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 (1967年)
杨国荣(1967年1月30日—2010年7月29日),男,香港哲学和通识教育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及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杨国荣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英属香港 | 1967年1月30日
逝世 | 2010年7月29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 | (43岁)
别名 | 杨过 |
教育程度 | |
信仰 | 基督教 |
配偶 | 何杏枫 |
儿女 | 杨静得(女) |
父母 | 杨玉槐、余丽华 |
生平
杨国荣1967年1月30日生于香港。198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主修哲学,副修中国语言及文学,在学时积极参与校内活动,曾任中大文社社长。1990年以一级荣誉毕业,同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师从陈特,研究伦理学,1992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之后赴笈加拿大卑斯省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2]。
从加拿大学成返回香港后,杨氏于香港中文大学任人文学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和哲学系兼任讲师,1999年转任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任教课程包括“生与死”、“中国智慧之道”、“社会伦理”和“世界问题与人类责任”等。杨氏于2002年发起成立哲学论坛“愚公沙龙”。[3]
2008年7月29日确诊患上末期肾癌,曾求医于西医及中医,并修习气功。
2010年7月29日于香港浸信会医院辞世,享年43岁。[4]
家庭
父亲杨玉槐,母亲余丽华。
妻子何杏枫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初时俩人同属崇基学院的哲学系,后来何杏枫转至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俩人同于1990年本科毕业。1992年硕士毕业后,俩人结婚并一同赴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何杏枫于1996取得博士学位[5],杨国荣于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何杏枫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俩人育有一女杨静得,出生于2006年。[6][7]
2002年,父亲杨玉槐、硕士导师陈特及妻子的硕士导师黄继持相继逝世。2003年,妻子怀孕五周后小产。杨氏两年内面对四次死亡打击。[8]
杨氏夫妇于2008年7月29日得知杨氏患上末期肾癌,何杏枫回忆说:“知道消息后,我们到了一家精致的餐馆,他说要吃一顿好的,好平顺这翻天覆地的日子。…… 在归家的路上我说,好像发了一场恶梦。他微微笑了说,我的感觉刚好相反,我倒觉得,我们才刚从梦中醒来。是的,无常是人生的真相。他在八月八日写了知道消息后的第一篇日记,题目是‘新生’。”[9]
何杏枫:“我们总是称他‘杨过’,也说不清是因为‘国荣’的‘国’跟‘过’近,还是因为他那少年轻狂的身影一直沉淀在记忆里。”[9]
杨国荣在〈我离开的时候:给杏儿〉写给妻子的话:“记著,死后是有生命的。我会在死后一个很不错的世界里,一天到晚看著你。你要好好的活著,我会看得很有趣味的。”[10]
作品
杨氏著有《青红皂白:从社会伦理到伦理社会》[11] 和《显魅与和乐:对生命意义的逆流探索》[12]等书,编作有《陈特文集》等。他曾领导编写香港教育统筹局中四至中五“综合人文学科”中“个人发展课程单元”教材套。
著作
- 杨国荣(2016)。《显魅与和乐:对生命意义的逆流探索(修订本)》。香港: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38424 。
- 杨国荣(2010)。《显魅与和乐:对生命意义的逆流探索》。香港:三联书店。
- 杨国荣、温带维(2007)。《通识中国哲学》。香港:中华书局。ISBN 9789888181551 。
- 杨国荣(2006)。《青红皂白:从社会伦理到伦理社会》。香港:三联书店。ISBN 9789620427657 。
- 方子华、陈浩文、卢杰雄、陈晧崴、杨国荣、余锦波(2005)。《批判思考》。新加坡:McGraw-Hil。ISBN 9780071239806 。
- 杨国荣(2004)。《迷城有悟》。香港:自印本。
- Yeung, Kwok Wing Anthony (1998).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 Ph.D. Thesis,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Yeung, Kwok-Wing Anthony (1992). "A Comparison of the Moral Theories of Kant and Sartre". M.Phil. Thesi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编纂
- 杨国荣、温带维(编)(2008)。《中国文明与自主之道》。香港:汇智出版。ISBN 9789628960217 。
- Li, Hon-Lam, and Yeung, Anthony,(Ed.)(2007). "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 Animal Rights, Personhood and the Ethics of Killing".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cMillan. ISBN 9780230006508
- 杨国荣(编)(2005)。《犹见哲人身影:陈特文集(上)》。香港:基督教文艺。ISBN 9789622940475 。
- 杨国荣(编)(2005)。《从人道到天道:陈特文集(下)》。香港:基督教文艺。ISBN 9789622940482 。
- 陈特、杨国荣(编)(2005)。《进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的世界》。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ISBN 962821618X 。
- 郭少棠、杨国荣(编)(1990)。《卓越的追求:大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学术文章
- Yeung, Anthony, and Hoyan, Carole Hang Fung (2011). "The Soft Power in the Confucian 'Kingly Way'." In "The Renaissance of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ited by Fan, Ruiping, 109-135. Dordrecht Heidelberg London New York: Springer.
- Yeung, Anthony (2007). "Abortion and the Potential Person Argument." In 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 Animal Rights, Personhood and the Ethics of Killing, edited by Li, Hon-Lam Li and Yeung, Anthony, 132-152.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McMillan.
轶事
因姓名相同,同有博士学位,并同于香港理工大学工作,或同从事哲学教育,常有人将本文的杨国荣博士与以下的人士混淆:
- 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前副校长(学术发展)的杨国荣博士,他1978年获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颁发之博士学位;他活跃于纺织及制衣界,曾任香港纺织及服装学会会长。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杨国荣博士,他于1957年10月生于上海,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参考文献
- ^ Yeung, Kwok-Wing Anthony. A Comparison of the moral theories of Kant and Sart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2-07-22.
- ^ Kwok Wing Anthony Yeung. Kohlberg and Ethical Universalism.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8-09-30.
- ^ 「愚公沙龍」成立於二oo二年. 愚公沙龙.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 ^ 作者簡介. 三联书店. 2010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 ^ Carole H. F. Hoyan. The Life and Work of Zhang Ailing: A Critical Study. Vancouver,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6-08.
- ^ 杨锺基. 〈序一〉. 楊國榮:《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联书店. 2010: 9–12. ISBN 9789620438424.
- ^ 周保松. 捐書人. 2016-03-06.
- ^ 杨国荣. 第二章:〈幸不辱命:剛健和樂的幸福觀〉.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联书店. 2010: 61–104. ISBN 9789620438424.
- ^ 9.0 9.1 何杏枫. 〈跋:新生〉. 楊國榮:《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香港: 三联书店. 2010: 461. ISBN 9789620438424.
- ^ 《崇基校友》2010年9月號 (PDF).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2010: 16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6).
- ^ 《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修訂本)》.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 ^ 顯魅與和樂——對生命意義的逆流探索. 三联书店.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