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窑变釉紫斑圆盘
天青窑变釉紫斑圆盘,为中国金~元时期(约莫12~13世纪)钧窑制品,从瓷盘上的紫色彩斑可看出钧窑特有的幻化多变的釉彩,自然流淌形成的紫红釉也恰相呼应晚清文人们以“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窑瓷器,属钧瓷生活器皿类,在高温(约在摄氏1250~1270度)还原气氛的环境中烧制而成[来源请求],特殊的釉彩,源于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效应,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
钧窑 天青釉紫斑圆盘 | |
---|---|
年份 | 金至元 西元12-13世纪 |
类型 | 陶瓷器 |
尺寸 | 2.9 cm × 18.8 cm × 12.2 cm(1.1英寸 × 7.4英寸 × 4.8英寸) |
收藏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收藏地 | 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
登录号 | 故瓷006543N000000000 |
网址 | 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
定年-宋代钧瓷与元代钧瓷的差异
宋代钧瓷
经宋徽宗将钧窑设作官窑后,同时也禁止民间钧窑的烧制,因而造就一系列宋代钧瓷独特的风貌。
- 造型规整:宋代钧官窑对瓷器外型的设计多有规范,也造就宋代钧瓷大多为陈设类瓷器(如花盆、尊、洗等等)的现象。
- 做工精细:对瓷器的制作过程,从水质、胎土、釉料的细致程度、火侯、甚至上彩、上釉的过程等等,钧官窑皆有其特殊的规范,也形成宋代钧瓷外型相当精致的现象。
- 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
- 作品底部多有编号,象征意义有两说,一是数字越小的器型越大,二是奇数号为红色、偶数号则为蓝色做为作品主色。
- 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
唐末宋初是“青一色”的,后来变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多窑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对风向、温度和选料、窑址等方面都有很深的讲究,有人说“钧窑万变,难在烧成,贵在窑变”,十烧九不成,所以钧窑产品才显得名贵。经过窑变出来的瓷器,宛若“峡谷飞瀑菟丝缕,夕阳紫翠总成岚,绿如春水初升日,红如朝霞欲上时”,就像一幅天 然的绘画。所以,宋徽宗下旨,除了宫廷收藏外,禁止民间收藏钧窑瓷器。
元代钧瓷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已经走向衰弱,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仍在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陕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
- 胎质较厚、粗糙、松散,胎土颜色深灰或土黄。
- 釉质略粗,釉层有大气泡和棕眼[2]。
- 胎釉结合不如宋钧 紧密。
- 颜色一般是月白色后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
-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 瓷化程度较低,叩之声响低闷。[3]
而观察此件作品的器形、釉质、釉彩剥落与满釉支烧等等的特征,皆相异于宋代钧瓷,此外,此作品与北京海淀区出土品雷同,釉中晕现的彩斑,也见于十三世纪墓葬之出土品,因而推测此作品应产烧于金元之际。
特征
- 外型:侈口,折沿,周壁极浅,平底,浅圈足,为仿金银器的器型。
- 釉色:通体罩施天蓝色釉,蓝釉泛青,釉面为自然流淌形成的紫红色斑纹,釉质粗略,釉中含有气泡。
- 开片:釉表开细纹片,因釉化冷缩,出现龟裂,然后升温又重新弥合,虽属弊病,但特殊的纹型反而成为钧瓷的特色。
- 底缘及口部沿边,不同于汝窑镶边的设计,皆为裸露胎土而呈米黄色。
- 支钉烧痕:全器满釉支烧,外底留有圆点状支痕三枚,因其釉层较厚,支痕较汝窑的芝麻支钉烧痕大。
釉色
乳光蓝色
乳光蓝色源自于二液相分相釉的物理化学现象[4],因其矽铝比比起不分相透明釉还高,且磷含量较高,因此在合理的烧成制度和较慢冷却进度下烧成时,会分成两个成分不同的、互不相容的液相,其中一相以无数孤立的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连续的相(二氧化矽)中,使其产生廷得耳效应,进而形成其乳光的视觉效果。此外,瓷中孤立的小液滴,因其大小恰在微米等级,符合瑞利散射定律,也使其乳光釉带有浅蓝或天蓝的色泽。 此外,釉料中含有少量的铁,再还原气氛中会形成带有灰色、冷绿色的氧化亚铁(FeO),这样浅湖绿色釉,再加上乳光釉形成钧窑独有的青色光泽。
紫红斑
钧瓷多以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氧化铜形成氧化亚铜,也成为钧瓷中特殊赭色的来源,此外,经科学分析与其相近的作品的破片,形成作品中红色斑纹来源的化学成分,可能还包含二氧化矽、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锑、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钠、五氧化二磷、氧化锡、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等等,而在近代的钧红釉中,又多了氧化锌,而紫斑则是由于在青蓝色的釉上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注释
- ^ 金-元 鈞窯 天藍紫斑圓盤.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 ^ 举世无双--北宋钧窑双象耳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源可靠?讨论]
- ^ 元代鈞瓷與宋代鈞瓷的差異. [201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9).
- ^ 王芬, 苗建民, 侯佳钰, 林营, & 朱建锋. (2012). 钧瓷天蓝, 天青釉色中氧化铁的呈色作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 1(61), 3.
参考文献
- http://jost.yuntech.edu.tw/file/22-1A/22-1A-7-南宋禹縣鈞窯分析鑑定研究.pdf[永久失效链接]
- 《故宫藏瓷大系. 钧窑之部》 ,余佩瑾著 ;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
-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余继明 杨寅宗主编
- 《中国瓷器鉴定》,李辉柄著 故宫博物院编
- 《钧窑艺术》,丁建中 著
- 《中国钧瓷艺术》,晋佩璋 编著
- 《中国钧窑探缘》,晋佩璋 晋晓童 编著
- 故宫博物院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
- 《搏泥幻化 院藏历代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