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轿,也称花轿婚轿婚舆,是传统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中式婚礼的喜轿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

中国北方式喜轿
朝鲜式喜轿

历史

中国的花轿于宋代出现,主要用途是接新娘到丈夫家举行婚礼新郎如果去迎亲,多为骑马伴随,有时也可乘坐蓝、绿甚至红色的小轿子跟随。但因为婚礼尚未举行,传统上双方仍要守男女之防,新郎在接新娘后前往男家时不会同乘一轿。

中式花轿多为4人抬,有的时候加2人替换,或者在前后打伞、放鞭炮等。在新娘娘家起轿、新郎家下轿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有关的民俗仪式,称为备轿;但具体情况则因地域而不同。去娘家的路上,花轿一般不可以空着,而是坐一名男孩,称为压轿孩。

迎娶时所需花轿须由男方准备,一般只有新郎、新娘、迎亲婆和送亲婆能乘轿,其所乘之轿须是暖轿。迎娶队伍中的其他人员如伴郎、伴娘和鼓乐手等只能骑马、乘车、或步行,如有残疾不便乘车骑马只能乘轿,其所乘之轿须为凉轿。迎娶时乘轿之所以如此等级分明是为了突出新娘和新郎之地位,不能让别人抢了新人风头和彩头。

不少地区有“头水轿”之婚俗,即娶亲花轿的轿帷子,必须是第一次使用;若不是,新娘可拒绝上轿。[1]因为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旧时夫妻或婆媳吵嘴,妻子/儿媳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有些地方的传统是只有初嫁女子可坐花轿,寡妇再嫁只能坐普通轿子,或要走一段路才可以上花轿。至于纳妾,有些地方可以坐花轿,有些地方不能坐轿或者坐其他的轿。但总的来说,旧时女性一生最多只坐一次花轿,因此是很有特殊意义的经历。

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的新娘也受中国影响,出嫁时坐喜轿。

在其他地区如印度也有坐喜轿的习俗。

结构

中国南方常见的花轿为硬衣式,全木结构,上部为四角出檐的宝塔顶。北方则多为软衣式,在木轿框的四周罩红色轿帏而成,并绣有字、百鸟朝凤、富贵花卉、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福禄鸳鸯麒麟送子百子图等吉祥图案,缀以金、银色,以烘托热闹喜庆气氛。[1]此俗也同样源于新娘穿凤冠、霞帔,坐花轿,享半幅金銮驾待遇之民间传说。皇帝的全幅金銮驾为十六抬,半幅金銮驾为八抬。轿子坐箱框架上不蒙帷子者为凉轿(亮轿、显轿),蒙帷有盖者为暖轿(暗轿)。

明朝崇祯年间的花轿用蓝绸作幔,四角悬桃红色彩球。后来开始采用红色刺绣织锦,后来又有用大红纱绸满绣的。

图片

参考资料

  1. ^ 1.0 1.1 旧时花轿的种类. [2018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9).