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根草
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
香根草(学名:Chrysopogon zizanioides),又名培地茅、岩兰草、优尸罗草、忧尸罗草、乌施罗草、嗢尸罗草(梵语:उषीर,罗马化:uṣīra)、茅根香(佛经意译),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次大陆与中南半岛[1],经人工栽种,目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与澳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2][3]。
香根草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
演化支: |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
目: | 禾本目 Poales |
科: | 禾本科 Poaceae |
属: | 金须茅属 Chrysopogon |
种: | 香根草 C. zizanioides
|
二名法 | |
Chrysopogon zizanioides | |
异名 | |
|
香根草耐暑、耐涝,可度过寒冬,分蘖丛生,生长快速,茎梗直立有节,抽穗成熟一般高达1.5米(4.9英尺),叶子对生、长窄且硬,圆锥花穗顶生、花紫色,不易结籽,须根系繁盛呈网状向下生长,生长于矮树林区,却相对显得十分高大,一般深达2米(6.6英尺)至3米(9.8英尺),有香气[4]。香根草目前主要被种植作为侵蚀控制,也会将其根部提炼成香根草油(Vetiver Oil),作为精油或香水的原料,而南亚传统上会作为草药使用[5]。
特性
植物形态学
- 根:由茎与分櫱于土表下长许多细根,根粗为0.6毫米(0.02英寸)至2.2毫米(0.09英寸),抗拉强度为40至120MPa,垂直向下生长呈网状结构,生长快速,种植10周内生长60厘米(24英寸),第一年就可达3米(9.8英尺)至4米(13英尺),根系初生时为白色,后转成淡黄色至黄褐色,有特殊香味,可提炼出香精油[4][6][7]。
- 茎:单杆直立生长,扁圆柱状,密实不中空,坚硬,表面光滑,草绿色,成熟单杆可高达1.5米(4.9英尺)至2.5米(8.2英尺),俱有突出的节,一般有16至20节,带有腋芽,遇到潮温空气或水会长出根系,节间由叶鞘包覆[4][8]。
- 分櫱:年青茎枝埋在土表下的部分,其四周会发芽长出新的单杆与根系,称为分櫱(tiller),经重复分櫱后,发展成为越来越茂密的丛集,这是香根草主要的生长方式,在土壤肥沃的条件下,也可能在土表上分櫱,但并不常见[9]。
- 叶:从茎枝基部与茎节对生长出,新叶在内老叶在外展开呈扇状,老化会枯黄但不脱落,叶片宽0.5厘米(0.2英寸)至1.3厘米(0.5英寸),长30厘米(12英寸)至130厘米(51英寸),窄长且两沿平行、叶尖尖锐呈剑型,连接茎枝处折成“V”型叶鞘,往叶尖逐渐平坦展开,常因风雨折弯,叶面厚硬、两面光洁,朝外面与朝内面的边缘和中脉皆为纯草绿色,其他部份朝内叶面为草绿底色上布满淡白色细线,当叶片逐渐老化,于靠近末端处的边缘和中脉会长出锯齿状的刺[4][9]。
- 花:通常秋季开花,于茎枝末端长出花序,直立成穗,穗高20厘米(7.9英寸)至40厘米(16英寸),展开达10厘米(3.9英寸)至15厘米(5.9英寸)广,穗枝繁多、上举或直立,除了连接茎枝部位有3枝穗枝外,其馀穗枝成对轮生,穗枝中轴长出无柄小穗,尖端长出有柄小穗,小穗扁平椭圆呈纺锤状,紫色,顶宽1.5毫米(0.059英寸)至2.5毫米(0.098英寸),长2.5毫米(0.098英寸)至3.5毫米(0.138英寸),背面粗糙有小棘,尤其在边沿清晰可见,雌雄同穗,难结籽[4][9]。
- 籽:浅棕色,两瑞圆弧的纺锤状,表面光滑,种子内部有如黏稠淀粉,遇强风、曝晒或其他气候条件会硬化,胚芽的发育因种子硬化受限,影响发芽,也因此不易透过种子自然散播来繁衍[9]。
生理特征
- 温度:香根草能在−22 °C(−8 °F)寒冷至55 °C(131 °F)耗热的广大温度范围下生存,于低温环境下,只有地面下的根与分櫱会存活,当温度上升至8 °C(46 °F)时,会萌芽长出新枝,生长速度会随著温度上升加快,在20 °C(68 °F)至30 °C(86 °F)时生长速度最快,再高温反而会减缓生长[10][11]。
- 光照:香根草为C4植物,需要有充足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光照不足会影响生长[10]。
- 水分:香根草为水生植物,年降水量在200毫米(7.9英寸)至6,000毫米(240英寸)地方皆适合生长,并能抵受长期干旱或水淹,能忍受水深达30厘米(12英寸)、每秒0.028立方米(0.989立方英尺)以上速度的洪水冲蚀,甚至整株被淹没也不会坏死[7][10][11]。
- 土壤:
用途
侵蚀控制
香根草特殊的深长网状根系、耐涝耐旱、能适应劣土、以及不易大量繁植等特性,受到联合国注意,发展香根草对控制侵蚀的应用,1987年世界银行发行了一本由约翰·葛林菲尔德(John C. Greenfield)领导编撰的《香根草-对抗侵蚀的绿篱》(Vetiver Grass-The Hedge againts Erosion)[12]手册,以科学的方法,详细记述葛林菲尔德自1956年开始以香根草作为水土保持的研究[13],此手册引为香根草被广泛应用于侵蚀控制的开端。
- 片侵蚀(Sheet Erosion)控制:在有片侵蚀问题的坡地,将香根草沿著等高线并排栽种成植栽篱笆,其根系会垂直深入土层,产生固定土层的作用,却不致影响周遭植物或农作物,其茎叶经重复分櫱生长后,日渐变得厚实,约经过3季的时间,香根草篱笆便可达1米(3.3英尺)厚[13]。当因雨季、暴雨、融雪或其他原因出现表面迳流时,香根草篱笆会减缓沿坡度流过的迳流,让水份可以渗进土层,并挡住随著冲刷而下的泥沙,因此达到土水保持功用。经年累月重复的作用后,篱笆承接泥沙的一边,因泥沙沉积而坡度渐缓,成为梯田状[12][13]。
- 河岸侵蚀(Bank Erosion)控制:受泛滥、或船只与季风掀起波浪所侵蚀的河岸,可选择适合香根草生长或汛期过后的季节,沿海岸并排种植香根草,当香根草稳定生长后,其根系可固定岸边土壤,其茎叶可有效减缓波浪与泛滥的河水溢出到岸上[14]。相对应的,香根草同时有效阻碍岸上的污水与泥土进入河水中,减少污染[15]。
提炼香精油
一般岩兰草萃取精油,以水蒸馏法粹取较多,但因为得油率较低,售价较为高昂。 现今经由粹取法发展较为进步,也可以使用超临界粹取法,唯成本较高不敷使用。
药用
其他用途
栽种
项目 | 可受度 | 单位 |
气候 | ||
温度 | -22 - 55 | °C |
年降水量 | 200 - 6,000 | mm |
干旱 | 15 | 月 |
淹没 | 6 | 月 |
土壤 | ||
酸碱值 | 3.3 - 12.5 | pH |
氮肥 | 300 | kg/ha DAP |
磷肥 | 300 | kg/ha DAP |
碱度 | 48% | 钠(Na)交换 |
盐化电导率 | 47.5 | mS/cm |
铝饱和度 | 68% - 87% | |
镁含量 | 2,400 | mg/kg |
砷含量 | 100 - 250 | mg/kg |
镉含量 | 20 | mg/kg |
铬含量 | 200 - 600 | mg/kg |
铜含量 | 100 | mg/kg |
汞含量 | > 6 | mg/kg |
锰含量 | > 578 | mg/kg |
镍含量 | 50 - 100 | mg/kg |
铅含量 | > 1,500 | mg/kg |
硒含量 | > 74 | mg/kg |
锌含量 | > 750 | mg/kg |
参考资料
- ^ Chrysopogon zizanioides information from NPGS/GRIN.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Vetiver Grass in Ethiopia (PDF). Ethiopia Government. 2009年4月 [2010-07-15] (英语).[永久失效链接]
- ^ Ralph Ash, and Paul Truong. The Use of Vetiver Grass Wetlands for Sewerage Treatment in Australia (PDF). The Vetiver Network International.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11-21)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4.2 4.3 4.4 香根草的植物学特征. 中国香根草网络.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29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Narong Chomchalow. The Utilization of Vetiver as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ailand (PDF). The Vetiver Network International. 2001年9月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1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ETIVER GRASS-THE PLANT. THE VETIVER SYSTEM. [201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7.2 7.3 吴昭慧、连大进. 綠色草籬--培地茅特性及應用簡介.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2-12 [201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Dr. Paul Truong. VETIVER PROPAGATION-Nurseries and Large Scale Propagation (PDF). THE VETIVER SYSTEM. [2010-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10-0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9.0 9.1 9.2 9.3 What is Vetiver Grass. The Chaipattana Fundation. [201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4日)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 中国香根草网络. [201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6月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1.0 11.1 11.2 11.3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ETIVER GRASS-THE PLANT. THE VETIVER SYSTEM. [2010-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2.0 12.1 John C. Greenfield, Southern Africa Vetiver Network, World Bank Staff, 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South Africa), World Bank. Vetiver Grass-The Hedge against Erosion (PDF).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93 [2010-09-07]. ISBN 082131405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7-15)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3.0 13.1 13.2 王裕文. 培地茅(Vetiveria zizanioides)簡介 (PDF). 中华民国杂草学会会刊 (中华民国杂草学会). 2000-6, 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 59-63 [2010-09-07]. [永久失效链接]
- ^ Le Viet Dung, Luu Thai Danh, Le Thanh Phong, Paul Truong. Vetiver System for Wave and Current Erosion Control in the Mekong Delta, Vietnam (PDF).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11-21)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aul Truong, Frank Mason David Waters and Phil Moody Queensland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rapping Agrochemicals and Nutrients in Agricultural Lands (PDF). Application of Vetiver Grass Technology in Off-Site Pollution Control. [2010-1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10-09)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ummary adaptability range. VETIVER GRASS-THE PLANT. THE VETIVER SYSTEM. [201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6)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 国际香根草网络(英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