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则布
奥朗则布(波斯语: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1]),又称阿拉姆吉尔,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第六任皇帝,其父为建造著名泰姬玛哈陵的沙贾汉。
奥朗则布 | |
---|---|
蒙兀儿帝国皇帝 | |
统治 | 1658年7月31日-1707年3月3日(48年215天) |
加冕 | 1658年7月31日于德里红堡 |
前任 | 沙贾汗 |
继任 | 巴哈杜尔·沙一世 |
出生 | 1618年11月3日 蒙兀儿帝国多哈德 |
逝世 | 1707年3月3日 蒙兀儿帝国艾哈迈德讷格尔 | (88岁)
安葬 | |
配偶 | Dilras Banu Begum Nawab Bai Aurangabadi Mahal |
子嗣 | Zeb-un-Nissa Muhammad Sultan Zeenat-un-Nissa 巴哈杜尔·沙一世 Badr-un-Nissa Begum Zubdat-un-Nissa Muhammad Azam Shah Muhammad Akbar Mehr-un-Nissa Muhammad Kam Bakhsh |
王朝 | 帖木儿王朝 |
父亲 | 沙贾汗 |
母亲 | 姬蔓·芭奴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 |
奥朗则布是沙贾汗的第三子,[2]儿时才华颖露,曾被赞誉为“帝位之荣缀”。1657年,沙贾汗卧病不起,诸子相争,奥朗则布力胜群雄夺得宝座,在1658年正式登位。沙贾汗被软禁在阿格拉直至在1666年去世。
生平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是一位虔诚及热心的穆斯林,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伊斯兰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伊斯兰化。1675年,奥朗则布处死不肯改信伊斯兰教的锡克教第九代祖师得格·巴哈都尔。[3]1679年,奥朗则布恢复对非穆斯林征收吉兹亚税。[2]他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穆斯林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人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地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穆斯林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伊斯兰教强国巴曼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的最高统治者。除了次大陆极南端和马拉地帝国与东北部阿豪姆王国以外,奥朗则布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4]。
虽然国家以波斯语和印度语为主,但奥朗则布鼓励突厥语文学的发展,并在他统治期间编纂了突厥语(察合台语)词典。奥朗则布多次向布哈拉汗国派遣大使,并从国库中拨款修复其祖先帖木儿的陵墓。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而马拉地人愈战愈强,使其马拉塔帝国有将莫卧儿取而代之的趋势。但最终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尤其是大英帝国。
参考文献
- ^ Aurangzeb (Mughal empero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3-01-24 [2014-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6).
- ^ 2.0 2.1 General Knowledge Digest 2010,第2.218页,ISBN 9780070699397。
- ^ The Sikhs of the Punjab,第72页,ISBN 9780521637640。
- ^ Jim Masselos 主编 <帝国记忆> P271
外部链接
- Aurangzeb (Muhi-ud-Din Muhamm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奥朗则布皇帝指挥围攻戈尔康德城,1687年 - 世界数字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奥朗则布 出生于:1618年11月3日逝世于:1707年3月3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沙贾汗 |
蒙兀儿帝国皇帝 1659年-1707年 |
继任者: 巴哈都尔·沙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