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指1938年1月至6月间,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防御侵华日军攻势的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会战。
徐州会战 | |||||||
---|---|---|---|---|---|---|---|
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中华民国 | 大日本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李宗仁 (第五战区总司令) 白崇禧 李品仙 汤恩伯 庞炳勋 张自忠 孙连仲 邓锡侯 王铭章 † 韩复榘 |
寺内寿一(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畑俊六(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 ||||||
兵力 | |||||||
约600,000人,64个师 | 约240,000人,10个师团 | ||||||
伤亡与损失 | |||||||
约100,000人 |
据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医处估计,1938年2月至6月华北方面军共战死8,705人,战伤28,457人,其中绝大多数应该伤亡于徐州会战(当中并不包含华中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的伤亡数字)[1]。 根据日军华北方面军下辖之第2军统计表,自1937年12月中旬该军所部渡过黄河至1938年7月上旬徐州会战告终,该军总共伤亡21,959人,其中战死5,082人,战伤16,877人[2],华北方面军其他参战单位与华中方面军及华中派遣军伤亡人数不详。 |
日本军队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继续挥军北上,而另一股日军亦从华北方向南下,意图打通津浦线。中日两国军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激战。其中,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另有约5800人一说[3]),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定义
目前中日两国对于徐州会战这个名词指涉的时间轴有各自解读的现象,加上资料亡佚,会使得徐州会战的投入部队、伤亡统计两造有不同解读之现象。
对中国而言,徐州会战从津浦线作战与南京保卫战后便开始,从1937年12月下旬到1938年5月19日徐州城遭日军攻占为止。
但是对日军来说,到1938年4月之前日军都是采行不扩大战场方针,并未采行有计画与目标的大型军事计画。即使有爆发如台儿庄的大规模作战,在日军来说中都只是争取战场纵深前推的战术方针;日本定义的徐州会战是从1938年4月7日大本营正式下达“歼灭徐州区域敌军”的作战方针[4],日本国内派遣作战本部部长协调前线部队攻击事宜,自4月19日起发动的军事行动。除了徐州本地作战外,后续扫荡亦纳入计算,因此日军将兰封会战算入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日军定义的徐州会战结束日是1938年6月17日[5]。
战况
1937年12月,日军于华中战场占领南京后并未退兵。第13师团北渡长江,推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计划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上面的说法为中方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推想,但以目前的日本资料显示大本营当时并不具完整的作战方案。因此在1938年1月6日近卫声明表达“不将国民政府视为对手”关闭中日台面上的谈话窗口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1938年初日本国内动员整军尚未完成,缺乏兵力扩张战线,在1938年2月16日的天皇御前会议中参谋本部表达也不希望在1938年夏季以前发动军事行动的意见,参谋本部的想法仍希望1938年先巩固战线,等1939年发动大规模作战,虽然北支派遣军与中支派遣军提出打通津浦线将南北战场连通一气的方案,但这项案子并没有被国内参谋本部许可[6]。
不过日军前线的方针与国内相左,因此很快的日军指挥官就纵容部队发动攻势,为此日本参谋本部作战科长河边虎四郎中校赴中国协调说明不扩大方针,但最终失败,在1938年3月1日返国后被调至滨松陆军飞行学校担任教官,实质上等同流放;继任的稻田正纯中校因此“尊重”前线指挥官意见让前线部队推进,这也为中国军队在徐州会战前期有效地反击日军营造了可趁之机。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战役初期蒋介石将原本许诺调配给韩复渠的重炮旅重新调配到汤恩伯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放弃在山东部署已久的黄河防线,使得日军在1938年3月初即占领山东省会济南,这次抗命撤退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日军由矶谷廉介率领的第10师团乘势南下,连克泰安、济宁、大汶口,并使得山东省北部遭到日军占领。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指挥徐州以南地区作战。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日至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中原东北军改编的第51军在军长于学忠率领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淮河两岸敌我阵地反复易手,双方数度展开白刃战,淮河被染成血河。51军与敌激战10天后,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后51军、59军奉命到北线支援,淮河仍由31军固守,直至掩护徐州会战的中国军队全部安全转移。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 直扑临沂。国军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北路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南下,3月15日进攻滕县(今滕州),计划攻陷滕县后南下徐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另一股日军板垣征四郎所领导的第5师团则趁虚从胶东半岛登陆。占领青岛后,又沿胶济线攻打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中国守军庞炳勋所部第四十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后张自忠一部、及57军111师333旅增援临沂,与庞炳勋所部前后夹攻,暂时打退进攻临沂的日本军。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台儿庄为徐州水、陆运输大动脉的关键地,如遭占领徐州的防御将更为艰难;李宗仁决定扼守京杭大运河河北要塞台儿庄,在当地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
由于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庞炳勋第40军的通力合作化解日军冲力,让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完成包抄,成功包围了攻击台儿庄的谷濑支队,4月7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谷濑、坂本二支队遭击退;日军后撤回峄城、枣庄,该役日军死2,369、伤9,615,共计折兵万馀。中国方面称此仗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
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团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团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团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团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团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团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团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东南两路赶到,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中国军队于1938年5月19日撤出徐州,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6月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此役,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因临阵退缩,被蒋中正下令枪决在前。以后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时间表
12月18日,华北方面军寺内寿一要求大本营准许渡过黄河进攻山东半岛,大本营看到华中作战目标已经接近完成,苏联军队也没有集结,因此同意请求,因次下令西尾寿造指挥第五第十两个师团渡河。
12月23日,日军在青城与济阳之间渡过黄河,向胶济铁路进逼。
12月26日,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下,追击韩复榘主力,第五师团向胶济铁路东进,急攻烟台青岛,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青岛登陆夹击。李宗仁下达军令,蒋介石同时也急电,要求韩务必在津浦路沿线要地防御,但韩置之不理,不战而退。
12月27日,济南不战而沦陷。
12月30日,泰安沦陷。
1月11日,日本御前会议,决议不再扩大战线,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紧急战区军事首长会议,决定军法审判韩复榘,会后由军统局干员逮捕韩复榘,送到武昌进行审判。同时大本营严令华北方面军不得越过临城,枣庄,临沂的禁制线。
1月16日,由于蒋介石回绝日本透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传达的和谈条件,近卫文磨内阁发表了不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任何交涉的正式声明。
1月20日,第十三师团沿津浦路北上攻占江都、邵伯、安徽天长蚌埠,但是沿路损失惨重,已无力再度淮河北上。
1月24日,由军法总监唐生智审理韩案,枪决韩复榘。
2月13日,大本营撤销华中方面军所有的战斗序列,包括上海派遣军及第十军,另改设华中派遣军,松井石根被迫退役。
2月17日,晨,第39军新8师奉命炸毁了平汉铁路黄河铁桥。第五师团南下进攻临沂,庞炳勋部死守临沂,张自忠由淮河驰援,坐火车赶至峄县,一日一夜赶至临沂。
2月20日,国民政府召回驻日大使许世英。
2月21日,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回国。
3月3日,第五师团猛攻临沂,第3军团退守城内。
3月12日,第27军团长张自忠过沂河驰援临沂。
3月14日-3月18日,张自忠庞炳勋大败第五师团于临沂,第五师团逃至莒县。
3月14日,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下进攻滕县。
3月17日,122师长王铭章死守滕县至阵地全毁,阵亡。
3月20日,第五师团得到酒井旅团的支援,再次向临沂进攻,张自忠立即回防临沂,之后坂本支队由青岛赶到,也支援第五师团临沂作战。
3月21日至3月25日,孙连仲已赶至徐州,开始在台儿庄部防,汤恩伯渡过大运河,开始与第十师团接战。同时,第十师团为减少第五师团压力,转向东而南下占领临城,枣庄。第85军,第52军赶到前线。
3月25日,第十师团进攻至台儿庄外围阵地,孙连仲下令31师守中央主阵地,30师、110师在左翼,27师独立44旅在右翼,布开口袋阵,决定死守台儿庄,同时汤恩伯在外围运动配合作战。
3月27日,蒋介石率领军委会高参白崇禧,林蔚亲自前往徐州督战,特别将到手的155巨炮支援作战(炮兵第8团)。
3月28日,汤恩伯下令对台儿庄的日军进行合围。
3月29日,华北方面军越级令坂本支队朝台儿庄进攻,汤恩伯移动52军,令坂本支队陷入口袋,日军援兵一度令台儿庄战事吃紧,然而汤恩伯重新包围日军,攻击日军侧翼。
3月底 第2集团军所属,第30师、27师44旅增援台儿庄。
4月6日,坂本支队发现情势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自己的部队遭到华军的围歼,因此决断地独自向北撤退,台儿庄指挥作战的日军濑启谷部,眼见援军突然后撤,而华军又再度合围,知道假如日军在恋战下去,恐怕全军覆没,因此当机立断,烧毁所有的重装备与补给,然后全力突围而逃。
4日7日,李宗仁下令所有参战华军,全力扫荡,日军伤亡人数超过5,800人[3],被称为台儿庄大捷。
4月,大本营下令所有在中国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徐州会战,一定要在徐州捕捉到华军主力,予以围歼。日本以八十号大陆令,发出徐州会战的作战命令,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援,紧急派遣大本营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进行作战协调的工作。
蒋介石在山西南部发动华军的牵制作战,使得华北方面军山西的部队无法抽调。
日军以主力第十八师团,配合关东军的第三,第十三混成旅团,沿津浦路的济宁南下,进攻徐州西部。114师团抵达之后,立刻接防第十师团,由第十师团参加第十八师团围堵华军西方撤退的通路。日军第10师团与第5师团攻势遭到滞迟。但日军仍持续自南北两线包围徐州战场。
5月12日,第14师团凌晨从濮县突破天堑,抢渡成功。
5月13日,第一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由菏泽市渡黄河,准备在远方截断陇海路向西的交通。
5月14日,占领荷泽。华中派遣军第十三第九师团强渡淮河,北攻徐州,主力经由宿县,而扑向徐州西方的陇海路要地砀山,准备与华北方面军主力在此会师,以达到切断华军西撤通路,另外又派第三师团以及两个支队北上,直逼徐州。日军陆战队登陆连云港,对徐州进行三面包围。
为免遭到围歼,中国军队退出徐州。5月15日,日军包围徐州,蒋介石为保存有生力量,决定放弃徐州。
5月17日,李宗仁一声令下,整个司令部,及所有华军西撤,张自忠,刘汝明断后,刘汝明在萧县伏击重创了第九师团。
5月19日,十三师团攻入徐州空城,徐州沦陷,华军保存了主力。
根据日本华中派遣军在5月31日的调查,参与徐州会战的第3师团定员不足额4,081人、第6师团定员不足额1,495人、第9师团定员不足额3,621人、第101师团定员不足额1,314人、第13师团定员不足额1,923人[7],这很显然是战死与重伤后送回国所造成的大量缺额(轻伤现地住院者应不计算在内),若再考量日军在徐州会战期间所接受的人员补充,华中派遣军于徐州会战所承受的伤亡必然十分惨重。
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省会开封。徐州会战结束后,部分国军留在鲁南苏北敌后战场,蒋下令组建鲁苏战区,战区司令为东北军于学忠。国军坚持到1943年,在日伪军压迫下,被迫退出鲁南苏北。华北日军主力进攻山东津浦铁路方向,以一部向河北平汉铁路追击,宋哲元率部抵抗,退至黄河以北的河南北部。
根据华北方面军下辖之日军第2军统计表,自1937年12月中旬该军所部渡过黄河至1938年7月上旬徐州会战告终,该军总共伤亡21,959人,其中战死5,082人,战伤16,877人[2]。华北方面军其他参战单位与华中方面军及华中派遣军伤亡人数不详。
评析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五战区长官部开始的战役目标是坚守徐州,尽可能为部署武汉会战争取时间;4月上旬,台儿庄大捷后过于乐观,严重低估了日军实力和恢复战力的速度,要求各部反攻,想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但国军缺乏攻坚武器且前一阶段战力受损,攻势受挫,各部陷入苦战;4月下旬始,日军集合部队从淮南、淮北两个方向全力攻击,国军被迫转入守势;5月中旬蒋介石和李宗仁知道形势已不可为,各部有序撤退,于5月下旬全部抵达预定集结地区。
徐州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成建制撤离徐州而告终,地方军队与中央军采取攻势防御,阵地战和运动战相配合,为之后的武汉会战积蓄了军事人力资源,为统帅部部署持久战、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设想赢得宝贵时间。国民政府在会战期间将华中地区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文物、档案等西迁,为持久战保全战力。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没有达到歼灭国军主力进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目的,自身亦受到较大伤亡,日军华北方面军在1938年2月至5月伤亡达35,086人[8],绝大部分是在徐州会战中伤亡的;日军华中派遣军伤亡根据日军在5月31日制作的统计图表,日军华中派遣军下辖之第3师团定员不足额4,081人、第6师团定员不足额1,495人、第9师团定员不足额3,621人、第101师团定员不足额1,314人、第13师团定员不足额1,923人[9],考量到华中派遣军下辖单位在1月中旬发起攻击前就已经接收大量补充人员补满先前在淞沪战役期间阵亡与伤重后送造成的缺额(轻伤现地住院者应不计算在内)[10],这很显然是在徐州会战期间战死与重伤后送回国所造成的大量缺额(轻伤现地住院者应不计算在内),若再考量日军在徐州会战期间所接受的人员补充,华中派遣军于徐州会战所承受的伤亡必然十分惨重。将日军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伤亡合计起来,整个徐州会战中日军死伤人数肯定是数以万计。
参见
参考文献
- ^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线上索引资料,《戦死、戦病死、戦伤、内地还送患者调查表 北支那方面军军医部》,档案编号C07092284000。
- ^ 2.0 2.1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11112087000、第2军作戦経过の概要 昭和12年8月下旬~13年7月中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 3.0 3.1 姜克实:台儿庄战役日军死伤者数考. [201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 ^ 益井康一, ‘日本と中国はなぜ戦ったのか’,光人社,2002年,页172
- ^ 児岛襄,‘日中戦争〈4〉’,(文春文库)文艺春秋,1988年。ISBN 4167141329,页401
- ^ 日本国际政治学会 太平洋戦争原因研究部 (编), ‘太平洋戦争への道 第4巻 日中戦争 下’, 朝日新闻社、1963年。页42-45。
-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04120513300、支受大日记(密)其44 73册の内 昭和13年自8月24日至8月27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07092284000、戦死、戦病死、戦伤、内地还送患者调查表 北支那方面军军医部(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 JACAR(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Ref.C04120513300、支受大日记(密)其44 73册の内 昭和13年自8月24日至8月27日(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 星半三郎编,《若松联队回想录》,1977年,会津若松市:若松联队记念事业实行委员会,p165-167。
外部链接与相关文献
-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大战纪念馆
- 姜克实,田嶋栄次郎と日本军の曲阜占领,〈日中戦争〉とは何だったのか第4章,ミネルヴァ书房 2017
- 苏圣雄,2018年,《战争中的军事委员会:蒋中正的参谋组织与中日徐州会战》,台北:元华文创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