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空部
说大空部(梵语:Māhasuññavādin),又称方广部(巴利语:Vetulla,Vetulya;梵语:Vaitulya),后期佛教部派之一,主张一切法无[1]。现代学者称之为大众部支派或大乘佛教早期教派。
学说
- 更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
- 不应言:“僧伽受供物”。
- 不应言:“僧伽净化供物”。
- 不应言:“僧伽受用饮啮味”。
- 不应言:“施于僧伽有大果”。
- 不应言:“施于佛有大果”。
- 不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
- 不应言:“依佛世尊而说其法”。
- 言:“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3]
其他宗派评价
《瑜伽师地论》:
“ | 世尊依彼密意说言:“宁如一类起我见者,不如一类恶取空者。”……恶取空者,亦于所知境界迷惑,亦谤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堕诸恶趣;于他求法、求苦解脱,能为虚诳,亦作稽留,于法于谛,不能建立,于诸学处,极生慢缓,如是损减实有事者,于佛所说法毘奈耶,甚为失坏。云何名为恶取空者?谓:有沙门或婆罗门,由彼故空,亦不信受,于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为恶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实是无,于此而空,此实是有,由此道理,可说为空。若说一切都无所有,何处、何者、何故名空?亦不应言:由此于此,即说为空,是故名为恶取空者。[4] 复次、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故,一切皆无。”[5] |
” |
“ | 二者、学大乘者,名方广道人,执于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谛,既执邪空,迷于正空,亦丧真矣。……二者、方广道人,谓:一切诸法,如龟毛兔角,无罪福报应。此人失于世谛,然有宛然而空故,空名有空,既失空有,亦失有空,如斯之人,亦失二谛。 | ” |
“ | 又方广道人,自以聪明,读佛十喻[6],自作义云:不生不灭,如幻如化,空幻为宗。龙树斥云:非佛法方广所作,亦是邪人法也[7]。……若于观支,谓诸法幻化,起空尽相,此解虚无,不见解心,及诸法异,同如幻化,唯计此是,馀悉妄语,此是方广见发也。 | ” |
注释
- ^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佛法中的方广道人(道人是比丘的旧译),说一切法无,为龙树Nāgārjuna所破斥的,应是铜鍱部所传的方广部Vetullaka,也称说大空部Mahāsuññatāvādin。‘论事’一七‧六──一0;一八‧一──二,说到大空部执。‘顺正理论’说:“都无论者,说一切法都无自性,皆似空花”,可能也是这一学派。
- ^ 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
- ^ 《论事》第二十三品第一章同意趣论:今称同意趣论。此处,依悲悯或依同一意趣而有同意趣,或“于轮回我等应一起”与女同供养佛等,依愿而同一意趣,即成同意趣。言“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
- ^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 ^ 《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四
-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龙树《大智度论》: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 ^ 龙树《大智度论》:云何不堕邪见。邪见名无罪无福无今世后世与此无异。……无智人闻空解脱门不行诸功德。但欲得空。是为邪见断诸善根。如是等义名为空门。若人入此三门则知佛法义不相违背。能知是事即是般若波罗蜜力。于一切法无所罣碍。若不得般若波罗蜜法。入阿毘昙门则堕有中。若入空门则堕无中。若入蜫勒门则堕有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