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海尔四世
帕夫拉戈尼亚人米海尔四世(希腊语:Μιχαήλ Δ΄ ο Παφλαγών;约1010年-1041年12月10日)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在位期间为1034年4月11日-1041年12月11日。
帕夫拉戈尼亚人米海尔四世 | |
---|---|
罗马人的皇帝和独裁者 | |
拜占庭皇帝 | |
统治 | 1034年4月11日-1041年12月10日 |
加冕 | 1034年4月12日[1] |
前任 | 罗曼努斯三世 |
继任 | 米海尔五世 |
共治者 | 佐伊 |
出生 | 约1010年 帕夫拉戈尼亚 |
逝世 | 1041年12月10日 君士坦丁堡圣安纳吉罗修道院 | (30—31岁)
安葬 | 君士坦丁堡圣安纳吉罗修道院 |
配偶 | 佐伊 |
朝代 | 马其顿王朝(借由婚姻) |
米海尔为一名农夫的儿子,直到其兄孤儿院长约翰帮他于宫廷中谋得一份差事之前,早年的米海尔从事货币兑换商的工作。而米海尔在进入朝廷后,他俊美的外表吸引了佐伊女皇的目光,并成功掳获她的芳心,他们两人开始了一场如暴风雨般轰轰烈烈的婚外情。世人普遍相信佐伊女皇伙同米海尔于公元1034年谋杀了她原本的丈夫罗曼努斯三世,米海尔和佐伊于罗曼努斯三世死后的同一日结婚,次日米海尔即加冕称帝。
虽然米海尔长得英俊潇洒且富有活力,但其身体健康状况却相当糟糕,为此他把绝大部分的政务托付给自己的兄弟处理。此外米海尔并不信任自己的妻子佐伊,他竭力确保自己不会沦落到和前任皇帝罗曼努斯三世相同的命运。在米海尔的统治下,帝国的命运好坏参半。而公元1041年是米海尔在其皇帝生涯中最为得意的时刻,当时他率领帝国大军成功击溃保加利亚的叛军凯旋而归,但米海尔的病情持续恶化,在得胜返回首都的几个月后便驾崩了。
早年经历
米海尔出生于帕夫拉戈尼亚的一个希腊裔农民家庭,日后他前往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谋生,成为了一名货币兑换商,不过据信他私底下也从事制造假币的勾当。而米海尔的一名兄弟孤儿院长约翰(亦被称为太监约翰)当时担任皇家的内廷侍从官,作为一名高阶官员,他主要负责管理皇宫中女性的居所。约翰的几名兄弟后续在其帮助下,顺利于宫廷里觅得职位[2][3][1]。
公元1028年,罗曼努斯·阿尔吉罗斯登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罗曼努斯三世[4]。但作为一名统治者,他显然没有任何治国的能力[5]。更糟糕的是罗曼努斯三世与其妻佐伊女皇未能诞下任何子嗣[6],进而导致夫妻两人很快便相互疏远,罗曼努斯三世开始拒绝与妻子同床共枕,并著手限制佐伊的开销且对她本人漠不关心。佐伊感到既愤怒又沮丧,由此插手干预一些政事。罗曼诺斯三世容忍佐伊的举动,同时自己亦包养了一名情妇。在佐伊迷恋上年轻俊秀的米海尔后,她不仅公然炫耀情夫,甚至扬言要让米海尔当上皇帝。罗曼努斯三世得知此事后要求和米海尔当面对质,米海尔否认这些指控,并对著圣物发誓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公元1033年,罗曼努斯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允许米海尔成为他的私人仆从[7][8]。
罗曼努斯三世于1034年初病倒,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佐伊和米海尔秘密向罗曼努斯三世下毒的缘故所致。当年的4月11日,罗曼努斯三世被人发现死在浴缸里[8]。据朝中官员和日后的编年史学家米海尔·普塞洛斯声称,罗曼努斯三世的一些随从“将他的头部按在水中许久,同时试图扼死他”[9],约翰·斯基里泽斯则道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即罗曼努斯三世是在米海尔的命令下被人淹死的[9],埃德萨的马修另主张是佐伊毒杀了罗曼努斯三世[9]。不论如何,佐伊和米海尔在罗曼努斯三世去世的同一日结婚[6]。第二天,这对夫妇传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阿历克塞一世前来,准备让他主持新皇帝的加冕仪式[10]。普世牧首起初拒绝和他们合作,直到佐伊女皇给了他五十磅黄金的贿赂后[6],普世牧首这才改变主意帮米海尔加冕为拜占庭的新皇帝米海尔四世[11][12]。
皇帝生涯
国内政策
米海尔四世的外貌俊秀潇洒,既聪明又为人慷慨,但他却并未受过教育,还患有癫痫。最初,米海尔依靠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来治理国事。他的做法让佐伊女皇误以为米海尔会是一位比罗曼努斯三世更加忠于她的丈夫。但米海尔担忧佐伊会像背叛罗曼努斯三世那样背叛他。因此,他将佐伊排除在政治之外,且把她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女眷内室里,并进行监视,在后来的日子里米海尔越来越少造访佐伊的住所。鉴于夫妻两人的矛盾以及自身的健康问题,米海尔把帝国的政务交给他的兄弟太监约翰处理,而约翰早在君士坦丁八世和罗曼努斯三世时期就已经是一位深富影响力的臣僚了[13][14]。
随著太监约翰对军队和财政制度进行相关改革,帝国逐渐恢复抵御外敌入侵的力量。但他增加税收的做法,却引起贵族和平民的反感。此外约翰在政治上的独断和引入诸如埃里孔(Aerikon)之类的税收更导致数次针对他和米海尔四世的阴谋[1]。公元1035年,恶劣的天候与蝗灾造成的歉收和饥荒加剧了人们的不满。当米海尔试图进一步控制阿勒颇时,当地居民赶走了帝国派驻的总督[11][15]。同时在安条克、尼科波利斯和保加利亚等地皆爆发了叛乱[16]。
公元1034年,米海尔以叛国罪下令逮捕君士坦丁·达拉瑟诺斯,指控他在安条克煽动叛乱。1037年,佐伊密谋毒害太监约翰[6]。1038年,米海尔的兄长君士坦丁镇压了安纳托利亚军队的叛乱。祭司米海尔·凯路拉里奥斯在1040年涉嫌参与一场阴谋,为了保住性命他选择成为一名修士,日后他于米海尔的继任者米海尔五世统治时期,被选任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于1040年保加利亚人的起义期间,太监约翰在安纳托利亚和君士坦丁堡逮捕了多名策划阴谋的叛乱者,这些人希望利用这场动乱乘机举事,但约翰却未能抓获阿普罗斯的将军,此人不仅加入叛乱且试图占领塞萨洛尼基[17][18]。
外交和军事
于军事方面,米海尔在其统治初期面临的局势相当糟糕。阿拉伯人将米拉洗劫一空,塞尔维亚人撼动了拜占庭的权威,佩切涅格人则几乎能任意入侵到塞萨洛尼基的城门口。所幸帝国的局势很快便稳定下来,在东部边境,阿拉伯海盗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拜占庭军队还攻占了凡湖东岸的穆斯林要塞穆拉迪耶,而埃德萨在遭受长期的围攻后守军终于得以松了口气,该城最终于公元1037年割让给拜占庭帝国[19][20]。
在帝国西线,米海尔和太监约翰命令乔治·马尼亚克将军把阿拉伯人驱逐出西西里岛。公元1038年,马尼亚克的舰队在意大利南方登陆,并迅速占领墨西拿。接著,他击溃了分散的阿拉伯军队,并攻占该岛西部和南部的城镇。到了1040年,马尼亚克发动猛烈的攻势拿下锡拉库萨。此时拜占庭人已几乎成功将阿拉伯人赶出西西里岛,但马尼亚克随后与伦巴第人盟军闹翻,而他麾下的诺曼雇佣军则对他们得到的报酬感到不满,他们背弃了原本跟从的这名拜占庭将军,在意大利当地发起叛乱,导致巴里得而复失。当马尼亚克正准备要对他们发动反击时,太监约翰却因为怀疑马尼亚克阴谋反叛,而在此时将他召回朝中[17]。随著马尼亚克的离去,尽管巴里最终被拜占庭人夺回,但帝国对西西里的征服战争大体上以失败告终,对诺曼人的远征同样也是屡屡失败[21][22]。
于帝国北境,起初佩切涅格人的压力迫使塞尔维亚人寻求拜占庭帝国的保护并承认帝国的权威。但到了1040年,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再次起义。太监约翰对保加利亚课以沉重的货币税(而非像以前那样征收实物税)是这次起义爆发的部分原因。除此之外,叛军还期望能在彼得·德利扬的带领下,实现让保加利亚复国的目标,他们在占领贝尔格莱德后宣布德利扬为保加利亚的君主,随后迅速攻克斯科普里。而米海尔在这时下达把底拉西乌姆都督撤职的命令更让情况雪上加霜,该名都督不仅派兵抵抗德利扬,且此前早已指出德利扬有发动叛乱的企图,而都督麾下的军队大部分都是由保加利亚人所组成,这些保加利亚裔士兵同样也加入了起义,德利扬开始围攻塞萨洛尼基,底拉西乌姆不久后也失守,希腊军区的将军亦遭德利扬击败。而尼科波利斯军区的绝大多数人则因厌恶太监约翰的贪婪,同样起兵反抗米海尔四世的统治[21][23][14]。
在这个节骨眼上,米海尔的癫痫越发严重,恶化的病情使其半身不遂,他的身体更出现严重的水肿,最终导致双腿坏疽。因此当皇帝宣布准备御驾亲征保加利亚人时,他身旁的幕僚们皆相顾失色。公元1041年,在挪威人雇佣军的协助下,米海尔亲率四万大军向马其顿出发,随驾中包括后来成为挪威国王的哈拉尔三世。皇帝的大军在莫西诺波利斯完成集结并等待保加利亚军队到来。由于保加利亚人的内斗,使拜占庭人在军事上坐收渔翁之利。米海尔指挥大军向前推进,成功收复了塞萨洛尼基,随后皇帝率领拜占庭军队击败保加利亚人,并俘获其首领德利扬。挟著胜利的馀威,米海尔气势汹汹地调遣军队深入保加利亚腹地,此时保加利亚残存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由曼努埃尔·伊瓦茨(Manuel Ivats)所指挥,他们驻守在普里莱普一处戒备森严的营地里。拜占庭大军最终冲入营地,并追击四散奔逃的保加利亚人,伊瓦茨亦被拜占庭人生俘。战役的严酷使米海尔四世濒临死亡,但他仍得以率军凯旋返回君士坦丁堡[24][15]。
最后的疾病与去世
尽管米海尔四世赢得了胜利,但众人内心都清楚他残破的身躯正在迈入死亡。米海尔造访塞萨洛尼基的德米特里圣所并建造或重建了教堂,冀望能寻求上帝的帮助。1039年,米海尔给帝国的每一位僧侣和祭司,以及所有选择让他担任子女教父的双亲都赠送了礼物。这时太监约翰急于巩固自己的权力,强迫佐伊女皇收养他和米海尔的外甥为养子,此人是他们姐姐的儿子,同样也名叫米海尔。在皇帝临死前其妻佐伊女皇恳求与他见上最后一面,但却被米海尔四世拒绝,公元1041年12月10日,米海尔四世在接受圣秩圣事后驾崩,他的外甥随即登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新皇帝米海尔五世 [26][27][21]。
参见
注释
- ^ 1.0 1.1 1.2 Kazhdan, pg. 1365
- ^ Norwich, pg. 283
- ^ Finlay, pg. 477
- ^ Treadgold, pg. 584
- ^ Ostrogorski, pg. 285
- ^ 6.0 6.1 6.2 6.3 Garland, Zoë Porphyrogenita
- ^ Norwich, pg. 275–76
- ^ 8.0 8.1 Kazhdan, pg. 2228
- ^ 9.0 9.1 9.2 Norwich, pg. 278
- ^ Norwich, pg. 279
- ^ 11.0 11.1 Treadgold, pg. 586
- ^ Finlay, pg. 478
- ^ Finlay, pg. 480
- ^ 14.0 14.1 Norwich, pg. 287
- ^ 15.0 15.1 Treadgold, pg. 587
- ^ Finlay, pg. 481–82, 485
- ^ 17.0 17.1 Treadgold, pg. 588
- ^ Finlay, pg. 485
- ^ Treadgold, pg. 586–87
- ^ Finlay, pg. 486
- ^ 21.0 21.1 21.2 Treadgold, pg. 587–89
- ^ Norwich, pg. 285–86
- ^ Finlay, pg. 490–91
- ^ Norwich, pg. 286, 289
- ^ Tsamakda, Vasiliki. The illustrated chronicle of Ioannes Skylitzes in Madrid. Leiden: Alexandros. 2002: 243. ISBN 90-806476-2-4. OCLC 51900961.
- ^ Norwich, pg. 289, 292
- ^ Kazhdan, pg. 1365, 2228
参考文献
主要
- Michael Psellus, Chronographia.
- Thurn, Hans (编). Ioannis Scylitzae Synopsis historiarum.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 1973 [3 June 2018]. ISBN 978-3-11-002285-8. OCLC 1030919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次要
- George, Finlay.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from 716–1057. Edinburgh: William Blackwood & Sons. 1853 [3 June 2018]. OCLC 906577940.
- Garland, Lynda, "Zoë Porphyrogenita (wife of Romanus III, Constantine IX, and Michael IV)", De Imperatoribus Roman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6)
- Kazhdan, Alexander (编).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19-504652-6.
- Norwich, John Julius. Byzantium: The Apogee II. London: Penguin. 1993. ISBN 978-0-14-011448-5.
- Ostrogorsky, Geor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由Hussey, Joan翻译.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7. OCLC 2221721.
- Treadgold, Warren.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8047-2630-6.
米海尔四世 出生于:约1010年逝世于:1041年12月10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罗曼努斯三世与佐伊 |
拜占庭帝国皇帝 1034年-1041年 与佐伊同时在任 |
继任者: 米海尔五世与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