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萨斯·吉尼斯
尤奥扎斯·吉尔纽斯(立陶宛语:Juozas Girnius,1915年5月23日—1994年9月13日)是立陶宛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结合存在主义、天主教和立陶宛民族主义,与安塔纳斯·马采纳及斯塔塞斯·萨尔考斯基斯并列为现代立陶宛哲学的基石。[1]:971994年,吉尔纽斯获颁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勋章。
尤奥扎斯·吉爾纽斯 Juozas Girnius(立陶宛語) | |
---|---|
出生 | 俄罗斯帝国 | 1915年5月23日
逝世 | 1994年9月13日 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 | (79岁)
国籍 | 立陶宛 美国 |
母校 | 蒙特娄大学 鲁汶天主教大学 弗莱堡大学 法兰西公学院 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 |
研究领域 | 存在主义哲学 |
奖项 | 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勋章 |
1932年,吉尔纽斯进入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主修哲学,之后也到鲁汶天主教大学、弗赖堡大学、法兰西公学院等欧洲学府进修,并在弗莱堡大学参加马丁·海德格的讲座。[2]:76吉尔纽斯对存在主义相当感兴趣,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题目,标题为〈海德格存在主义哲学之原则〉(英语:The Principles of Heidegger's Existential Philosophy)。[2]:5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吉尔纽斯离开立陶宛、流亡海外。居留德国期间,他出版一本探讨立陶宛民族性格的小册子,比较立陶宛人与周边民族,并作出结论:立陶宛人比德国人更温暖,比俄罗斯人更开放。[3]1949年,吉尔纽斯移民美国,就此定居。
1951年,吉尔纽斯在蒙特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以法文写成,题为〈自由与存在:卡尔·雅斯佩斯的存在主义形而上学〉(法语:La metaphysique existentielle de K. Jaspers)。[1]:23他接受立陶宛和西方教育、避免受到俄罗斯哲学家影响,这在当时的立陶宛哲学家中相当常见。[4]1964年,吉尔纽斯出版代表作《没有上帝的人》(立陶宛语:Žmogus be Dievo),分析无宗教信仰者。[2]:76他对无神论势力逐渐扩大的现象感到十分忧心,认为宗教信徒们努力追求永恒,而拒绝上帝者则过著空虚的生活。[4]吉尔纽斯馀生致力于立陶宛文化活动,参与编纂《立陶宛百科全书》(1953年-1959年)和《回声》杂志(1965年-1980年),并参加各种活动与组织,包括立陶宛天主教组织“未来”。[5]
参考文献
- ^ 1.0 1.1 Donskis, Leonidas. Loyalty, Dissent, and Betrayal: Modern Lithuania and East-Central European Moral Imagination. On the Boundary of Two Worlds. Rodopi. 2005: 97. ISBN 978-90-420-1727-6 (英语).
- ^ 2.0 2.1 2.2 Pleckaitis, Romanas.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Lithuania. Jūratė Baranova (编). Lithuanian Philosophy: Persons and Ide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g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00. ISBN 978-1-56518-137-3 (英语).
- ^ Cidzikaitė, Dalia. Searching for National Allegories in Lithuanian Prose: Saulius Tomas Kondrotas's "The Slow Birth of Nation". Violeta Kelertas (编). Baltic Postcolonialism. On the Boundary of Two Worlds. Rodopi. 2006: 294. ISBN 978-90-420-1959-1 (英语).
- ^ 4.0 4.1 Tumenaite, Ruta. Two Existentialists: Antanas Maceina and Juozas Girnius. Jūratė Baranova (编). Lithuanian Philosophy: Persons and Ide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Chang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00: 182–184. ISBN 978-1-56518-137-3 (英语).
- ^ Jungtinių Amerikos Valstijų lietuviai I. Vilnius: Science and Encyclopaedia Publishing Institute. 1998: 315–316. ISBN 5-420-01415-7 (立陶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