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
状元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状元、另外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状元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狀元 | ||||||||
简化字 | 状元 | ||||||||
| |||||||||
越南语名称 | |||||||||
国语字 | Trạng nguyên | ||||||||
喃字 | 狀元 | ||||||||
朝鲜语名称 | |||||||||
谚文 | 장원 | ||||||||
汉字 | 狀元、壯元 | ||||||||
|
中国乃至东亚科举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是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1]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则是越南阮朝于1919年举行、东亚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之进士第一名阮丰贻。[2]
状元这名称跟榜眼、探花一样世称“三鼎甲”,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的称呼。在公家正式发布的“金榜”之上,只会称状元为“一甲第一名”。榜眼则“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而越南在陈朝之前一甲第一名还没有确立“状元”名号,没有固定称呼,今天越南人称为“首科”,意为第一名。
中国的状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1300年来共计状元504人(若包括辽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张献忠)1人、太平天国14人,共计552人)。中国现存最早的状元卷真迹《明朝赵秉忠殿试状元卷》。已知较早的状元答题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壬申科状元贾棱的诗赋,该科试题为一赋(《明水赋——以“玄化无宰,至精感通”为韵》)一诗(《御沟新柳诗》),贾棱的诗、赋各见《全唐诗》和《全唐文》。
中国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很多都是进士出身,饱读诗书,但是未必是状元。理论上,状元应是在殿试中考对策表现最出色的,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宋代以后,定殿试名次的权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谁是状元,却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内容作准则。历史上经常有因为考生的外貌、本名、籍贯等等因素改变金榜的排名。清朝皇帝更习惯以试卷的书法优劣定出高下,对策的内容反而成为了其次。(参看以名取人)
受到传奇与小说的影响,民间通常认为只要考上了状元,就会迎娶公主成为驸马,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既是状元又是驸马的只有一人,就是唐朝会昌二年的状元郑颢。
中国历代状元、普通进士统计表
朝代 | 开科次数 | 状元、普通进士人数 | 备注 |
---|---|---|---|
隋朝 | 7 (进士) |
隋代国祚短暂,推行科举考试取得进士资格之制度,此为可稽文字资料的隋朝进士 | |
唐朝 | 263 | 164 | 唐开科次数一说270 |
五代十国 | 47 | 31 | |
宋朝 | 118 | 118 | 据朱希召的《宋历科状元录》。计北宋69人,南宋49人。 |
辽朝 | 56 | 56 | |
西夏 | 不详 | 1 | |
金朝 | 38(约) | 60 | |
元朝 | 17 | 33 | 1238年戊戌选试,状元1人,1315年开始,按汉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分列左、右榜,故每科取2名状元 |
明朝 | 90 | 90 | 不含崇祯十三年庚辰科恩赐史惇榜 |
大西国 | 1 | 1 | |
清朝 | 112 | 114 | |
太平天国 | 15(约) | 15 | |
合计 | 757 | 690 |
轶闻
- 清咸丰六年,翁同龢与孙毓汶两人最有希望作状元。传说两家本来友好,孙毓汶父孙瑞珍在殿试前一晚宴请翁同龢,之后留翁住宿一宵。翁睡觉时门外竟然炮竹大作,持续至天亮。翌日殿试,翁同龢全靠人参提神,最后仍然取得状元,孙毓汶只得第二名榜眼。
状元驸马
中国唯一的状元驸马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唐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荐举状元郑颢,使他成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虽然成为中国历史的唯一,郑颢却以此[4]深恨白敏中,欲除之而后快。
父子状元
父子状元是指父子同为状元。中国科举考试中,状元不多,父子状元更罕见。宋代的梁灏和梁固父子为最知名的父子状元。因明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和《三字经》中“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而使梁氏父子广为人知,但是,《宋史·梁颢传》和《续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梁灏考中状元时年仅22岁,《不伏老》和《三字经》有误。
而实际上,除了梁灏和梁固父子外,父子状元还有[5]:
- 唐代的归仁泽(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和归黯(昭宗景福元年,892年)。
- 宋代的张去华(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和张师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 宋代的安德裕(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和安守亮(开宝五年,972年)。
- 宋代的许将(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和许安世(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以名取人
-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科举系统最后一次考试),原定第一名是朱汝珍,因慈禧对与珍妃相同的“珍”字不悦,而当时又适逢旱灾,“春霖”、“肃宁”都有好意头,于是改以直隶肃宁人刘春霖为状元,朱汝珍只得榜眼。
九度壮元公
在朝鲜,状元写作“壮元”,意义和中国科举制度有所变化,壮元可以是朝鲜所有级别考试的第一名,如朝鲜王朝儒学家李珥曾先后于汉城试、别试、生员覆试、明经试、监试初试、监试覆试、文科解试、文科覆试、文科殿试九次考取第一,被称为“九度壮元公”[9]。
相关统计
清朝状元
有清一代,状元人数为114人,官衔品级达到三品以上的比例为47.4%,三品到六品则是52.6%。
官职 | 人数 | 比例 |
---|---|---|
大学士 | 11人 | 9.7% |
协办大学士 | 3人 | 2.6% |
六部尚书 左都御史 |
11人 | 9.7% |
六部侍郎 | 16人 | 14% |
另外,陈夔龙在其所著《梦蕉亭杂记》里有“状元多出于江浙”一文提到——
顺治丙戌会试,为开国第一科,选山东聊城傅君以渐为状元。由丙戌截至光绪甲辰废科举之日止,计共得会试一百十三科(乡试同),状元共一百十三人:内蒙古一人,顺天一人,直隶三人,山东六人,河南一人,江苏五十人,浙江二十人,安徽九人,江西三人,福建三人,陕西一人,湖北三人,湖南二人,四川一人,广东三人,广西四人,贵州二人。馀东三省、山西、甘肃、云南均无人。江苏一省几得半数。苏州一府计廿三人,几得一半之半。苏、浙文风相埒,衡以浙江一省所得之数,尚不及苏州一府。其他各省或不及十人,或五六人,或一二人,...
现代用法
如今,中国大陆会称在高等学校招考中,在所在的省份取得文科或理科第一的学生为高考状元。香港亦有称中学会考九科优等或十科优等者为“九优状元”或“十优状元”。在台湾也会称公务员高等考试、普通考试或是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学科能力测验、四技二专统一入学测验、国中会考等测验之榜首为状元。
参见
注解
- ^ 孙伏伽是明人徐应秋《玉芝堂谈荟》、清人徐松《登科记考》等书记载的唐代高祖武德年间的进士科状元,也是现今绝大多数科举、状元类书籍记载为唐代的第一位状元。因为始创科举制度的隋代没有留下状元的资料,故而孙伏伽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举状元……颜康成,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载于科份不详的进士名单中,然山东地方志资料中,颜康成被明确记载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进士科状元,如果地方志资料得到确认,颜康成将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唐代状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五《选举一》记载:“颜康成:曲阜人,状元,学士。”见《唐前期进士科状元考辨》许友根,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2004年8月。
- ^ 《国朝科榜录·启定四年己未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北里志·序》载:“诸妓皆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谐,如不惜所费,舟车水陆备矣。”
- ^ 宣宗嘱念万寿公主,盖武皇世有保护之功也。驸马郑尚书(颢)弟𫖮尝有疾,上使讯之。使回,上问公主视疾否,曰:“无。”“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戏场。”上大怒,且叹曰:“我怪士大夫不欲与我为亲,良有以也。”命召公主至。公主走辇至,则立于阶下,不视久之。主大惧,涕泣辞谢。上责曰:“岂有小郎病乃亲看他处乎?”立遣归宅。(《幽闲鼓吹》)
- ^ 唐群:《历史上的状元进士之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07)
- ^ 丁显 -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 ^ 宇琦. 受用一生的14堂实用风水课. [2017-09-01].
明朝永乐二十二年状元本来皇孙曰恭,榜眼皇邢宽但是到了发榜的时候,邢宽却成了状元,孙曰恭竞成了第三名,原因是永乐皇帝认为孙曰恭的名字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暴"字
- ^ 梁溪坐观老人. 清代野記. [2017-09-01].
武进王颂平大令国均,戊辰进士,书法甚佳,殿试已列入前十本进呈矣,及胪唱,太后闻之曰:“好难听。”盖“王国均”之音与“亡国君”同也,遂抑置三甲
- ^ 张晓波《朝鲜王朝科举中的“进士”与“壮元”》
参考资料
- 《宋历科状元录》
- 《中国状元大典》,毛佩琦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ISBN 7-222-025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