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导演)
王兵(1967年11月17日—), 陕西人,中国独立电影工作者,他执导的作品多为纪录片,以低预算方式拍摄写实的影片[1],以超过九小时的《铁西区》最为著名。
王兵 | |||||||||||
---|---|---|---|---|---|---|---|---|---|---|---|
导演 | |||||||||||
英文名 | Bing Wang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出生 | |||||||||||
居住地 | 中国北京 | ||||||||||
职业 | 导演、摄影、编剧 | ||||||||||
教育程度 |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 |||||||||||
|
生平
王兵出身自陕西,1995年毕业自鲁迅美术学院摄影学系,1999年起开始拍摄一个沈阳历史悠久的工厂,直至2002年完成超过九小时的纪录片《铁西区》,接连获得里斯本国际纪录片、南特影展纪录片单元、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与马赛纪录片影展的首奖,2004年被法国电影杂志《电影笔记》选为年度十大并列第2名。[2]
2007年,他再度以《和凤鸣》拿下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首奖。
2010年,他执导的第一部剧情片《夹边沟》获选为第67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3]
2023年,纪录片《青春(春)》入选第76届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和获得第6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2024年,纪录片《青春(苦)》、《青春(归)》分别入选第77届卢卡诺影展国际竞赛单元、第81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
作品
电影
导演和编剧
年份 | 电影 | 片长 | 备注 |
---|---|---|---|
2003 | 《铁西区》 | 551分钟 | 墨西哥城国际现代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马赛纪录片影展最佳纪录片 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罗伯与法兰西斯·佛莱厄提奖 南特影展最佳纪录片 |
2007 | 《和凤鸣》 | 184分钟 | (第60届坎城影展特别展映单元) 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罗伯与法兰西斯·佛莱厄提奖 |
《暴力工厂》 | 17分钟 | ||
2008 | 《采油日记/原油》 | 840分钟 | |
《煤炭,钱》 | 53分钟 | ||
2009 | 《无名者》 | 92分钟 | |
2010 | 《夹边沟》 | 109分钟 | (第67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 |
2012 | 《三姊妹》 | 153分钟 | (第69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 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 南特影展金热气球奖 |
2013 | 《疯爱》 | 228分钟 | (第70届威尼斯影展非竞赛单元) 南特影展银热气球奖 |
2014 | 《父与子》 | 97分钟 | |
2016 | 《德昂》 | 148分钟 | (第66届柏林影展论坛单元) |
《苦钱》 | 152分钟 | (第73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 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 |
2017 | 《15小时》 | 900分钟 | |
《方绣英》 | 86分钟 | (第70届卢卡诺影展国际竞赛单元) 卢卡诺影展金豹奖 | |
2018 | 《死灵魂》 | 495分钟 | (第71届坎城影展特别展映单元) 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罗伯与法兰西斯·佛莱厄提奖 |
2023 | 《青春(春)》 | 212分钟 | (第76届坎城影展正式竞赛单元) 第6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
《黑衣人》 | 60分钟 | (第76届坎城影展特别展映单元) | |
2024 | 《青春(苦)》 | 227分钟 | (第77届卢卡诺影展国际竞赛单元) 卢卡诺影展特别提及 卢卡诺影展费比西奖 卢卡诺影展青年评审团奖 卢卡诺影展环境生活品质奖 |
《青春(归)》 | 152分钟 | (第81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单元) |
编剧
- 2007年《世界的状态》
- 2009年《天安门》
- 2012年《南泥湾》
摄影
- 1997年《校园先锋》
- 1999年《变形记》
参考资料
- ^ Koehler, Robert. Fengming: A Chinese Memoir- Cannes Film Festival Review. Variety. 2007-05-20 [2007-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 ^ 2013年台北電影節導演專題-王兵/鐵西區. [2015-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3).
- ^ Obsessed With Film, Venice 2010 Review: THE DITCH; the “film a sorpresa” that couldn’t live up to last year’s Herzo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ptember 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