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愿
夜愿(Nightwish,港澳台译作日暮颂歌)是一支来自芬兰基泰的交响金属乐团,成立于1996年。乐团大多数歌曲的词由键盘手托马斯·霍洛帕尼所撰写,前任女主唱塔雅·图伦尼的声音让夜愿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好评。塔雅毕业于芬兰的西贝流士音乐学院,并且还在德国进修过古典演唱技巧。在2005年10月塔雅·图伦尼离开后,他们找到了安妮特·奥尔森接任,并且也增加让贝斯手马尔科·希耶塔拉唱的比例。2012年10月,乐队主唱安妮特离队,前万世沉沦主唱弗洛尔·扬森成为乐队的代理主唱。2013年10月,弗洛尔与长期合作的风笛演奏家特洛伊·多诺克利均正式入团,乐团也随之扩充成为六人编制。2014年鼓手内瓦莱宁因病暂时转任行政,改由凯·哈赫托代顶空缺,但乐团仍维持现有编制。
夜愿 Nightwish | |
---|---|
组合 | |
音乐类型 | 交响金属、力量金属、哥德金属、民谣金属 |
出道地点 | 芬兰基泰 |
活跃年代 | 1996年至今 |
网站 | www |
现任成员 | |
托马斯·霍洛帕尼 恩普·沃里宁 尤卡·内瓦莱宁 特洛伊·多诺克利 弗洛尔·扬森 | |
已离开成员 | |
塔雅·图伦尼 萨米·万斯凯 安妮特·奥尔森 马尔科·希耶塔拉 |
夜愿的音乐空灵悲壮,风格被描述成交响金属、力量金属 ,哥特金属和民谣金属,并且还有其他元素存在。托马斯曾经形容他们的音乐为“用女声表现的旋律金属”。
2008年1月,乐队曾到北京、上海及香港演出。
乐队历史
创立
1994年,在多个乐团作为键盘手演出之后,托马斯在某一天决定去创作自己的音乐。他找来了友人兼同学埃尔诺·“恩普”·沃里宁,以及演唱古典乐的师妹塔雅·图伦尼(托马斯和塔雅都在同一个老师——普拉门·迪莫夫门下学习音乐)。三个人构成了最早的夜愿。
夜愿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是在1996年的芬兰。当时是塔雅进行主唱,托马斯负责键盘和男声,恩普负责吉他和贝司。(后来托马斯表示“对于我来说,和塔雅强力而充满穿透性的声音配合,是一件很尴尬和痛苦的事情”,所以从此他再也不担任歌手职务了。)
乐队的名字则是从他们最初的试听碟中演奏的三首歌里选出来的(“Nightwish”、“The Forever Moment”、“Etiäinen”)。
塔雅时代
1997年初,在他们的第一张碟发行后不久,鼓手尤卡·内瓦莱宁加入了乐队[1],乐团使用的民谣吉他也被换成了电吉他。从此夜愿的风格开始走上金属摇滚风。同年,贝司手兼男低音主唱萨米·万斯凯加入乐队。此时初代夜愿基本成型。
2002年,由于萨米开始消极怠工,乐队的士气变得极其低落,险些解散。托马斯在经过仔细权衡后决定将萨米开除,并找来贝司手兼男低音主唱马尔科·希耶塔拉加入乐团。
2005年10月,在赫尔辛基哈特瓦尔体育馆举办的“时代终结”(End of an Era)演唱会结束后,乐队中的其他四人一致同意将主唱塔雅开除。在托马斯起草并由其他三人共同署名的公开信中,托马斯认为开除的原因是由于塔雅的丈夫马塞洛·卡布里的影响,以及塔雅本人对于商业活动的过度追求,导致她对于乐团的态度发生了剧变。
塔雅则同样在个人网站及各种公开渠道用公开信回应。她认为乐团在毫无通知的情况下将她解职,并且发表对她丈夫的人身攻击很不人道,将之放在公众视野中则是“无情而残忍的”。在此之后塔雅开始了独立的发展。马塞洛同样在公开场合发布了回应。
1997至2005年塔雅主唱期间,夜愿发布了《折翼天使(Angels Fall First)》(1997),《生于海洋(Oceanborn)》(1998),《祈愿之主(Wishmaster)》(2000),《世纪之子(Century Child)》(2002)以及《恍若隔世(Once)》(2004)五张专辑。很多爱好者被这种重金属与美声结合的风格所吸引,成为夜愿的忠实听众。
安妮特时代
2006年3月,为了寻找塔雅的替代者,乐队开始公开征募新主唱。9月,夜愿开始了对新专辑《黑色受难记》(Dark Passion Play)的录制工作。2007年5月底,乐队公布了新主唱的身份——原艾莉森大道(Alysson Avenue)主唱安妮特·奥尔森。托马斯表示拖延公布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大家以先入为主的印象,或者是她过去的作品去提前下定论,所以准备等到安妮特有了夜愿的作品后再公布她的身份”。次日,新曲《夏娃》(Eva)公布。
2007年9月,安妮特作为主唱的《黑色受难记》发布。2009年6月,托马斯表示乐队正在制作下一首专辑。2011年11月30日,新专辑《幻想界》(Imaginaerum)发布。
2012年,夜愿开始了以“幻想界”为名的世界巡演,同行的还有以往经常参与夜愿活动的客座风笛手特洛伊·多诺克利。10月,安妮特在巡演过程中患了重病。不久后乐队发表声明,和其“在双方的共识下和平分手”。乐队表示“在最近的一些事件中,我们发现我们的目标和对乐团的期望发生了巨大的偏差,而这导致我们间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安妮特则表示了她的无奈和不满。
2013年1月,安妮特在她的个人主页上宣布了自己怀孕,预产期在5月的消息。很多人猜测这可能是安妮特离开夜愿的直接原因之一。3月28日,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
现在
安妮特离队后,夜愿寻找了一些临时歌手来替代主唱位置的空缺。不久,前万世沉沦(After Forver)及“重构”(ReVamp)乐团主唱弗洛尔·扬森开始作为临时主唱随团演出,并获得了好评。2013年10月,夜愿正式将弗洛尔和特洛伊吸收成为正式成员。2014年8月,鼓手内瓦莱宁由于长期严重失眠影响到演出表现,而暂时转任行政职,另由芬兰籍的鼓手凯·哈赫托长期代班并投入第八张专辑的录制工作。
2015年乐队推出了专辑《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并进行了一次巡回演出,之后便休息了一年。在此期间乐队主唱弗洛尔·扬森正专注于照顾她的第一个孩子。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乐队称将推出一张延续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风格的专辑,并在2018年到2020年继续演出。[2]2020年4月10日,夜愿新专《Human. :II: Nature.》发布[3]。
2021年1月12日,马尔科·希耶塔拉宣布离开乐队,理由是他与慢性抑郁症的斗争以及对整个音乐界的幻想破灭。同时,乐队发表了另一项声明,称将有一位临时现场成员来填补低音[4]。
音乐
影响
键盘手托马斯·霍洛帕尼是乐团中主要的词曲创作人,他曾表示他最大的灵感是来自于电影配乐[5] ,较有名的例子有收录在《世纪之子》的《Beauty of the Beast》、收录在《恍如隔世》的《Ghost Love Score》以及收录在《Dark Passion Play》的《The Poet and the Pendulum》。另外,收录在《Dark Passion Play》的《Bye Bye Beautiful》以及收录在《恍如隔世》的《Wish I Had an Angel》则带有工业金属元素。而收录在《Dark Passion Play》的《The Islander》与《Last of the Wilds》、收录在《恍如隔世》的《Creek Mary's Blood》、以及《折翼天使》专辑则有民谣金属的特色。霍洛帕尼也说电影配乐是他闲暇时所听的音乐。[5] 他喜欢《凡赫辛》和《赤色风暴》的配乐,以及汉斯·季默的所有作品。[5]
乐团的歌词受到奇幻小说的影响,特别是龙枪系列小说与J·R·R·托尔金的魔戒。像是《Wishmaster》与《Wanderlust》就受到这些小说的影响。在这些歌里,你可以看到“卡若理山脉”、“夏拉非”、“克莱恩”、“爱尔贝蕾斯”(瓦尔达别称)与《灰港岸》。《7 Days to the Wolves》的音乐则是受到史蒂芬·金的黑塔小说系列的启发。
另一方面,日暮颂歌也是许多乐团的灵感来源。黯黑史诗主唱 Simone Simons 表示日暮颂歌是她歌唱的动机。[6] 亚特兰之梦的前任主唱 Nicole Bogner 也承认日暮颂歌是他们首张专辑的灵感来源。[7] 万世沉沦的 Sander Gommans 说日暮颂歌“将会一直给他们创作的灵感”。[8] 力量金属乐团极光奏鸣曲主唱 Tony Kakko 也曾表达日暮颂歌对他有极大影响。[9]
音乐风格
日暮颂歌的音乐结合了力量金属与交响金属。[10][11] 他们音乐被描述为“夸大、交响式、如电影般的,由键盘与弦乐创造出哥德氛围”。[12] 而他们音乐的被认为“加了一点流行感”,[10] 是复杂[13] 以及多层次的。[14] 他们的音乐是史诗般的、[11] 戏剧性的与歌剧式的。[14] 评论家 Chad Bowar 表示他们的音乐“总是非常旋律性,以及易记的合唱与大量的叠句”。[12]
日暮颂歌也被部分评论家归类于哥特金属乐团。[12][15] 贝斯手马尔科·希耶塔拉说乐团的风格是“旋律交响哥德金属”。[16] 他们在《世纪之子》与《恍如隔世》两张专辑中,逐渐从“歌剧力量金属风格”转变为更“商业化”的哥德曲风。[17] 乐团音乐中最为突出的是塔雅·图伦尼“极易辨认的歌剧女音”,[10] 一位“有著强力歌声、充满魅力的主唱”。[13] 但评论者发现她在《恍如隔世》这张专辑中减少了歌剧唱腔。[18][19] 在塔雅·图伦尼离开乐团后,他们失去了在早期专辑中所拥有的“特别的歌剧式女主唱”。[20]
虽然乐团的音乐主要围绕在塔雅的歌声上,[21] 但他们也在第一张作品《折翼天使》中找了一些男声客串演唱。[22] 这张专辑也包含了“民谣音乐与氛围”,然而在下张专辑《欲海重生》中便不再使用。[23] 2007年的专辑《Dark Passion Play》中的《The Islander》与《Last of the Wilds》则再度踏进民谣金属的领域中。 [24]而自此时期起,乐团也开始长期与风笛演奏家特洛伊·多诺克利长期合作,
2007年乐队的歌手更换为安妮特后,由于安妮特是流行歌手出身(她不像塔雅一样受过歌剧演唱的训练),夜愿下两张专辑的主要风格从古典歌剧转向了流行与民谣的方向。安妮特刚刚出道时,她对夜愿之前歌曲的重新演绎遭到很多爱好者的攻击(主要原因是她用流行唱法演绎了原来塔雅用歌剧腔唱出的歌曲,而这种变化过于剧烈),并引发了大量对于前后塔雅时代爱好者之间的争执。不过随着安妮特在乐团时间的增加以及为她量身定做的《幻想界》的推出,支持者们逐渐认可了她的演出风格。
安妮特离队后,继任的主唱弗洛尔和塔雅一样拥有歌剧演唱背景,因此她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大多数爱好者的支持。
在2013年宣布更换第三任主唱弗洛尔时,也同时公布多诺克利将正式加入。由此,未来乐团将首次开始以六人编制演出。
乐队成员
现在乐队成员
准乐队成员
- 尤卡·内瓦莱宁 - 鼓(因健康因素暂时转任乐团行政)
前乐队成员
作品
专辑
- Angels Fall First (1997)
- Oceanborn (1998)
- Wishmaster (2000)
- Century Child (2002)
- Once (2004)
- Tales from the Elvenpath (2004)
- Bestwishes (2005)
- Highest Hopes (2005)
- Dark Passion Play (2007)
- Made in Hong Kong (And in Other Various Place) (2009)
- Imaginaerum (2011)
-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2015)
- Decades(2018)
- Human. :II: Nature.(2020)
单曲
- The Carpenter (1997)
- Sacrament of Wilderness (1998)
- Walking in the Air (1999)
- Sleeping Sun (Four Ballads of the Eclipse) (1999)
- Deep Silent Complete (2000)
- She is my sin (2000)
-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2001)
- Ever Dream (2002)
- Bless the Child (2002)
- Nemo (2004)
- Wish I Had an Angel (2004)
- Kuolema tekee taiteilijan (2004)
- The Siren (2005)
- Sleeping Sun (2005)
- Eva (2007)
- Amaranth (2007)
- Bye Bye Beautiful (2007/2008)
- Islander (2008)
- The Crowl, the Owl and the Dove (2012)
- Elan (2015)
- Noise (2020)
DVD
- From Wishes to Eternity (2001)
- End of Innocence (2003)
- End of an Era (2005)
- Showtime, storytime (2013)
- Decades:live in Buenos Aires (2019)
电影
参考文献
- ^ Nightwish Official Biography. Nightwish.com. [201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 ^ Beebee, Steve. Nightwish – The BIG Uber Rock Interview Exclusive. Uber Rock. 2016-11-05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3).
- ^ Nightwish Announce New Double Album. antiMUSIC. 2020-01-16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 ^ NIGHTWISH's Longtime Bassist. blabbermouth.net. 2021-01-12 [202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 5.0 5.1 5.2 Tuomas Holopainen profile on Nightwish.com. [200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3).
- ^ Epica Online. Profile Simone. [December 28,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4月22日).
- ^ Musical Discoveries. Visions of Atlantis (Nicole Bogner). [December 30,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 ^ Musical Discoveries. After Forever. [December 30,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 ^ The Gauntlet. Sonata Arctica Interview. [June 17,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6月20日).
- ^ 10.0 10.1 10.2 Rivadavia, Eduardo. Century Child review. Allmusic.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 ^ 11.0 11.1 Bowar, Chad. Highest Hopes review. About.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12.0 12.1 12.2 Bowar, Chad. Dark Passion Play review. About.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7).
- ^ 13.0 13.1 Bowar, Chad. End of an Era review. About.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8).
- ^ 14.0 14.1 Fulton, Katherine. End of an Era review. Allmusic. [2008-07-14].
- ^ Toit, Jean-Pierre du. Dark Passion Play review. The Metal Observer.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0).
- ^ Dusedau, Zack. Interview with Marco Hietala and Emppu Vuorinen of Nightwish. Metalunderground.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Howie, Stuart. Dark Passion Play review. Revelationz.net.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 ^ Chamberland, Mathieu. Once review. The Metal Observer.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Grant, Sam. Once review. Soniccathedral.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 ^ Grant, Sam. Once review. Soniccathedral.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 ^ Begrand, Adrien. Once review. PopMatters.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30).
- ^ Grant, Sam. Angel Fall First review. Soniccathedral.com.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 ^ Ravelin, Antti J. Oceanborn review. Allmusic. [January 27,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 ^ Blackie, Andrew. Dark Passion Play review. PopMatters. [200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1).
- ^ Todd Matthy. Nightwish and Anette Olzon Part Ways. examiner.com. 2012-10-01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