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颉检字法

苍颉检字法,又称“第六代仓颉输入法”,是仓颉输入法发明人朱邦复团队继第五代仓颉输入法后推出的下一版本,朱邦复将“仓颉”重新命名为“苍颉”,并强调其目的是“保存汉字之根本”,而非“追求输入快速”。[1]

苍颉检字法
中文输入法
发明人
  • 朱邦复
  • 沈红莲
发明年份2002年
类别字形

2002年,朱邦复于其留言版提及,仓颉输入法最新版本——第六代(即苍颉检字法)已完成,并据之设计中文CPU。[2]苍颉检字法已转交沈红莲照料。原本并不公开,仅供与“朱邦复工作室”有工作关系的人士,及部分文史专家学者使用,例如仓颉系统、汉文库典[3]、苍颉电书[4]、汉文史资料库等,直至2013年才释出予仓颉输入法爱好者。[5]

苍颉检字法基本沿用仓颉输入法的取码规则,但有以下主要变化:[6]

  • 大幅修改仓颉字母、辅助字形、复合字首、复合字
  • 取消难字规则,改以其他方式处理原来的难字
  • 修改重复字规则
  • 新增反字身规则
  • 新增上下形字规则
  • 异体字各自取码。例如“”=弓月手,“”=弓月土。因以苍颉为内码,两字内码也不同。(统一码把两字当作“地区差异”字形,并入同一内码。)
  • 将符号由原先的 YYYA? ~ YYYY? 段改到 ZZ??? 段。

这些改变主要目的为降低重码率,提升仓颉系统之组字、检字效率,而非提升输入速度。事实上,六代由于反字身取码规则,平均取码往往比五代更多。

苍颉检字法不是为了支援统一码;朱邦复批评统一码处理汉字方法愚昧、收字不全、字序混乱、码长不等,因此不能采用。

六代系统收字近八万,重码字约5%,占空间500KB左右,有多种字体,可无级次放大。如有需要随时可加,每加一字,平均约需十字节、工作时间一分钟(含测试)。[7]

虽然通称“六代”,但苍颉检字法与常见的“三代仓颉”、“五代仓颉”差异较大,一般不把它视为仓颉输入法的新版本,而更像一款由仓颉衍生而来的新输入法。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