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茸
火焰茸 (学名 Trichoderma cornu-damae,旧分类为 Podostroma cornu-damae),又称“鹿角肉座壳菌”,在中国亦称“丛生肉棒菌”。为肉座菌目肉座菌科木霉菌属的腐生性子囊菌真菌,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蕈。
火焰茸 | |
---|---|
科学分类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门: |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
纲: |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
目: |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
科: | 肉座菌科 Hypocreaceae |
属: | 木霉菌属 Trichoderma |
种: | 火焰茸 T. cornu-damae
|
二名法 | |
Trichoderma cornu-damae (Pat.) Z.X. Zhu & W.Y. Zhuang (2014)
|
火焰茸 | |
---|---|
真菌形态特征 | |
平滑的子实层 | |
无明显蕈伞 | |
子实层连接方式无规律或无适当分类 | |
无蕈柄 | |
孢印黄色或褐色 | |
异养腐生真菌 | |
致命 |
特征
在日本、中国、澳洲、爪哇都有发现,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也有发现亚种。梅雨季节开始到夏季秋季之间,在山毛榉林地内单生至群生。子实体红色、内部白色,外型像是棒状、手指状、火焰放射状,因而以“火焰”称之。外表看起来像是辣椒,成熟时会散播黄褐色的孢子粉。 由于一般人对于其颜色与外型具有警戒,不会特地摘取食用;但有多起中毒案例是将其误认为可食用的红珊瑚菌 (Clavulinopsis miyabeana)、冬虫夏草而引起。红珊瑚菌为细棒状、肉质柔软无味;火焰茸为肉质坚硬、内部白色、味苦。
日本近年在北陆地区、关西地区郊山大量出现;推测是因灾害长小蠹 (Platypus quercivorus) 繁殖数量大增使树木大量枯萎,因而产生适合火焰茸生长的环境。
毒性
毒性成份为新月毒素类的霉菌毒,主要是芝麻霉菌毒素H (Satratoxin H),对动物、植物都会造成极大损害。类似的物质还曾被用来制造化学武器。
日本在文政年间 (1818年 - 1829年) 出版的植物图鉴“本草图鉴”就有“毒性强勿摘取”的记载。到 1990 年代,发生数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件,才确定其为强毒性毒蕈,仅仅 3g 就可能致命。在日本有六个中毒案例报告,十人中有两人死亡。
中毒症状
食用后约十分钟就会出现中毒反应:一开始是消化系统的腹痛、呕吐、下痢等症状,然后是目眩、手脚麻痹、呼吸困难、语言障碍、白血球与红血球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全身皮肤糜烂、肝、肾脏及呼吸器官衰竭等许多复合症状,死亡几率极高。存活下来的患者亦会出现小脑萎缩、皮肤组织及毛发脱落、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坊间对其毒性之强而产生恐惧,甚至有“摸了就会导致皮肤溃烂”的谣传,实际上并没有因触碰外皮而导致伤害的案例出现过;火焰茸的危险性在于其汁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会导致患部溃烂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