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珩
屈珩,CBE(英语:Edward Barrie Wiggham,1937年3月1日—),英国殖民地官员,曾任英属香港公务员事务司(前称铨叙司)、常务司等职。
屈珩 Edward Barrie Wiggham CBE | |
---|---|
香港驻美总经贸专员 | |
任期 1993年5月1日—1996年7月30日 | |
继任 | 彭赞荣 |
英属香港第1任公务员事务司 | |
任期 1991年6月19日—1993年4月 | |
继任 | 陈方安生 |
英属香港第6任铨叙司 | |
任期 1990年4月1日—1991年6月18日 | |
前任 | 高礼和 |
继任 | 职位改名为公务员事务司 |
英属香港第3任常务司 | |
任期 1986年11月17日—1990年3月31日 | |
前任 | 卫理钦 |
继任 | 决策科废除,合并为宪制事务科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 英国桑德兰 | 1937年3月1日
配偶 | Mavis(1961年结婚)[1] |
儿女 | 2女[1] |
学历
|
简历
早年经历
屈珩于1937年在英国桑德兰出生[2],他在1956年至1958年间曾在驻扎于塞浦路斯的英军军团中服务。1961年[1],他在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修毕现代语言学(1958年起)[1],并于同年到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学习粤语[1]。除此之外,他本身亦精通法语和德语。随后,他加入香港政府服务,初时在市政总署服务,并曾任元朗副理民官。在任期间,他曾多次到新界西的乡郊地区视察,并处理当地居民关于开辟道路、疏浚水源等要求。[3][4]1965年4月,屈珩离任元朗副理民官一职,并于返英度假半年后平调至大埔理民府,同任副理民官一职。[5][6]1967年3月,屈珩升任南约理民府官,接替离职的潘礼。[7]在任期间,他著重于加强南约十区的乡绅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并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在六七暴动爆发期间,他设立了乡事会加强官民合作,南约的大部分地区在此会调和之下未有乱事发生。[8][9]此外,他亦频频往不同乡郊地区视察,以了解地区人士的需求,并加强发展南约的社会设施。例如他曾于1967年10月访问西贡,并深入位处高达千呎的村落访问,令该村居民为之感动。[10]1969年6月,屈珩离任南约理民府官一职,在任新界六年间,其积极发展、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的政绩广获十区的乡绅为之赞同和答谢。[9]
政府工作
1970年,他离开新界的地区行政工作,转至辅政司署工作。加入司署后,他首任首席助理财政司,并于1974年11月荣升新界副政务司一职(同年通过女王陛下政府外交事务中文/国语语言考试[1]),至1978年离职。[11]他在1978年成为港府设立的秘密组织压力团体常务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此组织乃用作监察当时不断成立的压力团体对政府的指责,并特别针对以非制度化方式争取基层利益的团体。[12]除此以外,他在1979年10月起担任康乐文化专员一职,负责推动香港的体育和休闲活动的发展。[13]至1981年10月,港府成立康乐文化署,由他出任首任署长。[14]1983年7月,他获港府晋升为甲级政务官。[15]同年9月,他出任港九政务署署长一职,任内历经政府推行地方行政,使官民沟通更为多样。
高层官员生涯
1986年5月,屈珩离任港九政务署署长,并暂赴北京担任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参赞一职。同年11月,他接替约满离职的卫理钦,担任常务司(现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一职,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以及处理当时极为重要的香港与中国事务,他亦因此而成为决策科的主要官员之一。[16]在任期间,他同时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一员,负责与中方磋商香港主权交接有关的事宜。在1989年6月六四事件发生后,香港市民对中国政府产生恐惧,而负责主权移交事务的屈珩,曾于同年8月发表题为《收拾残局》的讲话,呼吁公众积极为起草《基本法》表达他们的意见,以确保最终内容能掌握在港人自己的手中。[17]他更向中国政府要求延迟于1990年发布《基本法》之计划,并呼吁中方不要在主权移交后在香港驻扎解放军。然则,此举引起中方的反弹,新华社在三日后评论其讲话为“公然干涉基本法起草工作”,并指他们公然对基本法起草工作横加指责,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将事件提高至英国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的层级。[18][19]1989年11月,屈珩获港督卫奕信爵士委任为行政局成员。
1990年4月,他调职为铨叙司,负责管理公务员。[20]他在上任前,曾遇到公务员要求加薪15%的连番抗议行动,因而积极加强政府部门沟通,并促进政府与公务员双方的了解以避免事件重演。[21]当时,香港民主同盟主席李柱铭曾批评英国政府出卖香港,除了将香港拱手相让予中国之外,还拒绝给予港人民主。他因而为英方辩护,并指出在香港发展民主可能导致反效果,并且中国政府并不会容许香港拥有民主制度。[22]1991年,他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1993年4月,他获港府委任为香港驻美总经贸专员。屈珩当时为香港政府中最资深的政务官,但基于港督彭定康当时推行高官本地化政策的关系,原有望担任最高级公务员职位布政司的屈珩最终被陈方安生取代。他因而感到不满,并获政府度身订造此职位作安抚。[23]在屈珩的坚持下,工商科因而向立法局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二百五十万美元购置驻美专员官邸。[24]而其后他亲自到美国选购官邸,该豪华大宅面积约七万平方呎,除有广阔的花园及草地外,泳池及网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23]此举引起立法局议员的哗然,并引起民主派议员对政府的批评。[25]其后,其公务员事务司一职由陈方安生接任,成为首位女性及华人接任此职,而她在短短半年后便离开公务员事务科,接替霍德任布政司。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Kevin Sinclair (编).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407.
- ^ Edward B Wiggham, 1937. England and Wales Birth Registration Index, 1837-2008. 2014-10-01 [2021-06-22] –通过FamilySearch (英语).
- ^ 《华侨日报》,1963年8月24日,P.9,《元朗副理民府屈珩视察牛牯角水源》
- ^ 《华侨日报》,1964年4月15日,P.9,《副理民府屈珩定今晨往视察》
- ^ 《华侨日报》,1965年4月2日,P.16,《副理民官屈珩荣调》
- ^ 《华侨日报》,1966年6月16日,P.15,《屈珩访大埔乡会》
- ^ 《华侨日报》,1967年3月6日,P.12,《欢送潘礼.欢迎屈珩》
- ^ 《香港工商日报》,1967年8月16日,P.5,《南约理民官屈珩巡视南丫岛工务,并感谢村民支持抗暴》
- ^ 9.0 9.1 《华侨日报》,1969年6月2日,P.11,《理民府官屈珩荣升》
- ^ 《华侨日报》,1967年10月1日,P.10,《南约理民府官屈珩访问西贡各村》
- ^ 《华侨日报》,1974年11月13日,P.10,《新任副新界司屈珩昨视察屯门参观新市各项工程进展会晤乡会首长畅谈乡情》
- ^ 《利益团体与公民社会》,陈健民
- ^ 《华侨日报》,1981年6月28日,P.6,《青少年暑期活动 今年举办八千项》
- ^ 费明仪、周凡夫、谢素雁:《律韵芳华: 费明仪的故事》,P.372
- ^ 《大公报》,1983年8月1日2,P.4,《曹广荣布立之等升为甲级政务官 屈珩徐淦等升为乙一级政务官》
- ^ 《华侨日报》,1986年3月11日,P.9,《卫理钦今年底约满 屈珩将升任常务司》
- ^ 《华侨日报》,1989年8月15日,P.3,《常务司屈珩吁市民广提意见》
- ^ 许家屯回忆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78
- ^ Cheng, Joseph Y.S.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 《华侨日报》,1989年11月24日,P.3,《获委行政局议员出任铨叙司屈珩感到荣幸不愿评论近期国际化的问题》
- ^ 《华侨日报》,1990年4月18日,P.3,《铨叙司屈珩新官上任》
- ^ Kristof, Nicholas D. In Hong Kong, a Deepening Sense of Despair and Betrayal. The New York Times. 23 April 1990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 ^ 23.0 23.1 港英用外经办安抚失意高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阳报,2002-12-27
- ^ 《四个葬礼及一个婚礼 - 叶刘淑仪回忆录》,PP.56-57
- ^ Storm clouds gather over Wiggham Man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华早报,1993-03-28
官衔 | ||
---|---|---|
新头衔 | 公务员事务司 1991年-1993年 |
继任者: 陈方安生 |
前任者: 高礼和 |
铨叙司 1990年-1991年 |
职位废除 原因:改称公务员事务司 |
前任者: 卫理钦 |
常务司 1986年-1990年 |
职位废除 原因:决策科废除 |
政府职务 | ||
新头衔 | 香港驻美总经贸专员 1993年5月1日-1996年7月30日 |
继任者: 彭赞荣 |
前任者: 班礼士 |
港九政务署署长 1983年-1986年 |
继任者: 周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