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德语:Romantik;法语:Romantisme;英语:Romanticism)是一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始于18世纪末欧洲,盛于1800至1850年间。浪漫主义注重情感、个人主义[1],提倡自然天性,对科学和工业持怀疑态度,带有赞颂过去、憧憬中世纪、摒弃古典主义的色彩[2]。对第一次工业革命[3][4]、启蒙时代社会政治规范和科学理性[5]的反思催生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最大,在史学史[6]、教育[7]、国际象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8]。浪漫主义在政治方面有重要但复杂的意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民族主义均受到浪漫主义思想家影响[9]。
浪漫主义强调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重新开始注重不安、惊恐、敬畏等情绪,特别是人在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崇高时的情绪[10][11]。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相对,浪漫主义试图复兴中世纪主义[12]和中世纪被认为所具有的艺术和叙事元素,以逃避人口增长、早期城市蔓延和工业主义。
虽然是注重直觉和情感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为浪漫主义拉开了序幕[13][14],但由于早期的浪漫主义思想家多是文化革命家,注重理性的法国大革命中的种种事件和意识形态仍对早期的浪漫主义有一定影响[15]。浪漫主义重视“英雄主义”个人和艺术家,并认为他们的成就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浪漫主义还提倡发扬个人的想象力,并以此摆脱艺术中的古典主义元素。浪漫主义在表现自身时带有强烈的历史及自然必然性色彩(时代精神)。19世纪后半叶,新出现的现实主义成为了浪漫主义的极端对立面[16],受到该时期包括社会变化、政治变化在内多个历史进程影响,浪漫主义逐渐衰退[17]。
定义
词源
“浪漫”一词来自“Romantic”,而“Romantic”和“Romance”的字根是罗马(Roman、Roma),其原义实际上是指“罗马或操罗曼语系民族式的”,后来其定义被狭义化为“罗马或操罗曼语系民族式的激情”、一种对梦想的不断追求和实现的情怀。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批评家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和卡尔·威廉·施勒格尔,在1790年代开始谈论“浪漫诗歌”(romantische Poesie),并在精神方面而不仅仅是时间上将其与“古典”相比较。1800年,施勒格尔在《关于诗歌的对话》(Gespräch über die Poesie)中写道:“我在老一辈的现代人中寻找,在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意大利诗歌中寻找,在那个骑士精神、爱情和寓言的时代寻找,并最终发现了浪漫主义——无论是这个词本身还是其指代的现象,都来源自他们。”[18][19]
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更多追溯到热尔梅娜·德·斯塔尔在她1813年《关于德国》一书中的用法[20]。1815年,华兹华斯在诗歌序言中使用了“浪漫的竖琴”和“古典的里拉”两个短语做对比[20],但在1820年, 拜伦勋爵仍然可以略带虚伪地写道:“我意识到,德国和意大利对他们所谓的‘古典’和‘浪漫’有着很大的争论,这些术语在英国还没有流行开来——至少在我四、五年前离开英国时如此。”[21]直到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这个词的内涵才确定下来。1824年,法兰西学术院发布了一项法令,谴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这项法令被认为是完全无效的法令[22]。
浪漫主义于20世纪初经由西方和日本传入中国[23]。
“浪漫”是一个和制汉语。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是第一个翻译“浪漫”一词的人。在华语地区,“Romantic”最早被翻译成“罗曼蒂克”,后来改为“浪漫”之后由于无法再追查其字源,其原义就被严重扭曲了。
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其将艺术家情感的自由表达放在首位。德国画家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称:“艺术家的感觉是其法律”[24][25]。对威廉·华兹华斯来说,诗应以“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开始,然后诗人思考“恬静中会想起的事情”[26],唤起一种新的相关情感,最后诗人将一切塑入艺术[27]。音乐学者科比(Frank Eugene Kirby)认为,以“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灵感、狂热”等特性为基础的艺术,就被称为浪漫主义[28]。
为了表达这些情感,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被期望全部来自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尽可能少地受规定作品应包含哪些内容的“人为”规则的干扰。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和其他一些艺术家相信,至少对某一些天才艺术家来说,若无外界干涉,想象力会无意识地通过艺术灵感遵循自然律[29]。除了规则外,其他作品在这一时期也被认为阻碍了作家的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因此独创性便成为了创作之基。天才,或是说能够从虚无中创造出艺作品的艺术家,是浪漫主义的核心,而改编作品被视为最严重的罪过[30][31][32]。这种观念常被称作“浪漫独创性”[33]。
对浪漫主义而言,自然的重要性并非必不可少,但因其过于常见而已成为一种规范。这尤其体现在艺术家被大自然包围时的心境。与启蒙时代通常非常社会化的艺术相比,浪漫主义者对人类世界抱持不信任的态度,并倾向于相信与大自然的密切交流对心灵和道德都有好处。浪漫主义艺术家会尝试在作品中向观众讲述其见闻,因此,在文学中,“许多浪漫主义作者会让读者将作者和主人公联系起来”[34]。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像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包含时间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美国历史学家亚瑟·洛夫乔伊在他知名的《观念史》(1948)一文中便曾试图证明定义浪漫主义的困难性,一些学者将浪漫主义视为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文化运动,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则将它视为是传统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反扑,也有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另一个定义则来自夏尔·波德莱尔:“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著感觉而走。”
在各领域的流用
音乐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1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大量使用民间音乐,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歌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E·T·A·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
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
从1815年至1848年的这段期间被视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这段期间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萧邦(1849年去世)。白辽士与华格纳则在这时开始他们的创作生涯,年轻的李斯特和费利克斯·孟德尔颂也在这时崭露头角。在这段时期之后,随著萧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华格纳也暂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亚获得赞助人为止,而白辽士仍在坚持以激进的音乐路线对抗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风格。音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至此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其首要的影响阶段,而进入了更为广泛的浪漫音乐时期了。
文学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著迷。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麦佛森在1762年出版的诗集获得了国际性的名声,大为影响了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歌德和司各特。
最知名的浪漫主义文学早期作家之一是歌德,他在1774年发表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描述一名带有丰富感性和热烈情感的年轻作家的故事,引发了全欧洲成千上万青年的崇拜和模仿。当时德国仍然是由大量分离的州所组成,歌德的作品对德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崛起给了极大的助力。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早期作家还包括了路德维希·提克、诺瓦利斯。海德堡接著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许多诗人和作家如都在当地的文学圈里进行聚会交流。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通常注重于情感和想像,其他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经常出现的题材还包括了旅行、自然、以及古代的神话。晚期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则通常带有较为阴暗的风格、并且还带有一些歌德小说的成分。
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里则在后来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与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类似,他们两人共同撰写的《抒情歌谣集》一书企图抛弃奥古斯丁风格的诗词风格,改以较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来自民间传统的题材取代之。两位诗人的作品也与因为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所关系。威廉·布莱克则成为了在英国最强调浪漫感觉的诗人和画家,他还主张:“我必须要另外建构一套风格,否则便会被其他人的思想所奴役。”布莱克的作品也受到许多中世纪书籍的影响。威廉·特纳、约翰·康斯特勃都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画家,而拜伦、雪莱、玛丽·雪莱、济慈等人也被视为是浪漫主义在英国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汤玛斯·卡莱以及英国的前拉斐尔派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后期转型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的阶段。1865年出生的威廉·巴特勒·叶芝还将他的这个时代称为是“最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而在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浪漫主义的发展则没有像德国和英国那般明显,而且发展的也都较晚,多是在拿破仑之后才出现,夏多布里昂有时还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之父”。在法国,浪漫主义主要是出现于19世纪,尤其是体现在热里科和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绘画中,以及维克多·雨果所撰写的剧本、诗词、小说中(例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克伦威尔》等),代表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家大仲马的戏剧(如《安东尼》《亨利三世与他的宫廷》等)以及历史小说(如《基督山伯爵》,火枪手三部曲等)。以上两者都受到过夏多布里昂的影响。其后又有雨果的追随者泰奥菲尔·戈蒂耶所作《浪漫主义回忆》记载法国文艺界的浪漫主义运动历程。而作曲家埃克托·白辽士也相当重要。
在俄罗斯,亚历山大·普希金成为了浪漫主义理念的主要倡导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则试图研究并分析出藏在浪漫主义的背后,人们心理中对于社会和自我的不满,他也被拜伦所影响。诗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秋切夫也是浪漫主义运动在俄罗斯发展的重要人物,并且受到德国浪漫主义的强烈影响。
浪漫主义对许多中欧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起了极大作用,让他们感觉到缺乏自己民族国家的困境,尤其是在波兰。自从反叛运动被尼古拉一世以军队平息之后波兰就一直丧失了主权地位,而透过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所重新引进的古代神话的、传统、以及习俗,这些地区的人民开始得以将他们自己的文化从支配国的文化中独立出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革命以及武装的独立叛变都成为这个时期相当普遍的现象。亚当·密茨凯维奇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浪漫的将波兰描述为世界各国的救世主,就好像耶稣基督拯救了全人类一般。
在美国,哥德式浪漫主义最早在华盛顿·欧文的《沉睡谷传奇》 (1819)等小说中浮现,强调简单的英雄形象塑造,并且以强烈的背景将那些带有异国色彩的边疆人民描绘为“高贵的野蛮人”,这也与让-雅克·卢梭的哲学思想类似,欧文的散文和游记中也带有浪漫印象的成分。爱伦·坡小说中的惊悚风格和他的民谣诗歌在法国发挥的影响力还要高过在美国,而真正将浪漫主义小说风格发展成熟的美国作家,则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后来超验主义作家,例如亨利·戴维·梭罗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也都还保有一些来自浪漫主义的影响,包括浪漫现实主义的沃尔特·惠特曼也是。但到了1880年代,心理学上和社会上的现实主义开始与浪漫主义相竞争,美国作家所写出的诗歌一直都保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迪更生所写的诗以及赫尔曼·梅尔维尔所著的小说《白鲸记》是美国浪漫文学的代表、也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变革。如同其他地方(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的文学浪漫主义也带来了视觉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尤其常以未经开垦的地带如哈德逊河为描绘的题材。
民族主义
浪漫主义最为人所知的影响之一是它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成为了浪漫艺术和政治哲学的一个中心题材。从早期开始,浪漫主义就注重于国家语言和民俗的发展,强调地方的传统和习俗,直到后来重塑欧洲国家版图并且掀起了民族自决风潮,民族主义一直是浪漫主义的主要题材,也成为其扮演的主要角色、表达方式、和内涵。
早期的浪漫民族主义受到让-雅克·卢梭的强烈影响,以及德国的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在1784年主张地理因素形成了一个人的自然经济情况,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传统和社会。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的崛起后,民族主义的本质随之快速转变。拿破仑的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在刚开始时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类似运动,民族自决以及一个民族的统一意识被视为是法国得以在战役中击败其他各国的主要因素。然而在法兰西共和国转变为拿破仑的帝国后,拿破仑迅速被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所抛弃,并且成为他们对抗的目标。而在普鲁士,浪漫主义的发展被康德的学生费希特视为是一种对抗拿破仑的文化运动。德语中的Volkstum(民族)一词也是在这时产生,象征了对拿破仑侵略的对抗。
民族主义的思想也激发了对于民俗文化的收集,例如格林兄弟等人,将古老的史诗复兴为国家的文化传统,或者是形塑起新的史诗,例如《卡勒瓦拉》,替民族竖立起了古代的文化。而那些记载了古老幻想神话的文献,除非是与其他族群的故事重叠,都没有被浪漫民族主义者所排斥,反而是切好衬托了他们的理论,用这些神话证明人们最初的原始状态。举例而言,格林兄弟便排除了许多被他们认为类似法国作家夏尔·佩罗所收集的故事,因为他们认为那些故事不是真的德国故事;不过他们留下了《睡美人》的故事,因为他们认为故事中沉睡公主的身分真的是德国人。
参见
有时被与之相连的题材
有时被与之相对的题材
有关的运动
注意:其中有些运动(例如前拉斐尔派)并不接受更整体的浪漫主义运动。
参考资料
- 参照
- ^ 刘, 春芳. 浪漫主义——二元对立模式的情感延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 129–133 [2022-07-12]. ISSN 1000-5587. doi:10.13763/j.cnki.jhebnu.psse.2008.04.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 ^ Damrosch, Leopold. Adventur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英语文学之旅]. Orlando, Florida: Holt McDougal. 1985: 405–424. ISBN 0153350458 (英语).
- ^ 李, 方平. 工业革命对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长城. 2011, (4): 126–127 [2022-07-12]. ISSN 1003-7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 ^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13).
- ^ Casey, Christopher. "Grecian Grandeurs and the Rude Wasting of Old Time": Britain, the Elgin Marbles, and Post-Revolutionary Hellenism. Foundations. Volume III, Number 1. 2008-10-30 [2014-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3).
- ^ David Levin, History as Romantic Art: Bancroft, Prescott, and Parkman (1967)
- ^ Gerald Lee Gutek, A history of the Wester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1987) ch. 12 on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 ^ Ashton Nichols, "Roaring Alligators and Burning Tygers: Poetry and Science from William Bartram to Charles Darwin [咆哮的鳄鱼和燃烧的猛虎:从威廉·巴特兰到查尔斯·达尔文的诗歌与科学]",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05 149(3): 304–15
- ^ Morrow, John. Romanticism and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浪漫主义与19世纪早期的政治思想] (PDF). Stedman Jones, Gareth; Claeys, Gregory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Nineteenth-Century Political Though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9–76. 2011 [2017-09-10]. ISBN 978-0-511-97358-1. doi:10.1017/CHOL97805214305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 ^ Coleman, Jon T. Nature Shock: Getting Lost in America [自然的冲击:迷失美国].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0: 214. ISBN 978-0-300-22714-7.
- ^ Barnes, Barbara A. Global Extremes: Spectacles of Wilderness Adventure, Endless Frontiers, and American Dreams [全球性的极致:荒野探险、无尽边疆和美国梦的奇观]. Santa Cruz: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51 (英语).
- ^ Perpinya, Núria. Ruins, Nostalgia and Ugliness. Five Romantic perceptions of Middle Ages and a spoon of Game of Thrones and Avant-garde odd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rlin: Logos Verlag. 2014
- ^ 卢, 思社. 德法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演变与相互影响. 外语教学. 2011, (04): 65–69 [2022-07-13]. 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11.04.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 ^ Hamilton, Paul.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uropean Romanticism [牛津欧洲浪漫主义手册].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170. ISBN 978-0-19-969638-3 (英语).
- ^ Blechman, Max. Revolutionary Romanticism: A Drunken Boat Anthology. San Francisco, CA: City Lights Books. 1999: 84–85. ISBN 0-87286-351-4 (英语).
- ^ "'A remarkable thing,' continued Bazarov, 'these funny old Romantics! They work up their nervous system into a state of agitation, then, of course, their equilibrium is upset.'" (Ivan Turgenev, Fathers and Sons, chap. 4 [1862])
- ^ Szabolcsi, B. The Decline of Romanticism: End of the Century, Turn of the Century -- Introductory Sketch of an Essay [浪漫主义的衰退:世纪之末,世纪之变——论文介绍大纲]. Studia Musicologic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1970, 12 (1/4): 263–289. JSTOR 901360. doi:10.2307/901360.
- ^ Ferber, 6–7
- ^ Athenaeum. Bey F. Vieweg dem Älteren. 1800: 122.
Ich habe ein bestimmtes Merkmahl des Gegensatzes zwischen dem Antiken und dem Romantischen aufgestellt. Indessen bitte ich Sie doch, nun nicht sogleich anzunehmen, daß mir das Romantische und das Moderne völlig gleich gelte. Ich denke es ist etwa ebenso verschieden, wie die Gemählde des Raphael und Correggio von den Kupferstichen die jetzt Mode sind. Wollen Sie sich den Unterschied völlig klar machen, so lesen Sie gefälligst etwa die Emilia Galotti die so unaussprechlich modern und doch im geringsten nicht romantisch ist, und erinnern sich dann an Shakspeare, in den ich das eigentliche Zentrum, den Kern der romantischen Fantasie setzen möchte. Da suche und finde ich das Romantische, bey den ältern Modernen, bey Shakspeare, Cervantes, in der italiänischen Poesie, in jenem Zeitalter der Ritter, der Liebe und der Mährchen, aus welchem die Sache und das Wort selbst herstammt. Dieses ist bis jetzt das einzige, was einen Gegensatz zu den classischen Dichtungen des Alterthums abgeben kann; nur diese ewig frischen Blüthen der Fantasie sind würdig die alten Götterbilder zu umkränzen. Und gewiß ist es, daß alles Vorzüglichste der modernen Poesie dem Geist und selbst der Art nach dahinneigt; es müßte denn eine Rückkehr zum Antiken seyn sollen. Wie unsre Dichtkunst mit dem Roman, so fing die der Griechen mit dem Epos an und löste sich wieder darin auf.
- ^ 20.0 20.1 Ferber, 7
- ^ Christiansen, 241.
- ^ Christiansen, 242.
- ^ 蒋, 承勇. “浪漫”之钩沉——西方浪漫主义中国百年传播与研究反思. 中国比较文学. 2019-06-15, (2): 166–181 [2022-07-12]. ISSN 1006-6101. doi:10.16234/j.cnki.cn31-1694/i.2019.0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 ^ 图像刹那 (PDF). 狮语画廊: 5. [2022-07-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17).
“艺术家的感觉是其法律”是卡斯帕尔·大卫·弗雷德里希的名言。
- ^ Novotny, 96
- ^ 王, 佐良. 金, 立群 , 编. 英国诗歌选集(珍藏版)(上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417 [2022-07-17]. ISBN 97875327723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中文(简体)).,引自《抒情歌谣集》1802年英文第二版序
- ^ From the Preface to the 2nd edition of Lyrical Ballads, quoted Day, 2
- ^ Kirby 1987,第126页.
- ^ Day, 3
- ^ Ruthven (2001) p. 40 quote: "Romantic ideology of literary authorship, which conceives of the text as an autonomous object produced by an individual genius."
- ^ Spearing (1987) quote: "Surprising as it may seem to us, living after the Romantic movement has transformed older ideas about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Ages authority was prized more highly than originality."
- ^ Eco (1994) p. 95 quote: Much art has been and is repetitive. The concept of absolute originality is a contemporary one, born with Romanticism; classical art was in vast measure serial, and the "modern" avant-gar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challenged the Romantic idea of "creation from nothingness", with its techniques of collage, mustachios on the Mona Lisa, art about art, and so on.
- ^ Waterhouse (1926), throughout; Smith (1924); Millen, Jessica Romantic Creativity and the Ideal of Originality: A Contextual Analysis, in Cross-sections, The Bruce Hall Academic Journal – Volume VI, 2010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est Pyle, The Ideology of Imagination: Subject and Society in the Discourse of Romantici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28.
- ^ Day 3–4; quotation from M.H. Abrams, quoted in Day, 4
- 期刊杂志
- Kirby, Frank Eugene. "浪漫主義面面觀──音樂家從此自求多福". 全音音乐文摘. Vol. 11 no. 3. 由程膺翻译 (台北市: 全音音乐文摘杂志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