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菲特

美国经济学家(Frank Fetter,1863—1949)

法兰克·阿尔伯特·菲特Frank Albert Fetter,1863年3月8日—1949年3月21日),美国的经济学家,隶属奥地利经济学派

法兰克·菲特
出生1863年3月8日
 美国印第安那州秘鲁
逝世1949年3月21日(1949岁—03—21)(86岁)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时代现代经济学家
地区西方经济学家
学派奥地利经济学派
主要领域
经济学历史政治经济学
签名

早年生涯

法兰克·菲特生于印第安纳州秘鲁(Peru)市的一个贵格教派家庭,当时正值南北战争的高峰期[1]。菲特在年幼时便已表现出杰出的学习天分,使他得以在1879年仅16岁时进入印第安那大学就读。菲特原本可以于1883年毕业,但由于父亲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遂离开大学以经营家里的书店。在书店工作期间菲特阅读了大量经济学的理论书籍,奠定了他在这方面的根基。影响了菲特的知识分子之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亨利·乔治(Henry George)所著的Progress and Poverty(1879)一书[2]

在8年之后,菲特返回大学继续学业,最后在1891年取得了文学士学位。1892年,曾在印第安纳大学教导菲特的导师Jeremiah W. Jenks获得了在康乃尔大学的教职,他同时也替菲特争取了就读康乃尔大学的奖学金。菲特在同一年取得了硕士学位。接著Jenks建议菲特与他一同前往法国巴黎索邦大学(Sorbonne)就读。菲特在1894年从德国的哈雷大学(Halle)取得了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批判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数量理论[2]

个人生涯

 
弗兰克·费特,1923 年之前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菲特接受了在康乃尔大学的讲师职位,但在获得印第安纳大学提供的教授职位后便很快离开了康乃尔大学。在1898年,史丹佛大学招揽他前往任教,但菲特在史丹佛任教三年后便因为一次有关学术自由的纠纷而辞职。在1901年离开史丹佛后,菲特又回到了康乃尔大学,并且在那里任教了十年之久[1]。在1911年,菲特再度获得职位升迁的机会,接受了由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跨科系的系主任职位,包括了历史系、政治系、以及经济学系[2]。菲特也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第一名经济学系的系主任。

菲特在意识形态上和个人关系上都与许多杰出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如欧根·博姆-巴维克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保持紧密关系,他也对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的著作做出许多正面的评论。不过,菲特仍然习惯将自身定位为和Thorstein Veblen与Herbert J. Davenport等人所代表的“美国心理经济学派”(American Psychological School)[3],而非奥地利经济学派。虽然目前“心理经济学派”一词已经与奥地利学派密不可分了。

菲特也大力反对当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终结金本位制度的决定,他还写了一封信给罗斯福总统,劝告他不只应该要降低国际贸易的关税和障碍,更应该坚定保持金本位制度[4],虽然这些建议最后都没有被理睬。

理论贡献

土地做为一种资本

菲特曾与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马歇尔进行过一场知名的争论,透过他在1904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以及其他各种经济学的学术期刊文章。他批评马歇尔所主张的土地可以被从资本切割开来的理论是错误的[5]。菲特认为这样的划分是不切实际的,他这样说道:

“把区分自然要件的生产成果与人为的生产成果当成一件简单的事是过于自大的……凭人的分辨能力要客观的区分自然的土地与人为的资本两者是绝对不可能的。”[6]

菲特在这个议题上的立场使他进一步反对亨利·乔治所鼓吹的征收土地价值税的理论。经济学史的专家Mark Blaug认为菲特与John Bates Clark的理论促使现代经济学界主流抛弃了亨利·乔治一贯主张的“土地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也因此土地的租用应该被独特看待的理论……这也是现代经济学家对于亨利·乔治的主要批评重点,同时也是为什么经济学者们逐渐淘汰他的理论的原因。”[7]

主观的价值理论

菲特抱持的是主观的价值理论,也因此支持以纯粹的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理论来解释利息。Richard Ebeling认为菲特“建立了一套连贯的价值、价格、成本、和生产理论,强调时间的偏好在所有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8]依据Jeffrey Herbener的说法,菲特提出了“如同每个消费产品的价格是纯粹由主观价值决定一般,利息的比率也是纯粹由时间偏好所决定的。”[2]

同样的,菲特也总结认为“每个生产者用产品的租借费用是由企业家的需求所决定的,并且会符合其缩减过了的边际产品价值。每个长期产品的资本价值则等同于其未来租借费用的缩减价值。”菲特对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主观主义有著极大贡献,他说明了在整体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主观价值的影响,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剥削理论、以及李嘉图提出的租贷和利息理论是何等的荒谬[2]

对费雪的利息理论的批评

菲特也批评了另一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费雪在1907年出版的The Rate of Interest一书曾经大为影响菲特,但菲特在1914年出版的Interest Theories, Old and New(1914)一书中批评费雪抛弃了纯粹的时间偏好理论。如同穆瑞·罗斯巴德所说的,当菲特进一步检视费雪在早年的著作时:

“…菲特发现了费雪在1907年的著作中犯下了许多错误。费雪曾主张对于现在和未来产品的价值衡量意味著有货币利率存在的先决条件,也因此认为纯粹的时间偏好理论在解释利率上有著循环论证的问题。相反的,菲特在解释自己纯粹的时间偏好理论—或者称为“资本化”的利率理论时,指出了其实是时间的衡量在决定市场利率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9]

学术界的名声

在1909年,46岁的菲特获得柯盖德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1],并且在1913年成为了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主席[10]。菲特还分别在1930年和1934年获得了由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和印第安那大学赠予的荣誉博士学位[11]。菲特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AAS)以及美国哲学会的会员。在1927年,菲特获得奥地利经济会颁发卡尔·门格尔荣誉奖章[1]

菲特的著作《经济学原理》(1904)还被Jeffrey Herbener誉为是“直到1940年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出版的Nationaloekonomie一书为止最杰出的经济学著作。”[2]罗斯巴德也在菲特的Capital, Interest, and Rent的1977年版的序言里指出他是经由米塞斯的《人类行为》一书才开始接触菲特的作品,并且称菲特在利率和租金的理论上对奥地利经济学派以及他自己的理论有重要影响:

“…当我在撰写Man, Economy, and State一书期间阅读菲特的毕生著作时,我被他的理论的杰出和完整性所震撼,并且也感叹当前经济思想史学界忽略了菲特的重要性,即使是那些奥地利学派的人亦然。菲特的理论系统不但既具挑战性和原创性(尤其是他在利息和租金上的理论),在本质上也完全符合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12]

著作

  • Versuch einer Bevolkerungslehre ausgehen von einer Kritic des Malthus'schen Bevolkerungsprincips (论人口理论与对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 Jena: Gustav Fischer, 1894.
  •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04
  • Source Book in Economic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mpany., 1912.
  • Economics, Volume 1: Economic Princip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15.
  • Manual of References and Exercices in Economics for Use with, Vol. 1: Economic Principle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16.
  • Economics, Vol. 2: Modern Economic Problem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16. Revised 2nd edition, 1922.
  • Manual of References and Exercices in Economics for Use with, Vol. 2: Modern Economic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17.
  • Masquerade of Monopol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31.
  • Capital, Interest and Rent: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stitute for Humane Studies. Kansas City: Sheed Andrews and McMeel, Inc., 1977.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Brown, J. Douglas. "Fetter, Frank A." A Princeton Companion. (Alexander Leitch, e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2.3 2.4 2.5 Herbener, Jeffrey. "Frank A. Fetter: A Forgotten Giant." Mises.org.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Frank A. Fetter, 1863-1949." The New School. 存档副本. [200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5). 
  4. ^ Raico, Ralph. "FDR — The Man, the Leader, the Legacy." Freedom Daily. July 2000. Future of Freedom Foundation. 存档副本.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4). 
  5. ^ "Land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1 December 2002. [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Fetter, Frank.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New York: Century, 1904. pp. 189-190. Excerpted in "Land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1 December 2002. [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Blaug, Mark. Interview in Andelson, Robert V. Critics of Henry George: An Appraisal of Their Strictures on Progress and Poverty. Blackwell Publishing. 1979. p. 686. [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Ebeling, Richard. "Book Review: 15 Great Austrian Economists." Freedom Daily. June 2000. Future of Freedom Foundation. 存档副本.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9. ^ Rothbard, Murray N. "Fetter the Radical." Introduction to Capital, Interest, and Rent. Institute for Humane Studies. Kansas City: Sheed Andrews and McMeel, Inc., 1977. [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Past AEA Officers."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存档副本. [200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0). 
  11. ^ Howard, Stanley E. and E. W. Kemmerer. "A Birthday Not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33, No. 1, Part 1 (March 1943), pp. 230-235. JSTOR.[7]
  12. ^ Rothbard, Murray. Preface to Frank Fetter's Capital, Interest, and Rent. Institute for Humane Studies. Kansas City: Sheed Andrews and McMeel, Inc., 1977. [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