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劳战役
埃劳战役,是拿破仑一世和第四次反法同盟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1807年2月发生于东普鲁士境内。
埃劳战役 | |||||||
---|---|---|---|---|---|---|---|
拿破仑战争的一部分 | |||||||
“拿破仑在埃劳战场上”,Antoine-Jean Gros作 | |||||||
| |||||||
参战方 | |||||||
法兰西第一帝国 |
俄罗斯帝国 普鲁士王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拿破仑一世 皮埃尔·奥热罗 路易·贝尔蒂埃 让·贝西埃尔 路易·达武 若阿尚·缪拉 米歇尔·内伊 让·苏尔特 |
贝尼格森伯爵 巴克莱·德托利 彼得·巴格拉季昂 戈特利布·萨肯 德米特里·戈利岑 安东·冯·莱斯托克 | ||||||
兵力 | |||||||
65,000-75,000人[1][2] 300门炮 |
79,000-83,000人[1][2] 400门炮 | ||||||
伤亡与损失 | |||||||
14,000–25,000人[a] | 15,000-26,000人[b] |
战前局势
1806年10月,拿破仑率法军在耶拿战役中击溃普鲁士王国军队主力,在占领柏林后继续向东推进,与援助普鲁士的俄国军队相遇。1807年1月,贝尼格森伯爵率领的约7万人俄军和8000普鲁士军队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出发,进攻由米歇尔·内伊和贝纳多特率领的法军。而拿破仑也调集约7万军队希望截断俄军后路。贝尼格森得知法军动向后,为避免后路被包抄,立即率军折返。双方遂于普鲁士-埃劳展开会战。
战斗经过
法军为了追上俄军,已在寒冬中行军五日之久,2月7日,由缪拉率领的先头部队被巴格拉季昂的俄军后卫所阻拦,俄军成功阻击了法军的进攻,使得俄军主力得以占领普鲁士-埃劳城北高地,巴克莱·德托利将军得以从容设立坚固阵地。
次日,两军先于埃劳城东南侧的墓地爆发战斗,法军以刺刀冲锋占领了埃劳城,但俄军随即反攻,巴克莱·德托利将军亲自指挥战斗,但不久便被葡萄弹击伤,两军的拉锯战持续到傍晚,双方各伤亡近4000人,第一天的战斗以法军的惨胜告终。随著夜幕降临,气温也随之骤降,倒地的伤员不久即冻死,法军从城中攫取了物资与木柴得以喘息,而俄军盘据于城北的战壕伺机进攻。拿破仑当晚最忧心的是俄军主力可能乘夜色撤退,使其与俄军决战的意图落空。然而拿破仑的顾虑是多馀的,贝尼格森率领的俄军同样兵疲马困,且无意撤退。
次日,俄军主力6万7000人沿著3英哩长的防御工事排成两条阵列,左右两翼皆有防守严密的村庄拱卫。两军之间有著开阔的原野,使俄军的400门火炮得以火力覆盖战场。法军方面仅有137门火炮,主力军与预备骑兵加总不过4万5000人。由俄军的密集炮火打开战斗序幕,埃劳城遭受无情的炮火洗礼,使法军奥热罗部陷入混乱且损失惨重,法军随即开炮还击,双方交火持续近三小时。
与此同时,达武率领的第三军共1万5000人赶赴增援,并冲击俄军左翼,戈利岑亲王率领的俄军骑兵与其展开交战,不久达武部以火力击退他们,但戈利岑亲王仍为贝尼格森重整部属争取了时间。达武试图进攻占据山脊的俄军防线未果,且损失近1500人。拿破仑眼见久攻不下,便命奥热罗部担任主攻冲击俄军中央,苏尔特部则对俄军右翼进行牵制进攻,不惜代价以阻止俄军主力撤退。然而战场大雪纷飞,使能见度仅有数呎,奥热罗部在雪中偏离了进攻方向,当他们接近俄军防线时暴风雪正好停止,直接近距离正对俄军火炮因而损失惨重,尽管有几个师突破俄军阵线,但随即遭到俄军包围而遭歼灭,期间奥热罗失去他的坐骑,并在战斗中受重伤。
法军中央最终不支后撤,俄军步骑随即对溃败的法军展开追击。法军中央仅有第14步兵团尚未崩溃,但他们承受著75%的伤亡率,且在战斗中失去一面鹰旗。奥热罗的第七军损失近5000人,已丧失进攻能力。拿破仑见此惨况,为了挽救法军阵线可能的崩解,命缪拉指挥他的预备队骑兵进攻,为他重新布署中央争取时间,并坚持到达武支援。然而这是一场豪赌,战马在纷飞大雪中又累又冷,缪拉指挥著近5000名的龙骑兵与胸甲骑兵发起冲锋,由格鲁希率领的龙骑兵师打头阵,成功将追击的俄军击退,并将俄军阵列撕开一道缺口,但这股势头为能持续太久,当法军骑兵突进至贝尼格森指挥部附近时,俄军火炮以霰弹轰击法军骑兵,法军骑兵因而损失惨重,骑兵指挥官多普尔亦阵亡。
因俄国步兵已经开始重组他们的方阵,缪拉遂集结剩馀的骑兵并后撤,但俄军已开始收缩包围网,拿破仑见状赶忙下令贝西埃尔的精锐近卫骑兵前往支援,他们冲散了俄军的方阵与火炮,成功掩护缪拉的骑兵撤退。尽管损失惨重,但法军仍成功阻止了俄军推进,战场主导权再次落到拿破仑手中。达武的第三军已赶赴支援法军中央并发起进攻,俄军见状立刻后撤防线到至高点,凭借优势成功阻止法军数次进攻,法军与俄军的混乱交战持续近两个钟头,在龙骑兵与圣伊莱尔师团的支援下,达武终于攻破俄军防线。
贝尼格森见状被迫派出预备队骑兵阻止法军。下午三时左右,俄军开始全面后撤,贝尼格森试图在后撤中重组新的防线,但法军依靠占据高地优势的火炮向俄军防线施加压力,拿破仑仅需最后一击便能彻底击溃俄军阵线。
埃劳战役开始的当天上午,贝尼格森便向普鲁士莱斯托克将军要求支援,莱斯托克的部队有著9000兵力,且位于埃劳战场西北方不远的8英哩处,内伊的第六军团奉命密切监视莱斯托克动向,并阻止普军与俄军会师,然而莱斯托克透过急行军穿越丘陵与结冻的河流,甩开内伊的追击,并抵达俄军本阵附近,及时增援俄军濒临崩溃的左翼。下午四时左右,莱斯托克率军突击法军右翼,达武的部队先前已激战许久,未能挡住这波攻势并开始后撤。下午5时左右,内伊的部队赶抵战场增援法军左翼,并进逼俄军指挥部所在的施洛迪滕(Schloditten),迫使贝尼格森撤回进攻法军右翼的部队。至此,血腥且残酷的埃劳战役才告一段落。 。
战后结果
当晚战斗结束,双方伤亡惨重,但均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俄军面临伤员过多且弹药短缺,贝尼格森遂于该晚撤退。埃劳战役是自拿破仑1804年登基以来的第一场硬仗,未能如他先前击败反法联军那般轻松写意,尽管战后拿破仑对外宣称胜利,但这仅是一场惨胜。由于战场过于混乱,双方的伤亡数字未能确切估计。俄军粗估有2万人阵亡、受伤及被俘;法军伤亡则可能达2万5000人。虽然数月后拿破仑在弗里德兰战役击败俄军,但历经乌尔姆战役、奥斯特利兹战役、耶拿战役洗礼的法军老兵在这场血腥战斗中损失惨重,亦标志著大军团在欧陆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在。
流行文化
注解
脚注
- ^ 1.0 1.1 1.2 Le Bilan des Batailles. A vos sites pros !.com.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0) (法语).
- ^ 2.0 2.1 Chandler 1999,第144页.
- ^ Chandler 1966,第548页.
- ^ 4.0 4.1 Franceschi & Weider 2007,第118页.
- ^ Connelly 2005,第137页.
- ^ Chandler 2009,第1119页.
- ^ Petre 2001,第XI页.
- ^ Asprey 2008,第58页.
- ^ Bodart 1908,第380页.
参见
参考资料
Chandler, David. Dictiona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Wordsworth editions, 1999.
- 军事网·普鲁士-埃劳战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