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公第三渔港
马公第三渔港(台湾话:Má-king Tuē-sann Hû-káng),台湾澎湖县马公市渔港,兼作游憩港、交通港使用。[1]:43-51台湾省政府自1980年代在澎湖推动“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而兴建,总计进行四期工程,建设经费新台币15亿9930万元,为全澎湖县建设经费最高、港区范围最大的码头。[2]:166、175-176
马公第三渔港 Magong Third Fishing Harbor | |
---|---|
位置 | |
国家或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位置 | 澎湖县马公市光复里、阳明里、西文里、东文里、案山里 |
细节 | |
拥有者 | 澎湖县政府工务处 |
类型 | 渔港、交通港、游憩港 |
统计 | |
建造经费 | 新台币15亿9930万元(2002年止) |
潮间带
马公第三渔港腹地含括今马公市光复里、阳明里、西文里、东文里及案山里[3];该区域自清领时期暨日治时期,自原妈宫城朝阳门外东甲埔仔尾至暗澳底、案山(今马公市新生路接文学路转县道205号),沿途经澎湖发电厂、澎湖三官殿[4]、文澳祖师庙[5]、文澳圣真宝殿[6]等悉处紧邻海滨,为一十分广袤的潮间带[7],但马公第三渔港开凿之后,因填海造陆,潮间带全数消失,原始生态不复存在[8]。
造港背景
澎湖县渔业在民国40年代至70年代(约1950年代至1980年代)十分兴旺[9]:89,而既有的马公第一渔港、马公第二渔港总面积仅6公顷,针对日益增加的渔船数量,泊地与码头呈现不敷使用的状态,于是官方遂计画开凿新港,即马公第三渔港之兴建计画案。[1]:45
马公第三渔港计画启动于民国69年(1980年),整体计画多出自于澎湖县第七任县长、具有建筑师学经历的吕安德(任期:1973年-1977年)任内,因吕安德县长任期结束,未获中国国民党提名连任,是以马公第三渔港开凿工程由继任澎湖县长谢有温(任期:1977年-1981年、1981年-1985年)执行。[10][11]
造港工程
马公第三渔港列入“第一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选定马公半岛内侧北湾,以马公第二渔港的北堤为建港地点,以容纳2000艘100吨级以下渔船为目标,自民国70年(1981年)开工,总计开辟29.4泊地、港口水深3.5至4公尺,码头长度计2778公尺,另辟建港区给水、电力管线、环港道路、鱼市场等设施,海埔新生地填筑面积达34公顷,“第一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期”总计可细分成七期的七年工程,在民国76年(1987年)告一段落,投资经费为新台币3亿4300万元。[1]:45[2]:166
民国77年至民国82年(1988年-1993年),延续执行“第二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马公第三渔港原编列经费新台币3亿6000元,浚挖泊地面积33.9公顷(深水泊地4.6公顷)、增建负6公尺的深水码头区域223公尺和突堤码头两座,另外兴建码头陆上的公共设施约3600公尺(包括鱼货拍卖场、办公室、照明、给水、道路铺设等),此期投资经费总计为新台币8亿300万元。[1]:45[2]:166
民国86年至民国89年(1997年-2000年),“第三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使用新台币6803万元,用于增加船只的系泊设施、鱼市场两侧增加各一座突堤码头,两座突堤总长度为176公尺,此外增建停车场、渔具整补场、渔具仓库等公共设施。[2]:166
民国90年至民国91年(2001年-2002年)最后一期的“第四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中,于马公第三渔港安检所码头北侧兴建46公尺突堤码头、又在港区东侧新建内分隔突堤码头100公尺,使用经费为新台币2827万元。[1]:45
根据民国94年(2005年)付梓《续修澎湖县志.卷六.交通志》与《续修澎湖县志.卷十.财政志》,马公第三渔港历经四期“台湾地区渔港建设方案”,总计使用新台币15亿9930万元。[a][1][2]
马公第三渔港四期工程在民国91年(2002年)告一段落之后,马公地区的渔港作业中心也从第一渔港和第二渔港转移至马公第三渔港,第一渔港和第二渔港遂转型成观光游憩使用之港口。[2]:166、175
交通船
除停泊渔船外,澎湖县政府亦于马公第三渔港设立南海游客中心,贩售游憩船船票供游客搭乘,并提供公共交通船(南海之星)来回南海望安岛以及七美岛,并由澎湖县政府公共车船管理处负责营运。[12][1]:45
此外,民国六十年代(1970年代)澎湖跨海大桥竣工开放通车之前,马公本岛和西屿之间的往来皆仰赖船运,西屿从二崁村大菓叶渔港发船,马公本岛则是自今马公商港处登船;民国82年(1993年),跨海大桥因修缮而封闭,曾一度恢复马公、西屿之间的公共航运,当时马公地区即是由马公第三渔港处发船。[1]:15-17
国际广场
民国107年(2018年)澎湖县政府申请“前瞻计画”,在马公第三渔港腹地辟筑占地近五公顷的“国际广场”,总经费新台币2亿5000万元,工程发包单位为澎湖县政府工务处,于民国109年(2020年)年底完工。[13][14]
图辑
-
第三渔港
-
第三渔港安检所
-
晒渔网场
-
第三渔港暨渔市场
-
南海游客中心
-
海埔新生地路段(新生路)
相关条目
注释
- ^ 《续修澎湖县志.卷十.财政志》中,第175页检附马公渔港建设经费列表,总额为新台币9亿2722万元,但与第168页所述使用经费内文不符;根据168页中提及之建设细节,马公第三渔港四期建设经费总额应是新台币15亿9930万元。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谢, 国兴. 《續修澎湖縣志.卷6.交通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15–17. ISBN 9860015139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赖, 惠敏. 《續修澎湖縣志.卷10.財政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71 (中文(台湾)).
- ^ 颜, 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2.地理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台湾)).
- ^ 〈三官殿〉.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2)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水槍溝〉.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澳仔底〉.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张, 玉璜.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570215895 (中文(台湾)).
- ^ 刘, 禹庆. 〈澎湖擬填海造陸 馬公案山里民反對〉. 自由时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胡, 忠一; 范, 雅钧. 《1624-2015:台灣漁會大事年表》 [The Chronology of Taiwan Fishermen's Association]. 台北市: 中华民国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 2016. ISBN 9789868606357 (中文(台湾)).
- ^ 许, 雪姬. 〈呂安德〉.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许, 雪姬. 〈謝有溫〉.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船運概況〉. 澎湖县政府公共车船管理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馬公第三漁港國際廣場 地景長廊愈夜愈美麗〉. 中央通讯社. 202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業務職掌〉. 澎湖县政府工务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