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武術

形意拳,又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属内家拳,流行于中国北方,分成河北山西河南3个系统,打法多直行直进。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木、火、土、金、水的内涵。[1]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与少林拳位列中国四大名拳。[1]

拳术起源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于终南山得到岳武穆拳谱,精通六合枪法,后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2]把心意拳授与少林寺武僧,少林寺称之为“心意把”。

现代盛行的形意拳,定型于河北深州李洛能。他至山西,学习戴氏心意拳,之后发展出这门拳术,并定名为形意拳。其门徒众多,主要分成山西、河北二个系统。李洛能之徒郭云深,以崩拳闻名,改良了五行拳的架子,创半步崩拳。

拳术特点

形意拳具有动作简洁朴实、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快速完整的特点。 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

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 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要求身正步稳,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

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 形意拳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吞象之容)、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形意拳包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 形意拳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训练。第1步功夫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为技术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这称为“明劲功夫”。第2步要练“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可见,形意拳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锻炼,近年来医疗体育方面也已采用。

流派演化

明末清初姬际可创形意拳,传给山西曹继武:

曹继武传马学礼与戴隆邦。

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

戴隆邦传之于两儿子戴文龙、戴文熊及妻侄郭维汉。今称戴氏心意拳。戴文雄又传贾大俊、吕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数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广收门徒,由此迎来形意拳在近代的大发展:

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8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亨;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与河北形意拳,又称河北大架。郭云深,创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兼学程派八卦掌、武氏太极拳,会武学之大成,创孙氏太极拳。刘奇兰,传李存义,在李存义手上,河北形意拳逐渐壮大,成为形意拳的主流。李存义,传尚云祥,开创尚氏形意拳。传薛颠,创象形拳。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形意八卦拳 相传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曾经论武相交,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不禁止门下相互学习,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故习形意拳者多同时学习八卦掌,称为形意八卦拳。但考证历史,两派的交流,应该开始于李存义与程廷华,两人均在北京天津一带教拳,两人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孙禄堂、尚云祥、程有龙,程有龙又传于何广、马德山等人,但是他们尚谨守门派之别。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则是开始于河北张占魁一派。意拳 王芗斋,自称为郭云深弟子,自创意拳(晚年又改名为大成拳)。其功法虽脱胎于形意拳门下,但多加入王芗斋本人的心得。王芗斋本人认为此拳为拳技之大成,故名大成拳。自认不列名于形意门下,故许多形意拳门人也不认为此拳为形意拳之分支。五法八象(象形术)

薛颠自称受到灵空禅师传象形术,但有人考证象形术的拳理、心法与形意拳无异。象形术应该是薛颠以形意拳拳理为基础,结合个人体会,加上华佗五禽戏等内功而产生,可视为形意拳的支派。

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流派简介

河南心意六合拳

马学礼所传,分为洛阳派、南阳派。单势操练原始形式。保存原始之六合十形,加上当地查拳四拳八式。

  • 基本桩:龙吊膀
  • 单练及套路
    • 四把拳
      • 单把
      • 双把
      • 三把
      • 四把
    • 踩式推手
    • 古树摆枝
    • 迎风贯耳
    • 鹰儿扑食
    • 龙折身
    • 虎抱头
    • 十形
    • 四拳八式
  • 步法
    • 鸡形步
    • 马形步
    • 螺旋步

山西戴氏心意拳

创编五行拳,兼中医跌打术。

河北形意拳、山西形意拳

两派均由李洛能所传,重单势操练及桩功。

  • 基本桩
    • 三体式(又称三才式、鹰捉式)
  • 步法
  • 单练及套路
    • 五行拳
    • 十二形
    • 五行连环拳
    • 鸡形四把
    • 鹞形八式
    • 十二洪捶
    • 杂式捶
    • 拾手艺拳
    • 八字功拳
    • 金刚八势拳
    • 拳出入洞拳
    • 九套环拳
    • 形意十七势
    • 盘根
    • 形意散手
  • 器械
    • 五行剑
    • 三才剑
    • 纯阳剑
    • 龙形剑
    • 五行刀
    • 五行棍
    • 九州棍
    • 五行枪
    • 连环枪
  • 对练
    • 三花炮
    • 五行生克对练
    • 八式对练
    • 洪捶对练
    • 安身炮对练
    • 九套环
    • 十六把
    • 三才剑对练

贾大俊传形意拳

主要承传了戴氏所传的“悟心拳”和“会意拳”部分,根据《形意拳秘法》图片所示,贾氏所传的五行拳中,劈、崩二拳与戴氏心意拳相同;而钻、炮、横就比较接近李洛能所传的钻、炮、横三拳,其馀“十二形象”(十二形)及其他所练的功、技、法、式与戴氏原传“心意拳”相同。该派传与赵万远后,又增加了“九九八十一劲”练养功法及七腿、七膝、七肘等技法和三才六合七进等对练套路。

  • 起式
    • 提水式(来源请求)
  • 内功
    • 正身法
    • 调息法
    • 修心法
  • 单练
    • 五法(飞、云、摇、晃、旋)
    • 八象(龙、虎、马、牛、象、狮、熊、猿)
  • 套路
    • 五法连珠(五法合一)
    • 八象合演
  • 器械
    除了灵空禅师所传佛门方便铲外,其馀的器械套路演示均与形意拳的器械无异。

五行拳

戴氏心意拳及形意拳之基础动作。亦称“母拳”。以单式动作为主。

根据1929年由海上尚武进德会出版,姜容樵编著的‘形意母拳’一书的介绍说:所谓母拳者,即五行拳。相生相克连环也。此为各形之基础,故谓母拳。

李洛能与郭云深时,仅五行连环十二形。

流派传承及代表人物

第一代
姬际可万历三十年(1602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字龙峰(一说隆丰,隆凤)。山西蒲州人。传人有曹继武,马学礼。
第二代
曹继武康熙四年(1655年)-?。名曰玮,字继武。安徽贵池人。十余岁随姬际可学艺。后中武举状元,官至陕西靖远总镇都督。传人有戴龙邦
马学礼:回族,河南洛阳人。曾伪装成哑巴混入姬际可家偷学武艺,被姬发现后,嘉其志,授之以拳。马亦以曹继武为师。学成后回乡,在回民中创河南心意拳一脉。传人有张志诚马兴马三元等。
第三代
戴龙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嘉庆七年(1802年)。山西祁县人。曹继武弟子。创山西祁县戴氏心意拳一脉。传次子戴二闾
马三元:生卒年不详,回族。马学礼之侄。河南形意拳第二代传人。
马兴:河南心意拳第二代传人。
张志诚:河南心意拳第二代传人。
第四代
戴二闾: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同治二年(1863年)。本名文熊,字义熊。山西祁县人。戴龙邦次子。山西祁县戴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传侄戴良栋李洛能
第五代
戴良栋道光四年(1824年)-民国四年(1915年)。山西祁县人。戴二闾侄。山西祁县戴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
李洛能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名飞羽,字能然。河北深县人。拜师戴二闾。后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创形意拳。传人众多,知名者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八人。
第六代
车永宏道光十三年(1833年)-民国三年(1914年)。字毅斋。山西太谷人。李洛能首徒。咸丰六年(1856年)拜师。创车氏形意一脉。传人众多,知名者有李复贞李发春白光普王凤翙武杰郭琨樊永庆孟兴德布学宽刘俭,子车兆俊车兆杰车兆烈等。
宋世荣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字约斋。北京大兴人。李洛能高徒。创宋氏形意一脉。传人有贾蕴高任尔祺王嗣昌赵守钰、子宋虎臣宋青山,侄宋晏彪宋铁麟等。
宋世德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年(1921年)。字辅仁。北京大兴人。宋世荣弟,李洛能高徒。无传人。
李广亨咸丰九年(1859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山西榆次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牛利白解和郭崇善孟振武田仰武宁玉璋李润清等。
贺运亨:生卒不详。李洛能高徒。传人不多。
刘晓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河间府人。李洛能高徒。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传人有石振发刘维山杨扶山刘轮山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
刘奇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河北深县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刘凤春刘德宽王福元、子刘文华等。
郭云深道光九年(1829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字峪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高徒。传人有李奎元钱砚堂钱锡采子)、子郭深、子郭圆许占鳌魏老率李振山等。
第七代
李存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民国十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州人。刘奇兰高徒。创中华武士会。弟子众多,知名者有黄柏年、郝恩光、尚云祥、马玉堂、李星阶、傅剑秋。陈泮岭,田鸿业,薛颠等。
张占魁同治四年(1865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字兆东,河北河间人。刘奇兰高徒。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创形意八卦掌。弟子极多且杂,知名者有韩慕侠、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李剑秋、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张雨亭等。
第八代
韩慕侠光绪三年(1877年)-1969年。原名韩金镛。河北天津芦北口人。张占魁徒。曾授周恩来武艺。
赵道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90年。天津人。张占魁徒。
钱树樵:1894年-1972年。河北河间人。张占魁徒。弟子有张仁甫、宋庭顺、耿继义、潘荣弟、熊守年、黄万祥等。
姜容樵:1891年-1974年。字光武。河北沧州人。从张占魁习形意拳,八卦掌。一生弟子,著作颇丰。
黄柏年:1880年-1954年。字介梓。河北任邱人。

拳谱文献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形意拳:四大名拳之一. 星岛日报加拿大卡加利中文新闻网. 2011-10-08 [2016-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2. ^ 定格:山西形意拳. 三晋热线. 2010-05-05. [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