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峰寺

22°31′N 120°12′E / 22.51°N 120.20°E / 22.51; 120.20

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高雄市阿莲区岗山里岗山一街155号
宗教汉传佛教
宗派大岗山派
本尊华严三圣观音菩萨
例祭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日
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佛诞
农历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开山时间昭和十八年(1943年)
地图
地图
新超峰寺在台湾的位置
大岗山新超峰寺

大岗山新超峰寺
大岗山新超峰寺

新超峰寺,位于台湾高雄市阿莲区,是当地的名寺之一,主奉华严三圣和由浙江普陀山奉迎来台的观音菩萨,另祀达摩祖师

新超峰寺山门

历史

新超峰寺的前身为超峰寺日治昭和十六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两年后大岗山被日本政府列为军事重地,山上寺院被要求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前迁移。昭和十七年(1942年)8月1日大岗山六大寺院因为迁移案上递陈请书,当时协议超峰寺、莲峰寺龙湖庵、净莲堂四所寺院合并为大超峰寺(惯称大岗山超峰寺),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30日四所寺院僧尼移转至阿莲庄冈山营土名茄苳脚处,也就是新超峰寺现址,大岗山派开派祖师义敏法师随同下山,镇寺古观音圣像也一并带到新寺供奉,当时大超峰寺的住持开吉法师

战后有部分大超峰寺僧尼寺众回山上重建原超峰寺,部分寺众则仍住在山下,于是有新、旧超峰寺区别,旧超峰寺仍惯称“超峰寺”。后众人协议分配寺产,田产属山下新超峰寺拥有,山林则归山上超峰寺所有,古观音菩萨圣像以掷筊决定去留,最后因新超峰寺获得较多圣筊次数而留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开吉法师将新超峰寺住持职位交给开参法师,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回大岗山领导寺众重建莲峰寺同时担任住持。

建筑

正殿(大雄宝殿)

新超峰寺建筑格局为两殿两式,前殿屋顶为庑殿式中央加硬山顶中脊有双龙与三法轮脊饰。前殿前拜亭屋顶为歇山顶,中脊脊饰为双龙抢珠,前檐中柱为龙柱。由于兴建期间正值二战,为了充分应用物资,故利用许多大岗山上原寺院的建材神桌匾额与法器,前殿镜面墙上禅语公案石雕、殿内石质金柱即为此例。前殿宽 10 丈,深 8 丈,可容纳千人礼佛,是台湾早期最大的佛殿。

殿内主尊供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白衣观音,从祀善才龙女韦驮护法伽蓝护法,同祀药师佛,左右偏殿供奉达摩祖师关圣帝君,右侧殿奉祀历代祖师与地藏王菩萨。白衣观音圣像属于普陀山系明式观音像,端正跏趺坐,手结禅定印,头梳高髻,上覆巾帽垂及两肩,白衣领镶滚边花纹,胸前璎珞简洁,中衣结带,垂衣及于双腿及座前,衣纹转折流畅,法相庄严慈悲,充分展现菩萨定慧之德,相传系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台湾知府蒋允焄分灵浙江普陀山。

殿内有多张日治时期的神桌,其中昭和三年(1928年)净莲堂的顶棹、下棹雕刻精致。殿内另有三方日治时期古匾,分别是大正九年庚申孟春月(1920年农历正月)阿缑厅港西下里新东势庄邱毓珍敬立之“大宝庄严”匾、昭和二年丁卯仲春吉旦(1927年农历二月)台中市大正町郭水叩谢之“大雄宝殿”匾、超峰寺住持永定拜赠,祝净莲堂落成纪念之“道岸威然”匾。

后殿(开参老和尚纪念讲堂和圆通宝殿)

后殿为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增建的两层楼建筑,上层为圆通宝殿(观音殿),主供7尺高观音铜像;下层为开参老和尚纪念讲堂,供奉3尺半高开参老和尚铜像,殿内四壁贴印度红宝石,外壁镶嵌印度黑宝石,地面铺设花岗石,天花板上设袈裟造形,庄严典雅。

历代住持

  • 开派祖师与导师:义敏法师(1875-1947),俗名周春木
  • 第一任住持:开吉法师(1886-?),俗名梁牪
  • 第二任住持:开参法师(1893-1975),俗名吴石
  • 第三任、四任住持:能学法师(1938-2018),俗名陈达雄
  • 第五任住持:天池法师(1970-),台大化学研究所硕士、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大岗山法派的新掌门人

参考资料

  • 不著撰人,《庶务ニ関スル书类缀》,阿莲庄:超峯寺,1943。
  • 不著撰人,《能学师父五十二岁的纪念影集》,高雄县:新超峰寺,1989。
  • 不著撰人,《能学师父纪念画册》,高雄县:新超峰寺白话佛经杂志社,2000。
  • 江灿腾,《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台北市:南天,2001。
  • 陈清香,《台湾佛教美术-供像篇》,台北市:艺术家,2008。
  • 中国佛教会文献编审委员会,《中国佛教会暨县市佛教会沿革及寺院简介(下)》,台北市:中国佛教会,2010。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