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粉计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一零三回到第一零四回。清末,取材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剧本为《葫芦峪》,取材孔明穰星与去世后的部分为《七星灯》。1920年代,高庆奎增加孔明与身着女装的司马懿阵前相见的情节,以《胭粉计》为名连缀两者,遂形成今日的面貌,也成为京剧高派的代表剧目。

源流

清车王府藏曲本中有《葫芦峪》,还有《七星灯全串贯》,清晰明了地讲述了诸葛亮摆七星灯穰星求寿的过程与前因后果,故《七星灯》又称《孔明求寿》,孙菊仙谭鑫培等人均曾演此剧。

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以《胭粉计》为名将《葫芦峪》与《七星灯》连缀的剧本,删去了“诸葛损寿”等表达,在唱词和念白上也有提升。1920年代,高庆奎灌制标名《胭粉计》的唱片,又进行了精心的调整:在《三国演义》原著中,孔明差人给司马懿送去脂粉、钗裙后,二人再未见面,高庆奎则加入了两者阵前相见,司马懿以花脸勾脸形象穿戴孔明送去的凤冠霞帔,有旦角小嗓唱段,孔明则唱新创作的“闻言怒发冲牛斗”一段,形成了既有唱段又有表演,更有戏谑的剧目。

1950年代和1980年代,李和曾又在演出中对《胭粉计》进行了加工,使故事脉络变得越发清晰,情节推进也更加紧凑。在孔明、魏延、司马懿等人物形象、内心活动的塑造上,都有不同深度的刻画。

参考文献

刘新阳 京剧《胭粉计》流变考,戏剧文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