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病因学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自动评为重定向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本重定向有内容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页面“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Cause”(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 |
首段中"不少ADHD患者有迟到的问题" 的段落,和ADHD的病因似乎无关
首段中"不少ADHD患者有迟到的问题" 的段落,提到的是“惯常迟到”的认知行为模式的原因和其影响,和和ADHD的病因似乎无关。--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0:56 (UTC)
- 有道理ㄟ。把这部分安排到症状那边好了。当初会放在这里好像是为了确保图片被同一个段落包围。--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2 (UTC)
有关ADHD和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正肾上腺素的新陈代谢的关系,支持文献是否是文献研讨或系统综述之类的医学文献
有关首段中,ADHD和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正肾上腺素的新陈代谢的关系,目前是有以下的文献来支持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binding of [99mTc]TRODAT-1 to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before and after methylphenidate treatment. [1]
- Atomoxetine Increases Extracellular Levels of Nor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Rat: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Efficacy in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2]
-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and neuroimaging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3]
不过有点想确认这些文献是否是Wikipedia:可靠来源 (医学)中提到的:“在可靠、第三方、已出版二次文献(例如信誉良好的医学期刊)中发表的文献研讨或系统综述、医学领域专家认可的标准教科书、或是国家级或国际级医学专家团体提出的医学指南及立场声明 ” --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1:06 (UTC)
- 我印象中这段好像是翻译英文版维基百科的耶。Wolfch哥可以考虑去英文版那里问问看喔!!--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1 (UTC)
- en: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Cause的内容是"Most ADHD cases are of unknown causes.[73][74] It is believed to involv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s,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factors.[73][74] Certain cases are related to previous infection of or trauma to the brain"还要再确认是否有其他的内容--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4 (UTC)
- 好喔!这么看来这些文献可能是我贴上去的 0.0 XD 窝确认一下。--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10 (UTC)
- en: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Cause的内容是"Most ADHD cases are of unknown causes.[73][74] It is believed to involv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s,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factors.[73][74] Certain cases are related to previous infection of or trauma to the brain"还要再确认是否有其他的内容--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04 (UTC)
- 我想起来了,“近期的研究发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是由一种发生于脑前额叶的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引致[5][6][7]。更近期的研究认为正肾上腺素的新陈代谢亦会对病情有所影响。Zametkin等人在199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成人ADHD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成像结果如上图。图中颜色越接近白色表示葡萄糖利用率越高,左侧为非ADHD成人,右侧为ADHD成人患者,可见二者有显著不同。 [8]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图象有分别。不少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证明ADHD是和脑部创伤有关。但另一方面,根据脑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这种分别很可能只说明了ADHD患者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脑部影像只说明了作为脑内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两组儿童之间的分别。在成人ADHD患者的脑扫描中,控制专注力的部份由于葡萄糖水平较低,所以显得不太活跃。不过,没有证据显示低葡萄糖水平与低注意力有关连,亦无法推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段话是我入坑之前就存在的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1 (UTC)
- 有对应的条目版本及日期吗?谢谢--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7 (UTC)
- 2016年10月吧!我是2016年11月入坑的 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30 (UTC)
- 您似乎在2016年6月就已开始编辑,您编辑之前的版本中“ADHD成因”段落的内容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图象有分别。不少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证明ADHD是和脑部创伤有关。但另一方面,根据脑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这种分别很可能只说明了ADHD患者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脑部影像只说明了作为脑内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两组儿童之间的分别。在成人患者的脑扫描中,控制专注力的部份由于葡萄糖水平较低,所以显得不太活跃(Zametkin et al.)。不过,没有证据显示低葡萄糖水平与低注意力有关连,亦无法推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部份好像比较适合放在“病理生理学”段落中。--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50 (UTC)
- 我看一下喔。--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57 (UTC)
- 我读了很久还是觉得模棱两可 @_@ 既可为病因也可为病理生理,我的执行功能还没办法应付这如此模棱两可的情形。@@ 不过如果把这部分归类到pathopysiology,那么etiology
就不会有摘要了的摘要就会大缩水。--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4:44 (UTC)- Attention deficit...及The dopamine transporter....的参考资料是您在 2017-12-15加入的,不过原来有参考资料Krause, Dresel, Krause in Psycho 26/2000 p.199ff(可能是对应Attention deficit...的参考资料)。
- Atomoxetine Increases...参考资料是您在 2017-02-17加入的。
- 因此,第一个参考资料(Attention deficit...)有可能是原来就有的,但第二个及第三个参考资料似乎是您加入的,在目前英文维基的条目en: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好像也没有引用这三个参考资料。--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4:47 (UTC)
- 我现在对维基百科有点弹性疲乏了~~ 等几个小时过后,兴致回来后再继续与您讨论。谢谢!!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5:31 (UTC)
- 我觉得我会加这三篇应该是有所本的,不至于意外恰巧找这到三篇又恰巧加在这几个地方啦 XD 我觉得这三篇是来自可靠来源。至少这三篇所支持的叙述是学术界共识。--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4:40 (UTC)
- 目前认为论文本身应该没太大问题,只是对应叙述提到了“多巴胺新陈代谢异常”及“正肾上腺素”,而ADHD的“病理生理学”段落也有类似内容,在en: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中也有在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中提到多巴胺及正肾上腺素。我会建议相同内容集中在一个地方说明即可。我不是医学背景的,但我看了此条目,会有一个问题:“ADHD的确切成因不是还没有定论吗?但后面为何又提到因为是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导致的?”,若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的新陈代谢失常是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我认为在适当的地方提到这些资讯会比较好。--Wolfch (留言)
- 我觉得我会加这三篇应该是有所本的,不至于意外恰巧找这到三篇又恰巧加在这几个地方啦 XD 我觉得这三篇是来自可靠来源。至少这三篇所支持的叙述是学术界共识。--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14:40 (UTC)
- 我现在对维基百科有点弹性疲乏了~~ 等几个小时过后,兴致回来后再继续与您讨论。谢谢!!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5:31 (UTC)
- 您似乎在2016年6月就已开始编辑,您编辑之前的版本中“ADHD成因”段落的内容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图象有分别。不少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证明ADHD是和脑部创伤有关。但另一方面,根据脑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这种分别很可能只说明了ADHD患者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脑部影像只说明了作为脑内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两组儿童之间的分别。在成人患者的脑扫描中,控制专注力的部份由于葡萄糖水平较低,所以显得不太活跃(Zametkin et al.)。不过,没有证据显示低葡萄糖水平与低注意力有关连,亦无法推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部份好像比较适合放在“病理生理学”段落中。--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50 (UTC)
- 2016年10月吧!我是2016年11月入坑的 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30 (UTC)
- 有对应的条目版本及日期吗?谢谢--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7 (UTC)
- 我想起来了,“近期的研究发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是由一种发生于脑前额叶的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引致[5][6][7]。更近期的研究认为正肾上腺素的新陈代谢亦会对病情有所影响。Zametkin等人在199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成人ADHD患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成像结果如上图。图中颜色越接近白色表示葡萄糖利用率越高,左侧为非ADHD成人,右侧为ADHD成人患者,可见二者有显著不同。 [8]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图象有分别。不少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证明ADHD是和脑部创伤有关。但另一方面,根据脑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这种分别很可能只说明了ADHD患者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脑部影像只说明了作为脑内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两组儿童之间的分别。在成人ADHD患者的脑扫描中,控制专注力的部份由于葡萄糖水平较低,所以显得不太活跃。不过,没有证据显示低葡萄糖水平与低注意力有关连,亦无法推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段话是我入坑之前就存在的X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9月20日 (四) 03:21 (UTC)
- 有关“不过如果把这部分归类到pathopysiology,那么etiology的摘要就会大缩水。”,我认为不大需要为了摘要篇幅太少,而将不确定是这个部份的内容放进摘要中。--Wolfch (留言) 2018年9月20日 (四) 15:01 (UTC)
用hide模版隐藏的文字,先移到此处好了
在“基因遗传”段落中,有一段用hide模版隐藏的文字,有些没有翻译,我刚刚删除了,而user:It's gonna be awesome恢复了原来未翻译的英文,原因是:“这段文字出现在英文维基百科中。但我认为留在条目中让看得懂英文的读者知道即可。中文翻译需要极度的严谨。”
我想,我将隐藏文字移到讨论页好了,供其他人参考
有些人推测,勇于冒险的男性对于一些女性可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进而增加了“过动和冲动”的基因在全体基因中存在的比例。[1]
Some have hypothesized that some women may be more attracted to males who are risk takers,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genes that predispose to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in the gene pool.[1]
Others have claimed that these traits may be an adaptation that help males face stressful or dangerous environments with, for example, increased impulsivity and exploratory behavior.[2][1]
In certain situations, ADHD traits may have been beneficial to society as a whole even while being harmful to the individual.[3][1][4]
The high rates and heterogeneity of ADHD may have increased reproductive fitness and benefited society by adding diversity to the gene pool despite being detrimental to the individual.[4]
In certain environments, some ADHD traits may have offered personal advantages to individuals, such as quicker response to predators or superior hunting skills.[5]
- ^ 1.0 1.1 1.2 1.3 Williams J, Taylor E. The evolution of hyperactivity, impulsivity and cognitive diversity.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June 2006, 3 (8): 399–413. PMC 1578754 . PMID 16849269. doi:10.1098/rsif.2005.0102.
- ^ Glover V. Annual Research Review: Prenatal stress and the origins of psychopathology: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April 2011, 52 (4): 356–67. PMID 21250994. doi:10.1111/j.1469-7610.2011.02371.x.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mid21250994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4.0 4.1 Cardo E, Nevot A, Redondo M, Melero A, de Azua B, García-De la Banda G, Servera M.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hyperactivity: a pattern of evolution?]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hyperactivity: a pattern of evolution?]. Revista De Neurologia. March 2010,. 50 Suppl 3: S143–7. PMID 20200842 (西班牙语).
- ^ Adriani W, Zoratto F, Laviola G. Brain Processes in Discounting: Consequences of Adolescent Methylphenidate Exposure. Stanford C, Tannock R (编).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its treatment. Current Topic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s. Volume 9. New York: Springer. 13 January 2012: 132–134. ISBN 978-3-642-24611-1.
--Wolfch (留言) 2019年8月23日 (五) 12:39 (UTC)
- @Wolfch: 可是讨论区是用来讨论的不是给读者参考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9年8月23日 (五) 13:21 (UTC)
- 若您翻好了, 欢迎移到条目中。我想, 中文维基百科里, 不太适合长期保留未翻译的英文。--Wolfch (留言) 2019年8月23日 (五) 14:39 (UTC)
此条目已重定向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病因学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病因学已加入许多从英文维基翻译的内容,此条目已重定向到该段落。--Wolfch (留言) 2019年12月3日 (二) 22:5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