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

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简称特公盟,社团法人全名为社团法人台湾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2015年成立脸书社团,以推动“为孩童争取兼具安全与身心发展的游戏空间”为理念运作,实际参与的公园改建案例近100座。于2018年登记为中华民国社团法人

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
Taiwan Parks & Playgrounds for Children by Children
简称特公盟 (TWPfC)
成立时间2015年成立脸书社团,2018年成立社团法人
创始人林亚玫 (Zoe Lin)
类型非政府组织
法律地位社团法人
服务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领导人林亚玫 (Zoe Lin)
员工数0 位 (皆为志工性质)
目标倡议诉求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游戏权和儿童参与意权。为孩童争取兼具安全与身心发展的游戏空间是倡议的路径,实践执行“整个城市都是游戏场”的方法是使用“游戏针灸 (Play Acupuncture)”,在城市空间肌理植入丰富多元的各类游戏类型。
网站ppfcc.org

历史沿革

2015年,特公盟召集人林亚玫因常去的几个公园中,磨石子制游戏器材被拆除,替换塑胶制的罐头游戏器材,为了表达抗议与想改善孩童在公园的游乐空间,于Facebook创立了“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社团,透过社群网站召集到多位相同想法的家长,建立起组织,并于2015年11月28日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陈情记者会,诉求孩子比起塑胶制的“罐头游具”更爱有特色、有挑战的游具,最终的目标是“整个城市都是孩子的游戏场”。[1]

2015年12月,大安森林公园的改建案在特公盟陈情后,公园处改设计为全台第一座符合CNS的恐龙磨石滑梯,于2016年4月开放[2],而特公盟的家长们认为设计上仍有许多不满之处。而后政府部门邀请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公园的设计,特公盟为此成立宣传组、网站组、论文摘要组、新北市组,参与各公园的设计案[3]

2018年9月11日,社团法人台湾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完成设立登记。

影响

特公盟自行统计出台北市每位儿童分配到多少公园游乐设施的数据[注 1],佐证台北市儿童游乐设施的缺乏[3],开始在全台各地宣讲[4][5],参与政府单位的公园改建设计[注 2],截至2021年2月,各地政府已与特公盟合作改建近100座特色公园[11][12],成为各区域的观光景点[13]。从2015年起特色公园的设立成为一股热潮,政府单位在这过程中建立起特色公园的设立流程,从事前选址、中期规划设计到事后的验收使用,都让公民参与。有研究结果指出,公园改造过程已扭转传统的常规、惯例与思维,比如以最有利标取代最低价标、儿童游戏权意识抬头等。[14]

特公盟与时代力量台北市议员黄郁芬林颖孟合作,推动台北市政府制定“街道游戏执行审核计画”,制定举办儿童街道游戏活动的法源[15]。有研究指出,透过参与特公盟推广运动让女性照顾工作与公共倡议有连结,从中获得公领域的认可以及对自身的肯定,推广公民的自觉给其他以女性为主的照顾者[16]

特公盟多次与国际的学研[注 3]交流,学习各国的经验、理念、设计,台湾与全球正在进行“儿童友善城市倡议”国家组织有互动与连结,公园的改造呼应联合国主要工作项目的“儿童友善城市(CFC, Child-Friendly Cities)”[18]

特公盟于2016年,与眼底城事一同报名信义房屋举办的“2016社区一家全民社造行动计画”征选,获得幸福社区组楷模奖[19]。2017年11月,荣获La Vie“2017创意力100”的年度最佳社会实践奖[20]。2021年12月,则获朝邦文教基金会表扬“从个人身体力行、凝聚家庭、社区及政府主管机关对于社区儿童游戏场安全的重视,并且影响政府主管机关在设置社区公园上更完善的考量,获得评审极高的评价”,受颁对话影响力奖金牌[21]

特公盟于2018年,在啧啧办理“儿童重返街道游戏》群众募资, 推动“街道游戏”以封街的方式解放城市空间,邀请孩子重回街道进行游戏。于2019年举办三场街道游戏活动,第三场街道游戏办在台北市大安区邻里巷弄。同年十月,台北市政府公告“街道游戏执行审核计画”,由体育局担任对民间单一窗口,协助受理封街游戏之申请;新北市政府则公告“街道儿童游戏场申请专区”,由交通局担任单一窗口,新北市三峡区及树林区的台北大学特区的民间私筹“疯北大儿童上街趣”活动,则成为促成并第一个使用的单位。

相关著作

2019年5月22日,由专业领域涵盖社区设计、城市共生与公共空间的侯志仁教授主编的《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书籍出版,特公盟的常务理事李玉华受邀以特公盟的案例撰写第12编“〔环境萌芽〕还我特色公园行动联盟:在城市肌理中植入游戏种籽”。[1]

同年12月,也受邀在荷兰伯纳德凡里尔基金会(BvLF,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出版的《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儿童视角的城市规划)》以Christine Yuihwa Lee英文作者名撰写“Retrieval of Public Play Space for Children in Taiwan(为台湾孩子取回公共游戏空间)”一篇。[22]

2020年12月31日,特公盟出版书籍《公园游戏力》,作者为王佳琪、李玉华,编者为林颖青。[23]

注释

  1. ^ 特公盟统计出:“台北市公园处管辖的公园里,仅有30组秋千、4块沙坑。以台北市35万名儿童计算,每1万名儿童只能分得1组秋千;每1.8万名儿童分得1座攀爬架;每8千名儿童分享1座翘翘板。”
  2. ^ 台北市荣星花园公园[6]天母运动公园[7]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8]福山公园[9]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10]等。
  3. ^ 英国Tim Gill、Adrian Voce、ARUP顾问公司[17]、纽西兰Catherine Hamilton、日本Ryo Yamazaki、荷兰伯纳德凡里尔基金会(BvLF, 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18]等。

参考文献

  1. ^ 1.0 1.1 李玉华. 侯志仁 , 编. 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 左岸文化. 2019-05-22 [2021-05-06]. ISBN 97898657279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中文(繁体)). 
  2. ^ 磨石滑梯回來了!大型恐龍現身大安森林公園. 三立新闻. 2016-04-08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中文(繁体)). 
  3. ^ 3.0 3.1 陈筑君. 媽媽生氣了:還我們鞦韆、沙坑、溜滑梯!. 端传媒. 2016-04-14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2) (中文(繁体)). 
  4. ^ 嘉义市政府. 公園翻轉 整個城市都是孩子的遊戲場. 2018-09-25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中文(繁体)). 
  5. ^ 徐炳文. 開啟「園融」對話 高雄市特色公園景觀設計與營運論壇將登場開啟「園融」對話 高雄市特色公園景觀設計與營運論壇將登場. 风传媒. 2021-01-07 [202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中文(繁体)). 
  6. ^ 中村加代子. 我們的公園革命:臺灣「共融式遊戲場」誕生之日. nippon.com日本网. 2020-04-21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繁体)). 
  7. ^ 许钰屏. 全台首座9米高棒球溜滑梯!地方媽媽花3年,改造天母運動公園成「夢想樂園」. 联合新闻网. 2020-05-19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中文(繁体)). 
  8. ^ 杨文瑄、徐湘芸. 拒絕塑膠公園!地方媽媽為孩子打造成長新樂園. 联合线上-倡议家. 2018-11-16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中文(繁体)). 
  9. ^ 黄旭磊. 里民數大增 400人聯署爭取改造福山公園. 自由时报. 2018-11-01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2) (中文(繁体)). 
  10. ^ 林书帆. 再見!罐頭遊具|兒童遊戲場的多元可能性. 我们的岛. 2021-03-29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中文(繁体)). 
  11. ^ 陈弋. 這才是庶民總統!蔡英文同框林智堅 上街陪小朋友玩耍. 三立新闻网. 2019-11-30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2. ^ 宋秋美. 從特色公園到街道遊戲 特公盟李玉華要讓小孩在街道上爽玩!. 太报. 2021-02-01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中文(繁体)). 
  13. ^ 陈宛茜. 聯經出書 特公盟點燃遊戲場革命. 联合新闻网. 2021-01-07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14. ^ 李素馨(Su-Hsin Lee) 、何孟修(Meng-Hsiu He). 翻轉罐頭遊具-由社會運動行動網絡探討遊戲場制度分析與發展架構. 户外游憩研究. 2020-12-01, 33 (4): P51–82 [2021-05-15]. doi:10.6130/JORS.202012_33(4).0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5. ^ 400親子在濟南路大打水仗 兒童遊戲封街10/1起可合法申請. ETtoday新闻云. 2019-09-24 [201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中文(台湾)). 
  16. ^ 郑珮宸. 改革公園兒童遊戲場的媽媽民主:連結照顧日常與倡議論述的對抗性公共領域. 台湾社会学刊. 2020年6月, (67): P135–191 [2021-05-15]. doi:10.6786/TJS.202006_(67).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7. ^ Punkelephant, 李玉华. 要先能好好遊戲,才會好好長大」:特公盟 x 眼底城事暑期倫敦特訪. 眼底城市. 2018-11-07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18. ^ 18.0 18.1 李玉华. 兒童友善城市:特公盟引入國際經驗改造台灣兒童遊戲空間. 元智大学全球在地文化报. 2019-06-03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9. ^ 2016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 獲獎單位出爐囉~~. 全民社造行动计画.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20. ^ 一場回歸本質的勇敢冒險! La Vie「2017創意力100」雙年獎揭曉. La Vie. 2017-11-07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21. ^ 落實公民對話素養 看見社會的正向改變. 朝邦文教基金会 推动对话力.促进社会正向改变. 2021-12-06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8). 
  22. ^ Christine Yuihwa Lee. Retrieval of Public Play Space for Children in Taiwan. The 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 2019-06-14: P180–184 [2021-06-23]. 
  23. ^ 江昭伦. 翻轉公園遊戲力 背後靠的是一股溫柔的抗爭力量. 中央广播电台. 2021-01-13 [202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