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贵州省习水县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05°50′-106°29′,北纬28°07′-28°34′[1]。是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486.66平方公里,划为:核心区(面积239.57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17.95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45.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9.6%[2]。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3]。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国家/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位置 | 贵州 |
面积 | 486.66平方千米(187.90平方英里) |
生物群系 | 亚热带雨林 |
主要植物 | 南方红豆杉、桫椤、福建柏、香果树、珙桐 |
主要动物 | 豹、云豹、猕猴、藏酋猴 |
建立 | 1992年(县级) 1994年(升为国家级) |
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处大娄山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位于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处,海拔从1756米到420米。区内以切割深仄的嶂谷和剧烈的崩塌地貌形态为主,处于丹霞地貌的中青年期[4]。 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云量大,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极低。年平均气温11.3-18.2℃,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
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4]。有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藏酋猴、中华穿山甲、豺、亚洲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林麝、鬣羚、斑羚、中国大鲵、虎纹蛙、细痣疣螈,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黑)鸢、普通𫛭、白尾鹞、红隼、红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领角鸮、斑头鸺鹠、灰林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29种。省重点保护动物有小麂、赤麂、毛冠鹿、啄木鸟、黑枕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鹰鹃、四声杜鹃。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珙桐共5种,二级保护植物福建柏、杜仲、闽楠、楠木、红豆树、鹅掌楸、厚朴、水青冈、刺楸、花榈木共10种[4]。
历史沿革
- 1992年,建立县级保护区。
- 1994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