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群,或称为游团(band society,旧称horde),有时也称(camp),是人类社会最简单的形式。游群通常由小型的亲属群体组成,不超过一个家族氏族。现代人类学的普遍共识认为,一个游群的平均成员数处于觅食社会中最简单的级别,其规模一般最大为30至50人。[1]

人类学的用法起源

游群是早期的现代民族学在分析以狩猎采集作为觅食方式的社会时,所使用的三个术语之一。这三个术语分别是“horde”、“band”和“tribe”。[2]horde一词是在土耳其/鞑靼语的úrdú(意为 “营队”)基础上形成的,由阿尔弗雷德·威廉·霍伊特(Alfred William Howitt)和洛里默·费森(Lorimer Fison)在1880年代中期从约翰·弗格森·麦肯南(J. F. McLennan)的作品中归纳而来,用来描述从地理上或地方上对一个更大的部落集团中的划分,部落集团被定义为按血统分类的社会划分。他们的想法随后被阿弗烈·芮克里夫-布朗发扬,用于描述所有澳大利亚原住民社会的模式,horde被定义为一群双亲家庭的组合,这些家庭的已婚男性皆属于同一个父系氏族。[3]“horde”从一开始就带有澳大利亚原住民社会原始、封闭、僵化和简单的刻板印象,后来该词被舍弃,不仅因为它含有“蜂拥而至的野蛮人 ”的意思,还因为它暗示了一个固定的部落-领土实体,这违背了实际的田野资料,田野资料显示出这种群体有远超于此的流动概念。[4]

1936年,朱利安·斯图尔德提出游群社会在狩猎采集者级别上可能是父系、母系或两者兼有的构想,重新制订了芮克里夫-布朗所高度限制的定义[5]。久而久之,“band”一词逐渐取代早前的“horde”,因为对狩猎采集者社会作更广泛的比较后表明,它们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封闭的父系群体,按照以下概念会是更佳的提议:灵活、非排他性的社会游群,为了通婚和其它目的,与限定领域内的类似群体有双边关系。[6]

1962年,莱斯·希亚特否定了芮克里夫-布朗的游群理论,证明来自原住民社会的经验证据与芮克里夫-布朗的归纳相冲突。[7]

“游群”(band)一词也用于北美,比如用于大盆地的土著。对于像哈扎族的非洲狩猎采集者则倾向于使用“营”(camp)一词。[8]

特征

游群的组织松散。他们可以像伊努特人一样,视季节而定而分裂(在春夏)或组合(冬季营),或者其成员家庭可以脱离加入其他游群。[9]他们的权力结构通常是平等的。最好的猎人的能力会得到承认,但这种承认并不会使其掌权,因自负而去控制他人的行为会遭致抵抗。[9]判决是由年长老集体讨论决定,根据习俗作出,而不是由一个专门机构的法治和强制性机构作出的,这是随定居农业建立后所兴起的更复杂社会而发生。

定义和区别

阿弗烈·芮克里夫-布朗根据以下5个标准将游群(horde)定义为澳大利亚社会性组织的基本单位:

  1. 它表示习惯上拥有相同阵营和生活方式的人。
  2. 它是特定领土的主要土地所有者。
  3. 每个游群都是独立和自治的,由一个营地会议管理其社会生活,通常由一个首领领导。
  4. 后裔属于父亲的游群。
  5. 在所有与外部部落的关系中,皆被认同为一体的游群。 [10]

莫顿·弗里德1975年的研究《部落的概念》中,他将游群定义为小型、机动的和流动性强的社会组织,领导力弱,无法产生盈馀、税收或维持常备军队。[11]

游群与部落(tribes)的区别在于,部落通常更大,由许多家庭组成。部落有更多的社会机构,如酋长大人物长老。部落维持时间也比游群更加持久;游群只要有一小群人脱离或死亡就可能不复存在。许多部落被再细分为多个游群。有时,具有共同背景和利益的游群会联合起来形成部落集团。例如桑人为了发动战争而联合起来,或者可能为了集体性的宗教仪式而联合,如入会仪式(initiation rites),又或者像澳大利亚原住民社会中常见的那样,季节性地聚在一起享用丰富的资源。在美国的原住民和加拿大的第一民族中,有些部落是由居住在特定地点的官方游群组成,如欧及布威族部落的各个游群。

例子

在历史上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皆发现过游群社会,但一般而言在文明兴起之后,他们被限缩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像是热带雨林、苔原和沙漠[12]。随著现代民族国家在全球的传播,现代几乎没有真正的游群社会。一些过去的例子包括美国大盆地休休尼人非洲南部的桑人,非洲的伊图里雨林俾格米人姆巴提人)和多种澳大利亚原住民

参见

笔记

引文

  1. ^ Zatrev 2014,第260页.
  2. ^ Helm 2000,第2页.
  3. ^ Helm 2000,第3–4页.
  4. ^ Denham 2014,第115–116页.
  5. ^ Kelly 2013,第7–8页.
  6. ^ Kelly 2013,第2ff.页.
  7. ^ Peterson 2006,第16页.
  8. ^ Marlowe, F. W. The Hadza: Hunter-Gatherers of Tanzania. Berkeley: Univ. California Press. 2010. ISBN 978-0-520-25342-1. 
  9. ^ 9.0 9.1 Briggs 1982,第111页.
  10. ^ Radcliffe-Brown 1918,第222–223页.
  11. ^ Fried 1975,第8–9页.
  12. ^ Berdichewsky 1979,第5页.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