--user:tksteven 09:47 2006年10月30日 (UTC)

有关校长

有关内容明显缺乏中立性,很多都是个人主观感受。再者,有关内容其实在条目内其他部分已经有所收录,没有必要再加一个个人评价。因此删除有关内容是合理的。

By the ways,作为SJACS旧生,我经历了校长与校监的交替及七年的母语教学(此话一出,一些老师必能认出我为何许人)希望学弟明白一点,我们对于杨校长的一些做法也许有意见,因为我们相信一些核心价值是必须保持的,我们不认同新青歌是新校歌,不认同校方拉横匾吹嘘一些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所谓成就。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拉丁文校训意思是直达星辰,意思其实就是追求卓越。达到卓越,我们不需要歌功颂德的拉下黄布条,亦不需要妄自菲薄的唱衰自己学校。

你们这一代用Blog反映自己的不满,我们那一代有Newgroup跟网上留言板,Newgroup因为电脑学会不肯接捧营运权而关门大吉,留言板也只有我们几个同学吹水而已,我是比较冷静理智且言之有物,还是给不少老师训示过要慎言,我倒不觉得是压力,反而在那个时候我认识到一班关心校政跟时局的朋友,他们有些跟我一样,在大学修读政治or历史,有一个更成为记者... 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一样很激进,甚至曾经因为一件事而联署公开信,两班文科生一起去校务处找杨校长请愿(什么事就请私下问我,不过那件事令我体会到学生不是一定是受压迫的一方,校方在一些事情的处理还是很公平)

我要说的是,不要因为少少事就觉得校方或者有人针对你,这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是中四的话,请努力参与会社事务,希望你升到预科可以组一个内阁参选,不要只是甘心做一个维园阿叔(我预科找同学帮手选学生会,真的比找人去淘大吃Lunch还要难)面对学校与社会的事情,希望你可以中立一点,不要带太多的偏见(我在台湾念书看太多这样的人~我又揭露自己的身份啦)其实如果真的有勇气,可以提议学生会公投不唱新青歌,没有法规说不行.早会延长一事,早于1999年就已经延长,主要是因为早会经常因为颁奖而超时,其实我中一的时候(1994),早会就已经经常超时,老师偶然都会说今天的课程又给早会延迟了.因为真的太多事情要宣布,有些内容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性,所以问题是如何管理早会的内容,而不是单纯校长领唱的问题.要说明的是,早会是天主教学校的习俗,不是为了抓没带《咏赞》而设立,既然明知是天主教学校也就得进行圣道礼仪,这是对于宗教的尊重,也是对于学校本身的尊重。

仅以此回应,献给参与这个平台的学兄与学弟,共勉之!user:tksteven18:44 2006年10月31日 (UTC)~


(+)赞成,,毕竟彼此都是圣若瑟英文中学的学生,实在没有必要利用网络空间刻意中伤自己的学校,利用不同途径批评学校的所作所为,本人同意,那时咱们把那些网上发表对学校政策不满的意见都故意令校长本人知道了,他有没有收敛,我不知道,但这样才是有效的民意表达,但倘若是无的放矢,对人而不对事的话,我就认为是伤害学校,多于为学校好。
我们那一代没有blog,我们的媒介是网页留言板之类的(哈哈或许这样又揭露了自己的身分,不过也没关系大家迟早会追寻得到),结果也让老师知道是我们这帮人作的,老师倒也是说过叫我们慎言之类的说话,可也看见她也在偷笑,我的感觉大概也是一样,彼此都有一班同学激进过,喜欢对学校反动,都是些美好的集体回忆。
或许,我也有不偏颇之处,毕竟所写的不少也带有自己对学校校政的不满,那条放学后学校不许学生逗留是我加上去的,因为我知道推行以后,圣若瑟真的不再像圣若瑟,往日同学都喜欢放学后在学校温习,在学校游玩,这才有一个家的感觉,然而当这个家要赶人走,又加诸无数限制时,就看见同学不再有这种喜欢学校的感觉了。
纵然学校有千般不是,但我也认为每代圣若瑟学生都有为学校著想的心,在中学生涯的七年里,看见的是每一代学生都有自己为学校著想的表达,当然有些认同有些不认同,但愿在表达之馀,慎言慎思。
有什么方法可以联络师兄你吗?我还是没申请帐号=]

优良条目评选

有关学生会

有关活动细节资料:有关资料如联结学校,举办活动年份、时间等缺乏重要性,如果有留意本页的编辑历史,过去曾经有人将大量的获奖记录贴在本页,WiKi不是一个私人网站,资料必须附合作为百科的要求,这样才能提升本条目的整体质量。

有关冷知识

鉴于学兄TKSteven以冷知识部分内容缺乏重要性为由将之删去,然而重要性与否为一主观判断,为免有其他用户反对删除,特将删除条文张贴如下,以为公断:

  • 除了老师有绰号之外,同学亘相都有昵称。由以八十年代初较为特别,同学们爱用同学父母亲的名字亘相称呼,可能上一代父母亲的名字较为有趣。
  • 首任图书馆主任的姓名很特别,叫“冯丽慈”(广东话“例迟”的谐音)同学都只称她为黄太。
    • (=)中立 对于TKSteven的判断,我认为有值得考虑的地方。文中所述的显著性成疑,图书馆主任的名称如何,似乎以学校整体来看,不过为沧海一栗。况且我亦认为当中的真确性也值得商榷,八十年代以前的事,没有确切考究,实在是难以追溯。

不过,若果不是作者写道“八十年代初较为特别,同学们爱用同学父母亲的名字亘相称呼”,我也不知原来圣若瑟八十年代的校园文化原来是这样子,校园文化或可视作是一种人文主义(即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的衍生品,见证著那年代的学生的想法与价值观,这程度上的保留,我则表示同意。 user:一个好人11:56 2007年6月19日 (UTC)

有关改良条目

对不起,对TKSteven的修改感到费解。或许小弟文辞鲁钝,写来就是不顺眼,以致阁下误会为个人评论。然而设立与香港教育的关系的用意,是希望借此回应有用户认为缺乏“教育方面的介绍,例如师资,在香港教育界的地位”的介绍,以求有优良条目的水准,虽然我写的并不是好事,然而总算有一个开始,若果要提出证据,小弟且有若干资料以佐证之,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还有,这条目难写之处在于没有公开文件说明历史,所写的很多时都靠忆述,请大家包容。故此小弟亦很难理解,浓缩学生会篇章的用意何在。 user:一个好人

要明白的是,维基是一个网上的百科全书,因此内容是以陈述事实及描述条目对象为主,而非是一篇议论文,不应该有编辑者自己的个人评论及意见,亦不需要写一个总结去引导读者思考。综观其他优良条目,均不见这样的内容,而事实上有这样评论的条目,亦不可能被选为优良条目。
再者,引用文献应该更为精准,你所使用的引用资料之内容都不是与SJACS有关,而是政治理论、演讲技巧与名校相关的内容,这样的引用不仅没有提高条目的可信性,更加给人张冠李戴的感觉。加上学生会的部分本来就是杂乱无章,故一并编辑,以求简明扼要。
当然,大家都希望这个条目愈来愈好,学生网上言论与嘉利大厦大火是我加入的内容,而母语教学的内容亦是我花了不少时间搜集资料更新的结果,希望你一起为这个条目努力,亦为维基条目的质素而努力。德广@华贵洋行(Noble House)>.< 2007年10月1日 (一) 21:57 (UTC)回复

有关重要事件

在六十年代后期或七十年代初期, 我记忆有一剪发事件,不知大家有没有资料? Seccom88 (留言) 2010年11月11日 (四) 20:17 (UTC)回复

你好,师兄,若你对SJACS历史有什么资料补充欢迎编辑,我告别了SJACS,已把在SJACS读书时记得的野大部分都写下...至于剪发事件,教我纯数的阿闪曾讲过话学校捉过学生去小学隔离,即启德大厦楼下那间飞发铺剪发 (Google街景),不知你是否说这个?--蜜蜂 (留言) 2010年11月13日 (六) 14:00 (UTC)回复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05976965868 ,应该是这个吧。--蜜蜂 (留言) 2010年11月13日 (六) 18:07 (UTC)回复

不错,但实际上我只有很少记忆,我可以加一点,被剪发同学的爸爸是当差的 Seccom88 (留言) 2010年11月14日 (日) 00:12 (UTC)回复

有关学校搬往新校舍后对现有校舍的命名

圣若瑟英文中学将于明年1月搬往佐敦谷新校舍,对于现时位于香港九龙观塘道61号的现有校舍在明年1月后该如何在条目上称呼?

因为学校已于1967年由观塘道57号搬往61号现时校舍,若使用“旧校舍”会否出现歧异?此外,是次搬迁后教育局早前已表示不会清拆,使用“旧校舍”会否恰当呢?

本人现时想起以下几个称呼︰

  1. 观塘道校舍
  2. 观塘道旧校舍
  3. 61号校舍
  4. 61号旧校舍
  5. 观塘道61号校舍
  6. 观塘道61号旧校舍

欢迎所有师兄、师弟讨论,IP用户也无论欢迎。--蜜蜂 (留言) 2010年11月20日 (六) 18:03 (UTC)回复

註冊用戶 (維基人) 討論方法︰
1.按下「編輯」按鈕
2.於討論最尾的地方隔行打字,打完後請打上"--~~~~"
4.按「提交編輯」

IP用戶討論方法︰
1.按下「編輯」按鈕
2.於討論最尾的地方隔行打字,打完後請打上"--~~~~"
3.按「顯示預覽」
4.按「提交編輯」

註︰約是承接或回覆主題,請在討論的主題隨行,打字前加上":"

一般而言,只以“前圣若瑟英文中学校舍”作为名称,直至新使用名称为止,你提出的并非维基的常用方式。 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0年11月20日 (六) 20:02 (UTC)回复

但个人觉得这名字有些少冗长,可能ST. JOE 仔未必喜欢。期望可以找到一个ST. JOE 仔喜欢,又符合维基常用方式的称呼,例如使用“前校舍”一词本人又觉得适合。我也刚刚查看圣保罗书院校舍部分,认为可以参考。--蜜蜂 (留言) 2010年11月20日 (六) 20:30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不是只关顾旧生如何看,我的意思是若有需要为校舍开一个条目,按照惯例应以“前圣若瑟英文中学校舍”为名称,若只是在“圣若瑟英文中学”内提及,实际上称为“观塘道校舍”已经足够。 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0年11月21日 (日) 01:50 (UTC)回复
那就好了,我认为暂时无必要为校舍开多一个条目,若我可以搜集到更多资料,顶多会开多一个“圣若瑟英文中学学生会”的条目。如果这样,到时在条目中使用“观塘道61号前校舍”(条目开头部分)或“观塘道前校舍” (条目中段至尾部分)可能会较适合。--蜜蜂 (留言) 2010年11月21日 (日) 07:52 (UTC)回复

迁校后的条目草稿

本人已初步完成“圣若瑟英文中学”于明年1月迁校后的条目草稿,欢迎维基人或IP用户对此作出修改,或在这里作出讨论。--蜜蜂 (留言) 2010年12月1日 (三) 15:19 (UTC)回复

建议删除花名部份

各位编者,师兄弟们好: 近两年来,校园文化绰号(花名)部份被改得五花八样,增加的花名如汤__老师的“高瘦平”,李__老师的“面油炒菜”等过份地人身攻击,违反原意。加上早前已有老师表明汤__老师并不喜欢该名称。本人认为把该部份删除或完全更改模式较好。请各位给一些意见。--TreeBear留言2017年1月11日 (三) 01:25 (UTC)回复

无来源、无关注度内容,已移除。 --Dqwyy谈笑风生祝您寒假快乐回复请ping 2017年1月17日 (二) 14:32 (UTC)回复
@JackyT487请参考这里,花名本意为给大家读者有一个印象得知我校校园文化,但近年人生攻势太多,所以才删除该部份。--TreeBear留言2017年2月12日 (日) 20:43 (UTC)回复
为免争议,本人把花名以<!-- -->方式在下边留下记录...--蜜蜂 (留言) 2017年5月7日 (日) 18:38 (UTC)回复



返回到“聖若瑟英文中學”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