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1867年6月19日,清同治六年旧历五月十八日 - 1926年10月24日,民国十五年旧历九月十八日),字刚甫,一作刚父,自号蛰庵居士广东揭阳棉湖镇(今属揭西县)人。揭阳最后一位进士,为官二十年(1892-1912),官至度支部右丞(正三品),清代财政官员、诗词人、书家、校勘与版本研究家。

曾习经
曾习经官服图
曾习经书法:厚载

梁启超誉“呜乎,此揭阳曾刚甫右丞,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家族

曾初春先祖于明末定居于揭阳棉湖,是为曾氏迁棉湖始祖。从五世祖曾雄世到九世祖曾宗唯都被赠儒林郎(从六品),十世祖曾声高本为监生,咸丰六年土寇许亚梅欲侵棉湖,县营援兵未至,县内无粮无食,人心惶惶,声高先祖集壮丁平贼,由监生保六品职,十一世祖曾中孚以武夫得从蓝翎把总,八品官,追赠资政大夫。夫人李氏主持家政,保持乐善好施、济人以困的家风,赠一品夫人。

曾中孚育四子: 长子曾述经,举人;次子曾畲经,当地儒医;三子曾习经,进士;四子曾秉经,秀才。 曾述经16岁中秀才,在家设帐授徒,弟弟习经也随之受学 ,1888年,广州广雅书院建成,兄弟同被选中,受业于梁鼎芬先生,深受赏识,梁启超为同门,结为莫逆至交,1889年,光绪15年,光绪完婚及亲政,举行己丑恩科乡试,兄弟双中举人,按满清律例,若某县一甲子未出科名,将被废为草县,剥除人民若干权益,兄弟同科中举诚为美事,亦解除了揭邑被废危机。 曾述经曾任福建上杭、莆田两县知事,政绩昭著,有曾青天美誉。1911年(宣统三年)以母亲老迈需奉养,辞直棣州知州任归家,后任揭阳榕江书院山长。

曾述经照片

二十年仕途

进士第曾习经撰、写对联
进士第门楣
曾氏宗祠

1890年(光绪16年)中式贡士,因病未参加殿试。1892年(光绪18年,壬辰)曾习经26岁,中进士,翁同龢为其中一位阅卷官,试卷保留于公家博物馆,授户部主事(正六品),揭阳旧居未因高中而大兴土木,只稍事修葺,请同年进士山东田智枚书〝 进士第〞 匾额,亲自书撰一副门联: 〝 帝阙龙纶绵世泽,臣家凫藻咏恩波〞。现今保留于棉湖〝 进士第〞。

同年孙中山先生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光绪27年(1901年),封爵中宪大夫(正四品) , 光绪32年,1905年1月26日至1906年5月,一年四个月(中华印刷通史,近代篇),被派往日本考察纸币印刷事,以改善当时使用的钞票质量差、易造假的缺点。光绪33年,清王朝批准度支部奏议,决定成立度支部印刷局,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1906年9月,户部、财政处合并为度支部,曾习经升任度支部左参议,正四品。晋右丞、兼税务处提调、清理财政处提调、 印刷局总办、宪政编查馆学部谘议官。

1905年7月,中国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年月8月,清政府决定次年起废除科举。

与叶恭绰友好,叶恭绰“蛰庵诗存序”:“孑身无仆从,卧榻上不能起,室中寂若僧寮。刚甫每日斜下值,则来馆中,冠四品冠,衣袍褂,躞蹀厨下,为余烹药,情境宛在心目”。

1907年(光绪33年),刑部改为法部,下设修订法律馆被特简兼任法律馆协修,未几,又授大清银行正监督(正三品)是年41岁。 光绪曾两度接见,肯定/嘉许对国家贡献。1908年冬,光绪、慈禧卒,溥仪继位,翌年改元宣统。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当其盛年,鞅掌支度,起曹部,迄卿贰,历二纪馀,综理密微,一部之事皆取办。盖在清之季,谙悉食货掌故,能究极其利病症结者,舍刚父无第二人。”

1911年,宣统三年,年45,升任度支部右丞,正三品,佐理财政上一切重要事宜。同年12月24日,曾习经以病辞官去职。翌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曾靖圣:“度支部右丞 曾府府君行状”“...或诘之,则曰:吾行吾心所安而已。”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及清鼎潜移,则于逊位昭书未下之前一日,毅然致其任而去。盖稍一濡滞,忽已处于致无可致之地。烛先机以自洁,如彼其名决也。 温丹铭“广东通志稿.曾习经传”:“清鼎潜移,逊位昭书未下前一日,毅然致仕去。”

辞官后、辞世前

1913年(民国二年)47岁,自号“蛰庵居士”,以多年积俸5,000元,在北京附近河宁县杨漕,躬耕陇亩,过著田园隐居生活。 梁启超蛰庵诗存序:“刚付之在官也,俸入外既一介不取,且常以所俭蓄者周恤姻族,急朋友之难,故去官则无复馀财自活,刚父泊然安之。”

1915年间,袁世凯政府,屡拟请曾习经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曾习经坚辞不就。

姚梓芳“曾右丞传”:“…思罗刚甫自重,刚甫不恶而严,巽词自免,而凛然示之以不可辱,大义炳然,可讯万世…”

1919年底,长兄述经六十一岁去世,习经揪心欲绝从杨漕日夜兼程返揭阳,亲撰墓志铭,“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述经安葬于揭阳棉老家。1919年底,师长梁鼎芬去世,1921年秋暮,母亲李老夫人辞世,封赠二品夫人。田智牧同年卒。1922年八月,四弟秉经谢世,1924年9月挚友罗瘿公去世,谢世前把自己的诗作交给习经请代为删定。这一连串打击,习经南北奔波,身心俱创,严重影响他的健康。

习经廉洁自持,晚年生活越见拮据,得变卖“湖楼”藏书。辞世后,传有不肖亲戚将“湖楼”部份藏书贬价售予琉璃厂翰文斋。其馀藏书,一说于抗战年间为避战火,曾家后人装成两木船载离。

1926年夏5月18日好友为习经贺六十寿辰,痼疾折磨已久,可能自知来日无多,把一生心血自选书诗稿交给梁启超、叶恭绰请代为删定、刊印。8月,康有为来京探视,“挽曾刚甫哀词...刚甫清高苦节,佳人难再...”

辞世

1926年10月24日,于北京宣南丞相胡同潮州会馆疽痈辞世,享寿六十。梁启超、叶恭绰等挚友为埋骨于北京平郊,27年后,北京市政建设,移墓至西山叶恭绰别墅,与早两年去世的诗友罗瘿公相伴长眠。1956年秋,曾习经墓地因公家用地需他迁,被迁往何处不可考。

曾习经甫中秀才,结缡陈氏,未纳妾。陈氏被封二品夫人。

文学成就

自称:吾身所学,词第一,诗次之,画又次之。 习经创作可略分三阶段:少负诗才,壮历忧患,自幼受儒家教育,敦朴含蓄;中年之后,历经国家巨变,目睹国是日非,忧心如焚,抚时忧国,变为哀婉悱恻;蛰居杨漕后,礼佛参禅,一生心事归平淡。

署居所为秋翠斋、湖楼。

曾习经一生好读书、藏书。在藏书、校书、辨书、著书等方面均有成就,他收藏秘本甚多,万历本《太函集》20册、《疹樵子》1册、《文甲集》1册、《倘湖樵书》12册、《南华今梦》1册、成化《张曲江集》等,多为海内孤本,世上仅存珍品。编撰有《揭阳曾氏湖楼藏书目》,对曾习经,除了朝廷事务,就只有买书、读书与校书。 曾习经在校勘与版本研究上的成就被公认大于同时的藏书家。    学界亦承认曾习经对版本学的研究卓有成就,明刻本《王右丞集》《敬孚类稿》《揭阳县续志》等几十部都为学林所重,著墨不多,但鉴书喻理与世事人情相容兼得。

去世半年,〝蛰庵诗 〞刊印,梁启超、叶恭绰作序,高度评价曾习经的人品与诗才。〝蛰庵诗 〞诗作210题359首,最早为中贡士后作,最后作于1926年,因为严谨下笔,遗传的作品算少。

汪国垣(辟疆)(1874~1964),中国古典文献学名家,近代诗史专家,誉梁鼎芬、曾习经、黄晦闻为粤东三家。

民国甲午﹙1954年﹚冬日薪梦草堂汇刊排印《岭南近代四家诗》收集了番禺梁鼎芬、揭阳曾刚甫、顺德罗瘿公及黄晦闻之诗作。 张鲁恂:〝吾粤诗人…清季民初能诗者众,世人所常称道者则惟四家。〞

1956年香港韩穗轩将《蛰庵诗》改成铅印本刊行,易名《曾刚甫诗集》,流传后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1917-2018)亦以后学身份为重刊《蛰庵诗存》题跋。另有《曾习经帖》、《南塘一角图》、《挂瓢图》等画。

丘逢甲(1864-1912)广东诗人、教育家:“四海都之有蛰庵,重开诗史作雄谈” 。

李渔叔(1905-1972)精诗书、大学教授,认为其诗“最精警,七绝丰神绝世”。

狄堡贤(1873-)(平等阁诗话):“读蛰庵诗如饮醇酒,令人不觉自醉” 。

梁启超 (1873-1929)“生平于诗不苟作,作必备极锤炼,炼辞之功什二三,炼意之工十八九...所存者则光晶烱烱,惊心动魄,一字而千金也。”

另有《曾习经帖》、《南塘一角图》、《挂瓢图》等画。

《光轩诗坛点将录》、《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诗词集》 等全国性诗词家明路都留下曾习经的名 。

从事教育工作后代

子:曾靖圣,字敬庵,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曾任高等法院推事,揭阳县县长,揭阳一中校长(前身为曾述经曾任山长之揭阳榕江书院)。媳杨雅,曾任汕头女中校校长,潮安县教育科长。

孙:长孙曾世骏、曾世𬳿。 曾世骏北京大学实用化学系毕业,曾任汕头市府秘书,虎门海军司令部秘书。香港培正中学校长秘书。 长孙媳杨锦文任教香港培正中学二十馀年。

长曾孙:曾庆忠,台湾国防医学院医药系毕业。任职香港理工大学十五年,2010年常务副校长退休。

曾习经书 进士第孝行传家
曾习经书 进士第德泽绵长

参考

曾习经先生年谱 著者:孙淑彦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 书号:ISBN7-5032-1786-2/1 - 0374

府城曾氏族谱 棉湖记略 1995年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