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分类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6日) |
陨石分类的最终目标是将所有的陨石标本分门别类的组合起来,同一个群的陨石有一个单一的、可供识别的源头。这个源头可能是行星、小行星、月球、或现存于太阳系的其它天体,或是过去某一段时间存在的天体(例如,粉碎的小行星)[来源请求]。然而,除了少数的例外,目前的科学还不足以达成这个目标,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太阳系天体的本质和系统机构还没有足够的资讯(特别是小行星和彗星)可以来实现这样的分类[来源请求]。替代的是,现在的陨石分类是依赖物理的、化学的、同位素的、和矿物等的性质,将有相同特质的标本聚集在一起,将它们视为来自同一个母体,即使这个母体尚未被确认。以这种方式分类的陨石群,可能有几个群是来自单一的母体、异构的母体,或是一个群中的成员,来自非常相似但特性不同的母体。这些资讯来自光谱,因此这种分类系统最有可能发展的。
专有名词
上述的分类将陨石分为群(groups,见上文)基本上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在研究者之间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的是最合适的层次结构所需要的专有名词。对球粒陨石,群或许可以再分出只有群中某些特征的子群(subgroups),但被认为依然是来自单一母体的成员。另外,有些群之间明显的有著相当密切的关系,则被称为族(clans)。依序,群或族在球粒陨石中的关系又显得很松散,通常就称为球粒陨石类(classes),(像是碳质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和 普通球粒陨石)。但在更深入的陨石分分类项目上,在大众文化和科学界之间就显得有点混乱了。虽然,有少许的协定可以将非球粒陨石整合在整体的分类当中。
有几个其他的分类术语也被广泛的使用:
传统的分类系统
陨石通常依据它们是否由岩石材料(石陨石)、金属材料(铁陨石)、或两者混合(石铁陨石)为主组成,整体全部被分成三类。这种分类至少从19世纪初期使用至今,但并没有发生学上的意义;它们只是一个传统和简便的标本分类方法。实际上,石铁是个沿用至今的错误名词。有一类球粒陨石(CB)含有超过50%体积的金属,因此,在它们与球粒陨石的亲密关系被确认之前,一直被称为石铁陨石。一些铁陨石也包含许多的矽酸盐,但很少被描述为石铁。
然而,这三种分类被广泛的使用在陨石分类的最顶端。然后,石陨石在传统上分为两种:球粒陨石(这一种陨石其母体发生的变化不大,因此还保有最初形成的球粒特点)和无球粒陨石(有著复杂成因的一种陨石,涉及行星分异的小行星)。铁陨石传统上依照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来分类(八面体陨铁、六面体陨铁、和无纹陨铁),但现在这些项目纯粹是描述性的目的和现代的化学群组。 石铁陨石总是被分类为橄榄陨铁(目前已知还包括几个不同的组)和中陨铁(纹理上的术语,也是现代分类中的一个同义词)。
以下是陨石的族群融合传统分类的层次结构如何表达的形式:
- I) 石陨石
- 球粒陨石
- 碳质球粒陨石
- CI球粒陨石(Ivuna-like)群
- CM-CO球粒陨石 (mini-chondrule)族
- CM球粒陨石(Mighei-like)群
- CO球粒陨石(Ornans-like)群
- CV-CK球粒陨石族
- CV球粒陨石(Vigarano-like)群
- CV-oxA球粒陨石(被氧化的,Allende-like)子群
- CV-oxB球粒陨石(被氧化的,Bali-like)子群
- CV-red球粒陨石(reduced)子群
- CK球粒陨石(Karoonda-like)群
- CV球粒陨石(Vigarano-like)群
- CR球粒陨石族
- CR球粒陨石(Renazzo-like)群
- CH球粒陨石(艾伦山85085-like)群
- CB球粒陨石(Bencubbin-like)群
- CBa球粒陨石子群
- CBb球粒陨石子群
- 普通球粒陨石
- 顽火石类球粒陨石
- EH球粒陨石群
- EL球粒陨石群
- 其它的球粒陨石群,不在主要的分类之中
- R球粒陨石(Rumuruti-like)群
- K球粒陨石(Kakangari-like)小群(小群是成源少于5个的临时群)
- 碳质球粒陨石
- 无球粒陨石
- 球粒陨石
- II) 石铁陨石
- III) 铁陨石
鲁宾分类法
A. E.鲁宾在2000年提出他的分类法:
另类的分类
另两种可供选择的分类分别由Krot et等人(2003)[3] 和Weisberg等人(2006)[4]提出和出版,但在跨越群组的陨石分类上缺乏一致性的说明和协商意见。在Krot等人的分类,使用如下的层次:
并且,在Weisberg等人的分类下,陨石的族群建议如下:
此处,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取决于所属的族群,被认为是无球粒陨石或原始无球粒陨石。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Wasson, J. T.; Kallemeyn, G. W. The IAB iron-meteorite complex: A group, five subgroups, numerous grouplets, closely related, mainly formed by crystal segregation in rapidly cooling melt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July 2002, 66 (13): 2445–2473. doi:10.1016/S0016-7037(02)00848-7.
- ^ Norton, O. Richard.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meteorites 1. publ. Cambridge [u.a.]: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2. ISBN 0-521-62143-7.
- ^ Krot, A.N.; Keil, K.; Scott, E.R.D.; Goodrich, C.A.; Weisberg, M.K. Classification of meteorites. Holland, Heinrich D.; Turekian, Karl K. (编). Treatise on Geochemistry, 1. Elsevier. 2003: 83–128. ISBN 978-0-08-043751-4. doi:10.1016/B0-08-043751-6/01062-8.
- ^ Weisberg et al. (2006) Systematics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ite Classification. In, Meteorites and the Early Solar System II, 19-52 (D.S. Lauretta and H.Y. McSween, Eds.), Univ. Arizona press
外部链接
- Meteorite frequencies by grou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然史博物馆
- Meteorite "family tre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自然史博物馆
- Meteorite Classification 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澳大利亚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