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振馆是1860年代开始,在厦门广东一带从事存放款业务的私人机构,后来引进台湾并设立分支机构,是台湾在清治时期尚未引进银行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

概述

“妈振馆”一词源自英语merchant”的音译,由于五口通商茶叶出口贸易逐渐兴盛于闽南台湾一带,于是便出现了以茶叶抵押、提供贷款的妈振馆,其经营者则以广东人居多。当时妈振馆多于厦门设立总公司,并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提供茶商资金和制茶厂,或以茶叶为抵押品融通资金。妈振馆虽非银行,但仍经营放款、汇兑等业务,与钱庄共同作为引进银行前的主要金融机构。当时金流多由汇丰银行提供给洋行,洋行提供给妈振馆,妈振馆再贷款给茶商;全盛时期台湾曾有多达20家以上的妈振馆。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后进入日治时期,1899年日本当局在台设立台湾银行,之后彰化银行华南银行等民营银行亦陆续成立,妈振馆遂于导入银行后逐渐式微,并于1907年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