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甲虫

鞘翅目,叶甲科的一种昆虫

科罗拉多金花虫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又名科罗拉多金花虫(科罗拉多)马铃薯叶甲蔬菜花斑虫,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害虫。它们长约1厘米,呈鲜黄或橙色,每个翅鞘上有5行褐色斑纹,很易与伪马铃薯甲虫混淆。它们最先是由Thomas Say于1824年根据在洛矶山脉搜集到的标本所描述。其起源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在其北美洲原产地的科罗拉多州墨西哥[2]

科罗拉多金花虫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金花虫科 Chrysomelidae
属: 瘦跗叶甲属 Leptinotarsa
种:
科罗拉多金花虫 L. decemlineata
二名法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1824[1]
科罗拉多金花虫的分布地

生命周期

 
科罗拉多金花虫幼虫,属于第三幼虫阶段。

雌性科罗拉多金花虫是非常有效率的,一次可以产多达800颗卵。卵呈黄色至橙色,长约1.5毫米。它们会将卵产在叶子底部。它们所有的生长阶段都会视乎温度而定。经过4-15日,卵会孵化出红褐色的幼虫,幼虫是驼背的,每边有两行深褐色的斑点。幼虫吃叶子,共分4个成长阶段。第一幼虫阶段时长约1.5毫米,到了第四阶段则长8毫米。第一至第三幼虫阶段历时约2-3日,第四阶段则要4-7日。第四阶段后的几日,幼虫就会进入不吃不喝的预蛹期,活动力下降及颜色变得较浅。预蛹会掉落到地上及钻入土壤中几吋深,并会成蛹。成虫于几星期后就会破蛹而出。它们会回到原有植物繁殖及觅食。在一些地方,同一季节内可以有3代以上的金花虫。

害虫

科罗拉多金花虫是马铃薯害虫,也会对蕃茄造成严重破坏。成虫及幼虫叶子上觅食,可以完全消除农作物。杀虫剂是主要控制的方法。不过,由于它们具有对多种毒素的抵抗性,且能急速发展抵抗能力,故很多化合物都未能成功消除它们。

科罗拉多金花虫强劲的生殖力令它们可以抵受天敌所造成的压力。不过其天敌仍可以将它们的数量压制在破坏经济水平以下。白僵菌是一种可以令多种昆虫致病的真菌,当中包括科罗拉多金花虫。白僵菌故此广泛用来控制科罗拉多金花虫,甚至混和在平常的杀虫剂中。

散播

于1877年,科罗拉多金花虫到达了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们被引进到波尔多,并散布到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们的数量急速增长及向东扩散,现时已分布在欧洲大部份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党政权及苏联多个附庸国以科罗拉多金花虫来宣传,声称它们是由美国所投放的。1950年科罗拉多金花虫肆虐德国的马铃薯种植业,美国也被指为元凶。在英国爱尔兰巴利阿里群岛塞浦路斯马尔他瑞典芬兰南部都有控制科罗拉多金花虫。

文化

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国内外亲俄人士均广泛使用乔治丝带作为支持俄罗斯的象征,而该丝带橙黑相间的颜色与此虫相同;加上乌克兰作为马铃薯种植大国亦曾深受此虫祸害,不少农民均对其深恶痛绝,故有亲乌、亲欧人士开始以“金花虫”蔑称讽刺亲俄人士。

参见

参考

  1. ^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ITIS. 
  2. ^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7). Featured creatures: Leptinotarsa spp..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