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鸽科
鸠鸽科(学名:Columbidae)在2014年的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称为鸠或者鸽。有许多种类,其中有47属,其下共有大约320个物种。常常被称呼为白鸽或鸽子的常见物种是原鸽(Columba livia)。
鸠鸽科 化石时期:
| |
---|---|
原鸽 Columba livia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
科: | 鸠鸽科 Columbidae Leach, 1819 |
模式属 | |
鸽属 Columba Linnaeus, 1758
| |
亚科 | |
多样性[1] | |
约47属 | |
特征是酒樽身形,脖子短小,有瘦长的嘴,它喝水的时候,将嘴至鼻孔的范围浸入水中吸吮。雄性和雌性从外表看不太出来,只是雄性在身材方面显得有力,在行为及表情上显的较为主动。鸽子的肌肉有益于在空中移动,他们有强健的胸骨保护心、肺脏,里的骨头是空心的。它们会吃许多小石头帮助消化。他们有大约一万根羽毛,体型轻巧,最快可以大约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飞行。鸽子以如玉米、白米、花生、豆子等种子、果实和其他柔软的植物维生,属于食果动物,它们并不挑食,也可以吃饲料。喜爱用幼小树枝筑巢。每次生蛋两只,由父母轮流孵化。
它们活跃于澳新界及东洋界一带,已经绝种的巨鸟渡渡鸟也属于本科。鸽子嘴巴上半部的地方有磁体侦测器,因此他们能够侦测强大磁体的范围。
名称
英文俗名“pigeons”和“dove”在中文可以译成鸽或鸠,基本上,较小的叫dove,较大的叫pigeon,但这些俗称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分类标准[2]。
形态
鸠鸽科有小喙,腿,和细小的头。鸠鸽科在行走时会点头,其原因是要保持视界的稳定,这是在1978年B. J. Frost进行中的实验中证实,在此实验中,将鸽子放在跑步机上,当其周围稳定不动时,鸽子不会点头[3]。它们也有很大的翅膀及很低的翼载荷,鸠鸽科翅膀的肌肉很强壮,肌肉约占体重的31至44%。是所有鸟类中翅膀最强壮的,也是在飞行中机动性最强的。
鸠鸽科现存最大的物种是新畿内亚的四种冠鸠属(Goura),冠鸠有一只火鸡那么大,约重2至4公斤(4.4至8.8磅);而最小的鸽子是南美鸠属的普通地鸠(Columbina passerina),大小就像麻雀一样,体重只有22克重。[2]
本科体长最长的物种是栖息在树上的马贵斯皇鸠(Ducula galeata),长50厘米,重一公斤;而小绿果鸠(Ptilinopus nainus)只有13厘米左右,这本科最短的物种[2]。
分类
本科包含约47属,可归类于3个亚科及8个族,其系统发生学关系如下[1]:
鸠鸽科 Columbidae |
| ||||||||||||||||||||||||||||||||||||||||||||||||||||||||||||||||||||||||||||||||||||||||||||||||||||||||||||||||||||||||||||||||||||||||||||||||||||||||||||||||||||||||||||||||||||||||||||||||||||||||||||||||||||||||||||||||||||||||||||||||||||||||||||||||||||||||||||||
分布地区及其栖地
鸠鸽科鸟类分布在地球的大部份地区,只有在撒哈拉沙漠中最干的地区、南极洲及附近岛屿,以及高纬度北极地区才不能生存。鸠鸽科可以在地球上大部份的海岛生存,包括太平洋的东玻里尼西亚及查塔姆群岛,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塞舌尔及留尼汪,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
这些鸟类适应地球上大部份的栖地,鸠鸽科可以是树栖的、陆生的或是半陆生的。其中各种的物种,栖息在包括热带稀树草原、草原、沙漠、温带林地或森林、红树林,其至沙滩和砾石环礁等地区。
有些鸠鸽科的物种分布范围较广。斑颊哀鸽栖地包括整个南美洲,从哥伦比亚到火地群岛,灰斑鸠主要分布范围从大不列颠岛、欧洲、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及中国,棕斑鸠分布范围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东。其他物种的栖地范围较小,大部份是岛屿的特有种。黄头果鸠是斐济小坎达武岛的的特有种。特岛鸡鸠只分布在加罗林群岛中的楚克群岛及波纳佩岛,格林纳达棕翅鸠栖息在 加勒比地区的格林纳达。有些大陆型的物种分布范围也不大,例如黑带果鸠只分布在澳洲的阿纳姆地,索马里鸽只分布在索马里北方的一小块区域,裸眶地鸠只有在阿根廷北部的萨尔塔及圣米格尔-德图库曼附近[2]。
其中栖息范围最广的是原鸽。分布范围从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北非、欧洲、阿拉伯半岛、中亚、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中国及蒙古国。原鸽在驯化后其分布范围大幅增加,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肆虐。原鸽已居住在北美洲的大多数地区,也出现在南美洲、撒哈拉沙漠南部、东南亚、日本、澳洲及纽西兰。原鸽不是唯一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扩展其生存范围的鸠鸽科鸟类。其他一些鸠鸽科鸟类的栖息范围也已超过原来自然生长的范围,成为外来物种,有些物种则是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其原始栖地,因此扩展其生存范围[2]
保育状态
鸠鸽科中有许多物种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扩展其栖息范围,但也有一些物种的数量减少,有些物种已经受到威胁,甚至接近绝灭。自1600年起(传统上计算近代绝灭的时间点)大约有10个物种已经绝灭,其中最著名的是度度鸟和旅鸽。
旅鸽的绝灭有许多和其他绝灭物种不同的地方,这个物种是非岛屿型鸠鸽科物种中,唯一绝灭的一种,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鸽子物种(但是和雀形目的奎利亚雀相比旅鸽数量其实少很多,也就是说旅鸽其实连数量最多的鸟类都不是),以前的数量难以估计,但鸟类学家亚历山大·威尔逊观察过一个旅鸽鸟群,数量超过20亿只。旅鸽的数量是突然减少的,在1871年,一个繁殖群体估计包含超过一亿只的鸟,而最后一只是在1914年死亡,其中栖地的减少是一个原因,不过绝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时,被美国的奴隶及穷人大量过度捕捉作为食物所造成。
渡渡鸟以及其绝灭的经过,是更典型鸠鸽科绝灭的例子。渡渡鸟和其他岛屿型的物种一様,因为掠食者不多,已经出现了岛屿温驯性,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当人们出现,而且带来其他像鼠、猪及猫之类的外来物种时,岛屿型物种很快就绝灭了。
目前已有59个鸠鸽科的物种受到威胁可能会绝灭,约占总物种数量的19%[4]。大部份是栖息在热带岛屿,其受到威胁的原因包括引进的掠食者、栖地的减少以及捕猎。其中有些已经野外绝灭,例如在墨西哥索科罗岛的索哥罗鸠,因为栖地减少以及流浪猫的出现,已经野外绝灭[5]。有些地区因资讯不足,也还不清楚一些物种的实际状态,里普利氏果鸠从1953年之后再加没有看到过,还不确定是否已经绝灭,波利尼西亚地鸽分类为极危物种,因为也还不清楚它们是否仍存活在太平洋极东边的遥远小岛上。
目前已开始运用许多保育生物学技巧,设法防止这些物种的绝灭,包括立法控制捕猎行为、设置保育区以避免进一步的栖地减少、建立一定数量的物种再重新放到一原栖息环境中(迁地保育),或是将物种移到其他适合的栖地,以产生额外的族群。
与人类的关系
军用
军鸽可以在战争中传递讯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其贡献,特别是在澳洲、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陆军鸽系。有32只军鸽因为在战争中的贡献被授以迪金勋章,其中包括魔鬼司令(Commando)、特种兵(G.I. Joe)、派迪(Paddy)及奥兰治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
Cher Ami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鸽,因为1918年10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默兹-阿戈讷攻势中传递讯息,救了美国第77步兵师的Lost Battalion,后来授与Croix de Guerre奖章及橡叶簇铜质奖章。Cher Ami死后被剥制成标本,是史密森尼学会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一项永久展示品[6]。
在白金汉宫曾经举行过一场盛大的仪式,纪念一群在诺曼底战场上为德国边缘的盟军传递重要计划的军鸽。有三只获得奖章的鸽子在伦敦军事博物馆展出。
驯化
岩鸽已驯化了上百年之久,也已被驯育出许多特殊的品种,由一些爱好者养育,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信鸽或赛鸽 (鸽子),其他较有名的品种有像伯明罕翻飞鸽等玩赏鸽,或是有特殊身体特征的鸽子,例如脚部有大的羽毛或是扇形尾巴。驯化过的岩鸽也会作为信鸽,几千年来人们会用信鸽来传送文字的讯息,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来传递书信了。在一些大型节日时也会会施放和平鸽。在魔术中也常用白色鸽子作为道具。
宗教
在旧约圣经中,挪亚在方舟上,为了要确认洪水退了没有,几次将鸽子放出确认。后来以色列人献祭,但无法用牛或羊献祭,可以用鸽子献祭。《雅歌》中也用鸽子来形容他钟爱的人。在希伯来文中,约拿(יוֹנָה)的意思就是鸽子[7]。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的父母在耶稣行割礼献祭时,是用鸽子为祭物(路加福音2:24),后来施洗约翰为耶稣耶稣受洗时,圣灵降下仿佛鸽子一样(马太福音3:16)。
在伊斯兰教中,一般会尊重和喜爱鸠鸽科的鸟,因为一般认为这种鸟类曾经帮助穆罕默德,在希吉拉(穆罕默德带领信众离开麦加,迁移到叶斯里卜)的过程中,将他的敌人分散在Thaw'r以外。
在古代近东及地中海的文化中,鸽子也是许多神明的代表,例如迦南的女神亚舍拉、古迦太基的女神塔尼特、罗马的女神维纳斯及福尔图娜[8]。
食物
参考文献
- ^ 1.0 1.1 Boyd, John H., III. Columbea: Mirandornithes, Columbimorphae. JBoyd.net. 2017 [201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 ^ 2.0 2.1 2.2 2.3 2.4 Baptista, L. F.; Trail, P. W. & Horblit, H. M. (1997): Family Columbidae (Doves and Pigeons). In: 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editors):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4: Sandgrouse to Cuckoo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ISBN 84-87334-22-9
- ^ Necker, R. Head-bobbing of walking birds (PDF).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Neuroethology, sensory, neural,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2007, 193 (12): 1177–83 [2013-04-24]. PMID 17987297. doi:10.1007/s00359-007-028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1-13).
- ^ Walker, J.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threat among pigeons and doves (Columbidae). Oryx. 2007, 41 (3). doi:10.1017/S0030605307001016.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Socorro Dove Zenaida graysoni. Data Zone.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9 [26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5).
- ^ Cher Ami "Dear Friend" WWI. Flickr. [2008-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0).
- ^ Yonah Jonah Blue Letter Bi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lueletterbible.org. Retrieved on 5 March 2013.
- ^ The Enduring Symbolism of Doves, From Ancient Icon to Biblical Mainstay by Dorothy D. Resig BAR Magaz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b-arch.org (9 February 2013). Retrieved on 5 March 2013.
- ^ Blechman, Andrew D. March of the Pigeons.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9, 2006 [2008-02-24].
- 书目
- Blechman, Andrew, Pigeons: The Fascinating Saga of the World's Most Revered and Reviled Bird (Grove Press 2007) ISBN 978-0-8021-4328-0
- Gibbs, Barnes and Cox, Pigeons and Doves (Pica Press 2001) ISBN 1-873403-60-7
相关条目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