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达雄

台灣牧師、作者

施达雄(1940年—2016年),台湾彰化鹿港人,享年76岁。担任中华基督教景美浸信会主任牧师35年,为牧师教师、布道讲员与作家,毕生著书六十馀本。施达雄牧师于1976年与郑叔善姊妹结婚,并共同育有一子,其为作家的施以诺博士。

出生与成长

出生于台湾三级贫户(乃是最贫困的)基督教家庭的施达雄,[1]是个遗腹子,出生时爸爸已不在,母亲因为悲伤和营养不良并且要兼负扶养六个孩子的重责,一度差点流产,施牧师出生后身体就相当孱弱,一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并且一度没了生命迹象。施母向人要了一个装运灯饰的小木箱要做为这孩子的棺木,预备隔天要下葬。然而,因著内心的不舍,夜里母亲仍然抱著没有气息的孩子哭著思念已故的先生,并且亲吻、摇著身上的孩子,悲哀地对主发出质问,但却在哭号后涌出诗歌的旋律,便这么唱著到了早晨。没想到怀中的婴孩居然有了温度并且醒了开始呼吸,母亲欢喜地为这孩子命名为“施达雄”,盼望他未来可以发达、雄壮。然而,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抹灭施牧师的成长与性格,高中时施牧师因著天生的音感进入学校乐仪队成为指挥,有老师刻意栽培施牧师教授他钢琴,他回家自己拿纸笔画了黑白键就这样练出了一手好琴艺,并且老师也相当有把握施牧师可以考上师大音乐系[2]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可以翻转施达雄的人生与家境,然而他所信奉的上帝却有出其不意的带领。

蒙召与出道

在施达雄就读高三的某个晚上,母亲参加了一场培灵聚会,当日的讲员是后来道生神学院的创办人──李帮助牧师,她讲了圣经中哈拿的故事,并呼召有没有在场的妇人愿意献上自己的孩子作传道人。施达雄的母亲大受感动泪流满面地举手回应。施达雄自认身体弱无法作神的仆人,但教会长老鼓励他好好寻求祷告的话却常在他耳边响起,施以诺记述父亲这段蒙召的经历如下:

“过没几天,施达雄晚上看《圣经》时,恰恰读到<以赛亚书>第六章,讲到上帝要以赛亚出来当先知的那一段,这时,施达雄心中忽然有个声音对他说话,那个声音很特别,既不是男声,也不是女声,只觉得听来十分柔和且有力,不断对他说:“如果我要你出来为我做事,你愿意吗?你愿意像以赛亚那样献上自己给我用吗?”……后来,他清楚知道这是上帝的呼召,于是便在心里回应那声音说:“主啊!我愿意。”那一年,是西元一九五八年。”[2]

因此,施达雄牧师于高中毕业后便报考了浸信会神学院,于浸信会神学院圣乐系毕业后,施达雄曾在台中的自由路浸信会作传道师一年的时间,但因身体不好,便辞去传道工作回老家养病。恢复健康的施达雄再次到浸信会神学院修习“神道学系”,并且再拿下第二个学位。由于当初读圣乐系时,施达雄已旁听了周联华牧师任教的“讲道法”,老师认为他过去表现良好,不须再修,直接做学分的抵免。[2]

施达雄的讲道是相当有名的,他牧会多年最喜爱的事奉仍是讲道,他常被邀去各种节庆活动、布道大会、培灵会甚至跨海到香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去讲道,亦曾应“天韵诗班”的 邀请,担任台湾全岛巡回诗歌布道会的布道讲员。[3]施达雄成为当时浸信会教会中的名嘴,甚至当时未开放给一般民众的士林官邸凯歌堂”也常常邀请施达雄前往证道传讲信息。但是,施达雄并不是天生丽质的宣讲者,他的功力乃是靠努力累积而来的,施达雄预备讲章的认真程度从他的办公室就可以看见,资深会友描述施达雄的办公室,座椅背后是一座充满各种大小格子的柜子,好像中药行一样,里面全是他按照不同主题所搜集的报章、杂志剪纸或是从主领受的灵感信息写下的卡纸。许多人说施达雄的讲道是非常朴实且扎根的,相当生活化也有很多的例证,并且具有文字与对句之美,很容易让听者明白与记忆,也有相应的生活应用原则。而这位累积讲道实力多年的牧者后来出了《如何准备讲道》与《实用讲道法》,都成为了许多神学院指定的教科书之一,并且施达雄也回到浸神教授“讲道学”。[2]牧会期间,施达雄也陆续出了许多讲道集的著作,从中可以看到施达雄对道的用心以及对弟兄姊妹的真心。

施达雄在浸神神道学系毕业后就前往景美浸信会担任牧职,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教会案立为牧师,从起初十几人的小教会一路牧养、装备同工、布道到将近三百人的教会,并且开拓了“中央浸信会”、“万芳浸信会”与“阳明浸信会”。施达雄经手景美浸信会的两次建堂,虽然期间曾有两间海内外的神学院邀请他去担任院长一职,也有当时台湾最有名气的“第一浸信会”邀请他去作主任牧师,他都婉拒了,他坚守神给他的异象,每一步专心寻求神的心意,一辈子顺服主的旨意栽在景美这块土地,这一过便是35年。[2]

事奉原则与态度

施达雄牧师有几项在教会中事奉的原则与态度:

1.       合一是最重要的领导方式:施达雄在景美浸信会带领执事会时,鲜少进行“表决”,因为他认为在信仰的重大议题上只要有人有不同意见,就不宜做决定,待大家回去祷告后有共同感动方向再一起执行。这样的“施氏领导风格”让那几十年下来的执事会,少有针锋相对之事。

2.       强调信徒皆祭司:施达雄乐于培育人起来事奉,他免费教授钢琴,也训练同工担任主日学师资,培训有负担的人做讲台事奉、宣教工作、以及开拓教会。施达雄非常重视教育但也相当关心和爱同工,对事工很愿意放手与信任,这也是后来教会快速成长之因,起来事奉的同工和家庭越来越多。

3.       持守政教分离原则:施达雄坚守政教分离立场,即便有候选人来参加主日崇拜,也会要求其不可穿、带竞选的物品,并且于新朋友介绍时只会介绍其大名。他不为任何人背书,只忠心事奉独一真神。

4.       教会不可作为私人家族企业:教会是上帝的,牧者只是神的仆人,绝对不可以当作私人家族企业来经营。

5.       谦卑与爱人的事奉态度:施达雄从不看自己过人一等,甚至在他拿取神学博士学位后,他不要人叫他博士,他认为“牧师”是他此生最高荣誉,比当博士更光荣,若有人叫他博士,反而把他给叫小叫低了!施达雄每个周末都会邀请神学生和侨生来家里吃饭,关心他们也谢谢他们的辛劳。甚至后来体贴师母不愿她劳累,便带著大家去外面馆子吃饭,总是将最好的给别人。施达雄牧师说:“因为自己清苦过,不愿他人有同样经历。”[2]有位资深教会会友形容:“施达雄随时的关怀和祷告,他对你的那份爱,会让你想不完的!”

病痛中事奉与辞世

施达雄在其表现、名声与学识最高峰之时,却得到了扁桃腺。但因为是第一期还算发现得早,医师评估后决定采取“化疗”与“放射线治疗”,这对于身体底子差的施牧师来说实在是恐惧又沮丧。施达雄无意间听到了【数算恩典】这首诗歌,他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确实都是主恩典扶持,这一回难道主不再帮他预备恩典吗?于是他再次站起来勇敢面对化疗并且算是被治愈了,然而,过了几年,当年治疗的后遗症开始出现,施达雄罹患慢性肺阻塞[4]喉颈部纤维化严重,甚至影响其吞咽与呼吸道,施达雄再也不能正常进食,需透过胃管以及后期加装的呼吸器维持生命所需。施达雄不得不陆续卸下台湾浸信会神学院董事长以及景美浸信会主任牧师一职。但因著教会对施达雄的爱,拟定了“施达雄牧师荣退条款”,使他继续住在教会六楼牧师宿舍,并且为“终生荣誉顾问牧师”。[2]

退休后施达雄牧师陷入更深的低潮,因为配戴呼吸器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对于一个热爱讲台事奉的牧者是相当大的打击。有一天,施牧师在一篇卫教文章中看到他被归类为三等病人,也就是:等吃、等死、等睡,施达雄在愤怒中觉醒,向上帝呼喊自己要做个“一等”病人,他要专一等候神,看上帝还要他做什么。他便被神启示他可用文字继续牧养与传讲神的话。因此,就开始每两周一篇文章夹在教会周报里,[5]到了2006年集结成书──《老牧人与你谈心》以及2008年《在六楼牧羊》,一直到他身体走下坡,2016年8/8清晨辞世。并于2016年8/20上午11点在景美浸信会举办施达雄入殓追思礼拜。[6][7]

自2009年起,施达雄牧师之子-施以诺,创立雄善文学奖[8]奖名取材自施达雄牧师与其妻郑淑善师母,为的是鼓励青年写作,提升华人年轻人的文字事工,同时也是华人圈第一个针对35岁以下年轻人所办的跨国籍中文基督教文学奖。[9]

学历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圣乐系毕业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神学学士

辅仁大学神学院神学学士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宗教教育硕士

亚洲浸信会神学研究院神学博士

经历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董事长

中华浸信会联会主席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兼任教授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客座教授

景美浸信会主任牧师

景美浸信会荣誉牧师

艺人之家义务牧师

华视《迎新》电视节目讲员

著作

出版年 书名 出版社
1970 我们的时代 闻道出版社
1970 单路程的信仰 浸信会出版社
1970 诗歌中的信息 浸信会出版社
1970 主祷文的再思 浸信会出版部
1971 圣诞精神 闻道出版社
1971 读书与做人 闻道出版社
1971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
1972 雅各书讲坛 浸信会出版社
1973 现代人的礼貌 闻道出版社
1976 主耶稣的比喻 浸信会出版社
1976 充满希望的人生 浸信会出版社
1977 活的信仰 浸信会出版部
1980 朝见上帝:“崇拜”的再思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0 如何准备讲道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0 学祂的样式 浸信会出版社
1982 倾福于你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2 最伟大的神迹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3 迈向成熟 论坛出版社
1983 生之态度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3 诗歌中的信息 浸信会出版部
1984 成功在望 论坛出版社
1984 上帝知道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5 做一个高品质的人彼得的生平与信息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5 活得更喜乐:腓利比书信息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6 为什么站著望天:使徒行传信息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6 重来:成长的机会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7 心存善意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7 做个现代智慧人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88 使自己更好:八福的再思 浸信会出版社
1988 做一个好基督徒主祷文的沉思 浸信会出版社
1989 我爱我家 天恩出版社
1989 活的更美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90 凡有耳的救应当听启示录七封信函的再思 天恩出版社
1990 信仰成为生活:罗马书十二至十六章之精致讲章 浸信会出版社
1990 成熟人生 天恩出版社
1991 从自己做起:十二门徒生平的省思 浸信会文字中心
1992 道理的开端 永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2 信得更真 天恩出版社
1994 实用讲道法 中国主日学协会
1994 与上帝立约 浸信会出版社
1995 基督的传人 浸信会出版社
1996 从心开始 中华浸信会出版社
1998 耶稣所讲的比喻:对这个时代的意义 中华浸信会出版社
2000 用真道栽培自己 橄榄出版社
2001 信仰生活100诀 救世传播协会
2001 上帝的教会,向前进! 中华浸信会出版社
2001 心灵快餐 橄榄出版社
2002 主之所欲长在我心 橄榄出版社
2002 用真道栽培自己 橄榄出版社
2006 老牧人与你谈心 橄榄出版社
2008 在六楼牧羊:老牧人的叮咛 橄榄出版社
2009 耶稣所讲的比喻:对这个时代的意义 橄榄出版社
2010 耶稣门徒生平的省思 主流出版有限公司
2011.12 活出天国八福:喜乐、幸福人生的八个秘诀 主流出版有限公司
2012.12 迈向成熟:圣经雅各书教你活出基督生命 主流出版有限公司
2013.5 活出信仰:罗马书十二至十五章之生活信息 主流出版有限公司

影音资料

施达雄牧师证道精华选I:主祷文的沉思(橄榄出版,2003年)

“迎新”短讲集锦[影音光碟(DVD)](救世传播协会出版)

施达雄牧师荣退感恩礼拜实况(景美浸信会,2002年)

使他走当行的道[录音](1998年)

传道人的家庭(师母的角色)[录音](1985年)

施达雄牧师“治癌的心路历程”[录音](救世传播协会出版,1993年)

从自己做起:十二门徒生平的省思[录音](浸信会大众传播中心出版,1991年)

主祷文[录音](景美浸信会,1988年)

参考文献

  1. ^ 兩代同行系列 - 施達雄牧師、施以諾. 国度复兴报(香港). 2010-05-17 [2022-06-08]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施, 以诺. 《恩典夠用!施達雄的人生驚艷》. 新北市: 橄榄. 2017. ISBN 978-957-556-791-0. 
  3. ^ 緬懷施達雄牧師 (PDF). 
  4. ^ 年輕的筆耕者──施以諾. 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 
  5. ^ 老牧人系列─【老牧人說故事】/景美浸信會.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6. ^ 上帝讓他多活了14年 施達雄牧師安息禮拜 見證活出台上台下生命一致的牧者典範. 基督教今日报. 
  7. ^ 施達雄牧師父親節安息主懷 回顧「征服疾病」的他 百般試煉中仍有大喜樂. 基督教今日报.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8. ^ 基督教「雄善文學獎」官方部落格.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9. ^ 【牧師父親施達雄 】施以諾找到上帝給的路線 從不喜歡寫作到成為暢銷作家. 基督教论坛报.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