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科举制度

琉球科举制度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参照中国科举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1][2]

琉球科举制度
琉球汉字
琉球国字头コー
拉丁化

历史

早期琉球并无官方的教育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考试选拔制度。各大士族都在自己的府邸里设有私人教学机构,但不收家族以外的学生。1718年,程顺则奉命在至圣庙中创立琉球历史上第一个公共教育机构——明伦堂,为琉球的儒学教育奠定了基础。[3]

琉球也定期向中国派遣官生(留学生),每次定额四名。不过由于当时琉球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往往四个名额都被久米村出身的人物所占据。[3]

为了提高琉球人的教育水平,尚温王于1798年(清朝嘉庆3年、日本宽政10年)接受国师蔡世昌的建议,在王府之北建立国学。国学中设讲解师一员,按司奉行亲方奉行各一位,附设中取笔者各二名。又建乡学三所,设讲解师一员,又设奉行、中取等职以管理学务。国中士族子弟由乡学选入国学。尚温王作《国学训饬士子谕》,说明琉球学习中华文化,开设科举(称为“科”)以选拔人才。不过琉球的科举形式远比中国简略,分为初科(冲绳语:しょこう)、再科(冲绳语:さいこう)两级,也不见有进士状元等称谓记载,只是成绩优异者可保举做官。官生的四个名额也由国学中最优秀的人才中选出,其中对久米村人的名额被限制为两名。[3]

直到1879年日本侵入琉球,琉球国灭亡为止,国学科举不断。[4]

参考

  1. ^ 陈兴德:科举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2. ^ 科举:古代中国主流话语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3. ^ 3.0 3.1 3.2 高津孝/陈正宏. 琉球最高级文化的根底在中国. 文汇报. 2013-09-09 [2014-03-08]. [永久失效链接]
  4. ^ 中山世谱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