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2月11日) |
缺铁性贫血(英语: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指的是因为缺乏铁质所产生的贫血,而贫血是指红血球细胞数量或血液中的血红素下降。[1][2]一般贫血的产生影响的速度较缓慢,所以症状通常较不明显,其中症状包括感到疲倦、无力、呼吸急促或是运动能力下降等等。而相反的是,急性的贫血通常会有较严重的症状,可能会意识浑沌或有快要昏厥的感觉,并且感到口渴。若非十分严重的贫血,否则一般人不会有脸色苍白的现象。其他症状表现则常因成因不同而有所差异。[3]
Iron-deficiency anemia | |
---|---|
电子显微镜所见的红血球 | |
类型 | 缺乏性贫血[*]、营养不良疾病[*]、缺铁、低色素性贫血[*]、疾病 |
诊断方法 | Mentzer指数[*]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血液学 |
ICD-11 | 3A00 |
ICD-10 | D50 |
ICD-9-CM | 280.8、280.9 |
DiseasesDB | 6947 |
MedlinePlus | 000584 |
eMedicine | 202333 |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从饮食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身体吸收铁质不良所导致,也有可能是失血导致的铁质流失或身体铁代谢多于吸收所引起。而出血的位置可能包括小肠、子宫或是泌尿道。就开发中国家的孩童而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为寄生虫感染。[4]寄生虫会造成肠道出血,但粪便中并不总是能明显发现。在未开发国家中,疟疾、钩虫和维他命A缺少是三个造成怀孕期间贫血的原因。[5]在超过50岁的女性中,缺血性贫血最主要是慢性肠胃出血,其背后的原因与寄生虫感染无关,而是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是消化道癌症等因素。
铁质缺乏所致的贫血占全世界贫血个案将近一半,对女性的影响通常大于男性,在2013年的统计中,全球有将近1.2亿的人口受缺铁性贫血所影响[6],同样的研究也发现,缺铁性贫血造成193,000人死亡,较1990年的213,000例已经有下降的趋势。[7]在2004年的中国,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8]
症状和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有苍白(因为皮肤或黏膜缺少氧化血色素)、疲倦、头晕以及虚弱。但没有一种症状能高敏感度或具有特异性地诊断缺铁性贫血。孩童黏膜部位的苍白(特别是结膜)是与贫血最相关的指标,但在大型研究中指出:结膜苍白只有28%的敏感度以及87%的特异性区别孩童贫血(血红素<11.0 g/dl);以及49%的敏感度以及79%的特异度诊断孩童严重贫血(血红素<7g/dl)。因此,贫血的孩童中只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会有此征相表现,此征状的出现完全依赖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必须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
因为缺铁性贫血的病程发展慢(可能数年),身体也会渐渐适应这个疾病而导致不典型的疾病表现;病人也常常适应了缺铁性贫血对全身的影响。严重的个案有可能发生呼吸困难。吃某些东西的欲望,或所谓的异食癖也会发生。食冰癖或对冰的异食癖被认为对鉴定缺铁性贫血具有特异性,但其实此症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也没有帮助。当这个症状出现时,其消失与否可能和缺铁性贫血的好转并无关连性。
其他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疾病表现包括:
婴儿发展
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影响比成人期大。在婴儿发育初期阶段的严重缺铁性贫血无法经由治疗回复正常的血铁浓度。相比之下,发生在婴儿发育晚期的缺铁性贫血可以经由补充足够的铁来代偿。缺铁性贫血对神经发展的影响有:减少学习能力、改变运动功能、永久减少多巴胺受体和血清素浓度。发展阶段的铁缺乏可能导致脊髓减少髓鞘形成,以及改变髓鞘的组成。除此之外,缺铁性贫血对身体成长有负面的影响。生长贺尔蒙的分泌和血中运铁蛋白浓度对身高和体重而言有正相关。这个关联也和前述异食癖有关,可能是导致异食癖的原因。
原因
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需要进一步调查其原因。它可能因为铁的需求或流失增加,或铁的摄入减少,这些情形在儿童和成人都可能会发生。慢性失血需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史,若找不到可能导致的原因,则须迫切转诊以排除潜在的恶性肿瘤。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快速增长可能会让铁的摄取量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没有疾病表征的隐性缺乏。在育龄妇女过长或经血过多的月经周期也可引起轻度的缺铁性贫血。
亦有患者因为是素食者因为长期素食而缺乏肉类铁质 (例如:牛肉⋯等)
寄生虫
全世界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寄生虫(蠕虫,例如绦虫,吸虫和蛔虫)。寄生虫可引起发炎和慢性失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各地大约二十亿人感染了土壤传播的蠕虫。”
失血
血液中的红血球含有铁,所以血液流失同时会导致铁的流失。失血的几个常见原因:妇女月经量过多是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因子,因为他们月经更可能比他们的饮食中铁的摄取量大。而体内的慢性失血,像是因为消化性溃疡、肠道血管发育不良、大肠息肉或胃肠癌,失血过量的时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因为经常使用的一些药物,如NSAIDs(例如阿司匹林),抗凝血剂(例如氯吡格雷和华法林),虽然这些药是容易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必需使用的。
饮食
通常我们是铁的来源从食物中摄取。如果一个人摄取太少铁或铁吸收不良,就可能随时间渐渐缺乏铁。富含铁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绿叶蔬菜和铁强化食品。对于正常生长发育,婴儿和儿童从他们的饮食获取铁。大量摄取牛奶与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增加有关。缺铁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低肉类摄取量、低摄入铁强化产品。
铁的每日建议量为:
年龄 | 男 | 女 | 怀孕 | 哺乳期 |
---|---|---|---|---|
出生至6个月 | 0.27毫克* | 0.27毫克* | ||
7-12个月 | 11毫克 | 11毫克 | ||
1-3年 | 7毫克 | 7毫克 | ||
4-8年 | 10毫克 | 10毫克 | ||
9-13岁 | 8毫克 | 8毫克 | ||
14-18岁 | 11毫克 | 15毫克 | 27毫克 | 10毫克 |
19-50岁 | 8毫克 | 18毫克 | 27毫克 | 9毫克 |
51岁以上 | 8毫克 | 8毫克 |
*足够的摄入量(AI)
来源: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Iron-HealthProfession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物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主要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传统型口服铁剂、新型口服铁剂、注射型静脉铁剂
(1)传统型口服铁剂
英國胃腸病學會推薦亞鐵製劑(Ferrous sulfate),尤其是硫酸亞鐵(Ferrous sulfate),作為補鐵的一線療法。因為它們能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價格低廉,在製劑上也有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目前已被證明能有效補充鐵儲備並矯正貧血。但是,在使用上受到許多限制,其中最常見是副作用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 系統性回顧表明,最常見的情形為便祕,其次為噁心、腹瀉都是作為腸胃道的副作用。都有可能影響患者的依從性,患者在停止治療後,導致治療不完全。
(2)新型口服铁剂
麥芽酚鐵是一種新型製劑,由穩定的三價鐵Fe3+與糖衍生物三麥芽酚複合而成,是一種無鹽口服鐵製劑,在吸收後,麥芽酚配體仍與鐵結合,促進鐵穿過腸上皮細胞同時減少遊離鐵形成,增加鐵的生物利用度,因此相較於二價鐵製劑,治療IDA所需的元素鐵劑量更低。麥芽酚鐵對腸道微生物組的影響較小。至於使用麥芽酚鐵的研究,目前僅限於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結果顯示在12週以上,與安慰劑相比,血紅素水平有所改善,且血紅素水平在64週長期維持正常,目前在在歐盟和美國,經過許可後,分別以 Feraccru 和Accrufe作為商品名進行銷售。
(3)注射型静脉铁剂
相較於安全性較差且過敏反應發生率高的舊型靜脈鐵製劑,例如高分子量右旋糖酐鐵(Dexferrum),目前已經被停用。但是,較低分子量的葡聚醣化合物(例如 Cosmofer)目前仍在使用,相較於Dexferrum,除了效力較好,類過敏反應發生率也較低。
Ferric derisomaltose (Monofer) 是一种替代性静脉铁制剂,这些药物作为日间手术给药,由于输注时间较短,能够节省护理治疗和医疗输液的装置使用,因此和Cosmofer相比更受青睐。
https://bmjopengastro.bmj.com/content/9/1/e00075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铁的吸收
食物中的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特别是十二指肠和近端回肠。肠功能紊乱会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能力。 肠的吸收表面积减少,例如腹腔疾病,炎性肠道疾病或在手术切除肠道后,身体还是可以吸收铁,但吸收表面积根本不够。 如果胃里盐酸的产量不足,胃酸缺乏(通常是由于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长期质子泵抑制剂疗法)导致铁和三价铁的盐沉淀出来,在肠道会吸收不良。 在全身性炎症存在的情况下,铁被吸收到肠细胞后,由于在肠细胞基底的铁转运蛋白减少,导致铁无法顺利进入血液循环,铁因而被留在肠,且随肠细胞脱落时从身体失去。
怀孕
因为孕妇身体储存的铁需要提供怀孕期间所会增加的血容量,同时提供胎儿血红蛋白日益增长以及胎盘发育之所需,如果孕妇没有补充铁,缺铁性贫血就可能发生。
注释
- ^ Anemia.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7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 ^ 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 28th.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6: Anemia. ISBN 9780781733908.
- ^ Janz, TG; Johnson, RL; Rubenstein, SD. Ane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Emergency Medicine Practice. Nov 2013, 15 (11): 1–15; quiz 15–6. PMID 24716235.
- ^ Calis JC, Phiri KS, Faragher EB, et al. Severe Anemia in Malawian Children. N. Engl. J. Med. 2008, 358 (9): 888–99. PMID 18305266. doi:10.1056/NEJMoa072727.
- ^ Dreyfuss ML, Stoltzfus RJ, Shrestha JB, et al. Hookworms, Malaria and Vitamin A Deficiency Contribute to Anemia and Iron Deficiency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the Plains of Nepal. J. Nutr. 2000, 130 (10): 2527–36. PMID 11015485.
- ^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01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London, England). 22 August 2015, 386 (9995): 743–800. PMID 26063472.
- ^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17 December 2014, 385 (9963): 117–71. PMC 4340604 . PMID 25530442. doi:10.1016/S0140-6736(14)61682-2.
- ^ 周芙蓉. 中国约有2亿人患缺铁性贫血. 中国科学院. 新华社. 2004-12-05 [2020-12-09].
- ^ Rangarajan, Sunad; D'Souza, George Albert. (April 2007).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Indian patients having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Sleep Medicine. 8 (3): 247–51. doi:10.1016/j.sleep.2006.10.004. PMID 17368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