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维语

巴达维语(巴达维语:basè Betawi),也称为巴达维马来语雅加达马来语巴达维亚马来语,是印尼雅加达巴达维人所使用的语言。其母语人口约有500万,然而由于对巴达维语概念的含糊,很难确定准确的数字。

巴达维语
basè Betawi, basa Betawi
母语国家和地区印度尼西亚 印尼
区域雅加达
西爪哇省
万丹省
科科斯(基林)群岛
族群
母语使用人数
5百万 (2000年)[1]
语系
分支/方言
Bekasi
Cikarang
Depok
Parung
Serpong
Tangerang
语言代码
ISO 639-3bew
Glottologbeta1252[2]

巴达维语是当代印尼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其常于雅加达的肥皂剧和一些动画(例如Adit Sopo Jarwo英语Adit Sopo Jarwo)被用作印尼俚语(Bahasa Gaul)的一种[3]。 “Betawi”一名源自于巴达维亚,是荷属东印度时期雅加达的官方名称。雅加达印尼语是印尼语的一种方言形式,从雅加达传播到爪哇的大片地区,并取代了现有的马来语方言,其根源便是巴达维语。乌里·塔德莫(Uri Tadmor)表示,雅加达印尼语和巴达维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4]

背景

 
爪哇岛马都拉岛峇里岛所使用的语言分布图。现代雅加达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巴达维语(蓝色)传统上标示为马来语

语言学家认为巴达维语的起源存在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其源自原始马来语的马来方言,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其是作为克里奥尔语发展而来的。有一种说法为当时居住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人男性和峇里岛马来女性的后裔皈依了伊斯兰教,他们讲着一种皮钦语,后来被克里奥尔语化,然后又因为融合了巽他语爪哇语的多种元素而被“去克里奥尔语化”(Uri Tadmor 2013)[5]

巴达维语中含有大量闽南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荷兰语借词。其取代了早期的巴达维亚-葡萄牙克里奥尔语――马尔迪吉基尔克里奥尔语(Mardijker Creole)。巴达维语的第一人称代名词“gua”(“我”)和第二人称代名词“lu”(“你”)以及数词,如cepek(“一百”)、gopek(“五百”)和seceng( “一千)均来自闽南语,而 ane(“我”或“我”)和 ente(“你”)则源自阿拉伯语。科科斯马来语,在澳洲科科斯(基林)群岛马来西亚沙巴使用,据信源自早期形式的巴达维语。

方言

巴达维语分为两种主要方言:

另一种郊区巴达维语变体称为Betawi Ora,它深受巽他语的影响。

在雅加达郊区的一些地方,例如 Kampung Melayu、Pasar Rebo、Pondok Gede、Ulujami 和 Jagakarsa,老一代人仍然使用巴达维语[6]

坦格朗周围有一个重要的华人社区,称为文登华人(Cina Benteng),他们已经不再讲中文而转讲巴达维语,不过明显受汉语(主要是闽南语)借词的影响。

例如:

  • ane(正式),aye(中间), sayah(郊区), gua(非正式): “I”
  • ente(正式),lu(非正式或有密切关系的): “你”
  • iye(重的e音),iyah: “是”
  • kagaora (udik variant): “不”
  • Encing mo pegi ke mane?: “叔叔你要去哪里?”
  • Dagangan aye udeh beres, dah:“我的东西已经卖完了。”

每个以“a”结尾的巴达维语单字的结尾发音为“e”,就像英文词“net”一样。 “e”的发音与柔佛和廖内马来人的发音并不同。

例文

 
中巴达维方言的马可福音 1:9-11
一名男子讲中巴达维方言

汉语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马来语

Semua manusia dilahirkan bebas dan samarata dari segi kemuliaan dan hak-hak. Mereka mempunyai pemikiran dan perasaan hati dan hendaklah bertindak di antara satu sama lain dengan semangat persaudaraan.

巴达维语

Semue orang ntu dilahirin bebas ame punye martabat dan hak-hak yang same. Mereka ntu dikasih akal ame ati nurani dan kudu bergaul satu ame lainnye dalem semangat persaudaraan.

相关项目

参考

  1. ^ 巴达维语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Betaw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Bowden, John. Towards an account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olloquial Jakarta Indonesia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Austronesian Languages, 10 April 2014.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194.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9). 
  4. ^ Kozok, Uli, Indonesian Native Speakers – Myth and Reality (PDF): 15, 2016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19) 
  5. ^ Tadmor, Uri. On the Origin of the Betawi and their Language (PDF). ISMIL 17 conference talk. 2013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01). 
  6. ^ Documentation of Betawi.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Leipzig.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参考书目

  • Ikranagara, Kay. Melayu Betawi grammar (Ph. D.论文).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1975. hdl:10125/11720 .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