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氏东方蜡蝉
渡边氏东方蜡蝉(学名:Pyrops watanabei),旧称长吻白蜡虫、渡边氏长吻白蜡虫[2]或渡边氏长吻白蜡蝉[3],又称提灯虫或灯笼虫(包括其他提灯虫属 Fulgora之下的昆虫,许多头部前端有突出的蜡蝉均使用此俗名),为蜡蝉科东方蜡蝉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台湾、海南岛与中国大陆,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000公尺以下的山区。
渡边氏东方蜡蝉 | |
---|---|
NE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半翅目 Hemiptera |
亚目: | 颈喙亚目 Auchenorrhyncha |
科: | 蜡蝉科 Fulgoridae |
属: | 东方蜡蝉属 Pyrops |
种: | 渡边氏东方蜡蝉 P. watanabei
|
二名法 | |
Pyrops watanabei | |
异名 | |
|
分类地位与学名
根据农委会台湾节肢动物类保育名单所称,渡边氏东方蜡蝉学名为 Fulgora watanabei,分类上属于半翅目[注 1]蜡蝉科蜡蝉亚科(Fulgorinae)提灯虫族(Laternarini)。种名则是松村松年为了纪念亡于北埔事件的渡边龟作之采集贡献,在其采集之动物为命名时特别冠上其姓[4]。
另外国际上半翅目与蜡蝉科的分类仍然相当的混乱,原本已使用 Pyrops 取代 Fulgora,新的学名为 Pyrops watanabei,但由于仍然有争议,故行政院农委会仍然使用旧名[5]。
辨识特征
成虫
渡边氏东方蜡蝉成虫头部相当长,末端呈球状,密布许多白色斑点[6],此凸出之球状物和两复眼略呈等腰三角形。翅面上有黑及褐色斑点,腹部背面稍呈白色[7]。本种为大型半翅目,体长约 4.5 至 8 公分[8],前翅为黄绿色,翅面上有黑色及褐色斑点,腹部末端略呈白色,全身覆有白色蜡粉,故名为“白蜡虫”[4]。
若虫
若虫外型与成虫差异极大。刚孵化的若虫身体颜色非常浅;过一阵子后,若虫的体色会渐渐转为黄褐色,且长出(头部)突出物;较老熟的若虫体色呈深褐色或灰褐色,体色与外型都与树干相似[2][6]。
卵
渡边氏东方蜡蝉的卵产在植物树皮上,卵呈长椭圆形,并覆盖著一层具保护作用的白色蜡质[2]。
生活史与生态习性
渡边氏东方蜡蝉于夏季至秋季时常出现于中低海拔的山区,成虫通常栖习于乌桕或白臼的枝干上,善跳,以树汁为食,有翅却极少飞行,遇到危险时会绕圈圈、跳开(如果在树干上会绕到后方躲藏或越爬越高)或振翅威吓;若虫活动力较旺盛且很敏感,遇惊扰时会躲(或跳)至别的地方,食物是植物汁液,选择却比成虫多样(成虫只吸食乌桕与白臼的树汁,也是成虫多在这两种树上活动的原因)[6],老熟的若虫由于外型和体色与树皮相似,因此常出现于树干上,不易发现[2](龄期较小的黄褐色若虫反而会远离乌桕[6]);至于如何过冬、或是繁殖季节、生活史与季节消长仍不明,则有待观查与研究[4][7][9]。
渡边氏东方蜡蝉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 1000 公尺以下之山区[4][7],也有零星分布记载于宜兰乌石鼻保护区[10]与观音海岸自然保护区[11],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9][12],屏东白宾山[13]。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献记载,此种也分布于海南岛(尖峰岭)、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14]。
本种分布十分狭窄,且常成群生活,所以十分容易被成群捕获。虽然没有沉重的商业捕捉压力,但人为采集仍可能导致族群走向灭绝,此外,因中低海拔森林的破坏,也是使渡边氏东方蜡蝉族群减少原因之一。另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资料指出,栖地破坏是目前面临危机。由于栖习地面临开发压力危机,与人为栖地破坏[4]。
生态保育
渡边氏东方蜡蝉曾被公告为保育类动物[8][15],后来经过立法保育后,数量逐渐回升,终于在 2009 年除名[2][16]。
注解
参考资料
- ^ 渡边氏东方蜡蝉 Pyrops watanabei (Matsumura, 1913).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黄仕杰. 昆蟲臉書. 天下文化. 2012. ISBN 978-986-216-886-8.
- ^ 潘建宏 & 廖智安. 台灣昆蟲記. 天下文化. 2007. ISBN 986-4178-41-5.
- ^ 4.0 4.1 4.2 4.3 4.4 石正人. 台灣昆蟲博覽會特展專輯.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01. ISBN 957-02-9924-X.
- ^ 陈玮晨 & 黄基森. 渡邊氏東方蠟蟬棲地分布初步調查研究. 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 6.0 6.1 6.2 6.3 杨维晟. 賞蟲365天:春夏篇. 天下文化. 2011. ISBN 978-986-216-844-8.
- ^ 7.0 7.1 7.2 杨平世. 臺灣昆蟲保育研究之發展及瀕危、珍稀保育類昆蟲簡介. 动物园学报. 1998, 10: 57–78.
- ^ 8.0 8.1 郑锡奇等人著. 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4. ISBN 957-01-7043-3.
- ^ 9.0 9.1 杨懿如. 太鲁阁国家公园苏花公路沿线 动物资源调查暨解说文稿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2.
- ^ 杨平世, 李春霖. 烏石鼻海岸自然保護區昆蟲調查及其生態解說之研究. 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保育研究系列. 1994, 83–12.
- ^ 杨平世, 李春霖. 觀音海岸自然保護區昆蟲相調查及解說之研究. 台湾省农林厅林务局保育研究系列. 1996, 85–06.
- ^ 花莲县野鸟学会. 悠游山海间的动人风采、太鲁阁国家公园苏花公路沿线动物资源.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2.
- ^ 吴静婷. 屏東縣白賓山生態資源之初探. 屏中学报. 2003, 11: 193–200.
- ^ 黄复生. 海南森林昆蟲. 科学出版社. 2002. ISBN 9787030101891.
- ^ 行政院农委会. 野生动物保育法规汇编. 行政院农委会. 1989.
- ^ 冯双, 翁嘉骏, 陈怡如. 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0. ISBN 978-986-0211-64-1.
- 吴永华(1996)被遗忘的日籍台湾动物学者。台中:晨星。pp 324。
- 张永仁(2001)昆虫图鉴2。台北:远流出版社。
- 陈朝龙(1991)山坡地生态土地利用适宜性规划—以汐止市为例 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陈玮晨、黄基森(2005)。渡边氏东方腊蝉栖地分布初步调查研究 2005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 陈玮晨(2006)。大台北地区渡边氏东方腊蝉保育生物学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刘棠瑞(1960)台湾木本植物图志(上卷)。国立台湾大学农学院。
- 罗淑英(1996)阳明山国家公园昆虫资源调查-大型昆虫篇。内政部营建署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