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贫
极端贫困、深度贫困、赤贫或绝对贫困是最严重的贫困类型,联合国将极端贫困定义为“严重剥夺人类基本需求为特征的状况,包括食物、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健康、住所、教育和信息。这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获得服务的机会”[1]。从历史上看,联合国内部也曾提出过其他的定义。
2018年,极端贫困主要是指收入低于世界银行设定的每天1.90美元(2011年价格,相当于2021年2.2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2]。 2017年10月,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线更新为每天 1.90 美元。 这相当于1996年每天1.00美元的等同收入,因此广泛使用的表述是“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 [3]绝大多数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据估计,截至 2018 年,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尼日利亚,为 8600 万。
过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4][5]。生活在绝对贫困中的全球人口比例从 1800 年的 80% 以上下降到 2015 年的 20% 以下[6]。 根据联合国的估计,2015 年大约有7.34亿人或10%仍处于极端贫困中[7]。 这个数字在1990年和2008年分别为19亿和12亿。尽管仍有大量人口仍低于国际贫困线,但这些数字代表了国际社会的重大进步,因为数字显示了在过去15年里有10亿人脱离赤贫,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国。[8]
在全球范围内的民意调查中,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极端贫困并没有减少。[9][10]
减少极端贫困和饥饿是联合国于 2000 年制定的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MDG1)。具体而言,目标是到2015年将极端贫困率降低一半,这一目标已提前五年实现[11]。在继千年发展目标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极端贫困。通过这一宣言,包括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社会已经通过了到 2030 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
极端贫穷的意思
以前的定义
1993年7月,当时的联合国极端贫困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莱安德罗·德斯波伊使用了他改编自1987年法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12]的定义。约瑟夫·威辛斯基是国际ATD第四世界运动的创始人,区分了“缺乏基本安全”(贫困)和“慢性贫困”(极端贫困),将消除极端贫困联系起来,让目前正在经历极端贫困的人们有真正的机会去锻炼一切他们的人权:
“缺乏基本安全意味著缺乏使个人和家庭承担基本责任和享有基本权利的一种或多种因素。这种情况可能会蔓延并导致更严重和更持久的后果。缺乏基本安全会导致长期当贫困同时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几个方面时,当贫困延长时,当贫困严重损害人们在可预见的将来重新获得权利和重新承担责任的机会时。”[13]
1989年6月,联合国特别报告员达尼洛·蒂尔克在关于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初步报告中提到了这一定义。 [14]2012年9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的《联合国极端贫困与人权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使用它。[15]
基于消费的定义
国际社会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每天收入低于1.90 美元,以2011年国际价格衡量(相当于2018年的2.12美元)。这个数字,也称为国际贫困线,会定期更新,以考虑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差异;它最初在1996年被定义为每天1.00美元[17]。更新是根据新的价格数据进行的,以尽可能准确地描述世界各地的基本食品、卫生服务、服装和住所的成本。最新的修订是在2015年,当时世界银行将线提高到1.90美元。
由于世界上许多最贫穷的人没有货币收入,因此贫困的衡量是基于一个人消费的货币价值。 否则,只依靠货币收入来进行贫困测量,将忽略主要消费自己生产的自给自足农民的家庭生产价值。
替代定义
“每天收入低于1.90 美元”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因为它突出了处于最恶劣条件下的人的现实。不过,尽管这定义被大多数国际组织广泛使用,但由于各种因素而受到质疑。 例如,这指标不考虑人们在贫困线以下的程度,即贫困的深度。 为此有些机构发布了有关贫困差距的其他数据。此外,贫困线的计算依赖消费者价格信息来计算购买力平价,但购买力平价很难衡量,也必然存在争议。 与所有其他指标一样,最贫穷和最脆弱的国家相当可能会缺少相关数据。[18]
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比例
每日收入低于1.90美元贫困线的人数(2011 年购买力平价)(以百万计)[20]
Region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5 | 2017 |
---|---|---|---|---|---|---|---|
发达国家 | 4.06 | 4.99 | 4.7 | 5.48 | 5.28 | 7.91 | 7.45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 66.61 | 64.75 | 65.77 | 54.04 | 35.3 | 22.95 | 23.73 |
中东和北非 | 14.8 | 16.49 | 9.95 | 9.6 | 6.86 | 15.74 | 24.16 |
南亚 | 557.05 | 550.44 | 564.92 | 533.28 | 425.32 | 230.51 | 173.1 |
东亚和太平洋 | 977.29 | 766.14 | 632.26 | 347.99 | 212.12 | 42.08 | 29.15 |
欧洲和中亚 | 11.51 | 32 | 34.28 | 22.04 | 11.27 | 7.35 | 6.37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280.95 | 352.76 | 388.27 | 393.57 | 412.49 | 417.6 | 432.5 |
Total | 1,910 | 1,790 | 1,700 | 1,370 | 1,110 | 744.14 | 696.45 |
当前趋势
归零
根据世界银行对每天1.90美元的定义,截至2021年,大约7.1亿人仍处于极端贫困之中(或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21]。 其中近一半生活在印度和中国,超过85%的人生活在20个国家。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贫困率和极端贫困人口总数都在稳步下降。 199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为43%,但到2011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 将极端贫困率减半符合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的第一个千年发展目标(MDG1),他在世纪之交呼吁国际社会降低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到2015年减半[22]。
参见
参考资料
- ^ United Nations. "Report of the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6–12 March 19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4 July 2019)
-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Measuring Global Poverty. World Bank.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英语).
- ^ Overview. World Bank.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英语).
- ^ About the book. ECONOMICS & POVERTY. 2015-12-01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英语).
- ^ van Zanden, Jan Luiten; Baten, Joerg; Foldvari, Peter; van Leeuwen, Bas. The Changing Shape of Global Inequality 1820-2000; Exploring a New Dataset.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13-01-16, 60 (2): 279–297. ISSN 0034-6586. doi:10.1111/roiw.12014.
- ^ Beauchamp, Zach. The world's victory over extreme poverty, in one chart. Vox. 14 December 2014 [17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 ^ PovcalNet. iresearch.worldbank.org. [10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 ^ PovcalNet. iresearch.worldbank.org. [10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 ^ Human Progress, "What 19 in 20 Americans Don't Know About World Pover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April 2018
- ^ Rosling, Hans; Rönnlund, Anna Rosling; Rosling, Ola.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Flatiron Books. 3 April 2018: 7 [2022-05-23]. ISBN 9781250123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英语).
- ^ United Nations. "Goal 1: Eradicate Extreme Poverty & Hun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
- ^ Wresinski, Joseph. Culture et grande pauvreté. Revue d'éthique et de théologie morale. 2005, 235 (3): 9. ISSN 1266-0078. doi:10.3917/retm.235.0009.
- ^ Sepulveda Carmona, Magdalena. Report of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Extreme Poverty and Human Rights: Penalization of People Living in Poverty & Human Rights.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1. ISSN 1556-5068. doi:10.2139/ssrn.2437813.
- ^ Cunliffe, S. Alex. Economic Aid as an Instrument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and Foreign Polic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1989: 115–129. ISBN 978-1-349-09336-6.
- ^ key-recommendations-to-un-member-states-for-the-2012-un-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on-burma-september-2012. Human Rights Documents online. [2022-05-06].
- ^ Poverty headcount ratio at $1.90 a day (2011 PPP) (% of population)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3 Jul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 ^ Sala-i-Martin, X.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Falling Poverty and ... Convergence, Period.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05-01, 121 (2): 351–397. ISSN 0033-5533. doi:10.1162/qjec.2006.121.2.351.
- ^ "Getting to Zero: USAID Discussion Pap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November 2013.
- ^ Total population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by world region. [202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 ^ Total population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by world region. Our World in Data.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 ^ World Poverty Clock. worldpoverty.io.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英语).
- ^ Nations, United. Events (PDF). United Nations. [2022-05-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6-2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