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拔斯入侵小亚细亚 (782年)

782年阿拔斯对小亚细亚的入侵阿拔斯帝国拜占庭帝国发动的军事行动。该入侵为阿拔斯在拜占庭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为展现其军事力量而发动。在阿拔斯王子哈伦·拉希德的统领下,阿拔斯军队最远到达了于斯屈达尔,另有一支部队袭击了小亚细亚西部并打败了驻扎在那的拜占庭部队。由于拉希德并不打算围攻君士坦丁堡,也没有任何可渡海的船只,遂原路折返。

阿拔斯入侵小亚细亚 (782年)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的一部分

拜占庭时期的小亚细亚和拜占庭-阿拉伯边境地图(约780年)
日期782年春天-夏天
地点
结果 阿拔斯战略性胜利
以为期三年的休战作结
参战方
阿拔斯帝国 拜占庭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哈伦·拉希德
拉比·伊本·尤努斯英语al-Rabi' ibn Yunus
巴尔马基
伊琳娜女皇
斯陶拉基奥斯英语Staurakios (eunuch)
米海尔·拉哈诺德拉孔
塔扎兹英语Tatzates
专制君主安东尼
兵力
95,793人(据塔巴里纪载) 70,000人(据尼基塔斯·霍尼亚提斯纪载)
伤亡与损失
不严重 56,090人(据塔巴里纪载)

在此期间,拜占庭消灭了留在弗里吉亚保护阿拔斯军队后方的支队,使之能够将拉希德的军队困在他们自己汇合的部队之间。然而,亚美尼亚将军塔扎兹英语Tatzates的叛变使拉希德的军队重新占据了上风。随后阿拔斯王子要求停战,并扣留了包括伊琳娜女皇的首席大臣斯陶拉基奥斯英语Staurakios (eunuch)在内的拜占庭高级使节,迫使伊琳娜同意休战三年,每年须支付一笔沉重的贡金。之后,伊琳娜暂时将注意力转到巴尔干半岛上,后来在786年又再一次开战,直到来自阿拉伯愈发庞大的压力迫使之再次在798年签订了另一项与782年雷同的休战书。

背景

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利用740年代的倭马亚王朝内战英语Third Fitna及之后的阿拔斯革命爆发期间,率领拜占庭军队并得以从阿拉伯手上夺得东部边界战事的主动权,并采取激进战略。随著阿拔斯政权在760-70年代逐步巩固,局势逐渐变得胶著,因为阿拔斯重新恢复对小亚细亚的大规模袭击。此时的拜占庭军队尚可对其进行沉重打击,[1]是以在778年,拜占庭军队在米海尔·拉哈诺德拉孔的率领下,成功占领了日耳曼尼科亚,并掠夺了大量战利品,带走大量叙利亚基督徒,击败由阿拔斯将领图玛玛·伊本·瓦利德英语Thumama ibn al-Walid率领的阿拉伯军队。[2][3][4]第二年,拜占庭占领了要塞城市哈达斯英语Hadath并夷平之,迫使当时的哈里发马赫迪任命哈桑·伊本·瓜塔巴来取代这位态度消极的图玛玛。之后,哈桑率领3万以上大军入侵拜占庭领土,但拜占庭并没有表达抗议,并将军队撤回到戒备森严的城镇与庇护处,直到哈桑迫于物资匮乏,铩羽而归。[3][4][5]

为了应对拜占庭的一系列成功,哈里发马赫迪决定御驾亲征。780年3月12日,马赫迪离开巴格达,经阿勒坡哈达斯英语Hadath进军,并对其城防进行加固,后来行军到阿拉比索斯英语Arabissus时即脱离军队并返回巴格达,并由其子兼继承人哈伦·拉希德(或称其别号哈伦)指挥一半的军队,于日后袭击了亚美尼亚军区并占领了塞马路斯小堡;而被委以重任的图玛玛则深入小亚细亚,一直向西推进到色雷斯西亚军区时被拉哈诺德拉孔的军队重创。[5][6][7]781年6月,当阿拉伯军队在欧麦尔·本·赫塔卜之曾侄子阿卜杜勒·卡比尔率领下在哈达斯集结,并准备进行一年一次的侵袭之时,女皇伊琳娜召集了小亚细亚的军区军队,并交给萨凯拉里奥斯英语Sakellarios宦官约翰统领。阿拉伯军队穿过哈达斯山口进入拜占庭卡帕多西亚军区,遇见了由米海尔·拉哈诺德拉孔领导的拜占庭联军。在随后的战事中,阿拉伯军队惨败,并导致阿卜杜勒·卡比尔离开战场并撤回叙利亚[6][7][8]

此次败北让哈里发愤而准备一场新的远征。这是阿拉伯在8世纪下半叶对拜占庭发动的最大的一场远征,旨在展现其力量与哈里发的权威。[注 1]据称该军队共有95,793人,为拜占庭军队布署在小亚细亚的两倍兵力,哈里发为此支付了约160万索利都斯:该价钱几乎等同于当时拜占庭帝国一年的总收入。[16][17]

战役经过

782年2月9日,哈伦离开了巴格达,随后阿拉伯军队穿越奇里乞亚山口,横跨托鲁斯山脉,并迅速占领了拜占庭边境城市马吉达。尔后,他们沿著军用道路穿过高原进入弗里吉亚。在那里,哈伦让其副将英语Hajib拉比·伊本·尤努斯英语al-Rabi' ibn Yunus围攻纳科利亚英语Nakoleia并保护军队后方,另一支据说有三万兵马的部队,在巴尔马基(为巴尔马克家族中的一位不知名成员,可能是指叶海亚·伊本·哈立德)率领下,派去袭击小亚细亚丰沛的西部沿岸,哈伦本人则率领主力部队进攻奥普西金军区。具体资料(包括宣信者狄奥法内斯叙利亚的米海尔塔巴里)对后续事件的描述中各有不同,但总体进程可以被还原。[6][18][19]

根据沃伦·崔德戈德表示,拜占庭军队似乎是由斯陶拉基奥斯英语Staurakios (eunuch):女皇伊琳娜的首席宦官来领导,他的策略是避免与哈伦的庞大军队发生正面冲突,而是等到它分开来,独立进发之时,将他们逐一击破。[20]拉哈诺德拉孔领导的色雷斯军队在一个叫做达雷诺斯的地区与巴尔马基的军队对峙但被大败(狄奥法内斯称有15000人;叙利亚的米海尔称有10000人);拉比围攻纳科利亚的结果尚不明朗,可能已经败北。狄奥法内斯的口吻意味著该镇可能被攻占了,但叙利亚的米海尔表示阿拉伯军队伤亡惨重,没能攻占该镇──这一版本的事件得到了传记资料的证实。[18][20][21][22]塔巴里表示,亚齐德·伊本·马扎亚德·沙伊巴尼英语Yazid ibn Mazyad al-Shaybani领导的部分主力军在尼西亚遇到了一支由某个“伯爵中的伯爵”(也许是奥普西金军区伯爵)领导的拜占庭军队。在随后的战斗中,该伯爵在与阿拉伯将领的单打独斗中中伤,最后因无力回天而撤退,他可能撤到尼科米底亚,那里聚集了禁军统帅英语Domestic of the Schools属下的塔格玛军团英语Tagma (military)(皇家近卫军)。哈伦没有理会该军团,并向与君士坦丁堡隔著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克里索波利斯进发。由于阿拉伯军队并没有可穿越博斯普鲁斯海的船只,且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要进攻君士坦丁堡,哈伦此次进军可能只打算做为一次武力展现而已。[21][23][24][25]

此外,尽管目前为止哈伦仍居于上风,但是它的地位仍然不稳,先前拉比的败北已经危及他与阿拔斯哈里发之间的通信路线,因此在他掠夺了君士坦丁堡在亚洲的郊区后,遂调转进军方向,但在其沿尼西亚以东的萨卡里亚河谷进军之时,他的后方被安东尼领导的塔格玛军团,和由塔扎兹英语Tatzates领导的布塞拉里亚军区部队所包围。[23][26][27]幸运的是,先前在760年从阿拉伯统治的故乡叛逃到拜占庭的亚美尼亚王子塔扎兹,此时此刻正与君士坦丁五世的圣像破坏者关系密切,并与哈伦秘密取得联系。塔扎兹提出支援哈伦,来换取前者和他的家人能被赦免并安全返回他的家乡亚美尼亚:对此宣信者狄奥法内斯用塔扎兹对女皇伊琳娜的亲信斯陶拉基奥斯之敌意来解释这个行为,但他显然掩盖了对伊琳娜政权的广泛不满。正如德国拜占庭学家拉尔夫-约翰内斯·利勒英语Ralph-Johannes Lilie所写的:“在新政权下,塔扎兹没看到自己有什么大的机会,并确实利用了形势来给他提供新机会。”[22][26][27][28]

是以,当哈伦要求对方谈判时,伊琳娜派出由她的三位最高级官员:专制君主安东尼、政务官英语Magister officiorum彼得和斯陶拉基奥斯本人组成的代表团出行,而他们都对自己的军事地位充满自信,但是,他们忽视了对自身的安全与人质的承诺,继而导致他们到达阿拉伯军营时就被当作囚犯扣押,再加上塔扎兹的背叛与其部队的不可靠,伊琳娜现在不得不为释放他们(尤其是斯陶拉基奥斯)而进行谈判。[22][26][27][28]

“你让希腊人的君士坦丁堡转了一圈,把你的长矛放在她身上,它的墙上布满了羞辱。当战争的大锅沸腾之时,你自己并不想夺取她,你自己夺取的,是她国王的贡品。”
来源自马尔万·伊本·阿比·哈夫萨英语Marwan ibn Abi Hafsa赞美哈伦·拉希德于782年远征拜占庭的诗句。[29]

两国最后达成为期三年的休战协议,代价是拜占庭每年需上缴巨额贡金──阿拉伯资料中提到的金额在7万到10万索利都斯之间,而有一个资料还提到1万块丝绸[28]塔巴里的纪录上记载其贡金金额为“九万或七万金第纳尔英语Gold dinar”,并在“每年四月初和六月”支付。[30][31]此外,拜占庭有义务为哈伦的军队在归途中提供补给和向导,并交出塔扎兹的妻子和财产,哈伦则释放了他所有的俘虏(根据塔巴里的说法是5643人),但保留了他得手的丰富战利品,并在782年9月返回巴格达。[22][30][32]塔巴里在他的远征记述中说,哈伦的部队缴获了194,450金第纳尔和21,414,800迪拉姆,在战斗中杀死54,000名拜占庭士兵,俘虏2,090人,俘虏了20,000多头骑兽,同时屠杀了10万头家牛绵羊。塔巴里还报告说,掠夺财产如下分配:“一匹工作马以一迪拉姆的价格出售,一头骡子不到十迪拉姆,一件外套不到一迪拉姆,二十把剑以一迪拉姆出售”──在当时,一到二迪拉姆通常是一个工人或士兵的日薪。[33]

后续

此次阿拉伯的成功入侵对拜占庭本身产生重大影响,此次结果重创了女皇伊琳娜的威望,而有著能力的老牌将领塔札兹则被拜占庭抛弃,成为阿拔斯在其家乡亚美尼亚的统治者;另一方面,尽管拜占庭签订了屈辱的和平条约,但是对于拜占庭的实质损害不大,特别是考量了阿拉伯军队的攻势来看。在之后的三年休战期间,伊琳娜加强了她的内部地位。她似乎已然解雇了大部分“守旧派”将军,而其中,长期任职且狂热的偶像崇拜者米海尔·拉哈诺德拉孔成为此次不流血清洗中最突出的受害者。她透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对军队的控制,并能够重新集中精力扩大、巩固拜占庭对巴尔干半岛斯克莱文尼人英语Sclaveni的控制。[34][35][36]

叶耳孤比所说,阿拉伯人在停战协议后仍对小亚细亚发动袭击。但这些军事行动的规模可能都很小,因为主流资料普遍认为两国的和平保持了三年。[37]直到785年春天,伊琳娜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并准备在国内战场上与圣像崇拜者对抗,于是决定停止向阿拉伯纳贡,两国再度开战。786年初,拜占庭取得重大胜利,将奇里乞亚的哈达斯要塞——阿拔斯王朝过去五年中跨境探险要地及军事据点——洗劫一空并夷为平地。[38][39]然而在同年,哈伦·拉希德继位哈里发后,阿拔斯再次掌握主动权。最终,在798年,伊琳娜被迫求和,和约内容与782年一致。[40][41]

注释

  1. ^ 与前倭马亚王朝不同的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奉行保守外交主义。总的来说,他已满足于固有领土,无论其外部行动是出于报复还是先发制人,其目的都是保卫其疆域,并让邻国对之印象深刻。[9]同时,特别是对拜占庭的战役对国内消耗很重要。每年的袭击是早期穆斯林国家持续圣战的象征,也是哈里发与其子嗣唯一会御驾亲征的对外出征。在官方宣传中,阿拔斯皇室成员每年都会到麦加朝觐:这与他们的宣传密切相关,并突出了他们对穆斯林社会宗教生活中的主导作用。[10][11]其中,哈伦·拉希德特别积极的努力体现这个职责:据说他会在第一年带领朝圣,并在下一年进攻拜占庭之间交互执行。[12]他个人参与圣战的程度至今未见,并使圣战成为哈里发自身概念的核心原则,导致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哈伦是一位新型模范统治者:“加齐-哈里发 ”之创造者。[13][14][15]

来源

  1. ^ Lilie 1996,第147–149页.
  2. ^ Treadgold 1988,第33–34页.
  3. ^ 3.0 3.1 Brooks 1923,第123页.
  4. ^ 4.0 4.1 Makripoulias 2002Chapter 1 Archived copy.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5. ^ 5.0 5.1 Treadgold 1988,第34页.
  6. ^ 6.0 6.1 6.2 Brooks 1923,第124页.
  7. ^ 7.0 7.1 Lilie 1996,第148页.
  8. ^ Treadgold 1988,第66–67页.
  9. ^ El-Hibri 2010,第302页.
  10. ^ El-Hibri 2010,第278–279页.
  11. ^ Kennedy 2001,第105–106页.
  12. ^ El-Cheikh 2004,第89–90页.
  13. ^ Bosworth 1989,第xvii页.
  14. ^ Bonner 1996,第99–106页.
  15. ^ Haug 2011,第637–638页.
  16. ^ Lilie 1996,第150页.
  17. ^ Treadgold 1988,第67页.
  18. ^ 18.0 18.1 Lilie 1996,第150–151页.
  19. ^ Treadgold 1988,第67–68页.
  20. ^ 20.0 20.1 Treadgold 1988,第68页.
  21. ^ 21.0 21.1 Makripoulias 2002Chapter 2.1 Great Online Encyclopaedia of Asia Minor.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22. ^ 22.0 22.1 22.2 22.3 Mango & Scott 1997,第629–630页.
  23. ^ 23.0 23.1 Lilie 1996,第151页.
  24. ^ Treadgold 1988,第68–69页.
  25. ^ Kennedy 1990,第220–222页.
  26. ^ 26.0 26.1 26.2 Treadgold 1988,第69页.
  27. ^ 27.0 27.1 27.2 Makripoulias 2002Chapter 2.2 Great Online Encyclopaedia of Asia Minor.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28. ^ 28.0 28.1 28.2 Lilie 1996,第152页.
  29. ^ Canard 1926,第102–103页.
  30. ^ 30.0 30.1 Kennedy 1990,第221页.
  31. ^ Treadgold 1988,第69页 interprets this to mean two annual installments, of 90,000 and of 70,000 coins on April and June respectively.
  32. ^ Treadgold 1988,第69–70页.
  33. ^ Kennedy 2001,第78–79页.
  34. ^ Treadgold 1988,第70ff.页.
  35. ^ Lilie 1996,第153, 173ff.页.
  36. ^ Makripoulias 2002Chapter 3 Great Online Encyclopaedia of Asia Minor.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37. ^ Lilie 1996,第153–154页.
  38. ^ Brooks 1923,第125页.
  39. ^ Treadgold 1988,第78–79页.
  40. ^ Brooks 1923,第125–127页.
  41. ^ Treadgold 1988,第101–105, 111–113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