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悟族
达悟族(Tao)又称雅美族(Yami),是台湾唯一主要传统聚落分布在台湾离岛的原住民族,分布于台湾本岛东南外海的兰屿上,人口约四千馀人,语言为达悟语,达悟族是海洋民族,以捕鱼为主要产业,并以其独特的飞鱼季文化闻名,在1903年日治时期始方有政府派员正式建立建制管治[2]。
达悟族 Tao | |
---|---|
总人口 | |
约4,938人(2024年6月)[1] | |
分布地区 | |
台东县兰屿乡 | |
语言 | |
达悟语、中华民国国语 | |
宗教信仰 | |
基督宗教(以天主教为主)、达悟族海洋信仰 | |
相关族群 | |
达悟族没有汉化的社会建制结构,而是由各氏族长老为领袖的传统父系社会,这些氏族也构成达悟族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渔团。达悟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中唯一以渔业为主的民族,但也会种植小米、番薯、芋头等农作物。一般来说,渔业是男性的任务,而农业则由女性负责,并以渔团、农团等经济生产单位运作。每年的3-6月是达悟族的重要节日:飞鱼季。达悟族视飞鱼为天神赐予的礼物,在飞鱼季期间,各渔船船员需住在共宿屋内,在这期间只捕捞飞鱼,不捕其它鱼种,而所有的渔获皆与部落共享,因为达悟族相信若在飞鱼季结束前将渔获分食完毕,来年就会有源源不绝的渔获。
名称
“雅美”(Yami)是“我们”的意思[3],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1897年的调查报告中将兰屿称为雅美岛、将岛上的民族称为雅美族。在许多政治官方文件中都使用这个词。
“达悟”(Tao)则是达悟族人的自称,并且在许多南岛语言中是“人”的意思[4]。
1980年代,主管台湾原住民事务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曾在达悟族人的呼声下考虑将此族群名称由雅美改为达悟,但因为达悟族内部对于是否改称未有一致看法,最后没有改动。目前原民会官方文件的写法是“雅美族”,并以括号加注“达悟”。[4]
血缘和语言
根据考古与语言学的理论,认为台湾是南岛语族的故乡,南岛语族的扩散是由台湾经兰屿、巴丹岛,到达菲律宾,再由东南亚岛屿迁往大洋洲。在语言与文化上,达悟族人与巴丹岛人比较相似,但在遗传上,达悟族人却与台湾原住民相近。[5]
日本学者移川子之藏于20世纪考据,兰屿和巴丹两边居民的礼仪、穿著、藤帽、发型等特征,及主食、烹饪方法与民俗语汇,都极相似,研判属同一族群。美国人类学者Dezso Benedek更从两地墓葬都采“瓮棺葬”,认为两地应有共同起源,只因后来兰屿与巴丹被划为两个国家而被迫分隔。有研究者认为16世纪以来,巴丹岛历经西班牙、美国、菲律宾等国治理,西化程度较高,兰屿则相对位处台湾外海边陲,保留较多传统文化。[6]
人文地理
达悟族人口在2023年时约为4,700 人,主要分布于台湾本岛东南方82公里处的兰屿上,从北依顺时钟方向为朗岛(Iraralay/Iraraley)、东清(Iranmeilek)、野银(Ivalinu)、红头(Imorod)、渔人(Iratay/Iratey)和椰油(Yayo)六个部落。其中以东清村的人口数最多,约有1,184人,其次是红头村956人、朗岛村750人、椰油村748人,但椰油村是兰屿最受外来影响的部落,乡公所、中学等设施均设于此,另外也邻近机场和港口;红头部落与渔人部落在行政划分上同属红头村,但仍维持部落的主体性。各部落均为集村形态,在海岸线上的平坦缓坡处建传统地下屋聚居[7]。
兰屿属于高温多雨的热带性气候,面积约45.7平方公里,年雨量可达2,600公釐。兰屿全岛皆山,是因火山作用而形成的火山岛,属于绿岛-巴浦耶海脊的一部份,向南、北、西边分别可达巴丹群岛、绿岛和台湾[8]。兰屿地处湿热热带气候区适合农作物生长,同时亦有季风及黑潮定期带来大批季节性回游鱼类,因此达悟族的经济生产采用渔农并行制,除了种植小米、番薯、芋头、苹果等农作物外,亦有以拼板舟出海捕鱼的传统,是台湾唯一拥有航海传统的原住民族[9]。
近年因各地人力需求,达悟族人也有不少移居到台湾各县市,主要在台东县、高雄市、台中市、台北市等都会区就业与居住。
经济
农业
达悟族的农田可分为水田与旱田,水田位于溪流边易于取水的缓坡,多数呈梯田状,用于种植芋头(soli)。旱田则位于缺乏水源的平地或缓坡,主要的栽培物为番薯(wakey)、小米(kadayi)、刺薯蓣(patan)等粮食作物。开垦初期的工作,如砍伐草木、修建田埂与维护灌溉水渠,皆由男子负责,通常于六、七月的飞鱼汛期后进行。种植作物、去除杂草与采收作物则主要为女子的工作。[10]
渔业
达悟族没有汉化或西化的社会建制结构,而是由各氏族长老为领袖的父系社会,这些氏族也构成达悟族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渔团。渔业是男性的任务。通常以渔团、农团等经济生产单位运作。
每年的3-6月是达悟族的重要节日:飞鱼节。达悟人视飞鱼为神赐予的礼物,在飞鱼季期间,各渔船船员需住在共宿屋内,在这期间只捕飞鱼,不捕其它鱼种,而所有的渔获皆与部落共享,因为达悟族相信若在飞鱼祭结束前将渔获分食完毕,来年就会有源源不绝的渔获。
2005年6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为了保护达悟族的飞鱼节文化,规定每年3-6月兰屿外海6海里内的海域禁止10吨以上渔船捕鱼,也不准使用流刺网、追逐网、毒鱼、炸鱼等破坏性捕鱼手段。[11]
畜牧
达悟族主要不进行畜牧。
林业
兰屿位在台湾东南海域,与菲律宾隔巴士海峡相望。此一地理位置除了造就兰屿达悟族人和巴丹群岛的密切联结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兰屿属于生物地理学上的“东洋区”和“澳大拉西亚区”间的过渡带,所以有丰富的物种组成。
达悟族人的林业使用可分为果树栽培和建材用林两种,主要是用在食用与建材、造船上。达悟族建材用木的使用包括房屋建设、造船、薪木和渔架等。这些建材用林多分布于溪谷或山腰上,因为该处相对湿润,林木可以长得又快、又大,而且坚硬。而树种则包括榄仁舅、绿岛榕、榄仁、赛赤楠等,培育以天然生长为主,但也会为它们除草、修枝,并砍除周边的非目标树种。如果有天然幼苗的长成,则会受到悉心照料,以确保树种的繁衍优势。
达悟族的果树通常种植在聚落附近,树种以当地原生物种为主,例如番龙眼(Pometia pinnata)、毛柿(Diospyros discolor)、大叶山榄等,但也有引进椰子、槟榔、荖藤等植物栽培[12]。这些果树通常种植在高大乔木下的树荫,等到果树长大后才砍伐乔木,避免妨碍果树生长。为了维护果林,达悟族人会为其除草、修枝。除非果树已经自然死亡,果树林不会轻易采伐,而为了缩短老树枯死、新树尚未长成间的空白,这些果树在长成后,幼苗就会立刻种下,这样当老树需要代谢时,新树已经长到可以取代老树的年龄。
达悟族的林业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复育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利用方式可以使土地或山坡地长期保持在拥有植被的情况下,而不会因为林地裸露导致侵蚀或土石流。在外来文明的改变下,兰屿的木材使用量大幅减少,房屋建材也改为钢筋水泥,传统林业依赖拼板舟的建造继续维持,虽未过量,但也应注意树林更新的问题。
物质文化
饮食
传统上达悟族每日只吃早、晚两餐,食物大致分为主食(kanen)与副食(yakan)两类,一餐至少包含一项主食与副食,以及煮副食时的汁水(汤)。最主要的主食为番薯与芋头,里芋(keytan)、山药(ovi)与刺薯蓣亦常用于补充主食的不足,小米则主要为节庆时亲友相互赠送的礼物。副食的种类较多,主要为于海中捕获的鱼与贝类,另一来源为猪、羊与鸡肉,但猪与羊仅于举行仪式时宰杀。其他次要的副食包括海滨的螺、蟹与藻类,以及于山中所采集的可食用植物,如龙葵(omeci)、山棕(bebe)与山苏花(womawom)等。另外达悟族常于饭后吸烟与嚼食槟榔。[10]:9~12、24
海产与飞鱼
达悟族将鱼类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大类。不可食的鱼包括有毒的河鲀(ponayo)、笛鲷(cignarey)与细鳞圆鲹(pozasik),以及因禁忌而遭鄙弃的鳗鱼(tagongan)与𫚉鱼(apyap)。可食的鱼中又可分三类:分别是为男人鱼(rahet,又称坏鱼)、女人鱼(达悟语:oyod,又译好鱼)与老人鱼(kanen no raraker[注 1]) ,通常男人鱼与老人鱼色泽较黯淡、腥味较重且外型古怪,女人鱼色彩较鲜艳且肉质较细。男人可食女人鱼,女人则禁食男人鱼,老人则并非仅能食老人鱼,如在没有年长者的场合,年轻男子亦可食老人鱼。[10]:11、98
飞鱼为达悟族主要食用的鱼类。处理飞鱼时须先将鱼眼挖出,于鱼前后两边各划数刀,再从腹部将鱼切开后摊平,取出内脏。煮食前先折断胸鳍与尾鳍,合并原先切开的部分,用绳子绑紧后下锅,须等将鱼全数放入锅中后才能盖上锅盖。若要制成鱼干,则先以清水洗净后再抹上食盐,用绳子穿过鱼眼并绑好,挂在飞鱼架上晒干。所有同一年度飞鱼季捕获的飞鱼必须于10月15日前吃完,剩下的飞鱼则将全数丢弃。[13]:150
番薯与芋头
番薯与芋头是达悟族人的传统主食,通常以加水煮食的方式处理。如遇宴客、庆祝活动或男人出海捕鱼,妇女便将番薯或芋头削去外皮后切半加水烹煮;或削皮后切成数块后加水煮熟,再用木棒捣碎,制成番薯浆或芋头糕。[13]:151
服饰
传统达悟族服饰形式简单。男子平常只穿丁字裤(Kekjit no mehakay),参与械斗、前往其他部落与于墓地下葬亲人时,则头戴藤盔,身著藤甲。[14]藤盔与藤甲由兰屿省藤与兰屿念珠藤编织而成,部分藤甲于其表面缝上河鲀皮。妇女上半身以方布斜系胸前,下半身著布裙,[15]参加典礼时则著背心与长礼衣(ayob)。[10]:25~27
服饰材料取自苎麻,苎麻经过去纤维、剥皮、浸泡与晒干的程序,整理出经线后置于织布机上纺织。织出宽十馀公分、长三公尺左右的布条,依不同的衣物所需裁剪为数幅方布,再加以缝制成衣。衣服颜色多为白色、黑色与藏青色,黑色与白色分别以木炭与木灰染成。男子加入船组(kakavay)与女子结婚前,母亲皆会为其子女织礼衣,样式以条纹为主,礼衣完成之后再以猪或羊为牺牲进行献祭,若无猪或羊亦可以鱼干替代。另飞鱼渔汛期间,女子禁止织布。[10]:25[13]:139
建筑
达悟族的聚落位于海滨的坡地上,倚山面海。住屋为防海岸强风而呈深穴式,使用竹、木、石与茅草等建材,室内空间为复室型。除住屋外建有凉台与工作房,另有船屋作为停放渔船之处。[16]:183
达悟族住屋中最复杂的建筑物就是为了防台及躲避东北季风的主屋,其筑在地面约一至二公尺深之地下中。主屋的形式为长方形,屋脊约在屋深三分之二处,其内部隔间沿屋方向,隔成一至二个狭长阶状的房间。主屋之内部有前廊、前室与后室三个部份。前廊主要为多季之日常活动区,亦在此进食、休息、抽烟、吃槟榔及会客。前廊之后的一进为前室,主要是为睡眠空间。后室即前室再上一阶,主要为飞鱼祭前船员共宿的地点,是主屋中最隐密、最具仪式性的空间。 工作房屋脊方向垂直于主屋与海岸线,附加之小屋顶为从主屋进入工作房之入口。工作房是制作器物、睡觉、纺织或育婴的场所,相较于主屋,是一个较为宽做、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建筑。 凉台是达悟族最主要的休息地点,通常设置在比较开阔的地点,有良好的视野,因此,也成为一组家屋建筑中最开放之社交场所。同时其为夏季的主要活动场所,举凡吃饭、睡觉均在此,冬季时则以活动隔板随风向关闭(王鸿楷等,1984:88-103)。[17]
陶器
达悟族的陶器可分为陶壶、坩埚、纺轮与陶偶,制陶主要为男子的工作。制陶期约为每年九月,先由部落长者讨论采陶土的日期,到当天早晨,男子背藤笼至采陶地集合,先以芒草茎扎成十字状,竖立于采土洞旁,以防止恶灵靠近,再用采土棒轮流挖出陶土,堆积至空地上后,均分给参加采陶土者。[18]:60、61
陶土有黑、白、褐与绿四种颜色,黑色与白色陶土用以制作烹饪壶与盛水壶;褐色与绿色陶土用以制碗。制陶时将陶土置于石板上,去除碎石等杂质后,再洒水并用石锤捣碎[18]:60。捏陶时不加其他原料,依照需求捏造出陶器[13]:192。陶器捏塑成形后以石头、贝壳或兰屿血藤种子磨光,再置于工作房地板上晾晒半个月,并在一旁竖立扎成十字形的芒草,以免恶灵接近。制陶后剩馀的陶土,用手指捏造陶偶,题材以舞蹈、舂米与新船下水等日常生活为主。[18]:63
-
母猪哺乳陶偶
-
陶罐
-
制陶工具
烧陶时将木柴堆成井字形,陶器置于井字形中央,再盖上木柴与茅草,并于四周斜靠树枝,点燃茅草后火势由上而下燃烧陶器。烧制陶器时不可去排便,男子不可削木,女子不可织布与梳头。[18]:63
冶金
达悟族为台湾原住民族中唯一有冶金技术的民族[18]:59。冶金的场所位于凉台下方、工作房的地下室或空地上新盖的茅屋内,四周围起篱笆防止他人靠近,并以芒草扎成十字形以防恶灵妨碍作业。冶金时必须配戴银手镯,先以天平称所需的金或碎银的量,置于坩埚内,以山榄、番龙眼或红头李榄的木柴燃烧熔解。再倒出金、银锭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石头或铁锤敲打成薄片。最后用火烧使其稍微融化,再以石头捶打、推平,使之光滑平亮。[18]:60金用于打造茧形项链,银用于打造手镯、银盔或缀于项链的银片[18]:59。金、银片或银盔制作完成后,杀猪取血滴于其上,并祈祷使其产生神灵的力量。[18]:60
拼板舟
达悟族拼板舟有大船(chinurikuran)与小船(tatara)之分,大船由27块木板拼合而成,可容纳6至10人;小船由21块木板拼合而成,可容纳1至3人[13]:163。船首及船尾因常遭受碰撞,故以木质坚硬的榄仁舅与番龙眼的树干与板根为材料,并于扬起的尖端系上黑色鸡羽毛驱邪;船身为使船只不至于太过沉重,故以面包树与大叶山榄等木质轻软的树种制成;船底则因常被拖拉摩擦,故需选择榄仁舅与兰屿赤楠等耐摩擦与腐蚀的木材。[13]:164
信仰文化
达悟族人没有偶像、图腾,不是汎神论者,但有些汎灵的想法。相信多灵魂,称活人的灵魂为 pahad,死者的灵魂为 anito。晚上睡觉时所做的梦,是由于游离魂出游而引起的;生病即是游离魂被死灵 anito 抓走而挣扎时的状态;丧失抵抗力而被死灵带去,便是死亡。Anito 除了指死者的灵魂外,还用于指称死尸及在丧葬期间死者的家族,三者具有相同灵力,对外更厉害无比。凡与死灵接触者,立即获得与死灵同样的力量,这是达悟族大多数人都相信的想法。因此丧葬期间的丧家被视为与墓地一样,里面一切器用,尤其是泥沙,均具有相同的灵力。[19]一般族人对anito的重视程度明显地超越神,并认为许多超自然现象都与anito有关。 但达悟人对anito并非全然的“恐惧”,而是采“戒慎恐惧”的态度。[20]
神话传说
开天辟地
从前,有一位神从南方前来,发现整个海洋空无一物,决定造出一座岛屿。神先造出一座岛屿,但因其太小而不甚满意,故又再造出一座更大的岛屿。其中较小的岛屿为小兰屿(Dziteiwan),较大的岛屿为兰屿(Ponso no tao)。[22]:28
人类起源
数千年前,位于Paputto的山中有一巨石,有一天巨石裂开,从中出现一位男子,与此同时,位于Lulusakka的海岸竹林中也出现一位男子。两人相交甚深,并枕而卧时膝盖相磨,经过一段时间,其中一人的右膝生出一男婴,另一人左膝生出一女婴,此一男一女成年后结为夫妇,并生下许多子女。由右膝生出的男子的子孙之间通婚,但所生子女皆为盲人,而左膝生出的女子的子孙之间通婚亦是如此,后两家系通婚后才生下健全的子女。[22]:46、47
洪水传说
曾有一孕妇在退潮时翻动海岸的珊瑚礁,随后海水不断上涌至山顶淹没部落,鼠、鸡、猪与山羊等动物皆被淹死。三年后在Dsipiganin山与Dsitakalman山只剩两人;八年后森林中出现贝类;九年后鼠被扔进海中,水才退去;十年后族人开发出山芋田;十一年后族人开发出里芋田;十二、三年后出现竹;十四年后岩岸露出,山上出现树木。[22]:118
聚落
台东县兰屿乡
东清村
- 东清(Iranmeylek)部落
- 野银(Ivalino)部落
朗岛村
- 朗岛(Iraraley)部落
椰油村
- 椰油(Yayo)部落
- 伊瓦达斯(Ivatas)部落:1940年(昭和15年)已并入椰油部落。
红头村
- 渔人(Iratay)部落
- 红头(Imaorod)部落
统计
县市 | 达悟族人口 | 总人口 | 比率 |
---|---|---|---|
台东县 | 2,266 | 204,919 | 1.11% |
新北市 | 399 | 3,722,082 | 0.01% |
桃园市 | 212 | 1,808,833 | 0.01% |
台中市 | 119 | 1,510,480 | 0.01% |
花莲县 | 111 | 327,064 | 0.03% |
高雄县 | 110 | 1,262,969 | 0.01% |
高雄市 | 92 | 1,493,806 | 0.01% |
台北市 | 91 | 2,624,257 | 0.00% |
屏东县 | 88 | 872,902 | 0.01% |
新竹县 | 63 | 451,316 | 0.01% |
台中市 | 52 | 989,047 | 0.01% |
宜兰县 | 49 | 444,950 | 0.01% |
南投县 | 39 | 487,398 | 0.01% |
彰化县 | 38 | 1,255,332 | 0.00% |
基隆市 | 24 | 387,504 | 0.01% |
台南市 | 18 | 1,120,394 | 0.00% |
苗栗县 | 18 | 534,366 | 0.00% |
云林县 | 15 | 705,440 | 0.00% |
嘉义县 | 15 | 552,749 | 0.00% |
新竹市 | 15 | 395,746 | 0.00% |
台南市 | 13 | 725,985 | 0.00% |
澎湖县 | 10 | 83,214 | 0.01% |
嘉义市 | 9 | 266,126 | 0.00% |
金门县 | 5 | 56,275 | 0.01% |
连江县 | 1 | 17,775 | 0.01% |
总计 | 3,872 | 22,300,929 | 0.02% |
乡镇市区 | 达悟族人口 | 总人口 | 比率 |
---|---|---|---|
台东县兰屿乡 | 2,133 | 2,437 | 87.53% |
台东县台东市 | 87 | 98,276 | 0.09% |
附注
- ^ 原意为“老人的主食”。
参考文献
- ^ 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每月一次).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 [2024年7月31日] (中文(台湾)).
- ^ 许木柱. 重修台灣省通志. 南投: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5: 839. ISBN 9570203900 (中文(台湾)).
- ^ 原住民族委员会全球资讯网. 雅美族. 原住民族委员会全球资讯网. 2010-12-20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 ^ 4.0 4.1 自由时报电子报. 「雅美族」還是「達悟族」 何者正確?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6-08-02 [202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8) (中文(台湾)).
- ^ 雅美族启示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9-21., 自由时报, 2011-2-28
- ^ 兰屿准博士 吁族人航向巴丹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6-15., 自由时报, 2008年1月13日
- ^ 台東縣蘭嶼鄉現況分析 (pdf). 台东县离岛综合建设实施方案 (台东县政府). [2010-10-30] (中文(台湾)).[永久失效链接]
- ^ Bowin, C.; Lu, R.S.,Lee, C.S., Schouten, H. Plate convergence and accretion in Taiwan-Luzon region 62. Am. Assoc. Petrol. Geol.: 1645–1672. 1978 (英语).
- ^ 余光弘. 雅美族. 台北: 三民书局. 2004. ISBN 9789571439938 (中文(台湾)).
- ^ 10.0 10.1 10.2 10.3 10.4 余光弘. 《雅美族》.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4. ISBN 9571439932.
- ^ 達悟族: 飛魚之神. 新自然主义出版. 2007-01-01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中文).
- ^ 蘭嶼小米豐收祭中的果實類民族植物. 林业研究专讯 (农业部林业试验所). 2024-06-01, 31 (3): 82–86 [2024-09-27]. ISSN 1605-6922 (中文).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陈雨岚. 《台灣的原住民》. 远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491.
- ^ 【照片】 呂炳川穿戴雅美族服飾的照片. 台湾音乐馆.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 ^ 【照片】 呂炳川調查雅美族時所拍攝的照片. 台湾音乐馆.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 ^ 李干朗、俞怡萍. 《古蹟入門》.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ISBN 9573238381.
-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地名辞书》卷三《台东县》,1999年,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徐瀛洲. 《蘭嶼之美》.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1999. ISBN 9570243597.
-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地名辞书》卷三《台东县》,1999年,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 存档副本. [202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1).
- ^ 张丁一. 達悟族圖騰意象在陶藝花器上之創作研究 (PDF): 22. 2009年7月 [2022-05-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24).
- ^ 22.0 22.1 22.2 田哲益(达西乌拉弯·毕马).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3. ISBN 9574554791.
- ^ 23.0 23.1 行政院主计处编. 《中華民國8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台北市: 行政院主计处.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