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67空中预警机
波音E-767为一空中警告与控制载台(AWASC)[1],最初是依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需求进行开发,基本的设计概念是将E-3哨兵式预警机的监视雷达及空中管制系统移植到波音767-200上。
E-767 | |
---|---|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波音E-767空中预警机 | |
类型 | 空中警告与控制载台(AWASC) |
原产国 | 美国 |
制造商 | 波音综合防御系统 |
首飞 |
1994年10月4日 (无空中监视平台) 1996年8月9日 (有空中监视平台) |
起役日期 | 2000年5月10日 |
状态 | 服役 |
主要用户 | 日本航空自卫队 |
制造数量 | 4 |
发展自 | 波音767 |
背景
1976年9月6日,苏联飞行员维克多·别连科成功驾驶一架米格25战机叛逃至日本北海道。飞行过程中,此架米格25战机以超低空飞行方式躲避日本的军方雷达追踪,使日本航空自卫队无法有效掌握战机的飞行动态,此事件促使日本航空自我检讨是否需建构空中早期预警系统。
当时美国空军即将接收E-3哨兵式预警机,此机型自然也是日本航空自卫队心目中的首选,但日本防卫厅考量到美国空军自身对E-3哨兵式预警机的需求,了解若要购买此机型将需等上一段不短的时间,故改选择E-2空中预警机作为空中早期预警系统的主力[2]。E-2C于1987年1月交付日本部署于三泽飞行场,隶属于航空警戒管制团(AEWG)。
1991年,日本防卫厅为提升早期预警能量,再次提出购买E-3哨兵式预警机的要求,但此时E-3已停止生产,此计划也被搁置。隔年,波音提出以B-767作为平台的预警机计画,并获日本同意接受,随即编列预算于1993年及1994年各购买2架[3]。
采购
日本防卫厅于分别于1993年编列1,139亿日币及1994年1,081亿日币作为购置E-767的预算,相较于添购E-2C的86亿日币及E-3A计画的296亿日币,此预算金额显得异常庞大,这主要是当时日本政府为平衡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此外,E-767将有15%的零组件交由日本公司生产,故部份预算也会间接回流日本国内。
E-767的购置计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由日本政府透过民间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购买未改装的B-767,第二阶段则在美国政府的监督下,由美日双方的承包商进行改装以搭载预警管制系统。
设计
E-767采用波音767-200ER机体作为开发蓝本,波音将此机型代码设为767-27C("7C"代表客户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相较于机体使用波音707的E-3,E-767楼板面积增加50%而容积足足多了一倍。为平衡机背上的雷达重量,各种任务电子设备主要装置于机体前半部,后半部设有供组员使用的休息区、厨房及厕所,
外部特征
E-767机体外部通常采用灰色涂装,机身无窗户结构以保护组员避免受到雷达系统强烈电磁波的影响。机背上的雷达罩由两根支架支撑,直径9.14公尺(30英尺),中心最大厚度1.83公尺(6英尺)。当雷达正在运作时,会以每分钟6圈的转速旋转;非在运作期间则以每分钟0.25圈的缓慢转速维持机械零件的润滑性。
在机体上下方有许多用于特高频及超高频通讯的刃状天线,主翼尖装有高频通讯天线,后方机体的整流罩内则含有联合战术资讯系统(JTIDS)。
动力
使用两具通用动力CF6-80C2B6FA高旁通比涡扇引擎,每具引擎最高推力可达61,500磅。涡扇引擎原本配有可产生90kVA电能的发电机,但为满足众多雷达设备的用电需求,已改装可产生150kVA电能的发电机。
空中预警与管制系统
E-767的雷达电子设备基本上与E-3相同,使用诺斯洛普格鲁曼AN/APY-2被动式电子扫瞄阵列雷达系统,此系统可探测目标物的三维空间资料,包括方位、距离及高度,且比早期E-3型号所使用的AN/APY-1更具备了优秀的水面监视能力。
AN/APY-2使用都卜勒相位原理来侦测目标物的速度。此监视系统含有一具弹性化及多模式雷达,可使空中预警与管制系统(AWACS)从地面及海面的雷达反射波束分辨水面及空中目标,功能较目前其他型号雷达更为强大。 此雷达可进行360度无死角监视,探测距离超过320公里(200英里)。AWACS任务设备可将所探测到的目标于各工作站台上分离、管理及独立显示。AN/APY-2的天线及敌我识别系统(Mk XII)天线以背对背的方式整合在雷达罩中。
雷达系统使用IBM CC-2E中央电脑处理各种资讯,其与E-3所搭载的30/35批次改良版相似,可将处理过的讯息分别显示于机上的14工作站。其他相关次系统还有识别、战术情资联结及导航。
雷达系统升级计划
2006年11月,波音提出一总金额达1亿800万美元的雷达系统升级计划(RSIP),用以提升日本所操作的E-767机队。此军售案于麻萨诸塞州的Hanscom空军基地完成签约,合约内容包括备用零件、设备支援及技术文件,整个升级计划于2012年在西雅图完成。
升级后的空中预警与管制系统提高敏锐性,可对更小型的目标物进行探测与追踪。机上电脑系统换装高可靠度多核心处理器,软体程序也一并更新以增强功能及降低维护难度。整个升级计划主要是由波音外包给诺斯洛普格鲁曼来执行,包括新雷达电脑、雷达控制维护面版及任务系统的软体更新。
历史
E-767于1994年10月4日于华盛顿州佩恩机场进行首飞,1996年8月9日第一次搭载雷达罩试飞,1998年3月11日交付两架给日本军方,其馀两架分别于1999年1月5日及2000年5月10日交付。4架E-767皆部署于日本航空自卫队滨松基地(机场跑道特别强化),隶属于航空警戒管制团601中队。
使用国家
- 航空自卫队操作4架E-767
参见
参考资料
- ^ Archived copy. [200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1).
- ^ Air World, April 1998 Special editio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aircraft E-767 & E-3" p. 22.
- ^ Air World, April 1998 Special editio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nd Control aircraft E-767 & E-3" p.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