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黄氏家族

香山黄氏家族是广东香山县(今为中山市)的一个学术、仕宦家族。自元代迁居香山以来,名人辈出,其中第八世黄佐和第十六世黄培芳为明代鸿儒和清代巨儒。

世系

  • 黄宪昭(元朝官员),在元朝担任西台侍御史。
    • 黄从简,从江西筠州迁居广东南海(今广州),官至宣慰司副使。
        • 黄温德,曾任香山守御。
          • 黄洙,父亲病逝后,前往香山替补军役,黄氏家人随之迁往,黄氏籍贯香山由此而来。
          • 黄泗(1381—1450年),字惟清,号源远,晚号七十翁。明初香山县著名富翁,以乐善好施,讲义气而闻名香山。
            • 黄瑜(1426—1497年),字廷美,举人。天顺七年(1463年),应诏奏《六事疏》。成化五年(1469年),任广东惠州长乐县知县,在任15年。辞官归里后,从香山迁居省城广州,在庭院种植两棵槐树,筑休憩亭作为读书之处,自称“双槐老人”,世称“双槐先生”。遗著《应诏六事疏》、《书传旁通》10卷、《双槐文集》10卷、《双槐岁钞》10卷等。
              • 黄畿(1465—1513年),字宗大,初号清虚子,晚号粤洲,人称“粤洲先生”。黄畿精于理学但绝意科举,著有《易说》、《粤洲集》6卷、《皇极经世书传》8卷、《三五元书》25卷、《删正黄庭经》等。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颂黄畿:“盖粤人书之精奥者,以先生为最。”
                • 黄佐(1490—1566年),字才伯,号泰泉,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江西佥事、广西学督、南京国子祭酒少詹事等职。与大学士夏言政见不合,弃官归养。晚年又在广州建泰泉书院,门人弟子众多,世称“泰泉先生”。病逝后,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黄佐生平著述宏富,至少有500卷。作为明中期岭南著名学者、理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明史》特为其立传;《明儒学案》专为其设“泰泉学案”。黄佐还总纂了嘉靖《香山县志》,该志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香山县志。[1]
                      • 黄逵卿(1626—1693年),字广恩,号香樵,黄佐曾孙,搜罗前辈著述文章,补辑校刊黄佐《泰泉集》。
                              • 黄绍统(1726—1788年),黄佐七世孙长期担任广东石城县(今廉江市)训导,后升任琼州府教授,病逝于琼州。以操守廉洁,潜心治学,博学能文,受到石城人爱戴。著有《仰山堂遗集》3卷、《石城县志》8卷以及《古文五选》,时人称之为“仰山先生”。
                                • 黄培芳(1778—1859年),字子实,号香石,黄绍统之子。清嘉庆九年(1804年)考取副贡生,道光二年(1822年)补武英殿校录,道光十年(1830年)授乳源陵水教谕,升肇庆府训导,得赏内阁中书衔。晚年主讲广州羊石书院,自称“粤岳山人”。工于诗文书画,善作行草,以诗闻名,与番禺张维屏、阳春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又有人推崇其三人及顺德吴梯黄玉衡,吴川林联桂,镇平黄钊,尊称“粤东七子”。生平所著甚多,计有50多种数百卷之多。病卒于咸丰九年(1859年),享年81岁。其传承黄佐事业,总纂了道光《香山县志》。
                                    • 黄映奎(1855—1929年),字仲照、日坡,黄培芳侄孙。学海堂专科生,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岁贡。宣统元年(1909年)粤中举贡会考,被选送京城任职,未成,遂游关外诸名胜而归。梁鼎芬倡议修《广东通志》,黄映奎受聘任通志局分纂。创办中国文专科学校,授徒30余年。晚年入罗浮山酥醪观为道士。生平勤于著述,遗著有《续广东通志艺文略初稿》、《国朝岭南骈体文钞》、《山堂思旧集》、《感书杂咏汇存》等。
                                      • 黄佛颐(1886—1946年),字慈博,号慈溪。黄映奎之子。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曾先后担任广东通志局分纂、香山县修志局分纂、广州时中学校校长。著有《广东宋元明经籍椠本纪略》、《珠玑巷民族南迁记》、《广州城坊志》、《广东金石录》、《广东乡土史》、《岭南藏书家考略》、《黄氏家乘续编》等。[2]

参考

  1. ^ 赵艳珍. 书香世家与邑志传承. 《广东史志》2016年第4期.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黄雪敏;区婉仪. 岭南香山黄氏文化世家考述.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