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烦恼
随烦恼(梵语:upakleśa),佛教术语,共有二十种,所以也常称二十随烦恼(梵语:vimśati upakleśa),指的是一忿、二恨、三覆、四恼、五嫉、六悭、七诳、八谄、九㤭、十害、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惛沈、十四掉举、十五不信、十六懈怠、十七放逸、十八失念、十九散乱、二十不正知。这是相对于六个主要的贪、嗔、痴、慢、疑、恶见的根本烦恼来说,因根本烦恼而引起的二十种伴随而生的烦恼。所以也称作随惑、枝末惑。
但由于随烦恼与根本烦恼同是烦恼的现行,有别于烦恼随眠的没有现行、属于不粗重的、不猛利的、行相细微的性质。[1] 随眠烦恼比根本烦恼更难觉察。
概论
随烦恼是指所有的染污行蕴心所,其中包括了随眠[2]。
随烦恼的分类
它可分为三大类:[3]
一、小随烦恼
即忿、恨、恼、覆、诳;谄、㤭、害、嫉、悭十种
- 忿
- 恨
- 恼
- 覆
- 诳
- 谄
- 㤭
- 害
- 嫉
- 悭
二、中随烦恼
即无惭及无愧二种;
- 无惭
- 无愧
三、大随烦恼
即不信、懈怠、惛沉、掉举、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种。
- 不信
- 懈怠
- 惛沉
- 掉举
- 放逸
- 失念
- 散乱
- 不正知
佛法修行中的解脱道,透过断我见及断我执的方法,灭除所有会导致生死的一切大小、粗细烦恼,达到解脱生死的涅槃境界,而取证阿罗汉果。[4]
参考条目
参考文献
- ^ 《成唯识论》卷六︰“唯说二十随烦恼者,谓非烦恼,唯染麤故。”此中,“非烦恼”之义,乃简别随烦恼不同于贪等根本烦恼;“唯染”之义,乃简别随烦恼不同于欲等之通三性;“麤猛”之义,乃简别随烦恼之行相粗猛,不同于随眠之行相微细。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随烦恼云何?谓诸随眠,亦名随烦恼。有随烦恼不名随眠,谓除随眠,诸馀染污行蕴心所。”
- ^ 《成唯识论》卷6:“论曰。唯是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名随烦恼。此二十种类别有三。谓忿等十各别起故名小随烦恼。无惭等二遍不善故名中随烦恼。掉举等八遍染心故名大随烦恼。” (CBETA, T31, no. 1585, p. 33, b5-8)
- ^ [广超师教跟随烦恼 Ven Guang Chao Teaches upakleśa http://freshpick.asuscomm.com/guangchaofayin.html#upaklesa[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