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命名

彗星的观测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在那段时间里,使用了几种不同的系统来为每颗彗星命名,因此许多彗星都有不止一个名字。

麦克诺特彗星,以它的发现者罗伯特·麦克诺特之名命名。它也被称为2007年大彗星,并具有数字名称C/2006 P1

最简单的系统是以彗星被观测到的年份来命名彗星(例如1680年大彗星)。然而,最早是以对该颗彗星第一次详细研究者的名字来命名(例如哈雷彗星),之后出现了一种惯例,即使用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例如海尔-博普彗星)。在二十世纪,科技和专门搜索的改进,导致彗星发现数量的大幅增加,这就导致了数值命名方案的创建。最初的方案是按照彗星通过近日点的顺序分配程式码(例如Comet 1970 II)。这一方案一直持续到1994年,当时每年发现的彗星数量持续新增,导致了一个新计画的创建。该系统根据轨道类型和发现日期分配程式码(例如C/2012 S1)。这是目前仍在运行的命名系统。

按年份命名

 
以其出现的日期命名的1910年1月大彗星。

在任何系统的命名惯例被采用之前,彗星的命名管道多种多样。在20世纪初之前,大多数彗星都只是简单地用它们出现的年份来称呼,例如“1702年的彗星”。

引起公众关注(即超越天文学界),特别明亮的彗星将被描述为当年的大彗星,例如“1680年大彗星”和“1882年大彗星”。如果一年中出现一颗以上的大彗星,则该月将用于消除歧义,例如“1910年1月大彗星”。偶尔也可以使用其它附加形容词。

以人名命名

最早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彗星可能是西元前44年的凯撒彗星,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是在尤利乌斯·凯撒遇刺后不久被观测到的,并被解释为他神格化英语Roman imperial cult#Divus Julius的标志。后来的同名彗星是以对其进行详细调查的天文学家或后来发现该彗星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

调查人员

 
哈雷彗星,以最早计算其轨道的爱德蒙·哈雷命名。它现在的编号为1P/哈雷1P/1682 Q1

爱德蒙·哈雷证明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是同一天体,并成功预测其于1759年回归后,这颗彗星被称为哈雷彗星[1]。同样的,第二颗和第三颗已知的周期彗星,恩克彗星[2]比拉彗星[3],是以计算它们轨道的天文学家而不是最初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后来,周期彗星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但只出现过一次的彗星仍以其出现的年份命名。

发现者

 
霍姆斯彗星,以其发现者埃德温·霍姆斯命名。它也有数值名称17P/霍姆斯彗星

第一颗以发现者而不是计算其轨道的人命名的彗星是法叶彗星:由赫维·法叶于1843年发现。然而,这种习俗直到20世纪初才广泛传播。而且它在今天仍然很常见。

一颗彗星最多可以以三位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团队合作,也可以独立发现(不知道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这些名字用连字号连在一起,尽可能使用En dash。例如,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首先由路易斯·斯威夫特发现,几天后霍勒斯·帕内尔·塔特尔英语Horace Parnell Tuttle也发现;这两项发现是独立完成的,因此该彗星以这两位名字命名来表彰。当发现者有一个连字号的姓氏(例如斯蒂芬·辛格-布鲁斯特英语Stephen Singer-Brewster)时,连字号会被一个空格(105P/辛格 布鲁斯特英语105P/Singer Brewter)代替,以避免混淆。

从20世纪末开始,许多彗星都是被大型天文学家团队发现,因此可能以他们的合作团队或使用的仪器命名。例如,160P/林尼尔彗星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LINEAR)发现的。IRAS—荒贵—阿尔科克彗星是使用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的团队、业馀天文家荒贵源一英语Genichi Araki乔治·阿尔科克独立发现的。

在过去,当同一个人、一群人或团队发现多颗彗星时,彗星的名称是通过在发现者的名称上加一个数字来区分的(但仅适用于周期彗星);因此,舒梅克-李维彗星19(由卡罗琳·舒梅克尤金·舒梅克大卫·李维发现)。今天,一些仪器发现了大量彗星,使得这个系统不切实际,也没有试图确保每颗彗星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来避免混淆。

命名系统

原始系统

直到1994年,彗星首次被赋予临时名称,由它们发现的年份和一个小写字母组成,表示该年的发现顺序(例如,1969i彗星(Bennett)是1969年发现的第9颗彗星)。一旦观测到这颗彗星通过近日点,并确定了它的轨道,这颗彗星就被赋予了近日点年份,后面加上一个罗马数字的永久名称,表明它在该年通过近日点的顺序,因此1969i彗星就变成了1970 II(它是1970年经过近日点的第二颗彗星) [4]

当前系统

 
C/2004 Q2,2004年8月下半月发现的第二颗彗星。它也被称为梅克赫兹彗星,以其发现者唐纳德·梅克赫兹命名。

越来越多的彗星被发现,使这一过程变得尴尬。在指定永久名称之前,从发现到近日点通过的延迟也是如此。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1994年核准并推出一个新的命名系统。彗星的命名是以发现年份,在后面以一个字母表示发现的半个月英语Half-month时段,并以数字表示在该时段发现的顺序(类似于已经用于小行星的系统)。例如,在2006年2月后半月发现的第4颗彗星,其名称是2006 D4。然后添加前最缀字母以表示彗星的性质:

  • P/:表示周期彗星,以此定义为轨道周期小于200年的彗星,或是观测结果确认已经通过近日点一次以上的彗星[5]
  • C/:表示非周期彗星,即根据前面的定义,任何“非”周期彗星。
  • X/:表示无法计算出可靠轨道的彗星(通常为历史彗星)。
  • D/:表示一颗已经消失、破碎或是遗失的周期彗星[5]。例如莱克塞尔彗星(D/1770 L1)和舒梅克-李维九号彗星(D/1993 F2)
  • A/:表示一颗被错误地认定为彗星的物体,但实际上是一颗小行星。这是一个多年未使用的选项,2017年首次应用于斥侯星(A/2017 U1 ('Oumuamua))。然后用于彗星类似轨道上的所有小行星。
  • I/:表示星际天体[6]。2017年添加到系统中,允许对'Oumumamua进行重新分类(1I/2017 U1)。截至2019年,有此分类的另一颗天体是2I/鲍里索夫彗星(2I/2019 Q4)。

例如,海尔-博普彗星的名称是C/1995 O1。在第二次观测到近日点通过后,周期彗星的名称会被赋予一个额外的首码号,表明它们的发现顺序[7]。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确定为周期彗星的彗星,系统名称为1P/1682 Q1

除了系统编号的名称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常会为彗星指定一个标准名称,这几乎总是彗星发现者的名字[8]。当彗星只被赋予临时命名时,彗星的“正式名称”,如果有的话,通常会加上括弧附加在当前系统名称后面。然而,当一颗周期彗星收到一个编号和一个永久名称时,通常会在编号和首码后使用其给定的该名称来表示彗星[9]。例如,未编号的周期彗星P/2011 NO1(叶列宁)和非周期彗星C/2007 E2 (洛弗乔伊)的符号是它们的临时系统名称,加上后面括弧中的永久名称;然而,编号的周期彗星67P/ 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被赋予其编号首码(“67P/”),后跟其永久名称“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星际物体也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编号,可以获得永久名称和系统名称。第一个例子是1I/Oumuamua,其正式名称为1I/2017 U1(ÖOumuamu)

与小行星名称的关系

有时,人们不清楚新发现的天体是彗星还是小行星(将先获得小行星序号)。任何最初被错误归类为小行星但很快被更正为彗星的物体,都会以小行星的名称纳入彗星的名称中。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彗星有著奇怪的名称,例如227P/Catalina–LINEAR{{{2}}}(227P/Catalina–LINEAR),其替代名称为 227P/2004 EW38 (Catalina-LINEAR),源自原始小行星临时名称2004 EW38

在其它情况下,一颗已知的小行星可以开始表现出彗星的特征(例如发展出彗发),从而既被归类为小行星,也归类为彗星。即在这两种系统下,都有其被指定的名称。目前已有八颗同时被列为彗星和小行星的天体: 2060 Chiron(95P/Chiron)、4015 Wilson–Harrington(107P/Wilson–Harrington)、7968 Elst–Pizarro(133P/Elst–Pizarro)、 60558 Echeclus(174P/Echeclus)、118401 LINEAR(176P/LINEAR)、(300163) 2006 VW139(288P/2006 VW139)、(323137) 2003 BM80 (282P/2003 BM80)、和(457175) 2008 GO98(362P/2008 GO98)。

参考资料

  1. ^ Ridpath, Ian. Halley and his Comet. A brief history of Halley's Comet. 3 July 2008 [1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0). 
  2. ^ Kronk, Gary W. 2P/Encke. Gary W. Kronk's Cometography. [1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5). 
  3. ^ Kronk, Gary W. 3D/Biela. Gary W. Kronk's Cometography. [14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5). 
  4. ^ Arnett, William (Bill) David.  'Official' Astronomical Name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14 January 2000 [200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5. ^ 5.0 5.1 Cometary Designation System. Minor Planet Center. [2011-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6. ^ MPEC 2017-V17 : NEW DESIGNATION SCHEME FOR INTERSTELLAR OBJECTS. Minor Planet Center.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6 November 2017 [6 Nov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8). 
  7. ^ Cometary Designation System. Committee on Small Body Nomenclature. 1994 [201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8. ^ Guidelines for Cometary Names. Solar System Support Pag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IAU Division III. IAU Division III Committee on Small Body Nomenclature. [19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4). 
  9. ^ Comet Names and Designations; Comet Naming and Nomenclature; Names of Comets. International Comet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Comet Quarterly. [19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