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富进
沈富进(1913年—1973年)[1],台湾云林县古坑乡华山村龟仔头人,台语韵书《汇音宝鉴》编作者。
沈富进 | |
---|---|
出生 | 1913年 日治台湾嘉义厅打猫东堡内之大湖底庄龟仔头 |
逝世 | 1973年(59—60岁)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3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74年) |
教育程度 | 小学辍学 |
代表作 |
|
配偶 | 周宝市 |
子女 | 沈凌绫(女儿) 沈伯阳(儿子) |
生平
自学
沈富进出生在云林县古坑乡华山村龟仔头,9岁丧母,家境贫困。他小学四年级即辍学,趁放牛时会临摹墓碑、或拿线装书逐字背诵;夜晚则在私塾外,观看老师授课,自学四书五经等古籍。因当地早时有许多桂竹而盛行造纸业,他也从事造纸工作,进而接触古书,在17、18岁时就能写出好文章与字词。[2]
在台湾日治时期,沈富进受日本警察监控。21岁的中秋夜,他应今嘉义县梅山乡龙眼村民众之邀,写出每句射一字的谜语“臭气非关犬,人肩横一枝,麒麟无鹿室,士子献心机,禾谷多无厌,夭夭绿竹枝,万人尊一主,富迫养豚儿”,答案为“自、大、其、志、移、笑、方、家”,被怀疑侮辱日本政府而拘禁29日,后被认为无反动之意才释放。[2]
立业
台湾战后时期,沈富进在1948年考取中医师执照,于同年搬至梅山乡。1949年,两岸中断,药材来源大涨,常免费不收穷苦人医药费的他不想涨药费,因而停止行医,改作报社记者。1950年代,他辞去报社工作,于1954年成立“文艺学社”作文书工作、教导汉字、台语。[2]
成书
约1950年,沈富进开始编写一本台语韵书的计画[2]。他用《增补汇音》为基础[3],除改良传统的反切,并标教白话字,及漳腔、泉腔等白话语音[1];还采固定的四十五字作系音[4];以八个字取其八音,吻合《说文解字》以字解字、以音解音的精神[5];并增补检字索引及目录来方便查询[3]。
为让人“知字则知音、知音则知字”是十五音兼字汇合,沈富进取书名为“汇音宝鉴”[4],1953年,此书终于完成[4]。他因写书长时间没工作,为印制出版只好借钱,却竟遇到政府推行国语、禁说台语政策,书本无法出版,为此气愤,遂中风[6]。
沈富进编作与印行《汇音宝鉴》时,因正逢戒严时期与政府推行国语运动,屡被政府派人盘问写书动机;他在乡内或邻近乡镇举办的“汇音宝鉴字母讲习”也受到政府严密监控[2]。经他近两年努力[6],《汇音宝鉴》终究于1954年12月20日发行[2],却出版不久就曾被查禁[3]。
《汇音宝鉴》为台湾战后第一本台湾人自己编的韵书[3],乃学台语的著名工具书[7]。初期发行时,销路不佳,只有梅山地区的人购买,后来被台语研究者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字典,遂销路渐好[2]。如石万寿就用此书为教材[8]。亦为布袋戏艺人最常的参考用书[1]。中视《龙山古谭》节目主讲人许影人就说熟读专研此书[9]。
1973年,沈富进去世,留下年幼子女依靠此书经销维持生计近二十年[2]。
身后
沈富进曾任职警察广播电台总台长的儿子沈伯阳表示,《汇音宝鉴》养育他们兄弟姐妹四人,当时家中生活很苦,母亲周宝市和父亲常为家计发愁,父亲曾尝试多种行业但总失败,但辞典的收入维持家中生活的安定。他回忆父亲穷得连印书的钱都是借来的。从1953年到1993年《民生报》报导时,已有三十多版。[10]
到2015年1月的统计,《汇音宝鉴》已再版发行至52刷,每刷发行3000到5000本,销售总数超过20万本,以一贯道、台语诵经的寺庙采购最多;从政府实施母语教学后,销路更佳[2]。2007年,云林县西螺镇文昌书局赵老板表示,该书发行五十馀年来依然为畅销工具书,随著台湾本土意识愈发强烈,询问该书的读者愈来愈多[7]。
古坑乡华山社区发展协会将《汇音宝鉴》的内容绘在社区围墙上,在2015年8月29日举办启用仪式,更邀曾任云林县立古坑国民中学教务主任的沈富进之女沈凌绫讲述她父亲的撰写历程。当日近百位社区民众参与,云林县县长李进勇、古坑乡乡长黄意玲与云林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曾春美等也到场。[11]
参考
- ^ 1.0 1.1 1.2 陈龙廷. 〈臺灣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與布袋戲〉. 《大同大学通识教育年报》 (台湾: 大同大学). 2009, (第5期)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沈耀宜. 〈鄉賢沈富進先生與彙音寶鑑〉. 《梅山文教通讯》 (台湾: 梅山文教基金会). 2007-02-01, (第35期)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邱淑华. 〈現代鮮師教漢語-大同村黃儀廷〉. 《金山有情》 (台湾: 法鼓山佛教基金会). 2004-01-01, (第7期)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叶子纲. 古坑華山文化長廊 彙音寶鑑現風華. 中央社. 2015-08-30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中文(台湾)).
- ^ 游素惠. 〈打算抑是卜算?打拼抑是紡錠?〉. 《臺灣的語言文字》. 台湾: 秀威资讯. 2008-11-01. ISBN 9789862211038 (中文(台湾)).
- ^ 6.0 6.1 黄淑莉. 步道上3匹馬 難倒遊客. 《自由时报》. 2007-03-22 [2016-01-26] (中文(台湾)).
- ^ 7.0 7.1 廖淑玲. 台語珍寶-彙音寶鑑. 《自由时报》. 2007-11-20 [2016-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中文(台湾)).
- ^ 林伟民. 社團春秋 石萬壽 用台語教歷史 成大教授 從古書中發現台語之美 開辦研習營 傳承給下一代. 《联合报》. 2004-07-03 (中文(台湾)).
- ^ 戴独行. 要使聽眾入神 表情關係成敗 龍山古譚主講人經驗談. 《联合报》. 1971-12-22 (中文(台湾)).
- ^ 欧银钏. 一本辭典養活他兄弟姐妹四人 沈伯陽 睹物思親. 《民生报》. 1993-08-12 (中文(台湾)).
- ^ 李京昇. 台語45音牆 古坑咖啡香添一味. 《联合报》. 2015-08-3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