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克罗尔
威廉·贾斯廷·克罗尔(英语:William Justin Kroll;1889年11月24日—1973年3月30日),原名纪尧姆·朱斯坦·克罗尔(法语:Guillaume Justin Kroll;移居美国前使用),卢森堡冶金学家。他最知名的贡献莫过于在1940年发明的克罗尔法,克罗尔法是商业生产钛的重要制程。[1]
威廉·贾斯廷·克罗尔 William Justin Kroll | |
---|---|
出生 | 卢森堡阿尔泽特河畔埃施 | 1889年11月24日
逝世 | 1973年3月30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 | (83岁)
知名于 | 克罗尔法 克罗尔-贝特顿法 |
奖项 | 富兰克林研究所奖项 (1954年) 阿尔贝·索弗尔成就奖 (195年) 珀金奖章 (1958年) 卡斯特纳奖章 (1960年) 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2000年) |
生平
1909年克罗尔从卢森堡的卢森堡中学毕业,1910年入柏林夏洛腾堡技术学院就读冶金系并于1914年毕业。一战期间的四年克罗尔在著名的霍夫曼教授(K. A. Hofmann,曾发明Hofmann-Sand Reaction)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18于德国工作,克罗尔发明一种效果不错的铅基轴承合金,将该合金以卢尔吉金属(Lurgi metal)之名商业化,并取得多项冶金相关专利。1922年于奥地利,他开发出阿卢西尔与阿尔西亚(Alsia)两款适用于铸造铝活塞的铝矽合金。1923年,克罗尔回到卢森堡架设自己的私人实验室。1929年,克罗尔对不锈钢加入少量的钛,并以加热的方式在不锈钢中析出碳化钛颗粒作强化相,发明了析出硬化不锈钢。[2]1930年代,他开始把研究精力专注在钛及钛合金上,在此之前,纯钛通常只是用于满足科学家好奇心的实验产物(虽说当时也有亨特法可以提炼产量稍大的纯钛了)。1938年,卢森堡贝雷尔当日的陶金工厂(Cerametal factory)进行史上第一次纯钛商品切削加工。1938年10月18日,威廉·克罗尔搭乘从瑟堡出发的玛丽皇后号(SS Queen Mary)抵达纽约。他联络数家美国非铁金属厂商,并出示他的钛金属样本,然而当时众厂商都对钛兴趣缺缺。失望之馀,克罗尔悻悻然返回卢森堡。1940年,随著纳粹席卷欧洲,克罗尔决定再度前往美国。1940年2月10日,克罗尔跟著荷兰人登上由鹿特丹出航的福伦丹号(SS Volendam),1940年2月22日又再次来到纽约。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卢森堡并占领该国四年之久。
1940年6月25日,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以第2.205.854号核准1938年7月6日克罗尔法制造钛及钛合金的专利申请。1940年12月4日,克罗尔申请美国公民资格,此后在瀑布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研究部门从事顾问工程师的工作。1941年美国投入战争,正式对轴心国宣战,克罗尔的专利被美国外国财产托管办公室没收,导致双方长达七年的缠讼。虽然诉讼结果利于克罗尔,但是光诉讼费用就超过一百万美金,使得赔偿金根本了无帮助。美国政府和美国业界后来才逐渐察觉到钛金属的潜力。1944年,美国政府在圆石市成立钛的研究中心,1948年杜邦公司开始采用克罗尔法商业生产钛。与此同时,克罗尔把眼光转向另一种金属锆。1945年,他成为美国内政部矿务局奥尔巴尼研究中心的冶金工程顾问。他上任后隔年1946年8月该研究中心就轧出第一条锆条。1951年,克罗尔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成立了非营利的金属研究基金会,处理对欧洲、美国奖学金业务。
克罗尔1961年重返欧洲后于1973年三月30日死于布鲁塞尔。
克罗尔遗留美国的还包括成立于1974年戈尔登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克罗尔提炼冶金学研究所:
“克罗尔提炼冶金学研究所(KIEM)成立于1974年,由世界知名的提炼冶金学家威廉·贾斯廷·克罗尔的遗产资助成立,他以他发明的钛和锆生产制程而闻名。克罗尔博士遗赠的财产旨在为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建立一个卓越的提炼冶金学中心。 自成立以来,克罗尔研究所向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财政支持,其中许多研究生在国内及国际上对矿业,矿物,金属和先进材料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与奖项
克罗尔死后于2000年被引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克罗尔获得的其他奖项还有1954年的富兰克林奖章、1955年的阿尔贝·索弗尔成就奖[3]、1958年的珀金奖章以及同年由电化学学会颁发的爱德华·古德里奇·艾奇逊奖。[4]
参考文献
- ^ Kroll, W.J. How commercial titanium and zirconium were born.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1955, 260 (3): 169. doi:10.1016/0016-0032(55)90727-4.
- ^ H.M. Cobb, The History of Stainless Steel, 美国金属学会, 2010, p 191, ISBN 978-1-61503-010-1.
- ^ E.T. Hayes, "A Biographical Appreciation," Metal Progress, Vol. 70 #2, Aug 1956, p 86-88.
- ^ Edward Goodrich Acheson Award Recipients. 电化学学会. [1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